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基本情况
鸣凤小学位于东莞市大朗镇竹山村,莞樟公路旁边,是一所规模较小的公办学校,占地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45人,13个教学班,学生560名。近年来,鸣凤小学发挥有利的校园资源,以综合实践活动为抓手,引导学生在“凤耕园”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实践操作的兴趣,使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成为生活的课堂,生命的课堂。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成为鸣凤小学课程建设的一大特色,“凤耕园”已成为该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主要做法
1.激活校园资源,建立综合实践活动基地
在鸣凤小学的校园里,有一块形似“迷宫”的花圃,占地约5亩。2011年,开辟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凤耕园”,积极探索校本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改造后的实践活动基地划分为15个区域,每个班级都拥有一块自己的“责任田”。各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各出奇招,分别取上富有趣味的名字,并种植自己喜欢的瓜果蔬菜。为进一步激活校园资源,学校将校园东边一片3亩的荔枝林也纳入实践基地,整个“凤耕园”扩大至8亩,学生校内实践场所开阔。
2.开发校本课程,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
为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学校从课程设计的角度构建了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从师资建设、课时保障、教材开发等方面着手,大力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第一,组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2011年2月,学校挑选了12名教学骨干,组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学校对教研组的教研经费给予大力支持。“万事开头难”,在“凤耕园”开办的第一个学期,由于缺乏技术和经验,种植的瓜果蔬菜没有收成,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失望。如何解决劳动教育课程的师资、技术和经验等问题,教研组灵机一动,聘请后勤人员担任各班综合实践活动辅导员,并购买了一批种植书籍进行研究。整个学年,全校师生生活在思考王国。经过精心探索,第二个学期种植的瓜果蔬菜终于获得了丰收,师生们在实践中体味到了劳动的奇妙和快乐。
第二,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丰富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日臻完善。学校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确定教学的主要内容:一、二年级以认识校园花草树木、蔬菜、当地当季食物为主,拔草、松土为辅;三、四年级主要学习种植蔬菜基本过程;五、六年级学习时蔬类、茎块类、五谷类播种、移植、施肥、防虫等整套劳动技能。目前,学校已编辑了《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绿色生态课程校本教材》。
第三,整合课程资源,增强综合实践活动效果。依托学校丰富的课程资源,我校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科学等课程进行整合,开发了一系列统整课程。如:《可爱的萝卜课程》《五谷课程》《荔枝课程》《菠萝蜜课程》等。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让学生下地劳作,感受劳动乐趣,学习劳动技能;让学生观察植物生长,学写观察日记,提升写作水平;让学生了解植物,搜集各种资料,丰富知识积累;让学生研究植物,探寻生长秘密,提升探究能力……学校每周开设2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将“凤耕园”定为主阵地,把课堂搬到“凤耕园”来上课,形成以“凤耕园”为实践平台,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主阵地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体系。同时,学校还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课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通过家校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习惯和品质,倡导学生在家积极参与家务、种植等其它力所能及的自主实践体验活动。
3.开展主题活动,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
依托“凤耕园”丰富的教育资源,綜合实践活动教研组以及其他教研组,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积极配合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先后组织学生开展了“向艺农求教种菜技能采访活动”“种植蔬菜现场心得体会征文活动”“种菜劳动知识手抄报评比活动”“‘种菜知识知多少’现场演讲活动”“田间管理知识擂台赛”“制作菜干表演赛”“争做热爱劳动好学生”“光盘行动我能行”等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激发了学生参与热情,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除开展以上各项主题活动外,学校还十分重视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的建设,学校结合实际,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了综合实践活动成长记录袋,记录了每一位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成长足迹,并定期对学生的成长记录袋进行展示和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实践能力与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这一过程性及多元化的评价,进一步激励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
4.开展课题研究,打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色
为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打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色,2013年12月,鸣凤小学申报了《利用校园实践基地,构建生态课堂的实践研究》的课题,获得市级立项,该课题组从综合实践活动劳技课的“选题”入手,开展了“开题课”“活动策划课”“方法指导课”“阶段性展示课”及“成果展示课”等六课型的实践和探索,进一步推动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深入研究,有效增强课程效果,推进课程内涵发展,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打造成学校一大特色。
三、收获成效
经过七年探索与实践,“凤耕园”每年种植瓜菜20多个品种,种植的瓜果蔬菜获得了丰收,学生掌握了初步的劳动操作技能,得到初步职业体验,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科学精神,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实践活动绿色生态课程的开发与持之以恒的实施,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羊城晚报、东莞日报、东莞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我校做法进行了报道。我校的劳动教育实践也被收录在东莞市第一期中小学德育简讯中,向全市中小学推荐。
鸣凤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绿色生态课程,不仅成长了学生,也成就了教师。综合实践活动科组教师论文、课例、等获省、市、镇奖项45人次。2013年科组长张亚芳老师录像课获得省一等奖,被评为广东省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014年陈玉莲老师执教的录像课例在广东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展示交流活动中被评为“优秀课例奖”;谢慰意老师主编的《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绿色生态课程校本教材》带着校园泥土的芬芳,浸润着鸣凤师生探究的智慧,于2018年11月获广东省第四届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成果交流展示活动一等奖。教师获奖丰硕,最重要的是全校教师的教育观发生重大改变,“不为育分为育人,不为当下为未来”成共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将继续脚踏实地,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努力擦亮我校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特色名片,成长学生,成就教师。
