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移动互联网为中心的教育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对中学师生来说,信息技术2.0对教学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下面几个方面:促进师生现代信息核心素养的养成;优化教学资源与教学模式;搭建师生交流合作的桥梁及学生个性成长的平台。
关键词:信息技术2.0;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技术在学校课堂教学中的普及,以 PPT为主要形式的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活动早已普遍应用。当今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中心的2.0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智慧教室、电子书包、在线学习等教育信息技术支持的教育形式层出不穷,教学生态群落的内容日益丰富化、结构化,可以说,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逐渐工具化。在技术层面,教育信息的工具性必然是技术“落地”,表现在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支持与帮助。
一、促进师生现代信息核心素养的养成
面对信息技术情境下的学校教学发展,此次信息技术2.0提升工程使教师在观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平时大家都停留在掌握几款基本工具的应用上,通过此次培训,才认识到信息技术运用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只有随时补充新知识,学习新技能,更新新观念,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信息核心素养,助推教师“激发教育创新,拓展成长空间,成就发展梦想”。
1.1信息技术是师生共同的学习对象
从中小学教学实践来看,教师学生在现代信息核心素养的养成方面走了一条崎岖的道路。当计算机作为“PC”身份进入教育领域时,学校作为教育管理方以极大的热情拥抱了计算机技术,从计算机专业教师支持、计算机硬件设备资金投入到计算机专用教室配置等方面,都可以说是大手笔,以至于人们盘点过去教育资金投入比例时,才发现计算机硬件设备资金投入的巨大。
1.2信息技术是师生自身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基础性工具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出现,学习内容与信息分享机制充分放大。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很难具有先占权和独享权,稀释了教师的信息权威性。特别是以手机、平板电脑引发的移动互联革命,促使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学习成本降低,易用性提升,学生无师自通地运用了信息技术工具。一些教师从PC时期信息技术的拥戴者和引入者,转变成信息技术进课堂的反对者,教师在学习信息技术方面与学生有了显著差异:教师从学校整体体制下的系统信息化学习急速减少,自发状态成为相当数量教师信息技术学习的常态。而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进行各种学习活动,强化了学生群体内部和群体之间的互动交流,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学习状态处于“自觉状态”这些因素的聚集,造成目前多数学校领导的信息技术水平弱于教师,教师又弱于学生的倒置局面。
二、优化教学资源与教学模式
以信息技术做基础,建立了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混合学习、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教学表达和影响方式的教学新形态。 在这种教学新形态下,教学要素、学习方式、课堂形态、教学互动、师生定位等,正因为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变化而发生改变, 有人认为这是信息技术革命条件下教育和教学的必然趋势。
2.1信息技术优化了课堂教学资源
课堂教学信息资源的处理、传播及管理方面实现数字化与网络化,共享和分享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的主题词,课堂教学的资源重组,改变了教学形态和师生教学关系。目前课堂教学资源有课本教材、校园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和实验室仪器设备及智慧教室资源等。这些资源的使用方式、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已不能满足师生的课堂教学需要。在课堂教学环境下,将各种教学资源重新组合,成为师生便捷的教学素材,才是未来课堂的发展方向。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扩大了课堂教学范围,形成了新的教学生态。
2.2 信息技术优化了课堂教学模式
在过去的信息化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教育技术工具本身的认识误区,受到了很多教育專家的批评,首当其冲的就是课堂教学中PPT 工具的滥用、错用,甚至有的教育专家把没有使用PPT的课堂教学作为高水平、原生态的课堂教学范例。课堂教学技术工具的合理使用,是促进教学效率和质量提高的有效方式,也是扩大学生学习视野,帮助学生自我学习、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 将现代技术的外接设备作为教学工具,可以更方便地进行科学实验。
三、搭建师生合作交流的桥梁与学生个性成长的平台
3.1 师生合作交流的桥梁
教学中实现师生、生生相互之间的交流,参加各种类型的对话、协商、讨论等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信息技术作为教学交流工具,指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交流的渠道和工具进入课堂教学,实现师生授课过程中情感与信息交流。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信息的沟通交流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如钉钉、电子邮件、微信、QQ、聊天室、视频讨论等。通过这些工具,师生对共同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共同研究和讨论,教师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即时指导、习题和学业评定等,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向教师提问题或者交作业。
3.2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平台
作为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手段,目前有大量测验软件和手机平板APP可作为学生个别辅导的工具,实现个别辅导式教学。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已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注意区分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学习目标。不同模式的个别辅导采用不同的教或学的方法和交互方式,使得学生在班级授课中相当程度上实现各学所需,各取所需。
总之,信息技术2.0的应用,观念的转变,认识的提高,必须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教师只有提升自己信息核心素养能力,探索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充分发挥其在教育现代化中的作用,让信息技术2.0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的工具,在课堂教学中展示它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李惜娥.浅谈如何有效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J].教师,2012(6):105-106
[2]殷爱华.信息技术课堂如何进行学生演示教学[J] .小学教学参考2012(6):84
