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日本东京都曾发生一起离奇的现金抢劫案,金额高达3亿日元。罪犯作案手法之巧妙,已成为日本历史上最神秘的案件之一,也是日本迄今为止被盗金额最大的案件。由于该案罪犯至今尚未抓获,已超过日本法律规定的犯罪追诉时效,意味着这起不流血劫案将成为永远的悬案。关于该案的真相有着许多的推测和设想,以此为题材也诞生了大量的小说和影视作品。
“诈”弹劫车
1968年12月10日,一个细雨蒙蒙的清晨,时针指向9:30。
在东京都府中监狱后面的学院路上,4名日本信托银行职员,正忙着往一辆运钞车上搬运现金。三个铁箱子里,装着准备发给东京芝浦电气公司员工的奖金和其他款项,共计2.94亿日元(按当时的物价折合,相当于今天的2亿元人民币)。
货币装运完毕后,运钞车刚开了不到200米远,前方驶来一辆蓝色的雅马哈摩托车,车上下来一个全副武装的年轻警察,他拦住了运钞车,并大声警告职员们:“你们银行巢鸭分行行长的家被人放了炸弹,我们接到情报,你们的车上可能也有炸弹!我要求立即上车检查,请你们配合。”
手无寸铁的职员们有点怕了,于是下车等候警察检查。这个看上去20出头的年轻警察走到了车后面,开始认真地查看起来。几秒钟后,车厢后部突然冒出了浓烟,紧接着职员们听到警察高喊:“快趴下,有炸弹!”他们吓得立刻趴在地上,不敢动弹。但是过了很久,也没有听到爆炸声响起……
困惑不解的职员们纷纷抬起头来查看发生了什么事,这一看不打紧,个个魂都差点吓飞了:现场除了那辆破摩托之外,运钞车不见了!那小子居然用这么个幼稚的方法,把运钞车给骗走了。
惊魂未定的职员们迅速拨通了警视厅的电话……
一无所获
接到报案后,警方立即采取了行动,在14分钟内就下达了封锁东京都各道路的指令,调动了631台警车及警察机动队共13000人,组成了一个大包围网。到9点50分时,除小笠原群岛外,东京全城进入紧急状态,各路口的车辆都被严格检查,交通顿时一片混乱……然而,由于警方事前漏过了一个非常浅显的细节,就是他们没有考虑到嫌犯中途弃车或改换其他车辆的预案,所以查了一整天,却一无所获。
尽管如此,警方对于破案却有着相当大的信心,因为嫌犯在现场居然遗留了多达120多件的物证,其中有摩托车、鸭舌帽、扩音喇叭、烟雾弹……乐观的警员们认为只要将这些物件的来源弄清楚,嫌犯的来头自然就查清了,他们甚至将嫌犯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你争我抢相互取乐。
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各种不利的消息纷纷传来——
那辆涂装过的蓝色雅马哈摩托车是盗来的,用来冒充警用扩音机的喇叭,根据编号查明同批产品共5个,其中4个下落确定,但是最后1个却在东村山市的施工现场被盗,下落不明。
摩托车上那个用来冒充文件盒的饼干盒,是明治商事生产,产量为3万个,无法查找下落。
嫌疑人使用的烟雾弹,在加油站都有卖,事件发生为止共卖掉4190个;用来把烟雾弹固定在现金运送车上的磁铁,由大平制作所生产,至案发时,一共销售了43240个。如此庞大的数量,显然无法查清使用者。
唯一可能有用的物证,就是那个鸭舌帽了,因为上面留有嫌犯的汗液,警方可以由此查出嫌犯的血型。到了这个时候,警察们才发现当初自己犯下了多大的错误,由于帽子被多名警员戴过,已经无法再查出嫌犯的汗液了……
失望至极的警方只好花费大量人力去查找帽子的来源。调查的结果是,这种鸭舌帽在立川市的帽子店一共被卖掉54个,追查到其中36个帽子的买主,但还有18个无法找到……
警方在查完现场的所有物证后,发现毫无头绪,不过,他们很快找到了案件的第二现场。那辆运钞车被发现遗弃在一片橡树林中。事件发生前,曾有人看到一辆深红色卡罗拉停在这里,因此警方判断犯人拿走运钞车中的保险箱后,换乘深红色卡罗拉逃跑。
