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又一个十·一国庆节将至,天安门广场上雍容的“国花”再度为这个重要的日子而盛开。谈及国庆,话题总绕不开祖国60华诞盛典的辉煌,如同灿烂的烟花在昨夜的星空刚刚绽放,在人们的记忆中还是那么鲜明、闪亮。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有幸采访了国庆60周年联欢晚会的副总指挥——赵东鸣,得以近距离了解那个盛大的时刻后面的故事。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晚会的光鲜想必凝结了无数人的辛苦和智慧。一次盛典的成功或许是短暂的,但是促成盛典成功的要素却是长久的;一次的成功或许还带有些偶然,但如果次次成功就一定有必然的成分了。带着这些思考,我们走进了赵部长作为祖国60周年华诞联欢晚会组织者、指挥者所亲历的那个辉煌时刻,以及他特有的深刻感受。
2009年的10月1日国庆联欢晚会,9000平方米的“光立方”闪耀天安门广场,璀璨绚烂的烟花点亮北京城的夜空,近6万人载歌载舞汇成欢乐的海洋,丰富多彩的多民族艺术表演更是将晚会推向一个个高潮。联欢晚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国内外媒体给予了高度评价,那么晚会的组织者是如何看待它的呢?在晚会的筹备和进行过程中他们曾遇到过哪些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专访之前,在研究资料、意见交流过程中这些问题一直在我们几个人脑海中萦绕,这些也是希望赵东鸣部长——神秘的国庆联欢晚会的副总指挥能够给出答案的问题。
作为副总指挥,赵部长可谓资历深厚:他曾参加国庆天安门35周年、50周年庆典组织工作,并担任50周年国庆庆典执行副总指挥负责联欢晚会的工作;2001年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任常务副秘书长、大型活动部部长负责开闭幕式、文化节、全国火炬传递的策划、组织、实施工作,北京奥运会期间他又担任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部长、第13届世界奥林匹克收藏博览会委员会副主席,北京奥运会后担任国庆60周年联欢晚会副总指挥、执行指挥。
应该说,赵部长的前半生都与国庆及国家级的大型活动结下了不解之缘,尤其对于国庆,他更有着挥之不去的情结,自然有着非比寻常的感受,而他的种种感受、思考让我们听得入迷。
难忘60周年国庆庆典晚会的辅彩瞬间
晚会筹备面对的四大挑战
赵部长首先谈到了60周年国庆庆典联欢晚会的一些筹办背景,“参加完奥运会之后,我随即进入国庆。这次国庆非常不容易,因为60周年国庆处在特殊的情况下,包括国内和国际环境都比较复杂,我之前经历的多次活动情况都没有此次复杂,因而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第一个挑战来自晚会的整体策划。一方面,压力来自奥运会,因为奥运会把重大的活动做到这样的程度上,准确的说,前有奥运会的巨大成功,后面国庆该如何做?我们的工作是要接受领导、群众和媒体的共同监督和评价的!另一方面,这次庆典的难度很大,既要保持传统,又要有新意,该怎么实现“有新意”?在经历了奥运会精彩无与伦比的视觉冲击之后,我们一方面不能重复过去的形式,另一方面还要植根于群众传统审美基础,同时还要让大家觉得有新意,这是国庆联欢晚会遇到的第一个大挑战。
第二个挑战是在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广场是开放式的公共区域,是国家的象征之一,人民生活一天也不能远离的地方。和奥运会不同,奥运会的鸟巢主会场可专门提供使用,但是天安门的政治特殊性和广场开放性的特点决定在此地举行庆典所开展的艺术活动及采取的艺术表现形式要尽量减少对城市生活、交通、外事活动以及领导人活动的影响。而大家都清楚一点,任何形式的表演都是需要彩排预演的,何况是这种万人联欢?尤其是天安门广场,周边中央机关众多,要使用这个地区,需要方方面面的部门协调;再如人民大会堂,日常的国事活动一点都不能受干扰,我们要充分保障它的正常使用;此外还要考虑扰民等等诸多因素。本想多搞一次彩排,但中央的决定是能减少一次就减少一次,能晚一次就晚一次。任何重大演出不彩排、不走台,直接就演,敢吗?但是由于这个地方的特殊性,我们必须这样做,所以庆典晚会的规划和设计环节就要进行更为周密的部署和精细的安排。这是我们面临的第二个挑战——特殊的环境、地点和要求的挑战。
