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市场经济的引领下,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学成为了高校教学体系中的热门学科,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在整个大学学习中占据重要位置。宏观经济学是一门包含大量图表分析、公式记忆的学科,内容繁多,且在实际生活中可操作性较低,因此,学生在学习宏观经济学时容易常常因为内容枯燥而失去学习兴趣,使得整體学习效率低下。目前,宏观经济学课程存在诸多问题,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与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现状的适应性上都存在不足。本文就宏观经济学概述、目前面临的问题以及提升宏观经济学课程学习兴趣的策略进行深度思考。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提升学习兴趣;路径分析
一、宏观经济学课程概述
现如今经济学是各类高校的热门专业,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科,以理论教学为主,主要涉及工商管理专业、国际贸易专业、会计专业等经管类专业,为了符合目前国家制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宏观经济学主要为应用型教育提供理论基础,让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培养经济思维,更好的应用于实践中。现阶段的经济学课程主要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西方经济学》为主,具体分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两个部分,《宏观经济学》主要包含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主要是对于国民经济概况作简要介绍,宏观理论中的研究分析方法与具体研究对象做简要介绍,第二部分则偏重于对国民经济收入的分析,供给需求之间的平衡主要涉及四个经典的经济模型,第三部分内容是如何调节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包括管理工具与理论基础,例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都可以有效调节供需关系。第四部分的存在主要因为宏观经济长期处于变化中,对于动态化发展就需要基本的理论给予支持,主要包含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等动态模型理论。
二、宏观经济学课程面临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较多且难度大
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核心课程,内容繁多,大部分经管类高校学生认为宏观经济学很难理解,而且大多数理论知识需要记忆,在考试之前需要被背诵大量概念性东西,计算公式与图表晦涩难懂,导致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学生考完就会忘记大部分重要知识点,造成后期课程没有较好的应有的理论方法支持。宏观经济学的出发点是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理论部分主要包括国民收入核算、收入支出分析、IS-LM模型、 AD-AS分析、菲利普斯曲线、宏观 经济政策实践及效果、对外经济理论[1]。国民收入核算理论是整体课程的出发点,涉及理论内容整体较多,在此基础上分析最为常用的四个宏观经济政策,包括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对外经济政策以及财政政策,再延伸至国民收入的分析,总体来说,理解难度较大,内容较多,学生无法在有限的课时内理解每一个知识点,从而降低了学习效率。
(一)教学方法落后
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学习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若在教学中,学生没有养成积极预习的习惯,那么课程效果可想而知是不够理想的,部分老师如果备课不够充分,那么教学中就会存在诸多不足,课堂上学生被动的位置使得其没有积极思考的能力,或者放弃学习。另外,伴随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主要用于课堂教学,但是在教学中普遍教学多媒体技术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目前只是用来做课件,便于教学,没有利用其做更为高效的教学。
(二)与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不能相适应
宏观经济学最早产生于西方经济大萧条之后,大约是1936年,资本主义国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所以,宏观经济学主要是以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而我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大为不同。在市场上经济主导的情况下,宏观经济学的使用范围是不能完全契合中国经济发展现状的,如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主要是以美国为研究基础,与我国的经济有着天壤之别。总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
三、提宏观经济学课程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对于教材进行合理简化
西方经济学课程被分为《宏观经济学》以及《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内容繁多、理解难度大,因此,对于教材进行合理简化就成了必然选择。经济学类的课程大多是互通的,很多地方会出现重复,对于重复内容可以做合理删减,但是一定要保证这门课程的完整性。如博弈论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会在以后的课程中详细讲解,所以,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做有效删减,只讲一个概论即可。对于内容的合理简化使得学生不再需要记忆太多,学习内容简化。
(二)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
教学方法的改进主要是从教学课堂入手,首先,要把学生放在教学中心位置,避免学生被动的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将教学活动中心放在学生身上,一切从学生出发,及时给予鼓励与支持。另外,在教学中要积极开发多媒体技术,多媒体的技术不能只用于做课件,还应该开发其其他应用,包括利用多媒体展示动态经济模型,使得同学能够直观感受,记忆更加深刻。最后,在教学中还要主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得出最优结论。
(三)将宏观经济理论与目前我国经济状况密切联系
宏观经济学主要是根据先前的经济问题而总结出来的,所以,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要注重将宏观经济学应用于实际,同时要注重宏观经济学理论的与时俱进性,紧随时代步伐。宏观经济学研究内容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中的资源配置以及国民收入为主,其中涉及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与我国经济又极大差别,对于这些,教师就要让学生结合我国现状去理解,找出这些理论的精华部分,不能全面硬套用在我国的经济问题中。
(四)大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在接触一门新的课程时,如果对课程的第一印象就是枯燥乏味,那么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便很难再重新拾起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第一节课时就应该及时引导学生感性地了解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以及重要意义[2]。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极为重要。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宏观经济学的现实案例作为教学开端,进而引入教学内容,包括通过有趣视频等方式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
总结:
宏观经济学作为各类高校经管类专业的主干课程,能够为我国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人才,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中,要通过对教材进行合理简化,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将宏观经济理论与目前我国经济状况密切联系,大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来提高宏观经济学教学效果,进而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对“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几点认识[J]. 初丽霞.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6(01) .
