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环节确实存在若干问题,这些问题是导致实验教学薄弱的主要原因。我们知道,在新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强调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注重实验过程,使理论和实验密不可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没有实验,物理教学的目标将成为空谈。因此针对物理实验教学出现的问题,我们要有良好的对策和方法来解决此类问题,以此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做好铺垫。
因此,需要改进和加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出更好的实验教学方案,针对上述我们调查得到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应对。
一、从教学资源入手,改善观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一)转变观念
1.改变传统的社会观
只有学校的管理人员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才能在教育经费投入、相应课程的设置、人事、师资等方面充分考虑到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际需要,满足高中物理实验教学需要。同时加强素质教育推行,改变传统的只关注学生成绩与升学率观念。这样才能给教师一个广阔的发挥专业知识的自由空间,认真地投身于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中去,在教学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2.改变传统的教育观
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观,老师只是把物理实验教学作为讲解授知识、学生加深印象的辅助教学手段。因此,就会出现忽视物理实验教学,或者学生不做实验,直接讲解物理理论,得出最终的结论。这样必然使学生失去独立观察、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自主得出结论的过程,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
1.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主导功能。
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是在实验课上教师惟恐学生实验不会做,故用大量时间讲解的原理、步骤、仪器的选取等所有的细节,最后只让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进行一个机械的操作,其结果是学生成了一个动手操作机器。如想正确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要求教师在几个环节上注意:A、实验前认真准备,通过简短的启发诱导,讲情要点,注意事项,精炼地做些演示,促使学生领会实验意图。B、利用下课前的几分钟,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总结,给出改进策略。C、每次实验后,适当选用思考题,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开阔思维,加大课堂内容的深度,达到举一反三的功效。
2.适当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
教学过程要通过灵活的设问和适当的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在教学以发散性问题方式提问。在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研究方案进行实验时,允许学生选择不同的器材,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案。在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过程中,允许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研究方案来处理。当然要适当地指出不同实验方案的差异。同时,鼓励学生提出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并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特别是与教材、教师不同的观点,让他们的创新意识反作用于教师,以次来完成“教学相长”的过程。学生只对学习活动主持主动态度,才能使自己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思维也才能具有创造性,强列的求知欲是学生创造性学习不可缺少的内部动力。
3.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鼓励学生创新
对于高中学生,经过几年的物理学习,不仅对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手段已经比较了解,而且对常见实验器材的作用和性能也日趋熟悉。可以说,这个阶段的学生一经具备了通过实验来研究物理现象,探究物理规律的潜质。应抓住时机,促使学生把教材中学到的知识和思维方法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在实际的探究过程中予以巩固、提高,逐步养成认真负责,严谨细心,既敢想赶做,又实事求是的态度,锻炼动手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应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二、从教育本质入手,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力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兴趣
把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纳入实验教学的范围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为了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做物理实验的兴趣,学生掌握一些基本实验技能后,为配合课堂教学,统一组织安排第二课堂课外活动。具体措施,一是根据实验项目特点和学生的要求,精心设计课外活动的内容,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又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二是抓好落实,事先规划好本学期的实验内容,建立学生课外兴趣小组,配置相应的指导老师,以保证课外小组活动经常化、规范化。注意把课内和课外内容的衔接与相互补充。
(二)通过课外小实验、课外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高中物理试验课本上除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外,还根据不同章节的知識特点确定了近20个课外小实验。在《电场》一章里增设了“静电屏蔽现象的观察”;在《光的色散》一节里增设了“室内彩虹形成”等小实验,平均每月至少有一个可做。我把这30多个课外小实验编成序列,按教材的特点分阶段以各课外实验兴趣小组为中心组织实施,每个小实验尽量要求学生独立设计,独立操作,并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三)举办综合性模拟实验竞赛,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通过举行实验竞赛的方式,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和群众性融为一体。学生实验竞赛能力的提高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在统筹全局的条件下,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使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得到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学生的实验能力才会得到较大的提高,才能在物理竞赛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学生长期处在一个学校、家庭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与现实社会有较大差距。我们的学生经过学习阶段,最终要进入社会,在社会中寻找自己的位置。随社会竞争的加剧,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复合型的人才,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良好的团队精神,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学会面对社会和适应社会。结合当前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到企业、农村和社区进行社会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