第三个挑战是时间的挑战。这次的国庆联欢晚会水准要求极高,同时涉及一些特殊的表演方式。但是在时间条件上,却存在一个巨大的难题——国庆晚会是在国庆游行结束之后才举行,几十吨的大型装置,特效装置和几万人要在短短的时间内有序进场,并完成一些技术含量很高的安装和调试工作,以配合演出效果,这些都需要时间保障,问题恰恰在于没有充分的时间。前有游行结束的时间限制,后有固定的演出时间要求,同时共4028棵发光树需要推进场,而电脑连线和编程正常情况下就需要2个多小时;大型焰火网幕带着火药从首钢运过来,必须要用6台250吨的吊车,吊到9-25米高度,还要用到3台轴线车,每辆轴线车43米长;要在56个柱子上把焰火装置安装好;要把物资、特效设备、几万人员运到现场需要1300辆车,更需要短时间内的高效集结。在这方面,国庆庆典实现了巨大的突破,并创下了多项记录,这个环节本身就是巨大的行为艺术。
第四个挑战,技术含量和安全方面的挑战。这次国庆的一大重点和难点是烟火——历史上首次采用五种烟火行为,比如组合盆花的烟火,由4028名战士操作,每个人要放5次立杆烟火,还有特效装置的烟火、瀑布烟火等,烟火的特技效果和燃放要求都很高。此外还有4028棵发光树,需要同时点火,形成特定的图案,其中包含了诸多操作难点。这些项目不仅要准确无误地完成技术操作,还要实现既定效果,而用烟花去绘画,这样的创举已经远超出以往我们对烟花的概念,要完成它更需要电子连线控制每一发炮弹来实现,因而不仅技术操作上不能出现一点闪失,同时风险性也很大。这种挑战的难度更大。
“从2009年3月份定下来创意到10月1日隆重举行,在100多天内我们完成了这项高难度的任务,从晚会最终的总体效果来看,基本实现了我们预期的设想。”赵部长笑谈,如果当时预先申请,恐怕多项技术突破已进入吉尼斯世界记录,比如几千颗树同时入场,这本身就是精彩的行为艺术。总体而言,虽然大家很辛苦,但庆典晚会应该说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同时因为晚会采用了广场艺术中全新的方式,用新的艺术编排及组织形式,用更高水平的组织管理协调、保障,应该说开创了世界广场文化的先河,这样的广场文化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艺术表演新记录。
执着创新的创意方式和科技手段
晚会的另一方面特点在于采用了一些最新的创意方式和科技手段。赵部长讲,当时也有人提议采用奥运会的方式,但主创张艺谋提出:不炒冷饭,这 也是核心团队的一个共同理念,用过的就不用了,要做就留下几个精彩的、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别人没有用过的东西。现在,在文化范畴,国家大力支持创新;在这种大的国家庆典里面,我们更要创新,比如,晚会前有人提议用LED屏幕,但是奥运会我们把大屏幕运用到了极致,而且现在LED屏幕到处都在用,天安门已经做了两个大屏幕,那所以我们决定,这次晚会就绝对不能再用了,于是大家最后讨论并推出了一个创新点——烟火绘画,结果证明我们没有用大屏幕是对的,焰火绘画非常成功。
再如,我们设计了光立方,800多幅图案怎么用光的立体表现形式来完成?光的节点怎么把握?最后,我们想出来以国旗杆为中心设计一个90-100米的有视觉差效果的光立方,非常具有意义,效果也非常明显。最后的结果表明,这种创新还是非常成功的。
谈及每一个创意、创新点曾经面对的“折磨”以及其中的奥妙,赵部长都是那样“沉醉”。他深有感触地说,“这种追求、创新、不重复过去已有的东西,只有依靠坚决、艰苦的努力,才能最后达到预想的结果,其间稍微把标准降低了,达成的效果都会不一样。这一点在我们的脑子里面是根深蒂固的。新的创造一定包含了新的东西,其本质中具有创造性,在条件可行的情况下,只有突破,才能取得制高点上的成功,晚会如此,其他方面亦然。”
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晚会筹备过程中我们曾遇到了巨大的困难,但我们都找到了具体的解决方法,因为我们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这次晚会使用了4028颗巨大发光树,怎样进行排演,如何设置排练基地?为此,我专门建立了两个大型排练基地,规模完全可以容纳一个整建制师,其中一个可容纳4500多人同时吃住。这样大的排练基地,里面有3个排练厅大厅可以适用于4000多人同时排练;另外在奥玛、超达两个健身中心设了两个排练基地,可以适用于2000人的同时排练;包括外省市的5支队伍都设立了排练基地,“烟火网幕”在首钢设立专门的演练基地。由此,共形成了一室六部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包括北京市筹委会的调度中心,我们建立了一套整体的运营机制。这种高效的组织和机制设置,有效保证了晚会的成功。
此外,还有一点不能不提,就是北京市委刘淇书记给予我们巨大支持。很多事情在很难落实的情况下,刘淇书记亲自和我们一起去落实。同时,市里面的几位主要领导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由此才保障我们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这项重要任务。
