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自主探究,启发导学”的教学方式,即物理探究课,教师的重要作用是“启”和“导”。本文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课堂分析浅谈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 物理探究课 教师 主导 自由落体运动
“自主探究,启发导学”的教学方式也就是以新课改中所提倡的探究式教学。“自主探究,启发导学”的教学方式实际上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通过独立的观察和分析思考,最后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策略。它强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体现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开启学生的思维,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觉性、互动性和合作探实精神,使学生自己积极思考,达到对教材内容的真正理解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并同时发展学生的技能技巧及相关能力。
“自主探究,启发导学”的教学方式,重点在教师的“启”和“导”及学生的“自主探究发现”上。在这里通过《自由落体运动》的课堂分析浅谈教师的主导作用。
1 学生课前自学初探,教师作好知识预备
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利用教师结合教材内容编写的预习学案,认真自学课本内容,并为进行相应的分工和对需要探究的课题进行最初的设计。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仔细钻研课题,并且给出相应的预习学案。这个预习学案必须以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以学生的知识水平去安排和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同时要把新课中探究的实验准备工作布置给学生。
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这节课中重点的探究实验是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研究。因此,这节课在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运动可以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之后,对这个运动进行研究。不管是什么样的自由落体运动研究的主要规律应该是这样的探究步骤:①自由落体运动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或者是匀速运动?②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变加速直线运动?③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a是多少?
针对不同的探究步骤让学生事先把自己了解或知道的方法整理出来,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自己选择适合的方法。
与此同时,教师应该从学生的思维方式着手设计几套实验方案,并将这些方案完善。在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预习学案进行预习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自己所想到的探究试验的方法进行相应的指导。这一过程不能把学生的想法完全抹杀,通过一个一个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在这一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免在正式上课时找不到北。最好是将你所引导他们的问题留给他们自己思考,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同时又可以解决和纠正学生前面的一些问题。
2 教师课堂上设定疑问,引出探究实验
一堂课开始就某一具体的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引导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适当的讲解给学生一些在作这个探究实验所需要的新知识、新概念、新方法。
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这节课中,首要问题就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在这里就需要好好设计一下。我是通过影片引入“物体的下落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问题。影片完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进行适当的设计可以把学生吸引进新课中来。提出这个问题之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去思考,出现错误的理解是最好的,这样就可以当面解决问题,纠正错误的思维。例如这节课中学生往往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出现这种问题正好可以利用现场的演示实验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给学以冲击,让学生理解更透彻些。这节课我用了两个演示实验:一是两张纸片的运动分析;二是牛顿管。把学生的错误观点纠正过了。
在这一环节上,核心就是通过创设各类问题情景,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帮助学生完成最后的准备工作。
3 学生通过实验得到启迪,教师提供展示平台
把新知识传授给学生,进而形成学生的各种能力(例如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思考能力等),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亲身感受和研究。这个探究实验可以设计成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操作的实验,这个实验应该是开放性的,结论不一定是一个,而且实验的方法,步骤以及实验的原理都可以让学生自己自由发挥。
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这节课中我把重头戏压在“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探究”。它的研究方法可以是用重锤,也可以用水滴运动;可以用打点计时器,也可以用秒表等等。当然这一部分有相当一部分工作是要学生在课前就准备好的内容,教师在这里的任务是尽量避免学生走进死胡同。另外一方面,在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是应该不定时的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指导和引导,最好是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集体的智慧自己进行实验步骤,实验仪器的调整。
这里探究实验的关键是:让学生亲自去体验知识的形成,在实验观察的帮助下从而达到知其所以然的境界。
4 师生交流释疑,形成规律结论
亲历实验过程,知识的学习掌握让学生们从以前教师的灌输转变成由他们自己的方式加工获得。但是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顺利的得出结论完成探究实验,这就需要一个交流释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一部分同学展示一下自己的实验过程,实验步骤,实验方式以及实验处理。在某些同学系统的讲解的基础上,通过教师一定启发性的问题不断改变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在实验中碰到的疑问一一处理,形成一个普遍的规律,当然这个规律不一定是单一的,同时这个规律可能是不同方面的。
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这节课中学生介绍自己的实验过程十分容易,但是要他讲规律就会找不到方向,象“自由落体运动是一个什么样的直线运动?他有什么运动特征?它的运动规律又是什么?”。学生只会就现象说现象,不能一步到位。所以这里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启迪思维用问引导学生答。例如回答“自由落体运动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或者是匀速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变加速直线运动?”这三个问题,得到第一个结论。就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个运动与前面我们介绍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得到运动的特征。然后让学生通过数据处理得到“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a是多少?”,完成最终的实验。
当然一些同学作不下去是在操作过程中有一些问题的。可以在讨论过程中提出,通过大家的讨论分析操作的影响得到解决的方法。例如用重锤加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打点计时器应该怎样放置?为什么这样做?这样问题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了自己的实际操作中去了。又例如实验数据处理只有这一种方法吗?可以怎样做?这一问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数据处理上。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根据科学探究的要素,引导学生对一些规律和现象展开分析、讨论、交流,逐步引导学生得到结论,化解疑问,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把问题转化为答案。
5 学生应用结论,教师得到反馈信息
学生探究完实验,得到结论,只能算是学到知识,还必须通过应用练习,巩固知识。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在练习中所出现的问题,获得反馈信息,为后续教学作铺垫和准备。
在“自主探究,启发导学”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在很多场景下扮演的是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问题的指导者。教师角色的转变引起的是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教师的“启”“导”“问”,重在对学生的“点拨”、“启发”、“引导”,通过各种手段的合理运用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完成一次新知识的探究。
参考文献
1 戴达明.走进新课程,运用新教法.物理教师,2004.11
2 周文阔.如何在物理探究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物理教 育,2004.1
【关键词】 物理探究课 教师 主导 自由落体运动
“自主探究,启发导学”的教学方式也就是以新课改中所提倡的探究式教学。“自主探究,启发导学”的教学方式实际上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通过独立的观察和分析思考,最后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策略。它强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体现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开启学生的思维,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觉性、互动性和合作探实精神,使学生自己积极思考,达到对教材内容的真正理解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并同时发展学生的技能技巧及相关能力。
“自主探究,启发导学”的教学方式,重点在教师的“启”和“导”及学生的“自主探究发现”上。在这里通过《自由落体运动》的课堂分析浅谈教师的主导作用。
1 学生课前自学初探,教师作好知识预备
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利用教师结合教材内容编写的预习学案,认真自学课本内容,并为进行相应的分工和对需要探究的课题进行最初的设计。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仔细钻研课题,并且给出相应的预习学案。这个预习学案必须以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以学生的知识水平去安排和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同时要把新课中探究的实验准备工作布置给学生。
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这节课中重点的探究实验是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研究。因此,这节课在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运动可以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之后,对这个运动进行研究。不管是什么样的自由落体运动研究的主要规律应该是这样的探究步骤:①自由落体运动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或者是匀速运动?②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变加速直线运动?③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a是多少?
