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街道是城市的基层单位,加强街道治理现代化,对于增加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街道党建工作,创新治理路径,推进新时代街道治理现代化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团结和组织更多的市民投入现代化治理的体系中来,在构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的同时提升国家的治理能力和完善国家治理体系。
一、新时代街道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是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题中之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而党的建设需要不断地结合实际进行创新。街道党委在街道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中发挥着街道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应联系实际,创新治理路径,从而推进街道治理现代化建设。
新时代的街道党建工作面临众多的新挑战。首先,街道群众对生活质量和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趋势。街道党组织应该依据民众不同层次的需要,转变传统观念,采取差异化的服务,做好面向普通居民、困难群体和下岗职工的服务。其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街道的群众出现了富裕程度高低不同的群体,而不同群体的利益需求与表达往往差异很大。街道党组织要在不同利益群体中妥善协调和处理各种各样的利益关系,构建良好的街道氛围,稳定各群体的社会工作。其三,民众的政治意识和民主意识不断提高,关心街道和社区工作,积极行使自己的权利,参与街道的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监督的热情高涨。其四,以社区党组织为主体的街道党建,面临着组织机构小,协调力量弱的问题,这与树立大党建的观念有着不相适应的现实基础。街道党组织只有在工作中改进领导方式和方法,在资源协调时主动出击,在各类群体中打造良好的大党建形象,才能发挥社会性、群众性和公益性工作合力。面对诸多的新挑战,街道党组织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以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行进的动力,在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中贴近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发挥党组织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同时,加强与街道民众、街道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的通力协作,共同促进街道治理现代化。
二、加强街道党组织的建设,为推进街道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强的保障
首先,街道党组织的建设以街道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社会建设为路径。思想是工作的基础,认真组织党员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不断提高的理论水平指导各方面的工作实际,从而提升工作的科学性。同时,在街道党组织中积极组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在“初心”和“使命”的召唤下激发各党员的责任意识,坚定党员为人民服务为党献身的决心。在组织建设中,建立群体群策的机制,把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贯穿街道治理的全部工作之中,使街道党组织保持源动力和强活力。同时,加强街道党组织的组织建设,打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培育高素质基层党员,从而保障街道党组织的工作能力。在吸收和提拔党组织成员的过程中,突出实干导向,拓宽选人用人视野,采取选拔、机关下派、交流等方式,吸纳符合街道党组织发展的人才。社区党组织书记的人选应重点从现有社区干部、本地优秀民营企业人才、社会知名人士等群体中选拔。要在干部的工作过程中突出实践导向,建立学做结合的培养机制。加强干部专业技能的培训,包括街道综治、民政、城管、文教等多个科室从“平安大街”创建、背街小巷、档案及台账整理、工作礼仪、社区协商和社区治理等多个角度进行培训,提高专业能力。打造一支“两好两强”(人品好、形象好、责任强、能力强)的干部队伍。要加强街道党组织的社会建设,调动一切因素建设好街道。
其次,建立区域化党建格局,完善区域性党建的领导体制。进一步健全区指导委员会、街道协调委员会、社区联席会三级社区党建工作协商议事机制。将街道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和党组织的服务意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辖区单位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积极性。辖区单位党组织不仅起着上传下达的中间要素作用,还要在接受上级主管单位党组织领导的同时,自觉接受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指导与协调。完善区域化联建共建机制。一是设置党建联络员。在党组织的领导和群众之间构建桥梁,加强党组织和群众之间的交流。二是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实时向联席会汇报共驻共建的情况,共享信息,使党组织工作更具效率。三是建立责任共担机制。建立层级递进、板块相连的责任体系,提升各成员单位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创新区域性党建工作方式。一是将封闭式转为半开放式的党务工作方式,增添党务工作的透明度。二是将机关行政化转变为群众服务式的领导方式,使各区域的党组织工作更具亲和力。三是要将不切实际的工作内容转变为群众的切身利益,使各区域“双向服务、优势互补”形成向好向上的发展态势。