鸣凤小学位于东莞市大朗镇竹山村,莞樟公路旁边,是一所规模较小的公办学校,占地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45人,13个教学班,学生560名。近年来,鸣凤小学发挥有利的校园资源,以综合实践活动为抓手,引导学生在“凤耕园”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实践操作的兴趣,使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成为生活的课堂,生命的课堂。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成为鸣凤小学课程建设的一大特色,“凤耕园”已成为该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主要做法
1.激活校园资源,建立综合实践活动基地
在鸣凤小学的校园里,有一块形似“迷宫”的花圃,占地约5亩。2011年,开辟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凤耕园”,积极探索校本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改造后的实践活动基地划分为15个区域,每个班级都拥有一块自己的“责任田”。各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各出奇招,分别取上富有趣味的名字,并种植自己喜欢的瓜果蔬菜。为进一步激活校园资源,学校将校园东边一片3亩的荔枝林也纳入实践基地,整个“凤耕园”扩大至8亩,学生校内实践场所开阔。
2.开发校本课程,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
为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学校从课程设计的角度构建了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从师资建设、课时保障、教材开发等方面着手,大力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第一,组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2011年2月,学校挑选了12名教学骨干,组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学校对教研组的教研经费给予大力支持。“万事开头难”,在“凤耕园”开办的第一个学期,由于缺乏技术和经验,种植的瓜果蔬菜没有收成,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失望。如何解决劳动教育课程的师资、技术和经验等问题,教研组灵机一动,聘请后勤人员担任各班综合实践活动辅导员,并购买了一批种植书籍进行研究。整个学年,全校师生生活在思考王国。经过精心探索,第二个学期种植的瓜果蔬菜终于获得了丰收,师生们在实践中体味到了劳动的奇妙和快乐。
第二,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丰富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日臻完善。学校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确定教学的主要内容:一、二年级以认识校园花草树木、蔬菜、当地当季食物为主,拔草、松土为辅;三、四年级主要学习种植蔬菜基本过程;五、六年级学习时蔬类、茎块类、五谷类播种、移植、施肥、防虫等整套劳动技能。目前,学校已编辑了《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绿色生态课程校本教材》。
第三,整合课程资源,增强综合实践活动效果。依托学校丰富的课程资源,我校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科学等课程进行整合,开发了一系列统整课程。如:《可爱的萝卜课程》《五谷课程》《荔枝课程》《菠萝蜜课程》等。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让学生下地劳作,感受劳动乐趣,学习劳动技能;让学生观察植物生长,学写观察日记,提升写作水平;让学生了解植物,搜集各种资料,丰富知识积累;让学生研究植物,探寻生长秘密,提升探究能力……学校每周开设2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将“凤耕园”定为主阵地,把课堂搬到“凤耕园”来上课,形成以“凤耕园”为实践平台,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主阵地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体系。同时,学校还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课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通过家校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习惯和品质,倡导学生在家积极参与家务、种植等其它力所能及的自主实践体验活动。
3.开展主题活动,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
依托“凤耕园”丰富的教育资源,綜合实践活动教研组以及其他教研组,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积极配合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先后组织学生开展了“向艺农求教种菜技能采访活动”“种植蔬菜现场心得体会征文活动”“种菜劳动知识手抄报评比活动”“‘种菜知识知多少’现场演讲活动”“田间管理知识擂台赛”“制作菜干表演赛”“争做热爱劳动好学生”“光盘行动我能行”等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激发了学生参与热情,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除开展以上各项主题活动外,学校还十分重视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的建设,学校结合实际,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了综合实践活动成长记录袋,记录了每一位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成长足迹,并定期对学生的成长记录袋进行展示和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实践能力与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这一过程性及多元化的评价,进一步激励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
4.开展课题研究,打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色
为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打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色,2013年12月,鸣凤小学申报了《利用校园实践基地,构建生态课堂的实践研究》的课题,获得市级立项,该课题组从综合实践活动劳技课的“选题”入手,开展了“开题课”“活动策划课”“方法指导课”“阶段性展示课”及“成果展示课”等六课型的实践和探索,进一步推动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深入研究,有效增强课程效果,推进课程内涵发展,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打造成学校一大特色。
三、收获成效
经过七年探索与实践,“凤耕园”每年种植瓜菜20多个品种,种植的瓜果蔬菜获得了丰收,学生掌握了初步的劳动操作技能,得到初步职业体验,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科学精神,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实践活动绿色生态课程的开发与持之以恒的实施,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羊城晚报、东莞日报、东莞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我校做法进行了报道。我校的劳动教育实践也被收录在东莞市第一期中小学德育简讯中,向全市中小学推荐。
鸣凤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绿色生态课程,不仅成长了学生,也成就了教师。综合实践活动科组教师论文、课例、等获省、市、镇奖项45人次。2013年科组长张亚芳老师录像课获得省一等奖,被评为广东省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014年陈玉莲老师执教的录像课例在广东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展示交流活动中被评为“优秀课例奖”;谢慰意老师主编的《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绿色生态课程校本教材》带着校园泥土的芬芳,浸润着鸣凤师生探究的智慧,于2018年11月获广东省第四届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成果交流展示活动一等奖。教师获奖丰硕,最重要的是全校教师的教育观发生重大改变,“不为育分为育人,不为当下为未来”成共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将继续脚踏实地,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努力擦亮我校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特色名片,成长学生,成就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