国庆当晚,近6万群众参加了晚会,气氛是欢乐、祥和的,会场充溢着首都各界及全国各族同胞共同欢庆祖国60华诞的喜悦心情。可以说,晚会以流光溢彩的艺术形式充分表现欢庆之情的同时,也展现了中华儿女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人们感到振奋,从而提升了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几万群众在广场欢跳、高歌,国内几乎所有一线歌手都在登台献艺,这是一个欢乐、欢腾的晚会,是一个艺术形式多彩多姿的晚会,更是一个礼赞祖国、讴歌时代、振奋民心的晚会。60周年国庆晚会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次在创意上,在很多艺术形式、特技应用上都有推陈出新,可以说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为此,回想起来,我们的内心感到很欣慰,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国庆庆典面对诸多问题要解决,有接连不断的难题要克服,这种短时间内对组织者的经验、能力、智慧的考验是巨大的,没有深厚的积淀,恐怕难以应付。从赵部长了了分明的介绍中,我们感受到了他强大的思想系统,也让我们对他的经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与国庆的不解之缘
对此,赵部长深情地说,自己和国庆有不解之缘。“我从81年调到北京团市委在文体部作主管文化的副部长,这一时期做了大量开创共青团工作新局面的文化工作,也为北京共青团、青年文化和社会生活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思想开始解放,我傲了管理工作后,大力推进文化思想解放,也做了很多比较务实的、让青年团组织活跃起来的事情。
从1981至1986年,我首先在青年文化讲座和艺术知识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如办讲座学习班,让专家老师们给青年辅导,让青年了解艺术门类的知识,后又跟中央机构、媒体等单位联合办了很多讲座,从朗诵、文学、交响乐到摄影、美术、书法等,办了很多辅导班,且越办越红火,当时跟老一辈艺术家们都有合作,中央电视台开辟新阶段的艺术主持人形式就是在跟我们合作的过程中出现的,当时双方共同举办了第一届灯谜晚会,并连续三年在文化宫做晚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84年的五四青年节,为了纪念“五四运动”65周年,我们做了一期电视专题节目——《青春的火焰在燃烧》,由刘璐主持,当时我也参与主持工作。这期节目直接推动了北京青年跳集体舞活动的开展,并最终在1983年、1984年形成了集体舞的热潮。各单位先由团干部开始学,进而成立集体舞班,逢团日活动大家都跳集体舞。那时我们还在北海等地举办集体舞会,编集体舞,在文化宫办集体舞培训班等,集体舞一时成为青年们最热衷的文化活动。
适逢1984年筹备国庆35周年庆典晚会,当时我以团市委文体部长身份进入了晚会总指挥部。晚会怎么搞?当时北京市市长陈希同同志问到这个问题,大家都回答:跳集体舞。后来指挥部抽调了几位文化局的干部,找了几个教学干部教集体舞,一些名家都来参与组织编排。国庆35年的联欢晚会的主要形式最终确定的就是放烟火和跳集体舞,而且是跳16支集体舞。我跑到上海电影乐团录制音乐,朱蓬勃、周晓晨等都参加了录制工作。国庆35周年庆典就是以放烟火和群众联欢、跳集体舞的形式最终胜利完成的。
作为赵部长第一次参加阅兵的国庆庆典,35周年庆典给他留下的记忆经久难忘,赵部长激动地回忆,“当时我兴奋得不得了。10月1日那天一早,天安门广场一片宁静,我们从天安门出发,怀着兴奋的心情,开着挎斗摩托车,从天安门一直到郎家园最后看了一遍整装完毕的部队,那场面的确非常壮观、很振奋又让人心潮澎湃,内心洋溢着对国家、国威的崇敬及改革开放后国家逐步富强的那种自豪”。就是从这一刻起,赵部长便和国庆结下了深厚情缘。
“自此以后,凡是新闻出版局、版权局、文化局、北京市搞国庆活动,都会叫上我参与。”那时候大型活动的组织人员经验还是有限的,由于工作关系,当时北京市的重大文化活动赵部长几乎全部参与。
1994年,赵部长调任文化局,在出版局任职期间也做了大量创新推动型工作,比如1991年第一届书市的举办,其中我们现在司空见惯的“特价”一词,其始作俑者就是赵部长。当时的情况是,一些销售单位卖书打折,新华书店坚决不同意打折,而销售单位们愿意打折,共青团团市委为青年办书市,也希望给青年人更多的机会接触知识。要办书市但 是卖“折扣书”,容易让人感觉书市是在降价处理,一方面容易让人们对书市的认识和理解产生歧义,另一方面也让各大书店听起来不舒服,这个难题该怎么解决呢?赵部长想出了一个好名词——“特价书市”。这就是“第一届特价书市”名字的由来!
