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并不只是为了传承我国优秀的文化,而且还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的全面发展视角来看,能够更加全面的研究此问题。通过研究融入的可能性和现实性,还有从人的全面发展来研究两者的融入,包括从需要、能力、社会关系和主体性四个方面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发展路径,例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增强大学生文化认同感,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进行有机的融合等路径。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许多,其中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的内容也包含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在世界上能够很好立足的原因。中华文明有多深厚,党性修养资源就有多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内容可以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成为丰富的教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从中汲取优秀的教育资源,可以更好地创新路径和方法。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在历史的进步当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格局的变化,人的全面发展越来越重要。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从人的全面发展视角研究融合的现实性与可能路径,有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
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创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了全面的指导、部署,激励人民群众共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国要坚持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的建设。所以将文化与教育相结合,是符合社会的要求和进步的,能够有效的提高国家实力,因此在未来将会更好地进行融合,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中要适应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自古至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包罗万象,里面有其精华,也有其糟粕,一定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认真开发有效的文化资源,要不然就是一种践踏。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定要学习继承,这样有利于学生文化自信的建立。
3.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当然,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十分明确,是培养能担当国家复兴责任的‘四有新人’,即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我们人生的观点、对于价值的判断、看待世界的眼光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文化作为整个社会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会影响我们的这些观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目标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习总书记曾引用王安石的《洪范传》中的“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来强调自身修养的重要性。“敢为天下先”的担当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报国情怀等等,对于今天培育大学生的爱国爱党精神,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因此,两者的教育目标相同,能够更加契合的融合在一起,不论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
1.有效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深入发展,国内现代科技发展迅速,社会思想日益活跃。青少年对于文化更加想要追求独特多样化。社会上会产生不良的社会现象,对他们都是有很深刻的影响的。对高校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具有重要作用。
2.高校大学生能有效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也有着它所特有的传承性,通过国家出台的政策、法律法规也体现出了在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去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些好处。在每个大学当中都会开设一些基础课程,有关于历史、政治、社会形势等方面,在这些课程当中会涉及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些内容,通过两者的融合,可以增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3.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丰富思政教育的理论知识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时间历程长,内容丰富多彩。传统文化的思想已经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的心里,同时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受到了它的影响。我国人才培养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在高校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地方可以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在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方面会产生影响,也能够以传统文化的眼光来看待思想政治教育,做一个有力的创新。高校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崭新的途径来挖掘出适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来进行理论高度的提升。
二 人的全面发展视角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在《1844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首次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随后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经过这么多年的传承,已经具有很成熟的规模,其中包含着几个方面的内容,每一个方面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人的全面發展的前提是人的需求变化、层次发展
根据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他把人类的需求分为了两大类,一类是生理需求,另一类是心理需求,在需求发展的过程当中,一定是从生理到心理的过程。根据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人们的需求会逐渐变得更高更多,使人们不仅是想要得到物质上的满足,更加想要得到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其实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对人们进行头脑的武装,在思想政治教育去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的同时,融入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内容,例如: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去满足人们的需求。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是人的能力发展 “所有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发展自己的所有能力。”这是马克思说的一句话。意思是说每个人要全面的发展自己一切有可能的能力,以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当前的教育目标就是体智体美劳发展,智育发展就是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当中蕴含了许多充满智慧的文化,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可以促进智育的效果,实现人在能力方面的全面发展。
(三)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是人的社会关系全面发展
作为社会人,是不能以个体单独存在的,一定是要依存于社会的,与社会融在一起。“一个人的社会关系决定着这个人能够怎样去发展。”一个人的发展,决定于他在这个社会当中的相处模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教会了我们该如何在社会当中相处交流,例如:论语当中“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人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人信焉。’”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相处交流之道传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将两者当中关于社会关系方面的知识结合起来,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
(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人的自由发展
不论在哪些方面,人始终起到主体性的作用。人的主体性的主要体现就是能动性。人能动的改造世界,创造世界。人的全面发展的主体是人,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者,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同样是人。人的全面发展能达到的最高目标就是要体现人的自有发展。因此,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也是在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能够主动自由的去发展自身。
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路径
(一)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作指导
用理论指导实践是我們一直惯用的理论,在两者的融合过程当中,也要运用这个理论去进行实践。之前,我们只是重视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而没有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其实,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不相分离的,具有可结合的地方。“在社会主体的价值取向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群众思想,与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社会价值。”
