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哲理的故事:
公元前685年的一天夜里,齐国国都临淄的城门忽然洞开,一大队人马举着通明的火把從城内奔出,叫嚷着让停在城门外的载货车迅速挪开。
原来,国君齐桓公要出城迎接贵宾。
在载货车车队中,有一个赶车的人叫宁戚。此刻他正在牛车旁喂牛,听到齐桓公要出城的消息,他激动不已,因为这一刻他期待很久了。
宁戚是卫国人,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心怀经世济民的大志,却一直没能实现。他听说齐桓公有宏图大略,重用人才,便决心去齐桓公那儿谋取官职,实现理想。然而,到齐国路途遥远,宁戚家中穷困,连路费也没有,只好受雇替商人赶车来到齐国,夜晚在城门外歇脚。
当齐桓公的车驾缓缓驶出城门时,宁戚敲着牛角高声唱起了自己创作的《宁戚歌》。求贤若渴的齐桓公听到宁戚的高歌,对身边的人说:“那个唱歌的人或许就是个难得的人才啊!”于是吩咐后面的车辆载上宁戚。
在听取了宁戚论述治国、平天下的见解之后,齐桓公便准备起用他。有大臣劝道:“卫国离齐国并不远,国君不如派人先去打听一下,如果他确实是一个有才有德之人,再起用他也不迟啊。”
深谙用人之道的齐桓公说:“调查之后就难免会发现这个人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因为一个人的小毛病而丢掉他的大优点,这正是一些君主难以得到大才大德之人的缘故啊!”于是,他当即拜宁戚为上卿。宁戚果然不负厚望,屡建奇功,后来又担任了主管农业的官员,奖励垦种,薄取租赋,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佚名)
故事的哲理:
齐桓公不做人才背景调查,曹操火烧部下通敌书信,这都是有违常理,但也尤为过人之处。“不以小恶弃人之大美”,但说来容易做来难。管理者都知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真到用人决策时,又在潜意识里希望对方完美无瑕,而难免看到瑕疵时又容易因“多疑”将其放大,从而错失真正的人才。而齐桓公和曹操的过人,就在于他们洞悉自己同样具有人性的弱点,进而有意识规避。
责任编辑:庄文静 插图:孙静
公元前685年的一天夜里,齐国国都临淄的城门忽然洞开,一大队人马举着通明的火把從城内奔出,叫嚷着让停在城门外的载货车迅速挪开。
原来,国君齐桓公要出城迎接贵宾。
在载货车车队中,有一个赶车的人叫宁戚。此刻他正在牛车旁喂牛,听到齐桓公要出城的消息,他激动不已,因为这一刻他期待很久了。
宁戚是卫国人,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心怀经世济民的大志,却一直没能实现。他听说齐桓公有宏图大略,重用人才,便决心去齐桓公那儿谋取官职,实现理想。然而,到齐国路途遥远,宁戚家中穷困,连路费也没有,只好受雇替商人赶车来到齐国,夜晚在城门外歇脚。
当齐桓公的车驾缓缓驶出城门时,宁戚敲着牛角高声唱起了自己创作的《宁戚歌》。求贤若渴的齐桓公听到宁戚的高歌,对身边的人说:“那个唱歌的人或许就是个难得的人才啊!”于是吩咐后面的车辆载上宁戚。
在听取了宁戚论述治国、平天下的见解之后,齐桓公便准备起用他。有大臣劝道:“卫国离齐国并不远,国君不如派人先去打听一下,如果他确实是一个有才有德之人,再起用他也不迟啊。”
深谙用人之道的齐桓公说:“调查之后就难免会发现这个人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因为一个人的小毛病而丢掉他的大优点,这正是一些君主难以得到大才大德之人的缘故啊!”于是,他当即拜宁戚为上卿。宁戚果然不负厚望,屡建奇功,后来又担任了主管农业的官员,奖励垦种,薄取租赋,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佚名)
故事的哲理:
齐桓公不做人才背景调查,曹操火烧部下通敌书信,这都是有违常理,但也尤为过人之处。“不以小恶弃人之大美”,但说来容易做来难。管理者都知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真到用人决策时,又在潜意识里希望对方完美无瑕,而难免看到瑕疵时又容易因“多疑”将其放大,从而错失真正的人才。而齐桓公和曹操的过人,就在于他们洞悉自己同样具有人性的弱点,进而有意识规避。
责任编辑:庄文静 插图: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