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界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逐渐系统和全面。学者在研究过程中选用的不同研究视角,不同研究方法上的比较取舍,都体现出较强的创新意识与研究水平。当前有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实地研究法、个案研究、思辨法、比较研究法。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方法论
一、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背景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的儿童。这一群体的出现归因于20世纪80年代逐渐松动的城乡二元结构。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我国农村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是2002年以后,从社会讨论到学界研究,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认知在不同层面、不同类型上得以深入发展。
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方法
就研究取向层面的讨论来说,教育研究主要有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而目前教育研究中公认的实证研究方法论主要是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关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相关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均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从所检索的研究成果来看,研究者采取研究方法有调查研究法、实地研究法、个案研究、思辨法、比较研究法。基于不同的研究范式,研究者从教育现状、心理状况、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等多个角度开展了研究。从研究所涉及的学科背景看,则涵盖了教育学、社会学、法学和心理学等不同学科。
三、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的方法述评
1.调查研究法
在教育学研究中,调查研究法是指在科学方法论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运用问卷、访谈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有关教育问题或教育现状的资料,从而获得科学事实并形成科学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其优势包括调查对象的广泛性、手段的多样性、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始于对现状的调查。从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问题研究情况来看,调查研究法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例如湖北省广水市长岭镇中心小学2004年4月5日对全校681名学生进行过一次心理问卷调查,得出了准确的数据:全校有659名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占总人数的96.7%;严重存在心理问题的258人,占37.89%;有自杀轻生等严重心理障碍的33人,占总人数的4.84%。周宗奎教授等通过问卷调查、教师访谈、留守儿童访谈以及案例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从不同角度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评估是不一致的”。
2.实地研究法
实地研究法是质的研究中最为重要的研究方法,其使用频率仅次于调查研究。实地观察一般不依赖语言交流华和人际交往,因而有利于排除语言交流或人际交往中可能发生的种种干扰。它的最大优点是直观性和可靠性。
例如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的时候,王益峰则采用了实地调研,从而得出台州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通过实地的考察,使得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成因的分析更加直观和可靠。
3.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个案研究法指对单一的人或事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可以通过若干个个案研究作比较,找出规律以指导工作。如瑞士教育家皮亚杰从对自己孩子观察、访谈、实验的个案研究中受到启发,从而创立了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过程中,除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外,一些学者对于不同区域之间教育差异采取了个案研究法。吕绍清对150名留守儿童父母和儿童进行的访谈,表现出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打工主观认识。在对微观主体展开研究的同时,还有对中观层次即以学校为主要对象进行的研究。有学者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进行研究,展现了民族地区部分农村儿童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和危机。
4.思辨研究
思辨研究是学者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的首选方法。这种研究方法通常基于对大量文献的分析,以较全面的理论评述问题的产生与发展。有学者总结出留守儿童在基本权利保障、人格发展、学习成绩等方面存在问题,呼吁政府、学校、教育部门要主动担负相应的责任。有研究者通过深入反思认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具有多因性,但是根源在于对儿童的忽视,并提出要开展关于预防忽视的社会教育。
这些总结与反思都是以研究者的理性认識为基础,以研究者的直观经验为出发点的。这也决定了思辨法将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甚至自然科學领域始终居于重要地位。
5.比较研究
对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在类型与层次上的发展差异,比较研究是一种更适合的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法可以理解为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察,寻找其异同,探求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
对留守儿童的比较研究主要包括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的比较、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比较、不同监护类型的比较。
四、方法论意义
综观已有成果,学界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逐渐系统和全面。学者在研究过程中选用的不同研究视角,在不同研究方法上的比较取舍,体现出较强的创新意识与研究水平,将研究推向成熟。
从研究取向上,当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中较多地运用了量化研究。但是,量化研究尽管擅长于反映研究群体的一般状况和特征,却在研究群体的意义建构过程方面显得束手无策。也正因此,有相当多的研究者尝试着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运用混合研究的方法。随着研究的深入,更深层的研究问题摆在研究者面前,运用混合研究的方法也将成为研究者的必然选择之一。简单地说,混合研究方法是在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范式论战中孕育而生,是继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之后的第三种重要方法论工具。在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中,我们可以以量化研究总结教育现状,以质性研究分析教育问题的本质、成因与对策等,以质性研究弥补单一数据与现实实际相脱节的局限,以量化研究补充难以量化、计算、存储的质性数据。我们要综合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的优点,在应用中既能用文本内容解释量化的数据,也可以用量化数据提高质性文本的准确性。
学界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是为了给政府出台有效措施提供丰富的指导与借鉴。不管我们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中采取哪种研究方法,其目的都是试图使学术研究与现实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为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服务。
参考文献:
[1]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
[2]周宗奎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1- 79.
[3]罗琴,胡桂锬.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06(11).
[4]王益峰.台州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1):26-28.
[5]吕绍清.农村儿童:留守生活的挑战――150个访谈个案分析报告[J].中国农村经济,2006(1).
[6]牛志奎.少数民族地区儿童的处境与儿童权利――J学校的调查与学生手记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8(4).
[7]姚云.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教育应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4).
[8]俞宁.被忽视的忽视――农村留守儿童被忽视问题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9]杨菊华,段成荣.农村地区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教育机会比较研究[J].人口研究,2008(1).