[2]提升学习宏观经济学课程学习兴趣的路径探讨[J]. 周柳琴. 知识经济. 2016(16) .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提升学习兴趣;路径分析
一、宏观经济学课程概述
现如今经济学是各类高校的热门专业,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科,以理论教学为主,主要涉及工商管理专业、国际贸易专业、会计专业等经管类专业,为了符合目前国家制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宏观经济学主要为应用型教育提供理论基础,让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培养经济思维,更好的应用于实践中。现阶段的经济学课程主要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西方经济学》为主,具体分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两个部分,《宏观经济学》主要包含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主要是对于国民经济概况作简要介绍,宏观理论中的研究分析方法与具体研究对象做简要介绍,第二部分则偏重于对国民经济收入的分析,供给需求之间的平衡主要涉及四个经典的经济模型,第三部分内容是如何调节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包括管理工具与理论基础,例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都可以有效调节供需关系。第四部分的存在主要因为宏观经济长期处于变化中,对于动态化发展就需要基本的理论给予支持,主要包含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等动态模型理论。
二、宏观经济学课程面临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较多且难度大
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核心课程,内容繁多,大部分经管类高校学生认为宏观经济学很难理解,而且大多数理论知识需要记忆,在考试之前需要被背诵大量概念性东西,计算公式与图表晦涩难懂,导致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学生考完就会忘记大部分重要知识点,造成后期课程没有较好的应有的理论方法支持。宏观经济学的出发点是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理论部分主要包括国民收入核算、收入支出分析、IS-LM模型、 AD-AS分析、菲利普斯曲线、宏观 经济政策实践及效果、对外经济理论[1]。国民收入核算理论是整体课程的出发点,涉及理论内容整体较多,在此基础上分析最为常用的四个宏观经济政策,包括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对外经济政策以及财政政策,再延伸至国民收入的分析,总体来说,理解难度较大,内容较多,学生无法在有限的课时内理解每一个知识点,从而降低了学习效率。
(一)教学方法落后
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学习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若在教学中,学生没有养成积极预习的习惯,那么课程效果可想而知是不够理想的,部分老师如果备课不够充分,那么教学中就会存在诸多不足,课堂上学生被动的位置使得其没有积极思考的能力,或者放弃学习。另外,伴随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主要用于课堂教学,但是在教学中普遍教学多媒体技术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目前只是用来做课件,便于教学,没有利用其做更为高效的教学。
(二)与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不能相适应
宏观经济学最早产生于西方经济大萧条之后,大约是1936年,资本主义国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所以,宏观经济学主要是以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而我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大为不同。在市场上经济主导的情况下,宏观经济学的使用范围是不能完全契合中国经济发展现状的,如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主要是以美国为研究基础,与我国的经济有着天壤之别。总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
三、提宏观经济学课程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对于教材进行合理简化
西方经济学课程被分为《宏观经济学》以及《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内容繁多、理解难度大,因此,对于教材进行合理简化就成了必然选择。经济学类的课程大多是互通的,很多地方会出现重复,对于重复内容可以做合理删减,但是一定要保证这门课程的完整性。如博弈论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会在以后的课程中详细讲解,所以,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做有效删减,只讲一个概论即可。对于内容的合理简化使得学生不再需要记忆太多,学习内容简化。
(二)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
教学方法的改进主要是从教学课堂入手,首先,要把学生放在教学中心位置,避免学生被动的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将教学活动中心放在学生身上,一切从学生出发,及时给予鼓励与支持。另外,在教学中要积极开发多媒体技术,多媒体的技术不能只用于做课件,还应该开发其其他应用,包括利用多媒体展示动态经济模型,使得同学能够直观感受,记忆更加深刻。最后,在教学中还要主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得出最优结论。
(三)将宏观经济理论与目前我国经济状况密切联系
宏观经济学主要是根据先前的经济问题而总结出来的,所以,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要注重将宏观经济学应用于实际,同时要注重宏观经济学理论的与时俱进性,紧随时代步伐。宏观经济学研究内容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中的资源配置以及国民收入为主,其中涉及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与我国经济又极大差别,对于这些,教师就要让学生结合我国现状去理解,找出这些理论的精华部分,不能全面硬套用在我国的经济问题中。
(四)大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在接触一门新的课程时,如果对课程的第一印象就是枯燥乏味,那么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便很难再重新拾起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第一节课时就应该及时引导学生感性地了解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以及重要意义[2]。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极为重要。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宏观经济学的现实案例作为教学开端,进而引入教学内容,包括通过有趣视频等方式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
总结:
宏观经济学作为各类高校经管类专业的主干课程,能够为我国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人才,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中,要通过对教材进行合理简化,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将宏观经济理论与目前我国经济状况密切联系,大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来提高宏观经济学教学效果,进而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对“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几点认识[J]. 初丽霞.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6(01) .
[2]提升学习宏观经济学课程学习兴趣的路径探讨[J]. 周柳琴. 知识经济. 2016(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