第二现场的发现,除了让警方明白之前为何在哨卡上没有拦截到可疑车辆之外,别无他获。
魔高一丈
由于在现场没有发现有价值的线索,警方回想起案发前数月发生的类似案件。
1968年4月25日到1968年8月22日,多摩地区的农业协会曾9次收到恐吓信,信中威胁称如不交钱就会被纵火和放炸弹。从恐吓信的口吻语气特点来看,多摩农协恐吓事件和3亿日元抢劫事件是同一个犯人。
警方重新拿出多摩农协收到的恐吓信展开调查。由于信上的邮票是用唾液粘上去的,所以查出嫌犯是B型血。恐吓信里面的字不是手写也不是打印出来,而是用杂志上的字拼接而成的。杂志后来还被用来包裹烟雾弹,分别是《电波科学》和《近代映画》。
于是,警察从这两种杂志的阅读对象着手,《电波科学》的内容是电视机装配和电器改造,而《近代映画》主要是文艺内容,对于喜欢阅读这两种杂志的人根本无法查找。恐吓信上的字是从线路图上抠下的,由于线路图是装配电视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判断罪犯并不喜欢电子技术。
到最后,调查得出结论——嫌犯是为了扰乱调查,所以刻意买了这两本风马牛不相及的杂志。原来所有这一切,全部在他的掌控之中。
和美国黑色大丽花案件一样,此案也有诸多自称是嫌犯的人。警方经过甄别,发现这些人都不是真正的罪犯,在他们当中,有的是为了出名,有的是为了卖书,还有的为了诈骗,目的五花八门。
这起案件最终没有侦破,由于日本当时正经历学潮,警方怀疑罪犯的主要目的并非金钱,而是一群极端的学运学生策划出来的报复事件。为了侦破此案,日本警方在7年时间里花费9亿日元,共动用调查人员约17万人次、民间提供的信息约2.5万件,依然一无所获。
此后,日本企业意识到使用现金发放工资是很危险的,所以改为银行划账。银行方面也加强了现金运送的安全措施,增加了保安人员。
3亿日元被劫事件,在日本罪案史上画下了浓重的一笔,在一定程度上间接推动了日本的文化繁荣事业,许多影视、动漫文学作品上均提及此案。嫌犯步步为营,骗劫钞车看似鲁莽,实则早已谋划良久。遗留物证奇多,却让警方一筹莫展,仅此一点,就能证明嫌犯是一个高智商的人。
“诈”弹劫车
1968年12月10日,一个细雨蒙蒙的清晨,时针指向9:30。
在东京都府中监狱后面的学院路上,4名日本信托银行职员,正忙着往一辆运钞车上搬运现金。三个铁箱子里,装着准备发给东京芝浦电气公司员工的奖金和其他款项,共计2.94亿日元(按当时的物价折合,相当于今天的2亿元人民币)。
货币装运完毕后,运钞车刚开了不到200米远,前方驶来一辆蓝色的雅马哈摩托车,车上下来一个全副武装的年轻警察,他拦住了运钞车,并大声警告职员们:“你们银行巢鸭分行行长的家被人放了炸弹,我们接到情报,你们的车上可能也有炸弹!我要求立即上车检查,请你们配合。”
手无寸铁的职员们有点怕了,于是下车等候警察检查。这个看上去20出头的年轻警察走到了车后面,开始认真地查看起来。几秒钟后,车厢后部突然冒出了浓烟,紧接着职员们听到警察高喊:“快趴下,有炸弹!”他们吓得立刻趴在地上,不敢动弹。但是过了很久,也没有听到爆炸声响起……
困惑不解的职员们纷纷抬起头来查看发生了什么事,这一看不打紧,个个魂都差点吓飞了:现场除了那辆破摩托之外,运钞车不见了!那小子居然用这么个幼稚的方法,把运钞车给骗走了。
惊魂未定的职员们迅速拨通了警视厅的电话……
一无所获
接到报案后,警方立即采取了行动,在14分钟内就下达了封锁东京都各道路的指令,调动了631台警车及警察机动队共13000人,组成了一个大包围网。到9点50分时,除小笠原群岛外,东京全城进入紧急状态,各路口的车辆都被严格检查,交通顿时一片混乱……然而,由于警方事前漏过了一个非常浅显的细节,就是他们没有考虑到嫌犯中途弃车或改换其他车辆的预案,所以查了一整天,却一无所获。
