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腹膜内灌注和静脉注射紫杉醇联合S-1与顺铂联合S-1全身化疗在治疗胃癌合并腹膜转移患者的Ⅲ期临床比较研究(PHOENIX-GC试验)
【机 构】
: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出 处】
: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发表日期】
:
2018年21期
其他文献
目的 总结分期回肠造口与造口还纳手术联合营养支持治疗在慢性放射性肠损伤(CRII)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解放军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有放射治疗史及术后病理确诊为CRII患者的临床资料,剔除术中或术后病理证实肿瘤复发者,纳入所有一期回肠造口、二期造口还纳联合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进行病例系列研究。一期回肠造口术具体方案及治疗时间由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营养状况确定,在行回肠造
腹股沟疝是一种腹壁缺损性疾病。一百多年来,外科医生一直尝试各种方式来修复缺损。传统的疝修补术破坏正常的解剖结构,术后复发率高。随后外科医生开始尝试使用补片来进行缺损修复,从最初用银丝、钽、不锈钢等粗糙金属材料来填补缺损,到尼龙、玻璃纤维、硅橡胶等非金属材料,再到聚丙烯、聚酯、膨化聚四氟乙烯等人工合成高分子不可吸收材料;从聚乙醇酸等合成可吸收材料到生物来源的脱细胞细胞外基质。然而,这些补片仍旧不能满
2017年,欧洲疝学会发布了关于造口旁疝预防及治疗的指南,这是国际上第一部关于造口旁疝的治疗指南。该指南围绕造口旁疝的发生率、诊断和治疗,提出了12个问题,并就每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本文对该指南的重点内容作出如下归纳:(1)单筒式结肠造口的造口旁疝发生率较其他造口方式更高。(2)相对于CT或超声检查,体格检查对于造口旁疝的诊断更有必要。(3)建议使用2014年欧洲疝学会推荐的分型方法。(4)明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患者出现脉管浸润的危险因素以及脉管浸润对早期胃癌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449例,其中有27例(6.0%)发生脉管浸润。对这组早期胃癌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脉管浸润与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
目的 探讨多态5-羟色胺转运体启动子基因(5-HTTLPR)的长短变体(LL基因型、LS基因型和SS基因型)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9年10月至2014年1月期间,16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外周血样本资料,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等相关技术判定5-HTTLPR基因分型情况,采用吻合度χ2进行本组人群5-HTTLP
目的 探讨3.0T高分辨MRI对直肠癌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经病理证实为原发直肠癌且术前行3.0T直肠2D高分辨MRI检查患者的影像学和术后病理资料,纳入患者的手术时间需距术前MRI检查不超过2周,排除术前接受放疗、化疗或同期放化疗者以及MRI检查后未行手术者。MRI扫描序列包括高分辨矢状
目的 探讨影响三孔法腹腔镜(TLS)直肠前切除术手术操作难度的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2013—2016年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结直肠外科病区行TLS结直肠手术治疗的106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及MRI影像资料。纳入标准:(1)TLS根治性直肠前切除(Dixon)手术患者;(2)肿瘤分期为Ⅰ~Ⅲ期的恶性肿瘤;(3)肿瘤下缘距肛缘5~15 cm;(4)能够获取术前直肠M
目的 探讨使用自制雪橇针三尾固定缝线的单手四针缝合法关闭腹股沟直疝假疝囊的效率和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前瞻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行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的成年、单侧腹股沟直疝患者,排除复发疝、双侧疝、复合疝者,共156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手四针缝合组(76例)和传统钉合组(80例)。单手四针缝合组采用雪橇针三尾
达芬奇(Da Vinci)手术机器人系统给微创外科带来巨大变革,对于疝外科的推动作用更是不容小觑,目前已被成功用于腹壁切口疝、食管裂孔疝及腹股沟疝的修补手术。在腹壁切口疝修补方面,Da Vinci手术机器人系统高达7个自由度的机器腕、高清的术野和裸眼3D成像,使其能轻易在腹腔内完成精细的前腹壁缝合,无论是经腹腔的腹膜前修补(TAPP)、腹腔内修补(IPOM)还是后成分分离技术(pCST)都能轻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