县大院里的“小院”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7376184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解释一下,题目中的“小院”,是指县里的部、委、办、局等下属单位。大院里的“小院”林林总总,粗算起来近百个。临时机构更是不断变换着花样生出,有的变着变着就变成了常设的。表面看上去,“小院”里都风平浪静,一年又一年地重复着那几件事,大家“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然而细究起来,“名堂”还真不少。
  越精简越膨胀。我在大院待了二十多年,当初的组织部不足20人,如今70人也打不住。那时的房管局才十几人,如今差不多一个步兵连。那时没有的机构,如城管、规划、公路、机关事务、新闻办等等,现早已挂牌有的已经很庞大了。
  等级差别海大。用“衣分三色,食分五等”来形容“小院”之间的差别并不为过。凡是“一把手”是常委和县级领导的,大都是一等“小院”,在全县一般具有“通吃”的地位。不过,这里不应漏了财政局,虽然局长不是常委什么的,但因为是全县的“度支部”,也毫无悬念地位列一等 “小院”。这些年不少县的“财长”都兼了县政协副主席,高配了。二、三等的“小院”,权势相对就小了,不过,隔三差五仍会有人来烧香拜佛。最可怜的是像文联、工商联等“小院”了,遇事唯有磕头作揖一途,“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就是他们在大院里的写照。我曾见到一个场面,史志办主任去财政局要经费,同样都是大院里的“小院”,同样都是正科级的“一把手”,但前者在后者面前就像孙子一般点头哈腰。
  有“皇粮”“杂粮”之分。“皇粮”好理解,而“杂粮”呢?就是“自收自支”,这在交通、土地、城建等部门都普遍存在。于是,人又因 “粮”不同而分了高与低。进哪个“院”吃什么“粮”,靠的多是背后“拼爹”。一等爹的进一等“小院”,二等、三等的也很自觉的“对号入座”。“县长”的“七姑八姨”也是分等级的,表兄表妹以及妻侄、保姆什么的,则多进了三等以下的“小院”。前不久我到一家一等“小院”办事,聊天时熟人介绍了办公室的各位大员,张三是某书记的儿媳,李四是某人大主任的外甥,王五是某大老板的小姨子,赵六是某部长的情人。可见事情也不能“一概而论”,若有个一等舅舅、公公乃至情夫什么的,也能起到一等爹的作用。
  尴尬的副职。有道是“一把手是绝对真理”,故不管在哪个“小院”,副职们都必须认这个“命”。但“小院”之间又有不同。有的能从“一把手”的权力中分一杯羹,比如财税、土地等部门,副职多也分管一块,故也多少有点实权,在大院里走起来也能摇头晃脑几下。有的纯为“挡箭牌”,有家“小院”里的一個副局长,分管全县生猪屠宰,但有职有责却无权,下面有事也从不找他,后来一家屠宰场销售含瘦肉精的猪肉,被媒体曝光,省领导批示严肃处理,结果这老兄“首当其冲”被“双开”,外加判刑3年(缓刑3年),而“一把手”却安然无恙。最尴尬的恐怕是管宣传的副职了,虽然身列“常委部门”,但管新闻的手中没有媒体,发个稿还求别人,管理论的没有阵地,也没人听他的“高论”,里外上下都是“空对空”,故根本没人买账,在大院里晃起来颇为尴尬。我曾问一位任宣传副职的,在这里混个啥呀?他说盼着借这个“平台”能熬个局长或乡长干干,就到了出头之日了。
  其实,各地类似的大院里的“小院”多着呢,只不过“型号”不同罢了。我想里面都装着很多“故事”吧。
  【王乃玲/图】
其他文献
“站在死中,去看生”,这是著名作家史铁生生前留下的一句名言。战国时代的列子与当代的史铁生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倘若来一番“穿越时空”,那么,两者的生死观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先说说列子的生死观。列子是与老庄并列归入道家流派的。有学者认为,“《列子》除了第一篇《天瑞》的前半部分着眼于对本体论的阐发之外,从第一篇后半部分直到全书末尾,都是对生死理论的表述”,可见生死观在列子思想中所占据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期刊
孔子说,学而优则仕,仕而学则优。学习好了,就去做官,这自然是正途,但如果做不了官呢?那就退守了。儒家还有个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请注意这里的顺序,身、家、国、天下,身是排在第一位的,自身修好,然后才是家,才是国,才是天下。还有一句话,也是大家都知道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也就为中国的知识分子找到了退路,成为他们孤独灵魂的抚慰剂。读《论语》《孟子》,那种刚正不阿的气节,那种立于天地之
