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本人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就《机械基础》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机械基础 兴趣 多媒体教学 实践
《机械基础》是机械及汽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好该课程对于学习后续课程或从事机械、汽车类专业相关工作都是很重要的。同时,该课程综合性较强,在实际学习中也是较难掌握的。那么,如何教好并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则是我们每一位专业教师的重要使命。
在《汽车机械基础》的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好多知识很抽象,比如说需要通过了解零件的结构,才可以进一步掌握零件的相关知识,但是学生们以前根本就没有接触过这些零件,虽然课本中给出了零件图,有些同学无法想象出零件是如何工作的,也就是说学生对机械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由于《机械基础》课程内容繁杂,涉及知识面广,每个章节独立讲授一项知识,给学生学好这门课带来较大困难。因而容易出现两种极端:有的学生,为取得好成绩,便“死记硬背”,不能灵活掌握;有的学生,一旦无法战胜困难,便放弃了。针对这些状况,如何组织教学?如何设计教学?
这几年多来我一直围绕这些问题反复研究、推敲,并不断根据实际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从中获得了些许启示,在此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结合《机械基础》的内容特点,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首先要培养他们学习该课程的兴趣。这从某种程度上也就要求我们适时地灵活运用各种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尽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结合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讲授课程的相关知识,对知识点的导入要形象具体。比如在讲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及应用时,先从学生熟悉的缝纫机踏板机构、公共汽车车门的启闭机构、汽车前窗的刮雨器等引入,根据他们的结构、特点、作用,具体讲解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形式、类型、特点及应用。另外,通过利用相关教具、模型等实物,把一些枯燥高深的理论通过生动、直观的形式充分展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我院制作了一个铰链四杆机构教具,讲课时,生动形象地演示出以不同的构件作机架便可得到三种基本类型: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并能动态地表现出是否满足长度条件。这样就为如何判别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作了很好的动态补充,使学生在直观印象中掌握了重点。在理解“死点”概念时,让同学们亲自来演示。只有让学生自己动手摇一摇,转一转才能有更直接和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体会到死点位置的存在,了解如何通过死点位置。通过这种感官刺激,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上,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是有限的,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会引起他们的思维疲劳甚至厌烦。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师则可适当的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一种具有新意的刺激,使学生从原来的抑制状态转化为兴奋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讲渐开线齿廓时我借助辅助教学软件来展示渐开线、齿廓的形成过程以及各种参数对齿形的影响:给以不同的参数,就可以实时、动态、直观地演示渐开线形成的过程,齿廓的形成过程。在教学中,学生可以自己操纵软件,给定参数,“加工”各种不同形状的齿轮,学生在嘻笑中加深了对各参数含义的理解,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两齿廓的啮合,啮合线和啮合角的动态显示,中心距的变化等又能使学生对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性有更深刻的理解。书本上静态的概念变成生动、形象、直观的动态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挑起学生的求知欲,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以后学习汽车构造中的相关齿轮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通过课外创作,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不仅要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还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要变“教师为主体”为“学生为主体”,要正确的引导,不能只让学生被动的接受,而要让学生参与,启发学生的思维。所以,除了在课堂上注重理论学习之外,我们还应鼓励课外创作。例如,在讲完“凸轮机构”时,不妨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凸轮”模型,根据自制的模型分析“凸轮机构的组成”、“凸轮的形状”、“从动件的基本类型及运动规律”。在他们制作和演示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课堂教学,同时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另外,我们也可鼓励学生组建社团,比如成立机械模具制作协会,利用课外时间定期组织设计大赛、技能大比武之类的活动,重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让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更能适应就业要求。
四、通过观模教学,强化理论实践相结合
现场观模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接触实际事物,而且使教学活动和生产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既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加深了对教材理论知识的理解。比如在讲完螺旋传动的运动形式以后,组织学生到底盘实习车间参观并动手拆装齿轮齿条式转向器,通过试训和观模进一步理解传动过程。再如学完曲柄摇杆机构后,到发动机车间观察半剖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如果条件允许,我们还可以请实习老师现场示范,让我们的学生操作学习;此时,我们再加以理论,把相应知识讲授给学生,这样一边参观,一边模仿、一边讲解,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真正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同时,观模教学还能使学生受到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可谓是一举多得。
五、注重知识的归纳小结与平时的积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不断培养学生归纳小结的能力。《机械基础》课程中的知识内容多,范围广,不易记忆,因此尤其要重视平时的积累。日常学习过程就是知识的积累的过程,而理解和复习是记忆的两个最基本方法。在实践中,师生共同一次课一小结、一章一总结、期末大汇总,到了这个阶段,学生基本上对本课程已心中有数,对以后的应用大有裨益。
总之,在《机械基础》的教学中,我们要针对职业学校学生基础薄弱、自学能力差的特点,结合本学科的实际特点,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尽量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机械基础 兴趣 多媒体教学 实践
《机械基础》是机械及汽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好该课程对于学习后续课程或从事机械、汽车类专业相关工作都是很重要的。同时,该课程综合性较强,在实际学习中也是较难掌握的。那么,如何教好并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则是我们每一位专业教师的重要使命。
在《汽车机械基础》的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好多知识很抽象,比如说需要通过了解零件的结构,才可以进一步掌握零件的相关知识,但是学生们以前根本就没有接触过这些零件,虽然课本中给出了零件图,有些同学无法想象出零件是如何工作的,也就是说学生对机械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由于《机械基础》课程内容繁杂,涉及知识面广,每个章节独立讲授一项知识,给学生学好这门课带来较大困难。因而容易出现两种极端:有的学生,为取得好成绩,便“死记硬背”,不能灵活掌握;有的学生,一旦无法战胜困难,便放弃了。针对这些状况,如何组织教学?如何设计教学?