尽管如此,警方对于破案却有着相当大的信心,因为嫌犯在现场居然遗留了多达120多件的物证,其中有摩托车、鸭舌帽、扩音喇叭、烟雾弹……乐观的警员们认为只要将这些物件的来源弄清楚,嫌犯的来头自然就查清了,他们甚至将嫌犯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你争我抢相互取乐。
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各种不利的消息纷纷传来——
那辆涂装过的蓝色雅马哈摩托车是盗来的,用来冒充警用扩音机的喇叭,根据编号查明同批产品共5个,其中4个下落确定,但是最后1个却在东村山市的施工现场被盗,下落不明。
摩托车上那个用来冒充文件盒的饼干盒,是明治商事生产,产量为3万个,无法查找下落。
嫌疑人使用的烟雾弹,在加油站都有卖,事件发生为止共卖掉4190个;用来把烟雾弹固定在现金运送车上的磁铁,由大平制作所生产,至案发时,一共销售了43240个。如此庞大的数量,显然无法查清使用者。
唯一可能有用的物证,就是那个鸭舌帽了,因为上面留有嫌犯的汗液,警方可以由此查出嫌犯的血型。到了这个时候,警察们才发现当初自己犯下了多大的错误,由于帽子被多名警员戴过,已经无法再查出嫌犯的汗液了……
失望至极的警方只好花费大量人力去查找帽子的来源。调查的结果是,这种鸭舌帽在立川市的帽子店一共被卖掉54个,追查到其中36个帽子的买主,但还有18个无法找到……
警方在查完现场的所有物证后,发现毫无头绪,不过,他们很快找到了案件的第二现场。那辆运钞车被发现遗弃在一片橡树林中。事件发生前,曾有人看到一辆深红色卡罗拉停在这里,因此警方判断犯人拿走运钞车中的保险箱后,换乘深红色卡罗拉逃跑。
第二现场的发现,除了让警方明白之前为何在哨卡上没有拦截到可疑车辆之外,别无他获。
魔高一丈
由于在现场没有发现有价值的线索,警方回想起案发前数月发生的类似案件。
1968年4月25日到1968年8月22日,多摩地区的农业协会曾9次收到恐吓信,信中威胁称如不交钱就会被纵火和放炸弹。从恐吓信的口吻语气特点来看,多摩农协恐吓事件和3亿日元抢劫事件是同一个犯人。
警方重新拿出多摩农协收到的恐吓信展开调查。由于信上的邮票是用唾液粘上去的,所以查出嫌犯是B型血。恐吓信里面的字不是手写也不是打印出来,而是用杂志上的字拼接而成的。杂志后来还被用来包裹烟雾弹,分别是《电波科学》和《近代映画》。
于是,警察从这两种杂志的阅读对象着手,《电波科学》的内容是电视机装配和电器改造,而《近代映画》主要是文艺内容,对于喜欢阅读这两种杂志的人根本无法查找。恐吓信上的字是从线路图上抠下的,由于线路图是装配电视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判断罪犯并不喜欢电子技术。
到最后,调查得出结论——嫌犯是为了扰乱调查,所以刻意买了这两本风马牛不相及的杂志。原来所有这一切,全部在他的掌控之中。
和美国黑色大丽花案件一样,此案也有诸多自称是嫌犯的人。警方经过甄别,发现这些人都不是真正的罪犯,在他们当中,有的是为了出名,有的是为了卖书,还有的为了诈骗,目的五花八门。
这起案件最终没有侦破,由于日本当时正经历学潮,警方怀疑罪犯的主要目的并非金钱,而是一群极端的学运学生策划出来的报复事件。为了侦破此案,日本警方在7年时间里花费9亿日元,共动用调查人员约17万人次、民间提供的信息约2.5万件,依然一无所获。
此后,日本企业意识到使用现金发放工资是很危险的,所以改为银行划账。银行方面也加强了现金运送的安全措施,增加了保安人员。
3亿日元被劫事件,在日本罪案史上画下了浓重的一笔,在一定程度上间接推动了日本的文化繁荣事业,许多影视、动漫文学作品上均提及此案。嫌犯步步为营,骗劫钞车看似鲁莽,实则早已谋划良久。遗留物证奇多,却让警方一筹莫展,仅此一点,就能证明嫌犯是一个高智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