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年龄偏高、学历偏低,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很多教师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对新教材把握不准、理解不透,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农村课改教师素质亟待提高,课改教师培训急需加强。在很多农村小学,教师培训现状不容乐观: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
进行深入系统的教师培训是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完善专业理论知识,了解现代教育信息,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新教材,高标准、高起点地实施新课程教学工作的有效途径。而有些学校校长对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深,认为课程改革只是换了几套教材,教师凭“老本”足够应付,加之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缺少培训经费,很多小学教师又是包班教学,外出就会影响校内教学,学校选送意识不强。
二是基础条件落后
农村小学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许多学校没有网络,缺少图书,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有限的教学书刊往往掌握在领导手中,得不到有效利用。教师自学苦于没有资料可学,自研苦于没有资料可查;搜集资料、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策略受到影响;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少辅助资料。
三是培训成果流失
由于培训经费和人员等方面的限制,往往只有少数教师得以外出参加培训,多数农村教师很难“开开眼界”。而培训者归来后忽视及时交流与汇报,外出培训内容在校内得不到巩固练习和及时消化,久而久之,出现少数培训者应付公务、多数教师不以为然的状况。
四是校本培训难以开展
农村小学地处偏远,学校课改工作往往缺乏上级教研部门经常、有效的指导,而且学校规模一般较小,本校同一学科教师数量不足,更缺少优秀的骨干带头教师,缺少校本培训的师资和条件,开展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很难形成氛围并保证质量,校本培训停留在低水平的集中学习、互相听课上,不能从理论和实践上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发生的问题,真正提升教师的素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观念全新、理论创新的伟大实践,而教师既是新课程资源的利用者和开发者,又是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在课程改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面对全面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办让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学校教师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对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增加培训经费
——好钢用在刀刃上
校长是新课程改革的第一责任人,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充分认识课改教师培训的重要意义。要从经费上做好保障,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保障教师充足的培训。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农村课改的扶持力度,在政策、物质条件保障上要向农村适当倾斜,如利用设立课改专项经费、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加快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步伐等方式,支持农村的课程改革,为农村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大、中小学教师培训和学科的整合提供保障。
建立培训制度
——一石激活全池水
教育部门要制定符合农村实际的课改培训制度。结合农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客观原因,可以本着“先训后教,边训边教,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采用短期面授与集中培训、分散培训与长期跟踪培训、异地培训与送课到校相结合的方针,通过实践探讨、专题讲座、行为反思、案例分析、观摩录像等方式,教给教师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农村小学对于外出参加培训的教师要重视成果共享,回本校后要举办讲座谈会议精神,举行公开课进行观摩研讨,既让参加培训的教师巩固了学习效果,又让全体教师共享了会议内容,更好地把握新课程的新思路。
开展网络培训
——创新思路天地宽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展多媒体培训、网络技术培训等,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特长,让更多的教师感受先进的理念和经验的冲击力。可以组织名师举办网络课堂,举办讲座等活动,开展在线研究,实施互动交流。
实施校本培训
——在课改实践中成长
农村教师应该学会就地取材,以农村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将课改理念融入到教学中。因此,农村教师培训要迎难而上,以学校和教师实际需要为目的,紧密结合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扎扎实实开展校本培训。以“问题”为中心,着眼教材、教法、管理、师生关系中的问题解决,教师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通过组织大讨论、教师论坛(沙龙研讨)等形式,解决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强化协作交流
——他山之石来攻玉
如何让农村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焕发出活力?“捆绑式”协作交流是一条有效途径。即城镇小学确定若干农村小学结成对子,城镇学校送教下乡,村小教师送教进城,既解决了农村信息不畅问题,又避免了农村教师摸黑路。通过现身说法,让农村教师知道课堂上怎样营造探索和理解的氛围,怎样和学生平等地对话和给予恰到好处的点拨。同时针对农村小学生学习起点低和性格内向的特点,教学时可放低教学起点,让孩子们运用农村特有的认识经验主动构建知识,并且应善于抓住农村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敢说、想说、抢说,营造积极探索、主动求知的良好氛围。
