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俗唱法作为声乐艺术的关键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个性,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青睐。然而,虽然其难度系数较低,但若没有经过系统、科学的训练,也会对实际演唱效果带来负面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通俗唱法的演唱技巧,之后又对其训练方法做出了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通俗唱法;演唱技巧;训练方法
前言
通俗歌曲凭借自身简单易懂的歌词、丰富的情感,以及朗朗上口的节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而相比于民族、美声唱法来讲,通俗唱法也具有学习难度低,易于模仿等优势,虽然由于其具有的多元化特点,使通俗演唱方式也千差万别,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着共通的规律。
一、演唱技巧分析
首先,在气息方面。在通俗演唱中,其演唱者若能够拥有充足的气息支撑,就同如鱼得水一般。而即使具有再好的音色,若缺乏气息支撑,也会导致其歌声失去生命力,因此,要想获得理想的演唱效果,就必须要对气息进行科学的利用,而每首歌曲蕴含的情感都是不同的,对气息进行合理、灵活的利用,也有助于更好的抒发情感。比如,在进行抒情歌曲的演唱时,呼吸就要尽量做到柔软均匀,配合声带来发出柔和圆润的声色是;而欢快的歌曲则要保持气息的流畅,进而呈现出自然、欢快的节奏。
其次,在共鸣方面。人类的声音主要是通过的头腔、鼻腔、胸腔和口腔等方面的共鸣对声带产生的作用而发出的,对音色、音量和音质等方面都有着决定性影响。因此,要想获得丰满的歌声,在演唱中就要注重器官的充分共鸣。相比于美声和民族唱法,通俗更注重的是咽腔共鸣,在演唱中应让喉咽腔共鸣始终占据聚到地位,即使是一些高音演唱,也仅需要恰当的抬高软腭就可以发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歌声。
最后,在语言方面。语言作为传递歌曲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对于通俗歌曲来讲,通常都不会对其语言进行过分雕琢,往往与口语非常相似,并拥有别具一格的感染力。所以,其唱法除了要重视字正腔圆,确保其声母咬字的准确、清晰度以外,还要注重韵母的干净利落,以此来向听众更加生动、准确的传达歌曲所蕴含的情感。
二、训练方法探究
(一)气息训练
在训练演唱者的气息时,应引导其尽量保持放松的精神状态,均匀的调整气息,身体姿态要保持挺直,胸部尽可能的高挺,双腿保持直立,然后通过收腹动作来自然吸入和呼出气息,如此进行反复的练习,并根据练习强度来逐渐增加气息的进出次数,并在呼吸过程中,对肺部进行上、下的持续挤压,等达到极限时再转换成前后、左右方位继续对肺部实行挤压,以此来确保气息能够始终维持在稳定、集中的状态。另外,在唱歌练习中,其声音也要尽量维持不间断,这样持续的时间越长,也能够获得更显著的训练效果。
(二)发声训练
首先,应准确把握发音位置。在美声演唱中,其演唱者通常注重的是头腔共鸣,所以其发声部位主要在面罩;而民族唱法则强调要重视头腔、鼻腔和口腔方面的共鸣,所以其发生位置为硬腭处。相比于美声与民族唱法来讲,通俗唱法对于模式没有限制,因此,其发声音位置主要还是要结合具体问题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通俗演唱一直强调的就是演奏过程中呈现出的自然、质朴,所以其最理想的发声状态就是说话。此处涉及到的“说话”与日常中人们的说话不同,其注重的是美感,是说话与唱歌的完美融合。在实际演唱中,应让发音部位尽量保持放松的状态,而对于气息的控制则可以通过横膈膜来实现,进而为听众呈现独特、具有穿透力的声音。虽然与美声、民族唱法相比,对于发声的重视程度较低,但其也凭借自身显著的通俗化优势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其次,声线定位训练。声线主要是指声音行进的路线,构成要素主要有声带、共鸣腔和动力。但是由于通俗唱法的发声技巧具有千变万化的特征,所以每个歌手的演唱风格都是根据自身个性特点来决定的,这就需要进行声线统一、有针对性的练习。不然其歌手若在实际演唱中对声线继续随意的转换,必然会出现“四不像”的情况。因此,不管对于低音区、中音区,还是高音区来说,只有确保其声线的统一,才能够演唱出具有自身风格的、动听的歌声,反之则会导致整个演唱陷入支离破碎的局面。
(三)模仿训练
在通俗唱法训练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就是模仿训练。关键还是在于通俗唱法对歌手的基本功没有过高的要求,也由于通俗歌曲难以程度也存在着一定差异,所以,要想获得理想的训练效果,特别是对于自学者来讲,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模仿训练。模仿训练主要是对其他歌手在演唱某首歌曲时的发音方法进行模仿,虽然其训练过程比较简单,但效果确实不容忽视的。只要经过有针对性、完善的练习,就能够在模仿过程中实现对通俗演唱技巧的系统掌握。
结语
总之,通俗歌手要想获得理想的演唱效果,仅凭借自身良好的乐感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熟练、灵活的掌握气息、语言和共鸣等演唱技巧,才能够为听众呈现出更加动听的歌声。因此,必须要开展具有针对性、系统的演唱训练,并经过长期、刻苦的练习才能够为听众呈现出完美的通俗演唱。
【参考文献】
[1] 李曼.通俗唱法的声音训练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2):84-89.
[2] 郭克俭.通俗唱法教学及相关问题的思考--兼对一种通俗歌曲演唱观念的质疑[J].音乐研究,2015,(2):79-84.
[3] 安华.自然声态·理性感知·兼收并蓄——通俗唱法的艺术特征及通俗演唱的美学观[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6,(3):68-71.
