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基本理念,要求教师们要充分挖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潜力,进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通过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多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让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提高。
关键词:主体地位;参与意识;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7-0186-02
现代教育论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作为认识活动主体的学生,是丰富个性能力的主体。这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观念,更应采取适当方式,促使学生表现出这一点,力图以比较现实有趣的情境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使学生成为问题的解决者和实践者。教师退居至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位置,让位于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尽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参与知识建构的全过程。
一、营造良好氛围诱导学生参与
教学不单单是一个认知过程,还是个情感过程。古人云:“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情感是触发中枢兴奋、建立神经系统的催化剂。情感的感染力是营造课堂生机勃勃的重要因素,有着其他手段不可代替的作用。往往教师在课堂上的一颦一笑、一个传神的眼波,都会给学生留下终生的记忆。爱是人性主题,爱心是春风,融化一切的坚冰,教师要献出一份爱心,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使学生喜爱老师从而喜爱数学。每当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进步或聪明的回答时,我满怀赞誉之情给予鼓励,拨动了他们激情奔放的心弦,使他们对学习产生自信心理。
二、创造参与机会从而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师的作用除了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求知欲以外,还要教会学生们如何自主学习。学会有目标的、从表象看本质的学习,通过收获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悦,才会有真正的、内在的、高层次的愉快,这样他们会产生更大的热情和动力去自发、自主的学习。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充分发现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且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改变消极和被动的态度,变被动为主动,使其热爱学习、热爱数学。当全体学生主动学习的时候,老师们要注意各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为学生增加更多的学习机会,通过准确地找到切入点,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问题,提高推理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善于归纳、整理搜集到的数据、资料。并且通过让他们自身的参与,要给他们充分的发挥空间,提高他们的创造力,让每位同学都善于和喜爱表现自己、突破自我,让学生学会享受“成功”的乐趣。
例如,在进行“三角形面积计算”时,首先让学生猜一猜并探索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接着让学生拿出课前预习的学具(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让学生自己去操作,按教材三个层次要求分别做拼图实验,并讨论一下问题:从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我们已经学过的什么图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通过操作、讨论,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弄清公式中“除以2”的道理,使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获得圆满成功。这样设计使各个水平的学生都能主动探索知识,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帮助他们获得成功,并且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三、通过知识过程的展示来培养学习能力
教师通过授课和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在数学课的学习中了解数学的规律,并且学会如何去发现规律和方法,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使学生受到启发和领悟。真正的知识,不是靠记忆得来的,而是通过积极的思维和思考来实现的。所以在教学时,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发现和获得知识,找到知识的规律,学会举一反三,进而形成思路方法,可以通过观察、验算推导出结论的能力。如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买5千克苹果,每千克3.2元,付出20元,应找回多少元?教师可出三个数量:买苹果的钱数、找回钱数、付出的总数,让学生合作讨论,组成不同的数量关系式:a)付出总数—买苹果的钱数=找回的钱数;b)买苹果的钱数 找回的钱数=付出总数;c)付出总数—找回的钱数=买苹果的钱数。
接着让学生回答,很多学生是通过数量关系式①列式为20—3.2×5=4(元),这是事前估计到的。紧接着老师会要求学生试着利用数量关系式②和③解题,让列方程解应用题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最后,组织学生对算数解法和列方程整理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这两种解法的共同基础都是利用已学过的数量关系。不同点是:通过列方程,可以让已知和未知发生关系,一起参与解题;而传统的算术解法则是通过已经知道的数据的运算,得出未知数量的公式。通过“同化”功能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认知结构中,充实和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在列出方程式后,怎样求方程的解?这就要认识和运用那些数字之间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的联系。然后让学生独立地求出方程的解。这种认识和运用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即规律的过程,就是思维能力。
四、通过实践操作促进主动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头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有意识地借助手脑之间的联系,刺激大脑神经保持兴奋状态,减少大脑控制的产生。在新知识教学中,教师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操作尤为重要。例如“体积”这个概念比较抽象,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将两块大小不同的石块,浸入两只同样大小盛满清水的玻璃杯中,观察、比较哪个杯子流出的水多,再让学生把石块取出来,观察、比较哪个杯子里剩下的水多,为什么?这样的操作虽简单,但它却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有效地帮助学生积累有关体积概念的感性材料,获得物体有大有小并占有一定空间等感性认识,顺利地抽象出“体积”概念。
五、共同发展离不开交流与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基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它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那种单一化、模式化、教条化、静态化的弊端,促进学生活泼且主动全面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操作、交流、归纳和整理的过程,来理解数学问题是因何而提出的,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如,在教学“角的分类”一课时,我为学生提供了十个“角”为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先量出各个角的度数,然后各个小组进行讨论,把十个角进行分类。汇报时,学生各抒己见,发现划分的标准不一样,得到的种类也不同。在小组合作交流中互帮互助,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帮助暂时落后的学生,让他们去交流心得和经验,这样,学生们可以在比较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交流,取长补短。而学生间的互相帮助也能增加班级的凝聚力和团结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进步和成长,从而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与成功、探索与发展的快乐。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氛围,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探索,活跃学生思维,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
