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微型农机的推广对解放南方农村沉重的劳动力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在南方大部分农村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阐述了推广微型农机的必要性与具体措施,以期促进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 微型农机;农机推广;南方农村;浙江永嘉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5-0183-01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部署。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破解农村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需要大力解放和发展农村劳动力。微型农机是农机科研人员为适应建设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新形势研制出的一种新型农业机械,是在作物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以及农、畜产品初加工和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微型机械。它的一个特点就是“微”,是微型化的農机,通常以单人操作为主,适用小范围农业作业的一种农业机械。其特别适用于南方各省丘陵山区,符合南方山区农村地形,成为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南方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南方农村推广微型农机的必要性
1.1 劳动力日益短缺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以及近些年城镇化的加速,传统农村经济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农村劳动力数量逐年降低,特别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更为明显。以永嘉县为例,通过调查走访和历年的资料数据分析,永嘉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呈现出这些现状和特点,从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社会经济转变,以及一元经济结构向二元、三元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了非农产业,从农村向城市进行转移。现在农村劳动力的短缺必须要有一种新的方式来弥补这种困局,所以微型农机代替人工劳动是必然趋势。
1.2 受地形等客观环境所限制
南方以丘陵山地为主,山区地形复杂,使用大型农业机械显然不太方便,而微型农机的优势却可以得到充分发挥,这是农民选择微型农机的重要原因。同时,国家对农业也越来越重视,且不断加大对农业的帮扶力度,这加快了农机在南方农村的普及,所以农机推广是顺应政策和时代的要求[1-2]。
2 具体措施
2.1 因地制宜明确推广任务
农机推广既要推广先进的农机器具,又要推广农机技术,既要有理论又要有方法和实践,要将农机研究产生的成果扩散、普及、应用到广大的农村中去。根据各地的实际需要和农民的需求,向广大农民推广各种农业机械,如旋耕机、播种机、微耕机、开沟机等机器。
在推广中要做到因地制宜,切记盲目。要考虑到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存在差异性和层次性:第一,农村区域间购买农机的水平不同,而且农村平原、丘陵、草原、山川不同地形对农机产品的需求也不同。第二,农村即便同一区域内不同农户的富裕程度不同,所以在购买农机时也存在差异性。
2.2 注重推广方法和技巧
2.2.1 针对当地实际需求进行调研。微型农机推广人员要深入了解当地的实际(包括地理气候、种植农作物种类、传统农业副业等),发现农民和农村存在的问题和需求,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制订切实可行的推广工作的目标和计划。现在的一些南方农村农民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不高,随着青壮年男劳力基本外出务工,平时地里的农事多靠老人来承担,生活和劳动负担很重,要减轻这种沉重的农业劳动,需要依靠农机来完成。农机推广人员要以此为契机,制订农机推广方案。
2.2.2 确定推广的初期目标和终极目标。要确立初级目标,帮助农民学习农机操作的技能,使他们能成为合格的农机手,加大宣传和培训等形式,通过树立典型,使农民从开始的被动接受农机技术转而产生对农机的认同感,对推广人员的认同感,主动学习新技能。通过各种手段实现推广工作的最终目标,把农民培养成懂农技、懂科学、会种田的新时代农民,进一步促进农村发展和社会进步。
2.2.3 推广方式灵活,重实际。推广方式不是搞单一化,不是单纯的新进农机的引入,也不是单纯的技术培训,要将技术培训和农民的生产、发展联系起来,做到学以致用,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广宣传对象不要搞“一刀切”,农民中也存在接受程度、文化水平、年龄等差异,要差异对待不同的农民。推广内容应将机器类型推广、农机技能培训、资金扶助三方面结合起来。根据实际采用培训的形式,将需要的农民召集起来组成互助团,解决农民在使用微型农机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政府要加大农机购置的补贴力度,各村也可以根据实际,建立一份农机购置基金,通过村干部担保等形式,对贫困农民购置农机提供所需的资金[3-5]。
2.2.4 整合多方力量,多渠道形成合力。推广中,推广人员不应是孤军奋战,要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注意挑选、培养一些技能好,工作热心或有一定威信和号召力、又能关心农村事业发展的人作为推广人员。这些人或熟悉技能,或熟悉农村,或有一定的号召力,是推广人员的得力助手。形成多渠道力量的支持,农机推广事业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2.3 确立推广体系和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微型农机总体推广体系还不完善,推广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也不高,未来还要进一步明确以下2点。
2.3.1 明确当前微型农机推广的目标、对象和内容。推广应以引进新型微型农机,提高农民技能,实现农村农业作业微型机械化为目标。推广对象一般以农民为主,兼顾有意向从事农业的其他人员。推广的内容一般包括新型农机的介绍和引进、农机操作技术的学习培训、农机的维护保养、农机的安全、农村资源利用、新型农业理念的传播等,各地可因地制宜选择其他内容或根据需要另增新的内容。
2.3.2 建立完善的微型农机推广体系。推广事业单靠农业推广服务机构是不行的,要充分调动多部门形成联动,整合力量,发挥村级组织的积极作用,并不断培养义务的农机推广指导人员,逐步建立起完整的农机推广体系。
3 参考文献
[1] 陈文宽.农业政策与法规[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 蔡磊.论新时期政府农技推广机构的职能[J].中国农机推广,2003(1):8-9.
[3] 胡跃高.农业总论[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
[4] 聂闯.国外农业推广实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
[5] 刘亚明.重视农业,关注农村,关心农民[J].区域经济,2004(4):71.