最后,要夯实基础、找准社区党建工作着力点。街道党建工作做得好不好,社区党建也是关键。加强社区党建工作一要增强目标的明确性。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是社区党建工作开展的中心,将区域性和群众性、公益性和社会性相结合是社区党建工作开展的抓手,社区的共同目标、利益、需求是社区党建工作的纽带,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居民群众办实事。二要加强工作内容延伸性。党务工作的开展不局限于党内的组织、纪检和宣传等,应当结合当今两会的“六保”“六稳”的着力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牢基础,从而增进和凝聚社会共识。三要树立严谨的作风。作风问题的本质是党性问题,作为基层党组织,面对社区居民要谦虚谨慎、忠于职守,以专业的工作和踏实的态度来服务群众,满足居民需求,强化社区党建工作的职能性。在以人民为中心的过程中,拓宽服务领域,增强社区工作的网络化和数据化,提升居民对党建工作的满意度。
三、创新街道治理现代化,完善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各单位关系
其一,优化机构,推动街道职能改革。推行“大部制”改革,整合机构分散、条块分割的现状,设立五办(综合办公室、党建办公室、信息指挥室、公共服务办公室、区域发展办公室)、三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区域发展与治理中心),使街道党组织实现“精简、高效、统一”。同时,将阶梯式的管理模式转变为扁平化管理,突破一级一级传递的限制,实现“一对多”的领导方式,确保各项党的方针政策一条线贯彻落实,激发党员的工作激情。
其次,梳理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各单位的关系。在社区治理中也要遵循党管一切的原则,在理清与自治组织、物业之间关系的前提下把握街道党组织的主动权。同时,在党组织领导社区自治组织、小区物业等各单位的过程中,深入研讨其在实际工作中的有益做法和经验,将党的领导和居民自治有机结合。除此之外,为加强党的领导,还可以通过建立以街道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在社区党总支的统筹下,实现同一社区的不同单位,不同隶属关系的党组织良性互动的新型组织形式,达到以党建带社建的目的。
其三,增强服务能力,推进街道综合管理。除了上述在机构设置上要建立公共服务办公室和公共服务中心以外,要将服务职能的被动性转变为主动性,进行“服务供给侧”的改革。着力整合公共服务资源,按照居民的需求,在努力扩大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同时,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完善街道服务功能、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可接轨数字经济、大数据、城市大脑等新科技推进城市基层精细化管理治理、民生服务的要求。推进执法审批服务力量整合,实现权力下放、力量下沉、重心下移。持续擦亮社区建设品牌亮点,集中办好民生关键“小事”,围绕“活力、实力、宜居、和谐”的理念走人民群眾路线。
总之,新时代的城市治理需要在党组织以及治理路径两方面着力。一方面,通过不断加强街道党组织建设为街道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强的后盾和保障,从而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另一方面,通过创新街道治理路径,更好地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进一步推动街道治理取得更大的实效。
作者:杜俊华,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梁 菲,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胡 越
一、新时代街道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是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题中之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而党的建设需要不断地结合实际进行创新。街道党委在街道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中发挥着街道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应联系实际,创新治理路径,从而推进街道治理现代化建设。
新时代的街道党建工作面临众多的新挑战。首先,街道群众对生活质量和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趋势。街道党组织应该依据民众不同层次的需要,转变传统观念,采取差异化的服务,做好面向普通居民、困难群体和下岗职工的服务。其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街道的群众出现了富裕程度高低不同的群体,而不同群体的利益需求与表达往往差异很大。街道党组织要在不同利益群体中妥善协调和处理各种各样的利益关系,构建良好的街道氛围,稳定各群体的社会工作。其三,民众的政治意识和民主意识不断提高,关心街道和社区工作,积极行使自己的权利,参与街道的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监督的热情高涨。其四,以社区党组织为主体的街道党建,面临着组织机构小,协调力量弱的问题,这与树立大党建的观念有着不相适应的现实基础。街道党组织只有在工作中改进领导方式和方法,在资源协调时主动出击,在各类群体中打造良好的大党建形象,才能发挥社会性、群众性和公益性工作合力。面对诸多的新挑战,街道党组织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以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行进的动力,在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中贴近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发挥党组织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同时,加强与街道民众、街道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的通力协作,共同促进街道治理现代化。
二、加强街道党组织的建设,为推进街道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强的保障
