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京的市民都知道,精致典雅的南京市琅琊路小学(简称“琅小”)被环抱在闻名遐迩的民国使馆区内,而学校的教师、家长、孩子们则说,琅小也坐落在文学的环抱之中。
一个人的成长,不仅有身体的,还有心灵的。孩子不只应该拥有一个现实的世界,还应该拥有更为辽阔的精神世界。而阅读,正是打开内心广阔天地的门窗,它会引领孩子一步步地走向那片阳光明媚的精神高地,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他的精神、气质、胸襟、品格、智慧、个性会获得良性的发展。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学校“快乐做主人”教育理念指导下,积极探索快乐阅读的路径与策略,开掘儿童阅读的课程资源。催生师生亲近阅读、喜欢阅读及至享受阅读的情愫,努力营造儿童的精神家园,我们形象地称之为“给孩子一座带得走的文学馆”。
精神底子上有“琅小”的印记
我们学校每个年级都有一份基本文学阅读书目。即“琅琅文学书架”,列出了孩子在学校六年学习期间的阅读菜单。翻看书目,里面既有《吹牛大王历险记》《木偶奇遇记》《长袜子皮皮》《小王子》《圣经故事》这样的国外经典作品,也有《宝葫芦的秘密》《笨狼的故事》《小猪唏里呼噜》《我的妈妈是精灵》《乌丢丢的奇遇》这类本土优秀作品。在低年级,则安排了《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可爱的鼠小弟》《月亮的味道》《一园青菜成了精》等诸多图画书。
书目以文学书为主。它们既是儿童的,也是成人的。凡是真正属于儿童的。必然也属于成人。
为什么编制这样的书目?编制的依据是什么?
我们认为,童年是人生的精神资源,童年期的面貌影响着人生今后的方向。在童年期,最为重要的就是为人生打下精神的底子。文学,正是可以让人“生活在别处”的缪斯。在文学日渐稀缺、精神日渐粗鄙的今天,这种坚守尤为可贵。
“基本书目”体现着学校的价值追求与文化导向。我们并不拒绝时尚阅读,并不拒绝流行文化,但是,我们有责任坚持把最为纯粹、最为丰富的经典带到童年,用经典滋润童年。为孩子打好精神之底,做精神贵族。
当然。“基本书目”以外,我们更倡导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喜好。选择自己的个性化书目。
“基本书目”折射出学校的阅读文化追求,它们以文化基因的方式成为所有琅小人的共同记忆。个性化书目尊重了孩子的个性趣味,促使他们更为自由地发展。在这双重作用之下,孩子拥有了“琅小”的印记——用文学的经典烙下的印记。
共同阅读与主题阅读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他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这大概很难准确地界定,不过,在“快乐做主人”的教育理念观照下,我们认为其基本关系是心灵的朋友。
一颗心就是一个小小的宇宙。心与心之间如何敞开与沟通?我们的体会之一是“共同阅读”。
“基本书目”班级学生人手一册,于是,这一本书成了班级同学、老师乃至家长的共读书。因为共同阅读,大家有了共同的话语,有了一段相似的生活,有了交流的愿望与可能。而班级读书会,正是实现这种可能的平台。在学校每个班级的课表上,每周都设有一节这样的读书会,大家围绕所读书籍尽情地读、议、演、评。一本本好书成了大家的心灵伙伴,也成了心与心沟通的桥梁。
如果说。共同阅读浓缩了个体间的心灵距离,主题阅读则打破了学科间的壁垒,整合了学科资源,拓宽了儿童阅读的范围,丰盈了儿童阅读课程的建构。
,
譬如。语文教师吴媚与音乐教师王涓联手开发了“忆江南”主题阅读小课程,打通了文学阅读与音乐阅读的通道。文学主题阅读时,吴媚老师带领学生诵读白居易的《忆江南》,感受江南春景之美,引导学生交流、欣赏不同文学样式抒写的“江南”,品味“江南”作为文化意象的韵致。音乐文化阅读时。王涓老师则从艺术的共通性出发,与学生踏着音乐的脚步探寻《忆江南》的精巧别致,孩子们在《忆江南》的低吟浅唱中,进一步感受到了江南细腻柔美的音乐风格。
我们的快乐读本
经过长时间的酝酿论证,一年前。我们开始着手编写学校的快乐阅读读本。
快乐阅读读本分为“公共读本”与“校本读本”两大部分。目前市场上各类选本、读本(我们称之为“公共读本”)种类繁多,不乏优秀之作。为避免资源浪费,我们要求教师对这类书籍中的作品根据需要重组编排。为己所用。因此,一般的童话、小说等不再重复编入校本读本。
“公共读本”是普适性读物,目标读者群适应全国各地,很难顾及地域性特征与特定读者群。同时,因为认识角度、理念追求等方面的差异,“公共读本”与我们的价值取向也必然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有必要编写属于我们自己的“校本读本”。
快乐阅读读本每学期一册。我们精心编排了符合各年段儿童特点的文选材料。每一册都安排了影视阅读、戏剧表演、南京文化、作家系列等主题,从二年级起开始安排古典文化阅读系列。这些内容都是儿童成长中非常重要的文学元素,但又是目前多数公共读本所欠缺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在每个年级还精心策划、编写了年级特色课程。譬如一年级的童谣、二年级的童诗、五年级的《西游记》研读,等等。
“琅琅书声伴铃声。日日书香胜花香”,这是老诗人金波先生为学校写的题词。坚守阅读的品格,努力建设“带得走的文学馆”,营造儿童的精神家园,我们正且歌且行。
一个人的成长,不仅有身体的,还有心灵的。孩子不只应该拥有一个现实的世界,还应该拥有更为辽阔的精神世界。而阅读,正是打开内心广阔天地的门窗,它会引领孩子一步步地走向那片阳光明媚的精神高地,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他的精神、气质、胸襟、品格、智慧、个性会获得良性的发展。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学校“快乐做主人”教育理念指导下,积极探索快乐阅读的路径与策略,开掘儿童阅读的课程资源。催生师生亲近阅读、喜欢阅读及至享受阅读的情愫,努力营造儿童的精神家园,我们形象地称之为“给孩子一座带得走的文学馆”。
精神底子上有“琅小”的印记
我们学校每个年级都有一份基本文学阅读书目。即“琅琅文学书架”,列出了孩子在学校六年学习期间的阅读菜单。翻看书目,里面既有《吹牛大王历险记》《木偶奇遇记》《长袜子皮皮》《小王子》《圣经故事》这样的国外经典作品,也有《宝葫芦的秘密》《笨狼的故事》《小猪唏里呼噜》《我的妈妈是精灵》《乌丢丢的奇遇》这类本土优秀作品。在低年级,则安排了《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可爱的鼠小弟》《月亮的味道》《一园青菜成了精》等诸多图画书。
书目以文学书为主。它们既是儿童的,也是成人的。凡是真正属于儿童的。必然也属于成人。
为什么编制这样的书目?编制的依据是什么?