(五)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识图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高中物理学习离不开图形,也就免不了要动笔画图。高一物理从第一章的力学部分开始,即从力的表示,力的合成与分解,受力分析,到物体运动过程的描述,再到高二高三的电学中的电场线,磁学中的磁场线的描述,都主要是依靠“图形语言”来表达。课本中各种各样的电路图、光路图、杠杆力臂图、滑轮组装配图、物理状态变化图等等,都是从画图、识图以及图像与实物转化的角度,训练学生对物理规律掌握的程度的。
因此,需要改进和加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出更好的实验教学方案,针对上述我们调查得到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应对。
一、从教学资源入手,改善观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一)转变观念
1.改变传统的社会观
只有学校的管理人员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才能在教育经费投入、相应课程的设置、人事、师资等方面充分考虑到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际需要,满足高中物理实验教学需要。同时加强素质教育推行,改变传统的只关注学生成绩与升学率观念。这样才能给教师一个广阔的发挥专业知识的自由空间,认真地投身于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中去,在教学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2.改变传统的教育观
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观,老师只是把物理实验教学作为讲解授知识、学生加深印象的辅助教学手段。因此,就会出现忽视物理实验教学,或者学生不做实验,直接讲解物理理论,得出最终的结论。这样必然使学生失去独立观察、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自主得出结论的过程,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
1.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主导功能。
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是在实验课上教师惟恐学生实验不会做,故用大量时间讲解的原理、步骤、仪器的选取等所有的细节,最后只让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进行一个机械的操作,其结果是学生成了一个动手操作机器。如想正确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要求教师在几个环节上注意:A、实验前认真准备,通过简短的启发诱导,讲情要点,注意事项,精炼地做些演示,促使学生领会实验意图。B、利用下课前的几分钟,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总结,给出改进策略。C、每次实验后,适当选用思考题,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开阔思维,加大课堂内容的深度,达到举一反三的功效。
2.适当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
教学过程要通过灵活的设问和适当的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在教学以发散性问题方式提问。在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研究方案进行实验时,允许学生选择不同的器材,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案。在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过程中,允许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研究方案来处理。当然要适当地指出不同实验方案的差异。同时,鼓励学生提出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并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特别是与教材、教师不同的观点,让他们的创新意识反作用于教师,以次来完成“教学相长”的过程。学生只对学习活动主持主动态度,才能使自己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思维也才能具有创造性,强列的求知欲是学生创造性学习不可缺少的内部动力。
3.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鼓励学生创新
对于高中学生,经过几年的物理学习,不仅对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手段已经比较了解,而且对常见实验器材的作用和性能也日趋熟悉。可以说,这个阶段的学生一经具备了通过实验来研究物理现象,探究物理规律的潜质。应抓住时机,促使学生把教材中学到的知识和思维方法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在实际的探究过程中予以巩固、提高,逐步养成认真负责,严谨细心,既敢想赶做,又实事求是的态度,锻炼动手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应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二、从教育本质入手,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力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兴趣
把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纳入实验教学的范围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为了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做物理实验的兴趣,学生掌握一些基本实验技能后,为配合课堂教学,统一组织安排第二课堂课外活动。具体措施,一是根据实验项目特点和学生的要求,精心设计课外活动的内容,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又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二是抓好落实,事先规划好本学期的实验内容,建立学生课外兴趣小组,配置相应的指导老师,以保证课外小组活动经常化、规范化。注意把课内和课外内容的衔接与相互补充。
(二)通过课外小实验、课外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高中物理试验课本上除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外,还根据不同章节的知識特点确定了近20个课外小实验。在《电场》一章里增设了“静电屏蔽现象的观察”;在《光的色散》一节里增设了“室内彩虹形成”等小实验,平均每月至少有一个可做。我把这30多个课外小实验编成序列,按教材的特点分阶段以各课外实验兴趣小组为中心组织实施,每个小实验尽量要求学生独立设计,独立操作,并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三)举办综合性模拟实验竞赛,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通过举行实验竞赛的方式,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和群众性融为一体。学生实验竞赛能力的提高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在统筹全局的条件下,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使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得到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学生的实验能力才会得到较大的提高,才能在物理竞赛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学生长期处在一个学校、家庭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与现实社会有较大差距。我们的学生经过学习阶段,最终要进入社会,在社会中寻找自己的位置。随社会竞争的加剧,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复合型的人才,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良好的团队精神,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学会面对社会和适应社会。结合当前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到企业、农村和社区进行社会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
(五)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识图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高中物理学习离不开图形,也就免不了要动笔画图。高一物理从第一章的力学部分开始,即从力的表示,力的合成与分解,受力分析,到物体运动过程的描述,再到高二高三的电学中的电场线,磁学中的磁场线的描述,都主要是依靠“图形语言”来表达。课本中各种各样的电路图、光路图、杠杆力臂图、滑轮组装配图、物理状态变化图等等,都是从画图、识图以及图像与实物转化的角度,训练学生对物理规律掌握的程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