针对不同的探究步骤让学生事先把自己了解或知道的方法整理出来,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自己选择适合的方法。
与此同时,教师应该从学生的思维方式着手设计几套实验方案,并将这些方案完善。在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预习学案进行预习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自己所想到的探究试验的方法进行相应的指导。这一过程不能把学生的想法完全抹杀,通过一个一个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在这一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免在正式上课时找不到北。最好是将你所引导他们的问题留给他们自己思考,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同时又可以解决和纠正学生前面的一些问题。
2 教师课堂上设定疑问,引出探究实验
一堂课开始就某一具体的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引导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适当的讲解给学生一些在作这个探究实验所需要的新知识、新概念、新方法。
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这节课中,首要问题就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在这里就需要好好设计一下。我是通过影片引入“物体的下落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问题。影片完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进行适当的设计可以把学生吸引进新课中来。提出这个问题之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去思考,出现错误的理解是最好的,这样就可以当面解决问题,纠正错误的思维。例如这节课中学生往往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出现这种问题正好可以利用现场的演示实验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给学以冲击,让学生理解更透彻些。这节课我用了两个演示实验:一是两张纸片的运动分析;二是牛顿管。把学生的错误观点纠正过了。
在这一环节上,核心就是通过创设各类问题情景,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帮助学生完成最后的准备工作。
3 学生通过实验得到启迪,教师提供展示平台
把新知识传授给学生,进而形成学生的各种能力(例如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思考能力等),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亲身感受和研究。这个探究实验可以设计成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操作的实验,这个实验应该是开放性的,结论不一定是一个,而且实验的方法,步骤以及实验的原理都可以让学生自己自由发挥。
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这节课中我把重头戏压在“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探究”。它的研究方法可以是用重锤,也可以用水滴运动;可以用打点计时器,也可以用秒表等等。当然这一部分有相当一部分工作是要学生在课前就准备好的内容,教师在这里的任务是尽量避免学生走进死胡同。另外一方面,在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是应该不定时的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指导和引导,最好是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集体的智慧自己进行实验步骤,实验仪器的调整。
这里探究实验的关键是:让学生亲自去体验知识的形成,在实验观察的帮助下从而达到知其所以然的境界。
4 师生交流释疑,形成规律结论
亲历实验过程,知识的学习掌握让学生们从以前教师的灌输转变成由他们自己的方式加工获得。但是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顺利的得出结论完成探究实验,这就需要一个交流释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一部分同学展示一下自己的实验过程,实验步骤,实验方式以及实验处理。在某些同学系统的讲解的基础上,通过教师一定启发性的问题不断改变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在实验中碰到的疑问一一处理,形成一个普遍的规律,当然这个规律不一定是单一的,同时这个规律可能是不同方面的。
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这节课中学生介绍自己的实验过程十分容易,但是要他讲规律就会找不到方向,象“自由落体运动是一个什么样的直线运动?他有什么运动特征?它的运动规律又是什么?”。学生只会就现象说现象,不能一步到位。所以这里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启迪思维用问引导学生答。例如回答“自由落体运动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或者是匀速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变加速直线运动?”这三个问题,得到第一个结论。就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个运动与前面我们介绍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得到运动的特征。然后让学生通过数据处理得到“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a是多少?”,完成最终的实验。
当然一些同学作不下去是在操作过程中有一些问题的。可以在讨论过程中提出,通过大家的讨论分析操作的影响得到解决的方法。例如用重锤加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打点计时器应该怎样放置?为什么这样做?这样问题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了自己的实际操作中去了。又例如实验数据处理只有这一种方法吗?可以怎样做?这一问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数据处理上。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根据科学探究的要素,引导学生对一些规律和现象展开分析、讨论、交流,逐步引导学生得到结论,化解疑问,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把问题转化为答案。
5 学生应用结论,教师得到反馈信息
学生探究完实验,得到结论,只能算是学到知识,还必须通过应用练习,巩固知识。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在练习中所出现的问题,获得反馈信息,为后续教学作铺垫和准备。
在“自主探究,启发导学”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在很多场景下扮演的是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问题的指导者。教师角色的转变引起的是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教师的“启”“导”“问”,重在对学生的“点拨”、“启发”、“引导”,通过各种手段的合理运用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完成一次新知识的探究。
参考文献
1 戴达明.走进新课程,运用新教法.物理教师,2004.11
2 周文阔.如何在物理探究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物理教 育,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