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寒假期间,我带着女儿来到凤凰书城。一个个热气腾腾的小脑袋转来转去,一双双眼睛充满了好奇,每双小手都捧着一本书。我围着四楼转了几大圈,发现整个四楼都是儿童读物。但是,这些读物大多以有故事情节的读物和科学类读物为主,分别占所有读物中的78%和21.5%。有故事情节的读物基本上是绘本类和文字类。最可悲的是儿童诗歌类的读物,只有四本,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徐鲁著的有关童话诗阅读欣赏的指导类用书———《童话诗十二月》。
仔细观察手捧书籍认真阅读的孩子,所有孩子都选择故事类或者绘本类的儿童读物。真奇怪,为什么孩子们不选择儿童诗歌类的读物呢?为什么儿童诗歌类的读物这么不受孩子们待见呢?
经过调查,学生不愿意阅读童诗类课外书籍,原因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小时候读得比较多,幼儿书籍多以儿歌为主,不想再读了。
第二类,这本书没有拼音,没有图画。
第三类,有的儿童诗歌看不懂。
第四类,儿童诗歌没有意思。
第五类,儿童诗歌类读物比较少,几乎在书店很少看到。
第六类,教师从来没有推荐过儿童诗歌类读物,一般只介绍故事类读物。
当然,虽然作为教师,作为一个研究者,我们总是反复地强调儿童阅读的非功利性,但是在书店里,我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
女儿:妈妈,这本书有意思,我想买。
妈妈: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也没看你作文写得有多好!
“存在即合理!”这样的对话绝对不是出于在少数家长和孩子口中,这样的对话是带有普遍性和合理性的,这样的对话是对“儿童母语阅读”的挑战,也是对施教者的一种鞭挞。
一回到家,我立刻给所在班级的家长发了一条短信,内容为:作为一位家长,你认为“儿童阅读”是什么?经过统计、归类,我发现:1.儿童阅读是为了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为12人,占总人数的24%;2.儿童阅读是为了孩子的阅读能力有14人,占总人数的28%;3.儿童进行课外阅读是为了培养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有15人,占总人数的30%;4.儿童阅读是孩子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的有18人,占总人数36%;5.儿童阅读就是为了写作文的只有一个人,占总人数的2%。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家长在孩子低年级阶段普遍认为课外阅读是一种兴趣、能力或者习惯培养的重要途径,认为儿童阅读是为了写作文的只有一位家长。由此,我们能够感受到,一年级的家长对于孩子课外阅读几乎没有什么功利性的目的,甚至是随性的、散养似的。
而后,我又给原来班级———现四(4)班的家长发了同样一则短信,结果不能说大相径庭,但已经和低年级家长的心境产生了偏差。中年级家长对课外阅读的看法基本上和低年级家长相同,但是无一例外的加上了“帮助孩子提高作文能力”的功利性目的。
儿童阅读的根本应该立足于儿童,在这个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泛滥的年代,我们有没有真正思考过儿童自身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阅读?在我们变得焦躁、功利和浮夸时,儿童则会陷入“被阅读”的怪圈,这也是教育道德的缺失。
由此可见,儿童课外阅读不管是在低年级还是中高年级都不可避免地显现出成人化的“功利性”,而且随着孩子年级的增长而增长。孩子越大,越不愿意和父母进行交流;孩子越大,家长越不愿意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结果?我想,值得我们每位老师、每位学者、每位研究者、每位社会中的人来研究。因为,当今的儿童阅读真的———“伤不起”。
儿童阅读到底应该走向何方?
1.游戏阅读,兴趣最重。经常有家长会打电话问我该为孩子选择哪种课外读物,我说:“方法很简单,把他带到书店,他喜欢读那本书就买哪本书。”我主张不强迫孩子读他们不愿意读的内容。家长和老师所应该做的是找出他们爱读而又可以读的书籍。他们感兴趣的读物就像他们爱玩的游戏一样,将会成为童年“事业”的一部分。
2.图文并茂,大脑变活跃。儿童在识字以前,通过色彩斑斓的图片刺激大脑的视觉神经来认识世界,他们喜欢依照图片在心里建立起一个小小的幻想王国。图文并茂的书籍,可以将文字和幻想王国紧密联系起来,更能加深他们对文字的理解。
3.老少咸宜,说教靠边站。我一向不喜欢说教类的文章,所以,我从来不会推荐低年级孩子阅读《三字经》《弟子规》之类的书籍。我认为像《小王子》这类既能引发成人深层次思考,又能引领孩子思考的书籍才是真正的儿童阅读。
当儿童对阅读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需要我们成年人积极引导孩子,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成长的规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仔细观察手捧书籍认真阅读的孩子,所有孩子都选择故事类或者绘本类的儿童读物。真奇怪,为什么孩子们不选择儿童诗歌类的读物呢?为什么儿童诗歌类的读物这么不受孩子们待见呢?