我们认为,童年是人生的精神资源,童年期的面貌影响着人生今后的方向。在童年期,最为重要的就是为人生打下精神的底子。文学,正是可以让人“生活在别处”的缪斯。在文学日渐稀缺、精神日渐粗鄙的今天,这种坚守尤为可贵。
“基本书目”体现着学校的价值追求与文化导向。我们并不拒绝时尚阅读,并不拒绝流行文化,但是,我们有责任坚持把最为纯粹、最为丰富的经典带到童年,用经典滋润童年。为孩子打好精神之底,做精神贵族。
当然。“基本书目”以外,我们更倡导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喜好。选择自己的个性化书目。
“基本书目”折射出学校的阅读文化追求,它们以文化基因的方式成为所有琅小人的共同记忆。个性化书目尊重了孩子的个性趣味,促使他们更为自由地发展。在这双重作用之下,孩子拥有了“琅小”的印记——用文学的经典烙下的印记。
共同阅读与主题阅读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他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这大概很难准确地界定,不过,在“快乐做主人”的教育理念观照下,我们认为其基本关系是心灵的朋友。
一颗心就是一个小小的宇宙。心与心之间如何敞开与沟通?我们的体会之一是“共同阅读”。
“基本书目”班级学生人手一册,于是,这一本书成了班级同学、老师乃至家长的共读书。因为共同阅读,大家有了共同的话语,有了一段相似的生活,有了交流的愿望与可能。而班级读书会,正是实现这种可能的平台。在学校每个班级的课表上,每周都设有一节这样的读书会,大家围绕所读书籍尽情地读、议、演、评。一本本好书成了大家的心灵伙伴,也成了心与心沟通的桥梁。
如果说。共同阅读浓缩了个体间的心灵距离,主题阅读则打破了学科间的壁垒,整合了学科资源,拓宽了儿童阅读的范围,丰盈了儿童阅读课程的建构。
,
譬如。语文教师吴媚与音乐教师王涓联手开发了“忆江南”主题阅读小课程,打通了文学阅读与音乐阅读的通道。文学主题阅读时,吴媚老师带领学生诵读白居易的《忆江南》,感受江南春景之美,引导学生交流、欣赏不同文学样式抒写的“江南”,品味“江南”作为文化意象的韵致。音乐文化阅读时。王涓老师则从艺术的共通性出发,与学生踏着音乐的脚步探寻《忆江南》的精巧别致,孩子们在《忆江南》的低吟浅唱中,进一步感受到了江南细腻柔美的音乐风格。
我们的快乐读本
经过长时间的酝酿论证,一年前。我们开始着手编写学校的快乐阅读读本。
快乐阅读读本分为“公共读本”与“校本读本”两大部分。目前市场上各类选本、读本(我们称之为“公共读本”)种类繁多,不乏优秀之作。为避免资源浪费,我们要求教师对这类书籍中的作品根据需要重组编排。为己所用。因此,一般的童话、小说等不再重复编入校本读本。
“公共读本”是普适性读物,目标读者群适应全国各地,很难顾及地域性特征与特定读者群。同时,因为认识角度、理念追求等方面的差异,“公共读本”与我们的价值取向也必然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有必要编写属于我们自己的“校本读本”。
快乐阅读读本每学期一册。我们精心编排了符合各年段儿童特点的文选材料。每一册都安排了影视阅读、戏剧表演、南京文化、作家系列等主题,从二年级起开始安排古典文化阅读系列。这些内容都是儿童成长中非常重要的文学元素,但又是目前多数公共读本所欠缺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在每个年级还精心策划、编写了年级特色课程。譬如一年级的童谣、二年级的童诗、五年级的《西游记》研读,等等。
“琅琅书声伴铃声。日日书香胜花香”,这是老诗人金波先生为学校写的题词。坚守阅读的品格,努力建设“带得走的文学馆”,营造儿童的精神家园,我们正且歌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