关键词:主体地位;参与意识;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7-0186-02
现代教育论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作为认识活动主体的学生,是丰富个性能力的主体。这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观念,更应采取适当方式,促使学生表现出这一点,力图以比较现实有趣的情境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使学生成为问题的解决者和实践者。教师退居至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位置,让位于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尽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参与知识建构的全过程。
一、营造良好氛围诱导学生参与
教学不单单是一个认知过程,还是个情感过程。古人云:“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情感是触发中枢兴奋、建立神经系统的催化剂。情感的感染力是营造课堂生机勃勃的重要因素,有着其他手段不可代替的作用。往往教师在课堂上的一颦一笑、一个传神的眼波,都会给学生留下终生的记忆。爱是人性主题,爱心是春风,融化一切的坚冰,教师要献出一份爱心,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使学生喜爱老师从而喜爱数学。每当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进步或聪明的回答时,我满怀赞誉之情给予鼓励,拨动了他们激情奔放的心弦,使他们对学习产生自信心理。
二、创造参与机会从而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师的作用除了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求知欲以外,还要教会学生们如何自主学习。学会有目标的、从表象看本质的学习,通过收获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悦,才会有真正的、内在的、高层次的愉快,这样他们会产生更大的热情和动力去自发、自主的学习。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充分发现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且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改变消极和被动的态度,变被动为主动,使其热爱学习、热爱数学。当全体学生主动学习的时候,老师们要注意各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为学生增加更多的学习机会,通过准确地找到切入点,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问题,提高推理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善于归纳、整理搜集到的数据、资料。并且通过让他们自身的参与,要给他们充分的发挥空间,提高他们的创造力,让每位同学都善于和喜爱表现自己、突破自我,让学生学会享受“成功”的乐趣。
例如,在进行“三角形面积计算”时,首先让学生猜一猜并探索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接着让学生拿出课前预习的学具(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让学生自己去操作,按教材三个层次要求分别做拼图实验,并讨论一下问题:从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我们已经学过的什么图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通过操作、讨论,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弄清公式中“除以2”的道理,使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获得圆满成功。这样设计使各个水平的学生都能主动探索知识,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帮助他们获得成功,并且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三、通过知识过程的展示来培养学习能力
教师通过授课和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在数学课的学习中了解数学的规律,并且学会如何去发现规律和方法,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使学生受到启发和领悟。真正的知识,不是靠记忆得来的,而是通过积极的思维和思考来实现的。所以在教学时,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发现和获得知识,找到知识的规律,学会举一反三,进而形成思路方法,可以通过观察、验算推导出结论的能力。如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买5千克苹果,每千克3.2元,付出20元,应找回多少元?教师可出三个数量:买苹果的钱数、找回钱数、付出的总数,让学生合作讨论,组成不同的数量关系式:a)付出总数—买苹果的钱数=找回的钱数;b)买苹果的钱数 找回的钱数=付出总数;c)付出总数—找回的钱数=买苹果的钱数。
接着让学生回答,很多学生是通过数量关系式①列式为20—3.2×5=4(元),这是事前估计到的。紧接着老师会要求学生试着利用数量关系式②和③解题,让列方程解应用题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最后,组织学生对算数解法和列方程整理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这两种解法的共同基础都是利用已学过的数量关系。不同点是:通过列方程,可以让已知和未知发生关系,一起参与解题;而传统的算术解法则是通过已经知道的数据的运算,得出未知数量的公式。通过“同化”功能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认知结构中,充实和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在列出方程式后,怎样求方程的解?这就要认识和运用那些数字之间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的联系。然后让学生独立地求出方程的解。这种认识和运用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即规律的过程,就是思维能力。
四、通过实践操作促进主动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头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有意识地借助手脑之间的联系,刺激大脑神经保持兴奋状态,减少大脑控制的产生。在新知识教学中,教师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操作尤为重要。例如“体积”这个概念比较抽象,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将两块大小不同的石块,浸入两只同样大小盛满清水的玻璃杯中,观察、比较哪个杯子流出的水多,再让学生把石块取出来,观察、比较哪个杯子里剩下的水多,为什么?这样的操作虽简单,但它却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有效地帮助学生积累有关体积概念的感性材料,获得物体有大有小并占有一定空间等感性认识,顺利地抽象出“体积”概念。
五、共同发展离不开交流与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基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它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那种单一化、模式化、教条化、静态化的弊端,促进学生活泼且主动全面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操作、交流、归纳和整理的过程,来理解数学问题是因何而提出的,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如,在教学“角的分类”一课时,我为学生提供了十个“角”为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先量出各个角的度数,然后各个小组进行讨论,把十个角进行分类。汇报时,学生各抒己见,发现划分的标准不一样,得到的种类也不同。在小组合作交流中互帮互助,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帮助暂时落后的学生,让他们去交流心得和经验,这样,学生们可以在比较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交流,取长补短。而学生间的互相帮助也能增加班级的凝聚力和团结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进步和成长,从而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与成功、探索与发展的快乐。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氛围,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探索,活跃学生思维,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