期刊
有媒體透露,在山东淄博的南太合村,那里的红白喜事,出手都只是5毛钱,而且这个规矩已经坚持了30多年。如果有人给多了,比如100元,也得找回您99块5毛。  如此节俭的“来来往往”,并未影响人与人之间诚恳地交流,反让彼此之间的亲情与友情更加纯洁。  年轻的时候,到农场的房建队里去,经常看人家拉大锯锯木板——把硕大的木头捆在木桩子上,一人站高,一人居低,前俯后仰,“吱啦吱啦”,大锯如琴弦似的在“墨线”
期刊
蝉鸣乃天籁,夏季最常闻,它镌刻着厚重的乡村记忆,承系着浓浓的游子乡愁。历古以来,多少蝉鸣诗文让人魂牵梦绕。最喜南朝王籍名作《入若耶溪》佳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其被誉为“文外独绝”,乃千古传诵绝唱,呈现了诗家笔墨难以抵臻的体验化境。  歌手罗大佑在《童年》里唱道:“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夏天听蝉,国人最忆。可近年来,蝉鸣离我们渐行渐远。原来,蝉鸣不仅能迸发雅士诗兴,还能刺
期刊
如果以《世说新语》的眼光看,成都医生张文良怀妻一事可入《伤逝》之目。张先生与其妻相濡以沫四十载,伉俪情深。老妻亡故之后,张不忍其离开身边,置其骨灰于客厅之中。为解妻子逝去之后的孤单,年过七旬的他于网上购得一硅胶娃娃,穿上其妻子在世时的衣服,权当其妻在侧,与其聊天话旧,以慰孤寂。未曾料这一万六千元购得的“娃娃”,不足一年便关节不灵,另有破损,张先生无奈之中将售者告上法庭,以求公道(《澎湃》2016年
期刊
这条鱼到底该不该放掉?  日前读报,脑子里有些混乱。说的是湖北黄石市黄石港区某个二胎家庭打官司的事。“单独二孩”,已为国家法规所允许,还需要和当地的计生机构打官司吗?巧就巧在,这个孩子生于2013年10月30日,在当时,还是实行“只生一个好”的计划生育国策。而孩子出生13天后,“单独二孩”政策才表决通过。因此,黄石港区卫计局认为属违法多生,并对其征收社会抚养费96,120元。但事主不服,将之告上法
期刊
说是由于一个书店和一次书展,便让我深深爱上了台北和香港这两个城市,可能会被人指为矫情。但一个书店和一次书展,却使得台北和香港,立马在我心中变得厚重而深沉,则是百分之百的实话实说。  先来说台北的书店。  2003年农历正月初六,我第一次造访台湾。抵达台北的第二天,便有了一次和龙应台相聚的机会,其时,她台北市文化局局长的任期,还有3天。在了解到我们在台湾的行程安排以后,这位龙局长郑重建议:“你们应该
期刊
给他人取绰号是国人的一种习惯,比如某人老实本分,做事讲规则,有人会称他“张夫子”“赵原则”之类;某人赚了许多钱,有人会叫他“李百万”“杨千万”什么的;某人性格暴躁,喜欢发脾气,有人会喊他“王跳跳”“刘闹闹”等等。一个人有了绰号,也就有了区分度,大家谈起他来,更增三分形象性与喜剧味道。  喜欢给个人起绰号的风气往前一步,就变成了爱给某个区域起绰号。比如早些年,雙峰某地有人在外面做假证,于是有人称呼双
期刊
晚明张岱有名言曰: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性也;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情也。我说:一个人面对小孩子若从无感到羞愧,亦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性情也。  几乎所有宗教都推崇小孩子,自然是不无缘由的。小的时候夜间乘凉,铺席子于乡场上,躺在上面仰望星空,幼小的灵魂便开始了与宇宙的对话。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一样,是先体会到深邃与浩瀚,然后时隔多年之后,才知道“深邃”与“浩瀚”这两个人间词。面对深邃、浩瀚的星空,
期刊
与王羲之、陶渊明并称为“东晋三杰”的习凿齿,著有专记文人旧闻的笔记《襄阳记》,其中一则云:李衡于武陵作宅,种柑橘千株。临死敕儿曰:“吾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矣。”这位李衡真可谓虑事长远,身后的事也安排得周全,不为儿子增添负担,往生所需,皆由其生前所养之木奴供应。非但如此,“木奴”一词也由此而生。  明末文学家、史学家张岱,在其《梦憶》一书中,便借用“木奴”赞其家乡一位果农种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