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生产的核心问题是农业的组织形式,农业组织形式是一定时期生产关系的具体反映。本世纪中国的农业发展将进入以组织形式创新为主导的新阶段。适应新形势要求,从上海郊区实际出发,要以创新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为切入口,提高都市农业的组织化程度,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发展都市农业,健全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上海现代农业发展。
一、改革和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发展都市农业经济,应搞好农村土地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尊重农户的土地流转主体地位;加快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一)强化依法管理土地,严格土地审批的法定权限,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建立合理的有利于农地适度规模化的村域内农地流转制度。鼓励农地在村域内的使用权流转,以村民自愿为原则,将农田集中于村级组织,在公平和公正的原则下,由村级组织通过公开招标,转包给村内种田能手。或通过股份制,由村级组织聘请懂技术、会经营的复合型人员进行企业化经营,村民则成为专职农业工人,从而为都市农业的新型组织发展奠定土地资源条件。
(二)健全征地程序,完善征地补偿和安置制度,加快建立和完善征地补偿安置争议的协调和裁决机制等。在征用土地时,要切实落实征地留用制,细化实施细则,让农民得到实惠。应将农村土地作为一种资本化的生产要素,以市场经济基本规律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合理流动。强化土地作为农民生活保障的责任意识,确保农民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此外,对远郊发展农业旅游应给予适当的土地利用指标,用于必须的农村旅馆和饭店建设,或在建设村级综合性文体服务设施时给予综合考虑。这样,能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为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建立和完善都市农业科学技术体系
新型农业组织形式与传统农业组织形式的主要区别是,在新型农业组织形式中,更多的是通过资本和技术的投入来带动农业的发展,高投入、高科技成为新型农业组织形式的主要特点。技术含量是都市农业经济与传统农业经济的最大区别。只有不断提升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充分发挥农村人力资源的优势,加快推进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都市农业现代化水平才能得到较快提高,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都市农业的要求。
(一)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引进农业专门人才,一方面要加大对农业从业人员的培训,使他们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高就业能力,深化农业内部就业,培养适应农业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的专业农民和农民企业家。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城乡一体化的优势,与中心城市的农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进行多种形式的人才、技术、信息交流,如聘请长期的专家、顾问,举办短期的农业技术、管理培训班;选派区内有关人员到科研院所、学校进修;高薪聘请、引进人才,提高都市农业新型组织的科技力量,使都市农业经济起步并保持强有力的后劲。
(二)加快推进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大力发展以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特征的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加速转基因植物、生物肥料、动植物高效疫苗、生物农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抗逆性,减少环境污染;发展好设施农业技术,通过这一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自然条件的限制,抵御或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并大大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发展农作物化学控制栽培技术,即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控制施肥来调节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工艺与技术等,以此提高都市农业新型组织的科技含量,提升都市农业经济的层级。
三、改革和创新农业生产组织方式
高度分散、超小规模的家庭承包经营,与都市农业未来发展的功能定位、产业开发和经营运作存在显著的不适应性,必须调整都市郊区现有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根据都市郊区农村和农业生产的特点,进行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发展,以有效提高农业产业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和生产集中度。
(一)发展农业企业。加大对各种龙头型农业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推进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发展订单农业和契约生产,通过规范的运作机制将更多的农户纳入农业企业的产业体系之中。
(二)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积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操作规范,合理分离农业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促进农业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鼓励农户在自愿的基础上将农业土地经营权通过入股、租赁、契约等方式实行流转和集中经营,创建内生型农业企业,以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组织化程度。内生型农业企业的组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专业公司、专业合作社、社区农庄、具有一定规模的家庭农场等。