关键词 微型农机;农机推广;南方农村;浙江永嘉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5-0183-01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部署。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破解农村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需要大力解放和发展农村劳动力。微型农机是农机科研人员为适应建设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新形势研制出的一种新型农业机械,是在作物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以及农、畜产品初加工和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微型机械。它的一个特点就是“微”,是微型化的農机,通常以单人操作为主,适用小范围农业作业的一种农业机械。其特别适用于南方各省丘陵山区,符合南方山区农村地形,成为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南方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南方农村推广微型农机的必要性
1.1 劳动力日益短缺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以及近些年城镇化的加速,传统农村经济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农村劳动力数量逐年降低,特别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更为明显。以永嘉县为例,通过调查走访和历年的资料数据分析,永嘉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呈现出这些现状和特点,从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社会经济转变,以及一元经济结构向二元、三元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了非农产业,从农村向城市进行转移。现在农村劳动力的短缺必须要有一种新的方式来弥补这种困局,所以微型农机代替人工劳动是必然趋势。
1.2 受地形等客观环境所限制
南方以丘陵山地为主,山区地形复杂,使用大型农业机械显然不太方便,而微型农机的优势却可以得到充分发挥,这是农民选择微型农机的重要原因。同时,国家对农业也越来越重视,且不断加大对农业的帮扶力度,这加快了农机在南方农村的普及,所以农机推广是顺应政策和时代的要求[1-2]。
2 具体措施
2.1 因地制宜明确推广任务
农机推广既要推广先进的农机器具,又要推广农机技术,既要有理论又要有方法和实践,要将农机研究产生的成果扩散、普及、应用到广大的农村中去。根据各地的实际需要和农民的需求,向广大农民推广各种农业机械,如旋耕机、播种机、微耕机、开沟机等机器。
在推广中要做到因地制宜,切记盲目。要考虑到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存在差异性和层次性:第一,农村区域间购买农机的水平不同,而且农村平原、丘陵、草原、山川不同地形对农机产品的需求也不同。第二,农村即便同一区域内不同农户的富裕程度不同,所以在购买农机时也存在差异性。
2.2 注重推广方法和技巧
2.2.1 针对当地实际需求进行调研。微型农机推广人员要深入了解当地的实际(包括地理气候、种植农作物种类、传统农业副业等),发现农民和农村存在的问题和需求,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制订切实可行的推广工作的目标和计划。现在的一些南方农村农民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不高,随着青壮年男劳力基本外出务工,平时地里的农事多靠老人来承担,生活和劳动负担很重,要减轻这种沉重的农业劳动,需要依靠农机来完成。农机推广人员要以此为契机,制订农机推广方案。
2.2.2 确定推广的初期目标和终极目标。要确立初级目标,帮助农民学习农机操作的技能,使他们能成为合格的农机手,加大宣传和培训等形式,通过树立典型,使农民从开始的被动接受农机技术转而产生对农机的认同感,对推广人员的认同感,主动学习新技能。通过各种手段实现推广工作的最终目标,把农民培养成懂农技、懂科学、会种田的新时代农民,进一步促进农村发展和社会进步。
2.2.3 推广方式灵活,重实际。推广方式不是搞单一化,不是单纯的新进农机的引入,也不是单纯的技术培训,要将技术培训和农民的生产、发展联系起来,做到学以致用,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广宣传对象不要搞“一刀切”,农民中也存在接受程度、文化水平、年龄等差异,要差异对待不同的农民。推广内容应将机器类型推广、农机技能培训、资金扶助三方面结合起来。根据实际采用培训的形式,将需要的农民召集起来组成互助团,解决农民在使用微型农机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政府要加大农机购置的补贴力度,各村也可以根据实际,建立一份农机购置基金,通过村干部担保等形式,对贫困农民购置农机提供所需的资金[3-5]。
2.2.4 整合多方力量,多渠道形成合力。推广中,推广人员不应是孤军奋战,要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注意挑选、培养一些技能好,工作热心或有一定威信和号召力、又能关心农村事业发展的人作为推广人员。这些人或熟悉技能,或熟悉农村,或有一定的号召力,是推广人员的得力助手。形成多渠道力量的支持,农机推广事业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2.3 确立推广体系和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微型农机总体推广体系还不完善,推广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也不高,未来还要进一步明确以下2点。
2.3.1 明确当前微型农机推广的目标、对象和内容。推广应以引进新型微型农机,提高农民技能,实现农村农业作业微型机械化为目标。推广对象一般以农民为主,兼顾有意向从事农业的其他人员。推广的内容一般包括新型农机的介绍和引进、农机操作技术的学习培训、农机的维护保养、农机的安全、农村资源利用、新型农业理念的传播等,各地可因地制宜选择其他内容或根据需要另增新的内容。
2.3.2 建立完善的微型农机推广体系。推广事业单靠农业推广服务机构是不行的,要充分调动多部门形成联动,整合力量,发挥村级组织的积极作用,并不断培养义务的农机推广指导人员,逐步建立起完整的农机推广体系。
3 参考文献
[1] 陈文宽.农业政策与法规[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 蔡磊.论新时期政府农技推广机构的职能[J].中国农机推广,2003(1):8-9.
[3] 胡跃高.农业总论[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
[4] 聂闯.国外农业推广实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
[5] 刘亚明.重视农业,关注农村,关心农民[J].区域经济,2004(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