马克思主义当中很重要一部分就是在讲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又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重要的意识形态。所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时候,一定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待问题。更要以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获得完整发展。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实就是在进行德育的过程,用传统文化的智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相结合,可以全面促进人的发展。
(二)增强高校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习总书记提出了五个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有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其中就包括了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现今由于世界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青少年对于国家的传统文化认识已经非常浅薄了。不要大肆宣扬国外的一些节日,比如“万圣节”、“圣诞节”,而对于中国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等应该加强重视,以“民族文化月”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以“传统节日”为题的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提高同学们的文化认同感。
(三)增强专业教师的师资队伍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还是教师,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教师也应该付出一份力。需要将自身的知识水平提高,在课余时间丰富自己的文化实践。同时,学校应该大力推进教师文化素养的培养,开设讲座,外出培训学习等。还可以开设中华传统文化相关课程,招聘专业教师,在大学课堂中开设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够更加生动直接的了解到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其次,教师应该充分了解课程目标、教学目的等,有的放矢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政课教学当中,找到契合点,不要生搬硬套,这样就会将文化传承变质。
(四)利用网络新媒体进行融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要适应时代的潮流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要懂得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首先是制作学校专门宣传中华传统文化的公众号,合理有序的将文件、思想、活动有效的传达到各个班级及每一位同学那里。其次是主动密切关注中央以及地方政府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政策,及时上传至公众平台上,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进行传达,让学生愿意看,愿意学。最后,将网络平台形成一个模式化,每天一个成语故事或者英雄事迹,让同学们切身实际的体会到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五)加强校内外文化建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把校园文化平台建设当成一个新颖途径。第一点就是把传统文化的氛围感染到全校的每一个地方,如在教室、图书馆、食堂、体育馆等场地张贴宣传画报、悬挂字画等。其二是丰富校园文化形式,以多种方式开展传统节日系列活动,从中开发出传统文化节日的内涵,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同学。
开展校外传统文化实践基地,如去博物馆、英雄纪念馆、名胜古迹等地方,在这当中都能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文化的魅力。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进行实地调研,能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去感受传统文化,提升价值观,为文化建设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孔子等.《论语》,春秋战国时期.
[3]王安石.《洪范传》,嘉佑年间.
[4]陈翠芳,李小波.《价值维度视角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4-16.
[5]黄岩,朱杨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9:81-86.
[6]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N].教育部,2014.4.1.
[7]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N].福建日报,2019.11.4.
[8]五个认同.[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94%E4%B8%AA%E8%AE%A4%E5%90%8C/22142785
[9]中国青年网.育新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EB/OL].https://agzy.youth.cn/qsnag/zxbd/201809/t20180905_11718268.htm
[10]人民网.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9/0319/c64094-30982234.html.
基金项目:
携程课题项目:社会实践对于高校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培育研究 项目编号(YCX20039)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许多,其中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的内容也包含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在世界上能够很好立足的原因。中华文明有多深厚,党性修养资源就有多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内容可以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成为丰富的教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从中汲取优秀的教育资源,可以更好地创新路径和方法。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在历史的进步当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格局的变化,人的全面发展越来越重要。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从人的全面发展视角研究融合的现实性与可能路径,有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
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创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了全面的指导、部署,激励人民群众共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国要坚持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的建设。所以将文化与教育相结合,是符合社会的要求和进步的,能够有效的提高国家实力,因此在未来将会更好地进行融合,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中要适应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自古至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包罗万象,里面有其精华,也有其糟粕,一定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认真开发有效的文化资源,要不然就是一种践踏。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定要学习继承,这样有利于学生文化自信的建立。
3.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当然,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十分明确,是培养能担当国家复兴责任的‘四有新人’,即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我们人生的观点、对于价值的判断、看待世界的眼光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文化作为整个社会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会影响我们的这些观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目标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习总书记曾引用王安石的《洪范传》中的“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来强调自身修养的重要性。“敢为天下先”的担当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报国情怀等等,对于今天培育大学生的爱国爱党精神,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因此,两者的教育目标相同,能够更加契合的融合在一起,不论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
1.有效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深入发展,国内现代科技发展迅速,社会思想日益活跃。青少年对于文化更加想要追求独特多样化。社会上会产生不良的社会现象,对他们都是有很深刻的影响的。对高校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具有重要作用。
2.高校大学生能有效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也有着它所特有的传承性,通过国家出台的政策、法律法规也体现出了在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去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些好处。在每个大学当中都会开设一些基础课程,有关于历史、政治、社会形势等方面,在这些课程当中会涉及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些内容,通过两者的融合,可以增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3.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丰富思政教育的理论知识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时间历程长,内容丰富多彩。传统文化的思想已经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的心里,同时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受到了它的影响。我国人才培养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在高校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地方可以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在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方面会产生影响,也能够以传统文化的眼光来看待思想政治教育,做一个有力的创新。高校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崭新的途径来挖掘出适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来进行理论高度的提升。
