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喜读唐诗,喜欢李白的飘逸豪放,喜欢白居易的平实质朴,喜欢杜甫的忧国忧民、沉郁沧桑。读诗,真是一种启人心智、发人深思的享受。有缘的是在秋雨萧瑟之夜,读到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吟诵之余,感慨良多,震动极大,不由脱口而出:“这真是一个穷也要兼济天下的人啊!”
关键词:喜欢;杜甫;兼济天下
杜甫的人生是坎坷的,在人生的黄金时期四十岁左右,却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帶,贫病而卒。杜甫的一生,就是漂泊的一生,苦难的一生,但他却如站在高山之巅,唱出了震荡历史的心声,激发了无数仁人志士忧国爱民的共鸣。
此诗作于761年的秋天,诗中的茅屋可以说是杜甫的新居,杜甫在此写出了“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佳句,诗作也反映了杜甫此时的安闲与喜悦。可写作此诗时,正是深秋,天色骤变,狂风大作,杜甫眼睁睁地看着茅草四散,更兼“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公然抱茅入行去”,孩童无知,嬉闹自如,可老迈病弱的杜甫却无可奈何,被后人尊为“诗圣”的杜甫在当时并不受人尊敬,面对天灾人欺束手无策,望天黑压压,阴沉沉,而屋内潮湿阴冷,四处漏雨,妻儿无处安身。“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真是被如破絮,情何以堪!雨声、孩儿的哭声、诗人的叹息声,在这风雨秋夜,怎一个“愁”字了得!“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国愁家忧,长夜漫漫,诗人备受煎熬,引颈祈望,黎明即来,温饱即来,安宁即来。现实已让人对生活未抱任何奢望,但即使是最卑微的愿望也难以实现,真是痛彻心扉啊!
自古以来,士人深受儒家思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影响,颇有匡时济世的责任感,杜甫尤其如此,拳拳之心却包纳寰宇,“穷也要兼济天下”!
即使自己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寄身于他乡,他想到的也不是如何改变自己的处境,改善自己的处境,改善自己的生活,而是喊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句话有力地诠释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总有一些人置自己的处境、前途于不顾,而心系社稷,心怀苍生!也许他们不能拥有高官厚禄、锦衣玉食,但历史会铭记他们,人民会怀念他们,他们用人格为自己树立起了不朽的丰碑!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革命家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沙俄侵占满洲,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消息后,悲愤欲绝,立即在留学生中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军,准备回国参战。回到宿舍后,他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书写救国血书,在血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当亡国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来战斗……他一连写了几十张,终因流血过多而晕倒,可嘴里还在不停地喊:“救国!救国!”别人把他救醒后,他坚持把血书一份一份装入信封,从万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国内,读到的人无不感动。
老革命家吴玉章,年轻时东渡日本留学,因清朝末年中国贫弱,日本帝国看不起中国,在悬挂的万国旗中,故意不挂中国国旗。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吴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学生向学校当局严正提出:“必须立即向中国学生道歉并纠正错误,否则,就要举行罢课和绝食以示抗议。”学校当局在中国爱国留学生的强大压力下,只得认错道歉。
民族抗日英雄杨靖宇曾担任“南满抗日联军”司令,从1934年一直到1940年沙场献身为止。在艰苦征战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击日寇。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杨靖宇率部顽强战斗,使敌人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日酋对他又怕又恨,调集重兵围困。有人劝杨靖宇投降,他斩钉截铁地说:“不,我有我的信念。”最后,弹尽粮绝,杨靖宇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壮烈牺牲。敌人残忍地用刺刀剖开他的肚子,杨靖宇肚里没有一粒米,有的只是树皮、草根和棉絮。
1946年,美国某大学以优厚的条件聘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为终身教授。但他回答说:“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我要回国去!”他终于带着妻儿回到了北平(今北京)。回国后,他不仅刻苦致力于理论研究,而且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誉为“人民的数学家”。
此外,还有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生物学家童第周、核物理学家钱学森,高能物理学家张文裕,化学家唐敖庆……他们个个都满怀爱国之志,为国家的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斯人已逝,诗情不朽,吟咏缅怀,收获良多。杜甫的为民思想在新时代得以实行,试看今日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真正是“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幸哉!乐哉!