(三)进一步加大农业生产经营的对外开放度。积极吸纳外来企业发展企业化农业生产经营;鼓励外导型企业以契约、参股、控股等方式与市郊内生型农业企业合作或联合经营,以增强内生型企业的经营和竞争能力,扩大经营规模;同时支持外来企业租赁农地独立经营,或公司加农户的产业经营等。
四、进行产业体系的战略性调整
都市农业的高效率和高效益,只有通过产业化和市场化才能实现。必须加快调整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种植业、养殖业与加工业、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一)种植业:在农业用地总量逐年减少的条件下,有序大幅度削减传统的大宗农产品生产,重点扶持发展以都市区生态防护与景观、经济林果、花卉苗木为主体的生态与生产相结合的生态服务性农业;以时令蔬菜、特色瓜果、小品种特色经济作物为主体的,以优质、安全卫生食用农产品为主导的现代设施化园艺农业;立足自身技术经济优势、面向和服务全国的种子种苗业。
(二)养殖业:力求保持适度规模的水产养殖生产能力,重点提高特种水产养殖生产比重,优化品种结构,提升养殖生产的技术含量和生产水平。在农田对禽畜粪尿的合理负载能力和控制污染的基础上,有序减少禽畜养殖总量规模,可适度调整养殖区内的禽畜养殖结构,提高特种禽畜养殖比重;积极鼓励发展种禽种苗业,拓展跨区域的异地规模化养殖基地,以保障对都市区的副食品稳定供给和对品种及质量的需求。
(三)服务业:积极扶持开发多样化的新兴服务农业,重点开发生态景观与休闲、示范与教育、参与体验与度假等农业旅游服务业;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市场开拓、品牌包装、物流配送为主导的产业化加工服务业;以农业高新技术和设施化农业为依托,以标准化生产技术、种子种苗和技术服务输出为主导的技术服务农业。
五、实施品牌化和标准化战略
品牌化和标准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产业化、现代化农业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依托。在现代都市型农业建设的过程中,要强化品牌建设、标准化生产和质量管理,提升农业发展的层次水平,形成都市农业的特色和形象,从而提高市场开拓和综合竞争能力。第一,要根据都市农业未来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大型龙头企业为依托,在各个主导产品生产上积极扶持,做强和做好若干个品牌。第二,以品牌产品为依托,适度集中都市相关的农业科技力量和借助外来科技支撑,建立相应的产品技术标准、标准化生产技术和操作规范。第三,以品牌、标准化生产技术、技术服务、质量管理和统一销售为主,积极推进都市郊区同类农产品生产的横向联合和合作,全面提升都市农业的整体素质与市场竞争能力。
此外,要加快建立和健全农业农产品质量和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对农产品生产实行全程质量监控,保障农产品生产的质量和食用安全,推动优质、安全卫生的食用农产品生产的发展。
发展现代化都市农业,应以农业组织方式创新为切入点,以土地的流转和集中规模经营为前提,以农业的产业化、企业化和公司化经营为基础,以农业科技应用支撑、网络化市场经营和品牌为两翼,根据大都市的特点和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需求来拟定现代化都市农业的方向和内容,坚持跨越型的或新型的、综合的、生态友好的和可持续的现代化,既有时代特征,又具备城市个性特色。从整体的角度来看,现代化都市农业的发展,应实现“三个合拍”:即与城市整体发展需要合拍、与国际都市农业发展趋势合拍、与现代产业经营理念和有效模式合拍,真正将现代化都市农业有机地融入到大都市发展和产业体系创新之中。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嘉定区委党校,华东政法大学
■ 责任编辑:晏蔚青
一、改革和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发展都市农业经济,应搞好农村土地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尊重农户的土地流转主体地位;加快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一)强化依法管理土地,严格土地审批的法定权限,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建立合理的有利于农地适度规模化的村域内农地流转制度。鼓励农地在村域内的使用权流转,以村民自愿为原则,将农田集中于村级组织,在公平和公正的原则下,由村级组织通过公开招标,转包给村内种田能手。或通过股份制,由村级组织聘请懂技术、会经营的复合型人员进行企业化经营,村民则成为专职农业工人,从而为都市农业的新型组织发展奠定土地资源条件。
(二)健全征地程序,完善征地补偿和安置制度,加快建立和完善征地补偿安置争议的协调和裁决机制等。在征用土地时,要切实落实征地留用制,细化实施细则,让农民得到实惠。应将农村土地作为一种资本化的生产要素,以市场经济基本规律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合理流动。强化土地作为农民生活保障的责任意识,确保农民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此外,对远郊发展农业旅游应给予适当的土地利用指标,用于必须的农村旅馆和饭店建设,或在建设村级综合性文体服务设施时给予综合考虑。这样,能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为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建立和完善都市农业科学技术体系
新型农业组织形式与传统农业组织形式的主要区别是,在新型农业组织形式中,更多的是通过资本和技术的投入来带动农业的发展,高投入、高科技成为新型农业组织形式的主要特点。技术含量是都市农业经济与传统农业经济的最大区别。只有不断提升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充分发挥农村人力资源的优势,加快推进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都市农业现代化水平才能得到较快提高,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都市农业的要求。
(一)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引进农业专门人才,一方面要加大对农业从业人员的培训,使他们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高就业能力,深化农业内部就业,培养适应农业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的专业农民和农民企业家。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城乡一体化的优势,与中心城市的农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进行多种形式的人才、技术、信息交流,如聘请长期的专家、顾问,举办短期的农业技术、管理培训班;选派区内有关人员到科研院所、学校进修;高薪聘请、引进人才,提高都市农业新型组织的科技力量,使都市农业经济起步并保持强有力的后劲。