首先,街道党组织的建设以街道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社会建设为路径。思想是工作的基础,认真组织党员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不断提高的理论水平指导各方面的工作实际,从而提升工作的科学性。同时,在街道党组织中积极组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在“初心”和“使命”的召唤下激发各党员的责任意识,坚定党员为人民服务为党献身的决心。在组织建设中,建立群体群策的机制,把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贯穿街道治理的全部工作之中,使街道党组织保持源动力和强活力。同时,加强街道党组织的组织建设,打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培育高素质基层党员,从而保障街道党组织的工作能力。在吸收和提拔党组织成员的过程中,突出实干导向,拓宽选人用人视野,采取选拔、机关下派、交流等方式,吸纳符合街道党组织发展的人才。社区党组织书记的人选应重点从现有社区干部、本地优秀民营企业人才、社会知名人士等群体中选拔。要在干部的工作过程中突出实践导向,建立学做结合的培养机制。加强干部专业技能的培训,包括街道综治、民政、城管、文教等多个科室从“平安大街”创建、背街小巷、档案及台账整理、工作礼仪、社区协商和社区治理等多个角度进行培训,提高专业能力。打造一支“两好两强”(人品好、形象好、责任强、能力强)的干部队伍。要加强街道党组织的社会建设,调动一切因素建设好街道。
其次,建立区域化党建格局,完善区域性党建的领导体制。进一步健全区指导委员会、街道协调委员会、社区联席会三级社区党建工作协商议事机制。将街道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和党组织的服务意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辖区单位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积极性。辖区单位党组织不仅起着上传下达的中间要素作用,还要在接受上级主管单位党组织领导的同时,自觉接受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指导与协调。完善区域化联建共建机制。一是设置党建联络员。在党组织的领导和群众之间构建桥梁,加强党组织和群众之间的交流。二是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实时向联席会汇报共驻共建的情况,共享信息,使党组织工作更具效率。三是建立责任共担机制。建立层级递进、板块相连的责任体系,提升各成员单位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创新区域性党建工作方式。一是将封闭式转为半开放式的党务工作方式,增添党务工作的透明度。二是将机关行政化转变为群众服务式的领导方式,使各区域的党组织工作更具亲和力。三是要将不切实际的工作内容转变为群众的切身利益,使各区域“双向服务、优势互补”形成向好向上的发展态势。
最后,要夯实基础、找准社区党建工作着力点。街道党建工作做得好不好,社区党建也是关键。加强社区党建工作一要增强目标的明确性。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是社区党建工作开展的中心,将区域性和群众性、公益性和社会性相结合是社区党建工作开展的抓手,社区的共同目标、利益、需求是社区党建工作的纽带,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居民群众办实事。二要加强工作内容延伸性。党务工作的开展不局限于党内的组织、纪检和宣传等,应当结合当今两会的“六保”“六稳”的着力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牢基础,从而增进和凝聚社会共识。三要树立严谨的作风。作风问题的本质是党性问题,作为基层党组织,面对社区居民要谦虚谨慎、忠于职守,以专业的工作和踏实的态度来服务群众,满足居民需求,强化社区党建工作的职能性。在以人民为中心的过程中,拓宽服务领域,增强社区工作的网络化和数据化,提升居民对党建工作的满意度。
三、创新街道治理现代化,完善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各单位关系
其一,优化机构,推动街道职能改革。推行“大部制”改革,整合机构分散、条块分割的现状,设立五办(综合办公室、党建办公室、信息指挥室、公共服务办公室、区域发展办公室)、三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区域发展与治理中心),使街道党组织实现“精简、高效、统一”。同时,将阶梯式的管理模式转变为扁平化管理,突破一级一级传递的限制,实现“一对多”的领导方式,确保各项党的方针政策一条线贯彻落实,激发党员的工作激情。
其次,梳理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各单位的关系。在社区治理中也要遵循党管一切的原则,在理清与自治组织、物业之间关系的前提下把握街道党组织的主动权。同时,在党组织领导社区自治组织、小区物业等各单位的过程中,深入研讨其在实际工作中的有益做法和经验,将党的领导和居民自治有机结合。除此之外,为加强党的领导,还可以通过建立以街道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在社区党总支的统筹下,实现同一社区的不同单位,不同隶属关系的党组织良性互动的新型组织形式,达到以党建带社建的目的。
其三,增强服务能力,推进街道综合管理。除了上述在机构设置上要建立公共服务办公室和公共服务中心以外,要将服务职能的被动性转变为主动性,进行“服务供给侧”的改革。着力整合公共服务资源,按照居民的需求,在努力扩大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同时,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完善街道服务功能、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可接轨数字经济、大数据、城市大脑等新科技推进城市基层精细化管理治理、民生服务的要求。推进执法审批服务力量整合,实现权力下放、力量下沉、重心下移。持续擦亮社区建设品牌亮点,集中办好民生关键“小事”,围绕“活力、实力、宜居、和谐”的理念走人民群眾路线。
总之,新时代的城市治理需要在党组织以及治理路径两方面着力。一方面,通过不断加强街道党组织建设为街道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强的后盾和保障,从而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另一方面,通过创新街道治理路径,更好地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进一步推动街道治理取得更大的实效。
作者:杜俊华,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梁 菲,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胡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