这几年多来我一直围绕这些问题反复研究、推敲,并不断根据实际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从中获得了些许启示,在此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结合《机械基础》的内容特点,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首先要培养他们学习该课程的兴趣。这从某种程度上也就要求我们适时地灵活运用各种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尽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结合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讲授课程的相关知识,对知识点的导入要形象具体。比如在讲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及应用时,先从学生熟悉的缝纫机踏板机构、公共汽车车门的启闭机构、汽车前窗的刮雨器等引入,根据他们的结构、特点、作用,具体讲解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形式、类型、特点及应用。另外,通过利用相关教具、模型等实物,把一些枯燥高深的理论通过生动、直观的形式充分展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我院制作了一个铰链四杆机构教具,讲课时,生动形象地演示出以不同的构件作机架便可得到三种基本类型: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并能动态地表现出是否满足长度条件。这样就为如何判别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作了很好的动态补充,使学生在直观印象中掌握了重点。在理解“死点”概念时,让同学们亲自来演示。只有让学生自己动手摇一摇,转一转才能有更直接和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体会到死点位置的存在,了解如何通过死点位置。通过这种感官刺激,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上,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是有限的,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会引起他们的思维疲劳甚至厌烦。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师则可适当的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一种具有新意的刺激,使学生从原来的抑制状态转化为兴奋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讲渐开线齿廓时我借助辅助教学软件来展示渐开线、齿廓的形成过程以及各种参数对齿形的影响:给以不同的参数,就可以实时、动态、直观地演示渐开线形成的过程,齿廓的形成过程。在教学中,学生可以自己操纵软件,给定参数,“加工”各种不同形状的齿轮,学生在嘻笑中加深了对各参数含义的理解,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两齿廓的啮合,啮合线和啮合角的动态显示,中心距的变化等又能使学生对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性有更深刻的理解。书本上静态的概念变成生动、形象、直观的动态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挑起学生的求知欲,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以后学习汽车构造中的相关齿轮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通过课外创作,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不仅要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还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要变“教师为主体”为“学生为主体”,要正确的引导,不能只让学生被动的接受,而要让学生参与,启发学生的思维。所以,除了在课堂上注重理论学习之外,我们还应鼓励课外创作。例如,在讲完“凸轮机构”时,不妨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凸轮”模型,根据自制的模型分析“凸轮机构的组成”、“凸轮的形状”、“从动件的基本类型及运动规律”。在他们制作和演示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课堂教学,同时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另外,我们也可鼓励学生组建社团,比如成立机械模具制作协会,利用课外时间定期组织设计大赛、技能大比武之类的活动,重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让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更能适应就业要求。
四、通过观模教学,强化理论实践相结合
现场观模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接触实际事物,而且使教学活动和生产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既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加深了对教材理论知识的理解。比如在讲完螺旋传动的运动形式以后,组织学生到底盘实习车间参观并动手拆装齿轮齿条式转向器,通过试训和观模进一步理解传动过程。再如学完曲柄摇杆机构后,到发动机车间观察半剖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如果条件允许,我们还可以请实习老师现场示范,让我们的学生操作学习;此时,我们再加以理论,把相应知识讲授给学生,这样一边参观,一边模仿、一边讲解,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真正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同时,观模教学还能使学生受到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可谓是一举多得。
五、注重知识的归纳小结与平时的积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不断培养学生归纳小结的能力。《机械基础》课程中的知识内容多,范围广,不易记忆,因此尤其要重视平时的积累。日常学习过程就是知识的积累的过程,而理解和复习是记忆的两个最基本方法。在实践中,师生共同一次课一小结、一章一总结、期末大汇总,到了这个阶段,学生基本上对本课程已心中有数,对以后的应用大有裨益。
总之,在《机械基础》的教学中,我们要针对职业学校学生基础薄弱、自学能力差的特点,结合本学科的实际特点,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尽量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