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模型,提升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rrencewar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应当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们了解有关建立模型的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而培养学生们的建模思想、提升其建模能力。由此可见,模型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建模能力也被认为是学生将来进行科学研究的必备能力。所以,在我的教学中,我就常常为学生们建构模型,很好的提高了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建构模型;生物教学;有效性
  建构模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度的研究,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直观的模型将知识难点进行简化,进而显示了复杂的事物和过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构建模型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尝试建立模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维过程,领悟模型方法,并获得或者是巩固有关的生物知识。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会有意的为学生们安排建构模型活动,从而提升学生建模能力。
  一、 自主制作,交流展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果仅仅为学生们展示教学模型,让学生们进行简单观察的话,那么,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层面也只能停留在表面,并不能深度理解知识的本质。因此,在教学中,与其教师制作好模型让学生们进行观察,还不如将观察的时间留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制作。将学生制作的成品进行交流展示,取长补短,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度认知。
  在讲“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时候,由于设计的知识较多,如细胞膜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各个组成成分在细胞膜中都是如何进行分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是什么?……这些知识都需要学生们掌握,因此,在教学中,我就鼓励学生自主制作一个生物膜模型。等到学生们都完成后,我将学生的作品进行了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磷脂双分子层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朝向膜的内侧,亲水性头部朝向膜的外侧,A小组的弄反了;还有的学生提出,在生物膜中,蛋白质或者是覆盖在脂双层的表面,或者是嵌插在其内部,或者是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它的分布是不对称的,而B组的分布过于对称不符合蛋白质的分布规律;还有的学生说,D组的生物膜没有糖蛋白,糖蛋白有保护和润滑的作用,还与细胞膜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可不能没有……就这样,学生们通过自主制作和交流展示达到了对知识深刻认知。
  通过自主制作的过程,学生们不仅更加理解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领悟了构建模型的思维过程。通过成品的交流展示,学生们可以取他人之長,补自己之短,进而又得以进一步的提升,与仅仅让学生观察模型的教学方法比较,自主制作模型并进行交流展示的方法教学效果更好。
  二、 分析讨论,内化认知
  模型的建立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会不断地进行分析讨论,这样,通过建构模型,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们探究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加的灵活,还可以增强学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进而内化认知,获得总体的提升。
  在讲解DNA的有关知识时,为了使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DNA双螺旋模型,我鼓励学生进行小组之间的分析讨论,分析DNA中磷酸、脱氧核糖、碱基都是如何分布的,在讨论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说:DNA是由两条单链,反向平行,螺旋成双链结构,等这个学生说完后,另外一个学生马上补充道,仅仅知道这些我们还无法将DNA模型制作出来,我们要知道DNA模型外部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构成的,内部是由碱基构成。这时,又有一个学生提出,知道了DNA的内外部构成还不行,我们应该知道其各个成分之间是如何进行链接的,这样才能很好的制作模型,当这个学生提出问题后,马上一个学生回答道:脱氧核苷酸之间是由磷酸二酯键链接的,碱基之间由氢键链接,以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链接……这样,在学生们的不断讨论补充中,认知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本质,提升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构建模型的过程也是学生们进行知识分析讨论的过程,学生们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不仅弥补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不足的地方,还可以使自己从他人的角度来理解所学的知识,进而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全面认知,由此可见,建立模型的过程不仅仅是提升建模能力的过程,还是内化认知的过程。
  三、 整理归纳,呈现体系
  高中生物含有的概念专业术语比较多,由于学生们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也较少的接触到,因此,学生们很难一次就将其完全掌握,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鼓励学生们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将相关的知识用形象直观的知识体系呈现出来。这样就能很好的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
  例如,在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时,我就带领学生们对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进而形成了知识框架模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由物质的大小决定,离子和小分子的跨膜方式主要为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其中被动运输还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大分子的跨膜方式分为胞吞和胞吐,我还带领学生们对每一种运输方式进行了举例:如钠离子和钾离子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水、甘油、苯、乙醇、氧气、二氧化碳等为自由扩散,葡萄糖被红细胞吸收为协助扩散。通过这样的归纳整理和举例说明,学生们会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体系,在今后的学习中便会有整体的认知,不至于知识混乱。
  高中生物学涵盖的知识面广而且较为琐碎,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不加整理,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框架体系的话,学生们很有可能会遗漏教学知识点,或者是将知识点混淆。因此,将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是学习生物的一个较好的学习方法。
  建构模型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面对新的知识,学生会对建构模型原理的理解、具体操作的过程感到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就对学生加以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制作、分析讨论、整理归纳,进而提升学生的建模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比较法是生物课堂教学中常用而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比较法指导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学习生物知识,提高学生思维和自学能力,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在新课的导入、概念的学习、生物生理过程的理解、知识系统化及知识的巩固方面使用比较法进行教学,可以大大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比较法;新课导入;生物概念;生物生理过程的理解;知识系统化;知识巩固  生物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
摘 要:高中化学教学要追求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做到合理有效教学一直是每个教师讨论的话题。新课程理念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同时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过程。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创新能力;课堂实验;综合实践活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了创新对于国家和民族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 要:课程改革形势下,要实现课程改革关键在于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为转变有些化学教师比较陈旧的思想观念和解决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课堂教学过程采用“合作—反馈—评价”教学模式和不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有利于提升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动手、分析、思考、创新等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课程的实施,课程实施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为提高课堂教
摘 要: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达到这一点,一堂化学课成功的关键是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时代呼唤主体精神;兴趣产生问题,问题是思维的体现,而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实验探究”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探求知识的自由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创造能力。  关键词:主动参与;激发兴趣;创新能力;实验设计  古人云:“授人一鱼,
摘 要: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中一直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的听课效率成为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指标,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与交流,让学生学习更轻松,更精彩,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下面我就对地理教学,如何实现有效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地理;开放式;有效性  一、 树立新
摘 要:本文中,笔者分析了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的策略,希望能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应用  引言  近些年来,高中生物的教学现状有了明显改善,教学水平也有了显著提升。然而,纵观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的实际情况,仍然存在诸多的不合理之处,这些不合理之处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有科学的教学方式予以
摘 要: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之间的配合,对问题提出猜想,通过学生自己初步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小组之间的交流讨论确定最终的设计实验的方案并通过成员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得出结论,同时也可以让不同小组间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为实验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合作学习;有效引题;明确目标;有效互动;提升能力  传统的教学是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导地位,学生一味的记老师说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