经过调查,学生不愿意阅读童诗类课外书籍,原因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小时候读得比较多,幼儿书籍多以儿歌为主,不想再读了。
第二类,这本书没有拼音,没有图画。
第三类,有的儿童诗歌看不懂。
第四类,儿童诗歌没有意思。
第五类,儿童诗歌类读物比较少,几乎在书店很少看到。
第六类,教师从来没有推荐过儿童诗歌类读物,一般只介绍故事类读物。
当然,虽然作为教师,作为一个研究者,我们总是反复地强调儿童阅读的非功利性,但是在书店里,我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
女儿:妈妈,这本书有意思,我想买。
妈妈: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也没看你作文写得有多好!
“存在即合理!”这样的对话绝对不是出于在少数家长和孩子口中,这样的对话是带有普遍性和合理性的,这样的对话是对“儿童母语阅读”的挑战,也是对施教者的一种鞭挞。
一回到家,我立刻给所在班级的家长发了一条短信,内容为:作为一位家长,你认为“儿童阅读”是什么?经过统计、归类,我发现:1.儿童阅读是为了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为12人,占总人数的24%;2.儿童阅读是为了孩子的阅读能力有14人,占总人数的28%;3.儿童进行课外阅读是为了培养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有15人,占总人数的30%;4.儿童阅读是孩子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的有18人,占总人数36%;5.儿童阅读就是为了写作文的只有一个人,占总人数的2%。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家长在孩子低年级阶段普遍认为课外阅读是一种兴趣、能力或者习惯培养的重要途径,认为儿童阅读是为了写作文的只有一位家长。由此,我们能够感受到,一年级的家长对于孩子课外阅读几乎没有什么功利性的目的,甚至是随性的、散养似的。
而后,我又给原来班级———现四(4)班的家长发了同样一则短信,结果不能说大相径庭,但已经和低年级家长的心境产生了偏差。中年级家长对课外阅读的看法基本上和低年级家长相同,但是无一例外的加上了“帮助孩子提高作文能力”的功利性目的。
儿童阅读的根本应该立足于儿童,在这个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泛滥的年代,我们有没有真正思考过儿童自身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阅读?在我们变得焦躁、功利和浮夸时,儿童则会陷入“被阅读”的怪圈,这也是教育道德的缺失。
由此可见,儿童课外阅读不管是在低年级还是中高年级都不可避免地显现出成人化的“功利性”,而且随着孩子年级的增长而增长。孩子越大,越不愿意和父母进行交流;孩子越大,家长越不愿意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结果?我想,值得我们每位老师、每位学者、每位研究者、每位社会中的人来研究。因为,当今的儿童阅读真的———“伤不起”。
儿童阅读到底应该走向何方?
1.游戏阅读,兴趣最重。经常有家长会打电话问我该为孩子选择哪种课外读物,我说:“方法很简单,把他带到书店,他喜欢读那本书就买哪本书。”我主张不强迫孩子读他们不愿意读的内容。家长和老师所应该做的是找出他们爱读而又可以读的书籍。他们感兴趣的读物就像他们爱玩的游戏一样,将会成为童年“事业”的一部分。
2.图文并茂,大脑变活跃。儿童在识字以前,通过色彩斑斓的图片刺激大脑的视觉神经来认识世界,他们喜欢依照图片在心里建立起一个小小的幻想王国。图文并茂的书籍,可以将文字和幻想王国紧密联系起来,更能加深他们对文字的理解。
3.老少咸宜,说教靠边站。我一向不喜欢说教类的文章,所以,我从来不会推荐低年级孩子阅读《三字经》《弟子规》之类的书籍。我认为像《小王子》这类既能引发成人深层次思考,又能引领孩子思考的书籍才是真正的儿童阅读。
当儿童对阅读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需要我们成年人积极引导孩子,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成长的规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