参考文献:
[1]滕细浪. 茅屋风雨 诗人至圣——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感[A]. .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3)[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3:1.
关键词:喜欢;杜甫;兼济天下
杜甫的人生是坎坷的,在人生的黄金时期四十岁左右,却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帶,贫病而卒。杜甫的一生,就是漂泊的一生,苦难的一生,但他却如站在高山之巅,唱出了震荡历史的心声,激发了无数仁人志士忧国爱民的共鸣。
此诗作于761年的秋天,诗中的茅屋可以说是杜甫的新居,杜甫在此写出了“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佳句,诗作也反映了杜甫此时的安闲与喜悦。可写作此诗时,正是深秋,天色骤变,狂风大作,杜甫眼睁睁地看着茅草四散,更兼“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公然抱茅入行去”,孩童无知,嬉闹自如,可老迈病弱的杜甫却无可奈何,被后人尊为“诗圣”的杜甫在当时并不受人尊敬,面对天灾人欺束手无策,望天黑压压,阴沉沉,而屋内潮湿阴冷,四处漏雨,妻儿无处安身。“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真是被如破絮,情何以堪!雨声、孩儿的哭声、诗人的叹息声,在这风雨秋夜,怎一个“愁”字了得!“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国愁家忧,长夜漫漫,诗人备受煎熬,引颈祈望,黎明即来,温饱即来,安宁即来。现实已让人对生活未抱任何奢望,但即使是最卑微的愿望也难以实现,真是痛彻心扉啊!
自古以来,士人深受儒家思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影响,颇有匡时济世的责任感,杜甫尤其如此,拳拳之心却包纳寰宇,“穷也要兼济天下”!
即使自己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寄身于他乡,他想到的也不是如何改变自己的处境,改善自己的处境,改善自己的生活,而是喊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句话有力地诠释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总有一些人置自己的处境、前途于不顾,而心系社稷,心怀苍生!也许他们不能拥有高官厚禄、锦衣玉食,但历史会铭记他们,人民会怀念他们,他们用人格为自己树立起了不朽的丰碑!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革命家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沙俄侵占满洲,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消息后,悲愤欲绝,立即在留学生中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军,准备回国参战。回到宿舍后,他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书写救国血书,在血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当亡国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来战斗……他一连写了几十张,终因流血过多而晕倒,可嘴里还在不停地喊:“救国!救国!”别人把他救醒后,他坚持把血书一份一份装入信封,从万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国内,读到的人无不感动。
老革命家吴玉章,年轻时东渡日本留学,因清朝末年中国贫弱,日本帝国看不起中国,在悬挂的万国旗中,故意不挂中国国旗。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吴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学生向学校当局严正提出:“必须立即向中国学生道歉并纠正错误,否则,就要举行罢课和绝食以示抗议。”学校当局在中国爱国留学生的强大压力下,只得认错道歉。
民族抗日英雄杨靖宇曾担任“南满抗日联军”司令,从1934年一直到1940年沙场献身为止。在艰苦征战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击日寇。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杨靖宇率部顽强战斗,使敌人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日酋对他又怕又恨,调集重兵围困。有人劝杨靖宇投降,他斩钉截铁地说:“不,我有我的信念。”最后,弹尽粮绝,杨靖宇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壮烈牺牲。敌人残忍地用刺刀剖开他的肚子,杨靖宇肚里没有一粒米,有的只是树皮、草根和棉絮。
1946年,美国某大学以优厚的条件聘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为终身教授。但他回答说:“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我要回国去!”他终于带着妻儿回到了北平(今北京)。回国后,他不仅刻苦致力于理论研究,而且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誉为“人民的数学家”。
此外,还有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生物学家童第周、核物理学家钱学森,高能物理学家张文裕,化学家唐敖庆……他们个个都满怀爱国之志,为国家的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斯人已逝,诗情不朽,吟咏缅怀,收获良多。杜甫的为民思想在新时代得以实行,试看今日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真正是“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幸哉!乐哉!
参考文献:
[1]滕细浪. 茅屋风雨 诗人至圣——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感[A]. .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3)[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