[10]田录梅,张丽军,裴丹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及心理成长状况的比较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8(2).
[11]高亚兵.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心理发展状况的比较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8(7).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方法论
一、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背景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的儿童。这一群体的出现归因于20世纪80年代逐渐松动的城乡二元结构。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我国农村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是2002年以后,从社会讨论到学界研究,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认知在不同层面、不同类型上得以深入发展。
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方法
就研究取向层面的讨论来说,教育研究主要有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而目前教育研究中公认的实证研究方法论主要是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关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相关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均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从所检索的研究成果来看,研究者采取研究方法有调查研究法、实地研究法、个案研究、思辨法、比较研究法。基于不同的研究范式,研究者从教育现状、心理状况、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等多个角度开展了研究。从研究所涉及的学科背景看,则涵盖了教育学、社会学、法学和心理学等不同学科。
三、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的方法述评
1.调查研究法
在教育学研究中,调查研究法是指在科学方法论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运用问卷、访谈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有关教育问题或教育现状的资料,从而获得科学事实并形成科学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其优势包括调查对象的广泛性、手段的多样性、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始于对现状的调查。从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问题研究情况来看,调查研究法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例如湖北省广水市长岭镇中心小学2004年4月5日对全校681名学生进行过一次心理问卷调查,得出了准确的数据:全校有659名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占总人数的96.7%;严重存在心理问题的258人,占37.89%;有自杀轻生等严重心理障碍的33人,占总人数的4.84%。周宗奎教授等通过问卷调查、教师访谈、留守儿童访谈以及案例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从不同角度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评估是不一致的”。
2.实地研究法
实地研究法是质的研究中最为重要的研究方法,其使用频率仅次于调查研究。实地观察一般不依赖语言交流华和人际交往,因而有利于排除语言交流或人际交往中可能发生的种种干扰。它的最大优点是直观性和可靠性。
例如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的时候,王益峰则采用了实地调研,从而得出台州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通过实地的考察,使得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成因的分析更加直观和可靠。
3.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个案研究法指对单一的人或事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可以通过若干个个案研究作比较,找出规律以指导工作。如瑞士教育家皮亚杰从对自己孩子观察、访谈、实验的个案研究中受到启发,从而创立了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过程中,除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外,一些学者对于不同区域之间教育差异采取了个案研究法。吕绍清对150名留守儿童父母和儿童进行的访谈,表现出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打工主观认识。在对微观主体展开研究的同时,还有对中观层次即以学校为主要对象进行的研究。有学者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进行研究,展现了民族地区部分农村儿童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和危机。
4.思辨研究
思辨研究是学者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的首选方法。这种研究方法通常基于对大量文献的分析,以较全面的理论评述问题的产生与发展。有学者总结出留守儿童在基本权利保障、人格发展、学习成绩等方面存在问题,呼吁政府、学校、教育部门要主动担负相应的责任。有研究者通过深入反思认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具有多因性,但是根源在于对儿童的忽视,并提出要开展关于预防忽视的社会教育。
这些总结与反思都是以研究者的理性认識为基础,以研究者的直观经验为出发点的。这也决定了思辨法将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甚至自然科學领域始终居于重要地位。
5.比较研究
对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在类型与层次上的发展差异,比较研究是一种更适合的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法可以理解为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察,寻找其异同,探求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
对留守儿童的比较研究主要包括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的比较、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比较、不同监护类型的比较。
四、方法论意义
综观已有成果,学界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逐渐系统和全面。学者在研究过程中选用的不同研究视角,在不同研究方法上的比较取舍,体现出较强的创新意识与研究水平,将研究推向成熟。
从研究取向上,当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中较多地运用了量化研究。但是,量化研究尽管擅长于反映研究群体的一般状况和特征,却在研究群体的意义建构过程方面显得束手无策。也正因此,有相当多的研究者尝试着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运用混合研究的方法。随着研究的深入,更深层的研究问题摆在研究者面前,运用混合研究的方法也将成为研究者的必然选择之一。简单地说,混合研究方法是在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范式论战中孕育而生,是继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之后的第三种重要方法论工具。在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中,我们可以以量化研究总结教育现状,以质性研究分析教育问题的本质、成因与对策等,以质性研究弥补单一数据与现实实际相脱节的局限,以量化研究补充难以量化、计算、存储的质性数据。我们要综合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的优点,在应用中既能用文本内容解释量化的数据,也可以用量化数据提高质性文本的准确性。
学界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是为了给政府出台有效措施提供丰富的指导与借鉴。不管我们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中采取哪种研究方法,其目的都是试图使学术研究与现实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为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服务。
参考文献:
[1]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
[2]周宗奎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1- 79.
[3]罗琴,胡桂锬.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06(11).
[4]王益峰.台州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1):26-28.
[5]吕绍清.农村儿童:留守生活的挑战――150个访谈个案分析报告[J].中国农村经济,2006(1).
[6]牛志奎.少数民族地区儿童的处境与儿童权利――J学校的调查与学生手记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8(4).
[7]姚云.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教育应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4).
[8]俞宁.被忽视的忽视――农村留守儿童被忽视问题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9]杨菊华,段成荣.农村地区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教育机会比较研究[J].人口研究,2008(1).
[10]田录梅,张丽军,裴丹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及心理成长状况的比较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8(2).
[11]高亚兵.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心理发展状况的比较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