二 人的全面发展视角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在《1844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首次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随后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经过这么多年的传承,已经具有很成熟的规模,其中包含着几个方面的内容,每一个方面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人的全面發展的前提是人的需求变化、层次发展
根据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他把人类的需求分为了两大类,一类是生理需求,另一类是心理需求,在需求发展的过程当中,一定是从生理到心理的过程。根据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人们的需求会逐渐变得更高更多,使人们不仅是想要得到物质上的满足,更加想要得到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其实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对人们进行头脑的武装,在思想政治教育去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的同时,融入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内容,例如: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去满足人们的需求。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是人的能力发展 “所有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发展自己的所有能力。”这是马克思说的一句话。意思是说每个人要全面的发展自己一切有可能的能力,以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当前的教育目标就是体智体美劳发展,智育发展就是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当中蕴含了许多充满智慧的文化,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可以促进智育的效果,实现人在能力方面的全面发展。
(三)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是人的社会关系全面发展
作为社会人,是不能以个体单独存在的,一定是要依存于社会的,与社会融在一起。“一个人的社会关系决定着这个人能够怎样去发展。”一个人的发展,决定于他在这个社会当中的相处模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教会了我们该如何在社会当中相处交流,例如:论语当中“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人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人信焉。’”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相处交流之道传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将两者当中关于社会关系方面的知识结合起来,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
(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人的自由发展
不论在哪些方面,人始终起到主体性的作用。人的主体性的主要体现就是能动性。人能动的改造世界,创造世界。人的全面发展的主体是人,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者,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同样是人。人的全面发展能达到的最高目标就是要体现人的自有发展。因此,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也是在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能够主动自由的去发展自身。
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路径
(一)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作指导
用理论指导实践是我們一直惯用的理论,在两者的融合过程当中,也要运用这个理论去进行实践。之前,我们只是重视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而没有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其实,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不相分离的,具有可结合的地方。“在社会主体的价值取向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群众思想,与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社会价值。”
马克思主义当中很重要一部分就是在讲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又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重要的意识形态。所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时候,一定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待问题。更要以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获得完整发展。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实就是在进行德育的过程,用传统文化的智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相结合,可以全面促进人的发展。
(二)增强高校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习总书记提出了五个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有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其中就包括了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现今由于世界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青少年对于国家的传统文化认识已经非常浅薄了。不要大肆宣扬国外的一些节日,比如“万圣节”、“圣诞节”,而对于中国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等应该加强重视,以“民族文化月”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以“传统节日”为题的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提高同学们的文化认同感。
(三)增强专业教师的师资队伍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还是教师,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教师也应该付出一份力。需要将自身的知识水平提高,在课余时间丰富自己的文化实践。同时,学校应该大力推进教师文化素养的培养,开设讲座,外出培训学习等。还可以开设中华传统文化相关课程,招聘专业教师,在大学课堂中开设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够更加生动直接的了解到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其次,教师应该充分了解课程目标、教学目的等,有的放矢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政课教学当中,找到契合点,不要生搬硬套,这样就会将文化传承变质。
(四)利用网络新媒体进行融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要适应时代的潮流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要懂得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首先是制作学校专门宣传中华传统文化的公众号,合理有序的将文件、思想、活动有效的传达到各个班级及每一位同学那里。其次是主动密切关注中央以及地方政府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政策,及时上传至公众平台上,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进行传达,让学生愿意看,愿意学。最后,将网络平台形成一个模式化,每天一个成语故事或者英雄事迹,让同学们切身实际的体会到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五)加强校内外文化建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把校园文化平台建设当成一个新颖途径。第一点就是把传统文化的氛围感染到全校的每一个地方,如在教室、图书馆、食堂、体育馆等场地张贴宣传画报、悬挂字画等。其二是丰富校园文化形式,以多种方式开展传统节日系列活动,从中开发出传统文化节日的内涵,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同学。
开展校外传统文化实践基地,如去博物馆、英雄纪念馆、名胜古迹等地方,在这当中都能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文化的魅力。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进行实地调研,能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去感受传统文化,提升价值观,为文化建设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孔子等.《论语》,春秋战国时期.
[3]王安石.《洪范传》,嘉佑年间.
[4]陈翠芳,李小波.《价值维度视角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4-16.
[5]黄岩,朱杨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9:81-86.
[6]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N].教育部,2014.4.1.
[7]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N].福建日报,2019.11.4.
[8]五个认同.[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94%E4%B8%AA%E8%AE%A4%E5%90%8C/22142785
[9]中国青年网.育新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EB/OL].https://agzy.youth.cn/qsnag/zxbd/201809/t20180905_11718268.htm
[10]人民网.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9/0319/c64094-30982234.html.
基金项目:
携程课题项目:社会实践对于高校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培育研究 项目编号(YCX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