【作者简介】
杨旭昆(1996~),男,黄淮学院,研究方向:通俗音乐。
【关键词】通俗唱法;演唱技巧;训练方法
前言
通俗歌曲凭借自身简单易懂的歌词、丰富的情感,以及朗朗上口的节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而相比于民族、美声唱法来讲,通俗唱法也具有学习难度低,易于模仿等优势,虽然由于其具有的多元化特点,使通俗演唱方式也千差万别,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着共通的规律。
一、演唱技巧分析
首先,在气息方面。在通俗演唱中,其演唱者若能够拥有充足的气息支撑,就同如鱼得水一般。而即使具有再好的音色,若缺乏气息支撑,也会导致其歌声失去生命力,因此,要想获得理想的演唱效果,就必须要对气息进行科学的利用,而每首歌曲蕴含的情感都是不同的,对气息进行合理、灵活的利用,也有助于更好的抒发情感。比如,在进行抒情歌曲的演唱时,呼吸就要尽量做到柔软均匀,配合声带来发出柔和圆润的声色是;而欢快的歌曲则要保持气息的流畅,进而呈现出自然、欢快的节奏。
其次,在共鸣方面。人类的声音主要是通过的头腔、鼻腔、胸腔和口腔等方面的共鸣对声带产生的作用而发出的,对音色、音量和音质等方面都有着决定性影响。因此,要想获得丰满的歌声,在演唱中就要注重器官的充分共鸣。相比于美声和民族唱法,通俗更注重的是咽腔共鸣,在演唱中应让喉咽腔共鸣始终占据聚到地位,即使是一些高音演唱,也仅需要恰当的抬高软腭就可以发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歌声。
最后,在语言方面。语言作为传递歌曲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对于通俗歌曲来讲,通常都不会对其语言进行过分雕琢,往往与口语非常相似,并拥有别具一格的感染力。所以,其唱法除了要重视字正腔圆,确保其声母咬字的准确、清晰度以外,还要注重韵母的干净利落,以此来向听众更加生动、准确的传达歌曲所蕴含的情感。
二、训练方法探究
(一)气息训练
在训练演唱者的气息时,应引导其尽量保持放松的精神状态,均匀的调整气息,身体姿态要保持挺直,胸部尽可能的高挺,双腿保持直立,然后通过收腹动作来自然吸入和呼出气息,如此进行反复的练习,并根据练习强度来逐渐增加气息的进出次数,并在呼吸过程中,对肺部进行上、下的持续挤压,等达到极限时再转换成前后、左右方位继续对肺部实行挤压,以此来确保气息能够始终维持在稳定、集中的状态。另外,在唱歌练习中,其声音也要尽量维持不间断,这样持续的时间越长,也能够获得更显著的训练效果。
(二)发声训练
首先,应准确把握发音位置。在美声演唱中,其演唱者通常注重的是头腔共鸣,所以其发声部位主要在面罩;而民族唱法则强调要重视头腔、鼻腔和口腔方面的共鸣,所以其发生位置为硬腭处。相比于美声与民族唱法来讲,通俗唱法对于模式没有限制,因此,其发声音位置主要还是要结合具体问题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通俗演唱一直强调的就是演奏过程中呈现出的自然、质朴,所以其最理想的发声状态就是说话。此处涉及到的“说话”与日常中人们的说话不同,其注重的是美感,是说话与唱歌的完美融合。在实际演唱中,应让发音部位尽量保持放松的状态,而对于气息的控制则可以通过横膈膜来实现,进而为听众呈现独特、具有穿透力的声音。虽然与美声、民族唱法相比,对于发声的重视程度较低,但其也凭借自身显著的通俗化优势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其次,声线定位训练。声线主要是指声音行进的路线,构成要素主要有声带、共鸣腔和动力。但是由于通俗唱法的发声技巧具有千变万化的特征,所以每个歌手的演唱风格都是根据自身个性特点来决定的,这就需要进行声线统一、有针对性的练习。不然其歌手若在实际演唱中对声线继续随意的转换,必然会出现“四不像”的情况。因此,不管对于低音区、中音区,还是高音区来说,只有确保其声线的统一,才能够演唱出具有自身风格的、动听的歌声,反之则会导致整个演唱陷入支离破碎的局面。
(三)模仿训练
在通俗唱法训练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就是模仿训练。关键还是在于通俗唱法对歌手的基本功没有过高的要求,也由于通俗歌曲难以程度也存在着一定差异,所以,要想获得理想的训练效果,特别是对于自学者来讲,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模仿训练。模仿训练主要是对其他歌手在演唱某首歌曲时的发音方法进行模仿,虽然其训练过程比较简单,但效果确实不容忽视的。只要经过有针对性、完善的练习,就能够在模仿过程中实现对通俗演唱技巧的系统掌握。
结语
总之,通俗歌手要想获得理想的演唱效果,仅凭借自身良好的乐感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熟练、灵活的掌握气息、语言和共鸣等演唱技巧,才能够为听众呈现出更加动听的歌声。因此,必须要开展具有针对性、系统的演唱训练,并经过长期、刻苦的练习才能够为听众呈现出完美的通俗演唱。
【参考文献】
[1] 李曼.通俗唱法的声音训练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2):84-89.
[2] 郭克俭.通俗唱法教学及相关问题的思考--兼对一种通俗歌曲演唱观念的质疑[J].音乐研究,2015,(2):79-84.
[3] 安华.自然声态·理性感知·兼收并蓄——通俗唱法的艺术特征及通俗演唱的美学观[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6,(3):68-71.
【作者简介】
杨旭昆(1996~),男,黄淮学院,研究方向:通俗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