诚然,农村课改目前比较困难,教师培训等问题都有待解决,但新课程为城乡教师建立了一个新平台,各种制度改革与课改目标也在日趋匹配。所以,只要农村教师不气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拓创新,农村学校课程改革定会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新景象。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
进行深入系统的教师培训是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完善专业理论知识,了解现代教育信息,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新教材,高标准、高起点地实施新课程教学工作的有效途径。而有些学校校长对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深,认为课程改革只是换了几套教材,教师凭“老本”足够应付,加之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缺少培训经费,很多小学教师又是包班教学,外出就会影响校内教学,学校选送意识不强。
二是基础条件落后
农村小学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许多学校没有网络,缺少图书,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有限的教学书刊往往掌握在领导手中,得不到有效利用。教师自学苦于没有资料可学,自研苦于没有资料可查;搜集资料、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策略受到影响;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少辅助资料。
三是培训成果流失
由于培训经费和人员等方面的限制,往往只有少数教师得以外出参加培训,多数农村教师很难“开开眼界”。而培训者归来后忽视及时交流与汇报,外出培训内容在校内得不到巩固练习和及时消化,久而久之,出现少数培训者应付公务、多数教师不以为然的状况。
四是校本培训难以开展
农村小学地处偏远,学校课改工作往往缺乏上级教研部门经常、有效的指导,而且学校规模一般较小,本校同一学科教师数量不足,更缺少优秀的骨干带头教师,缺少校本培训的师资和条件,开展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很难形成氛围并保证质量,校本培训停留在低水平的集中学习、互相听课上,不能从理论和实践上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发生的问题,真正提升教师的素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观念全新、理论创新的伟大实践,而教师既是新课程资源的利用者和开发者,又是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在课程改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面对全面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办让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学校教师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对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增加培训经费
——好钢用在刀刃上
校长是新课程改革的第一责任人,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充分认识课改教师培训的重要意义。要从经费上做好保障,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保障教师充足的培训。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农村课改的扶持力度,在政策、物质条件保障上要向农村适当倾斜,如利用设立课改专项经费、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加快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步伐等方式,支持农村的课程改革,为农村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大、中小学教师培训和学科的整合提供保障。
建立培训制度
——一石激活全池水
教育部门要制定符合农村实际的课改培训制度。结合农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客观原因,可以本着“先训后教,边训边教,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采用短期面授与集中培训、分散培训与长期跟踪培训、异地培训与送课到校相结合的方针,通过实践探讨、专题讲座、行为反思、案例分析、观摩录像等方式,教给教师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农村小学对于外出参加培训的教师要重视成果共享,回本校后要举办讲座谈会议精神,举行公开课进行观摩研讨,既让参加培训的教师巩固了学习效果,又让全体教师共享了会议内容,更好地把握新课程的新思路。
开展网络培训
——创新思路天地宽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展多媒体培训、网络技术培训等,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特长,让更多的教师感受先进的理念和经验的冲击力。可以组织名师举办网络课堂,举办讲座等活动,开展在线研究,实施互动交流。
实施校本培训
——在课改实践中成长
农村教师应该学会就地取材,以农村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将课改理念融入到教学中。因此,农村教师培训要迎难而上,以学校和教师实际需要为目的,紧密结合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扎扎实实开展校本培训。以“问题”为中心,着眼教材、教法、管理、师生关系中的问题解决,教师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通过组织大讨论、教师论坛(沙龙研讨)等形式,解决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强化协作交流
——他山之石来攻玉
如何让农村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焕发出活力?“捆绑式”协作交流是一条有效途径。即城镇小学确定若干农村小学结成对子,城镇学校送教下乡,村小教师送教进城,既解决了农村信息不畅问题,又避免了农村教师摸黑路。通过现身说法,让农村教师知道课堂上怎样营造探索和理解的氛围,怎样和学生平等地对话和给予恰到好处的点拨。同时针对农村小学生学习起点低和性格内向的特点,教学时可放低教学起点,让孩子们运用农村特有的认识经验主动构建知识,并且应善于抓住农村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敢说、想说、抢说,营造积极探索、主动求知的良好氛围。
诚然,农村课改目前比较困难,教师培训等问题都有待解决,但新课程为城乡教师建立了一个新平台,各种制度改革与课改目标也在日趋匹配。所以,只要农村教师不气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拓创新,农村学校课程改革定会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新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