(二)加快推进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大力发展以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特征的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加速转基因植物、生物肥料、动植物高效疫苗、生物农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抗逆性,减少环境污染;发展好设施农业技术,通过这一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自然条件的限制,抵御或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并大大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发展农作物化学控制栽培技术,即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控制施肥来调节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工艺与技术等,以此提高都市农业新型组织的科技含量,提升都市农业经济的层级。
三、改革和创新农业生产组织方式
高度分散、超小规模的家庭承包经营,与都市农业未来发展的功能定位、产业开发和经营运作存在显著的不适应性,必须调整都市郊区现有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根据都市郊区农村和农业生产的特点,进行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发展,以有效提高农业产业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和生产集中度。
(一)发展农业企业。加大对各种龙头型农业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推进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发展订单农业和契约生产,通过规范的运作机制将更多的农户纳入农业企业的产业体系之中。
(二)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积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操作规范,合理分离农业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促进农业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鼓励农户在自愿的基础上将农业土地经营权通过入股、租赁、契约等方式实行流转和集中经营,创建内生型农业企业,以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组织化程度。内生型农业企业的组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专业公司、专业合作社、社区农庄、具有一定规模的家庭农场等。
(三)进一步加大农业生产经营的对外开放度。积极吸纳外来企业发展企业化农业生产经营;鼓励外导型企业以契约、参股、控股等方式与市郊内生型农业企业合作或联合经营,以增强内生型企业的经营和竞争能力,扩大经营规模;同时支持外来企业租赁农地独立经营,或公司加农户的产业经营等。
四、进行产业体系的战略性调整
都市农业的高效率和高效益,只有通过产业化和市场化才能实现。必须加快调整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种植业、养殖业与加工业、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一)种植业:在农业用地总量逐年减少的条件下,有序大幅度削减传统的大宗农产品生产,重点扶持发展以都市区生态防护与景观、经济林果、花卉苗木为主体的生态与生产相结合的生态服务性农业;以时令蔬菜、特色瓜果、小品种特色经济作物为主体的,以优质、安全卫生食用农产品为主导的现代设施化园艺农业;立足自身技术经济优势、面向和服务全国的种子种苗业。
(二)养殖业:力求保持适度规模的水产养殖生产能力,重点提高特种水产养殖生产比重,优化品种结构,提升养殖生产的技术含量和生产水平。在农田对禽畜粪尿的合理负载能力和控制污染的基础上,有序减少禽畜养殖总量规模,可适度调整养殖区内的禽畜养殖结构,提高特种禽畜养殖比重;积极鼓励发展种禽种苗业,拓展跨区域的异地规模化养殖基地,以保障对都市区的副食品稳定供给和对品种及质量的需求。
(三)服务业:积极扶持开发多样化的新兴服务农业,重点开发生态景观与休闲、示范与教育、参与体验与度假等农业旅游服务业;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市场开拓、品牌包装、物流配送为主导的产业化加工服务业;以农业高新技术和设施化农业为依托,以标准化生产技术、种子种苗和技术服务输出为主导的技术服务农业。
五、实施品牌化和标准化战略
品牌化和标准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产业化、现代化农业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依托。在现代都市型农业建设的过程中,要强化品牌建设、标准化生产和质量管理,提升农业发展的层次水平,形成都市农业的特色和形象,从而提高市场开拓和综合竞争能力。第一,要根据都市农业未来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大型龙头企业为依托,在各个主导产品生产上积极扶持,做强和做好若干个品牌。第二,以品牌产品为依托,适度集中都市相关的农业科技力量和借助外来科技支撑,建立相应的产品技术标准、标准化生产技术和操作规范。第三,以品牌、标准化生产技术、技术服务、质量管理和统一销售为主,积极推进都市郊区同类农产品生产的横向联合和合作,全面提升都市农业的整体素质与市场竞争能力。
此外,要加快建立和健全农业农产品质量和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对农产品生产实行全程质量监控,保障农产品生产的质量和食用安全,推动优质、安全卫生的食用农产品生产的发展。
发展现代化都市农业,应以农业组织方式创新为切入点,以土地的流转和集中规模经营为前提,以农业的产业化、企业化和公司化经营为基础,以农业科技应用支撑、网络化市场经营和品牌为两翼,根据大都市的特点和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需求来拟定现代化都市农业的方向和内容,坚持跨越型的或新型的、综合的、生态友好的和可持续的现代化,既有时代特征,又具备城市个性特色。从整体的角度来看,现代化都市农业的发展,应实现“三个合拍”:即与城市整体发展需要合拍、与国际都市农业发展趋势合拍、与现代产业经营理念和有效模式合拍,真正将现代化都市农业有机地融入到大都市发展和产业体系创新之中。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嘉定区委党校,华东政法大学
■ 责任编辑:晏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