[3]张祥思.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优势[J] 新课程(中学)2015(10):172.173
关键词:信息技术2.0;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技术在学校课堂教学中的普及,以 PPT为主要形式的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活动早已普遍应用。当今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中心的2.0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智慧教室、电子书包、在线学习等教育信息技术支持的教育形式层出不穷,教学生态群落的内容日益丰富化、结构化,可以说,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逐渐工具化。在技术层面,教育信息的工具性必然是技术“落地”,表现在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支持与帮助。
一、促进师生现代信息核心素养的养成
面对信息技术情境下的学校教学发展,此次信息技术2.0提升工程使教师在观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平时大家都停留在掌握几款基本工具的应用上,通过此次培训,才认识到信息技术运用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只有随时补充新知识,学习新技能,更新新观念,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信息核心素养,助推教师“激发教育创新,拓展成长空间,成就发展梦想”。
1.1信息技术是师生共同的学习对象
从中小学教学实践来看,教师学生在现代信息核心素养的养成方面走了一条崎岖的道路。当计算机作为“PC”身份进入教育领域时,学校作为教育管理方以极大的热情拥抱了计算机技术,从计算机专业教师支持、计算机硬件设备资金投入到计算机专用教室配置等方面,都可以说是大手笔,以至于人们盘点过去教育资金投入比例时,才发现计算机硬件设备资金投入的巨大。
1.2信息技术是师生自身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基础性工具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出现,学习内容与信息分享机制充分放大。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很难具有先占权和独享权,稀释了教师的信息权威性。特别是以手机、平板电脑引发的移动互联革命,促使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学习成本降低,易用性提升,学生无师自通地运用了信息技术工具。一些教师从PC时期信息技术的拥戴者和引入者,转变成信息技术进课堂的反对者,教师在学习信息技术方面与学生有了显著差异:教师从学校整体体制下的系统信息化学习急速减少,自发状态成为相当数量教师信息技术学习的常态。而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进行各种学习活动,强化了学生群体内部和群体之间的互动交流,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学习状态处于“自觉状态”这些因素的聚集,造成目前多数学校领导的信息技术水平弱于教师,教师又弱于学生的倒置局面。
二、优化教学资源与教学模式
以信息技术做基础,建立了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混合学习、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教学表达和影响方式的教学新形态。 在这种教学新形态下,教学要素、学习方式、课堂形态、教学互动、师生定位等,正因为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变化而发生改变, 有人认为这是信息技术革命条件下教育和教学的必然趋势。
2.1信息技术优化了课堂教学资源
课堂教学信息资源的处理、传播及管理方面实现数字化与网络化,共享和分享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的主题词,课堂教学的资源重组,改变了教学形态和师生教学关系。目前课堂教学资源有课本教材、校园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和实验室仪器设备及智慧教室资源等。这些资源的使用方式、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已不能满足师生的课堂教学需要。在课堂教学环境下,将各种教学资源重新组合,成为师生便捷的教学素材,才是未来课堂的发展方向。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扩大了课堂教学范围,形成了新的教学生态。
2.2 信息技术优化了课堂教学模式
在过去的信息化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教育技术工具本身的认识误区,受到了很多教育專家的批评,首当其冲的就是课堂教学中PPT 工具的滥用、错用,甚至有的教育专家把没有使用PPT的课堂教学作为高水平、原生态的课堂教学范例。课堂教学技术工具的合理使用,是促进教学效率和质量提高的有效方式,也是扩大学生学习视野,帮助学生自我学习、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 将现代技术的外接设备作为教学工具,可以更方便地进行科学实验。
三、搭建师生合作交流的桥梁与学生个性成长的平台
3.1 师生合作交流的桥梁
教学中实现师生、生生相互之间的交流,参加各种类型的对话、协商、讨论等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信息技术作为教学交流工具,指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交流的渠道和工具进入课堂教学,实现师生授课过程中情感与信息交流。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信息的沟通交流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如钉钉、电子邮件、微信、QQ、聊天室、视频讨论等。通过这些工具,师生对共同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共同研究和讨论,教师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即时指导、习题和学业评定等,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向教师提问题或者交作业。
3.2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平台
作为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手段,目前有大量测验软件和手机平板APP可作为学生个别辅导的工具,实现个别辅导式教学。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已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注意区分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学习目标。不同模式的个别辅导采用不同的教或学的方法和交互方式,使得学生在班级授课中相当程度上实现各学所需,各取所需。
总之,信息技术2.0的应用,观念的转变,认识的提高,必须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教师只有提升自己信息核心素养能力,探索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充分发挥其在教育现代化中的作用,让信息技术2.0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的工具,在课堂教学中展示它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李惜娥.浅谈如何有效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J].教师,2012(6):105-106
[2]殷爱华.信息技术课堂如何进行学生演示教学[J] .小学教学参考2012(6):84
[3]张祥思.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优势[J] 新课程(中学)2015(10):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