1994年,国庆45周年庆典,赵部长在国庆指挥部。庆典结束后市里面又调任他担任文化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建国50周年国庆、香港回归等重大活动他都直接参与了组织工作。
“1999年建国50周年大庆庆典,我担任执行副总指挥。50周年国庆晚会也有很多创新,首先是主题式的表演,当时确定的主题是:祝福你祖国,在天安门广场有大型集体舞表演;在天安门前还有一个行进式的表演,13支表演队伍和背景表演形式结合起来;共装点了7辆彩车,每辆车上都有艺术家的精彩表演。晚会整体分为三大板块和几个乐章,之前有前奏,有两个演唱,演唱完之后,第一个方阵从天安门前经过,设计的是鼓阵、鼓舞,由河南的鼓王带领,威风凛凛的进行鼓阵表演。同时整场晚会有一套非常好的解说词相对应,对每一种表演、每一种演出方式都进行了介绍。其中,获得广泛好评的是行进式表演和民间表演等形式,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些形式很新颖,要超越也是很难的。”
几次国庆庆典都有幸经历,赵部长也曾专门撰文记述自己当时的感受,比如35周年国庆庆典,当时人民保持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淳朴,对国家、对未来、对改革开放充满了热情。那是非常质朴的真情、热情洋溢、热烈的感情,可以说晚会的每个环节都形成了高潮。当时艺术领域欣欣向荣,艺术家的创造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能够为祖国、为国庆登台献艺,艺术家们都表现出空前的参与热情,这种空前在国庆庆典之前到了一个高潮。所有的艺术家为了表达对国家的情感,无私地投入艺术创作,无私奉献地投入艺术演出,这种凝聚力和热忱在50周年国庆也达到了一个高潮,难能可贵。那年的歌曲新品创作收获很大,共有1000多首作品产生,其中优秀作品很多。所有的艺术家都争相无私地参与,在国庆彩车上的艺术家都是顶尖的艺术家,他们毫无怨言、无私而质朴地投入演出来配合组织工作,赵部长深受感动。因为能够参与到庆典表演的艺术家还是少数,艺术家们都用他们真诚的方式来争取参加,能够参与演出的艺术家都是积极的、完美的配合整体演出。50周年庆典的时候,艺术家们艺术的热情、创作的热情也给赵部长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群众的参与热情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60周年庆典也是非常精彩、难忘的,因为延续了北京奥运不断追求创新的理念,所以整场晚会也把艺术表演和创新发展到了一个极至。艺术家们依然通过精彩的演出表达了对祖国、国庆的情感,但在表达方式上因为时代的不同而发生了一些改变。
除国庆以外,文化活动中还比较成功的,首先是2000年迎接新千年的活动。当时距离新千年还有一个月时间的时候,上面领导几番电话要求我去组织这个活动,临危受命,面临很大的挑战:一是新千年到来之际,全世界每个重要国家有8分钟进行自我展示,中国要怎么展示;二是当时天寒地冻,环境条件很恶劣,况且12月31日,国家领导都来参加,准备工作难度很大;三是点亮世纪之光,当时工程还没有完成,存在很多安全风险,怎么点燃?虽然问题重重,但是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最终我们安全、顺利地完成了这项任务,在世纪之交的时刻让中国自信、自强地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
再有就是200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我担任总指挥。“大运会”被称为奥运大练兵,开幕式、闭幕式和全国火炬传递及大运会文化节各项俱全,170多个国家将来参会,这也是中国第一次举办世界级的体育盛会,其水准虽然没有达到奥运会的高度,但是组织要求非常高。“大运会”进行得很顺利,尤其是开幕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美联社曾有这样的评价:大运会开幕式就是奥运会的水平。现在我们自己回头看,大运会的开幕式也是非常成功的,韩国后来派专人过来观摩。当时设计了很多大场景,比如“黄河之水天上来”,那壮观的水瀑布现在看起来也很好;再比如主火炬是采用飞碟点燃的;全国火炬传递非常成功,所到之处反响热烈。大运会文化活动选择了一批时代新锐人物如杨澜、鲁豫、章子怡、赵薇等来担任文化使者。国庆35至50周年期间,一批老艺术家们都曾参与到当时的庆典文化活动中。到了2010年,这些新锐们都参加进来了,他们有时代气息。第21届大运会的成功举办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是为奥运进行的一次大练兵。
回顾以往,在我参与组织这么多重大活动的过程中,我感到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经受了很多严峻的考验,并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我深切地感受到,以往这些活动的成功很重要的一点是依靠一批批专家,依靠具有强大创造力的创意团队。
从35周年国庆庆典开始,我前半生的经历、情怀就跟这些国家盛典联系在一起,唯感通过不断追求创意、创新,始终不忘自身的责任,才能把国家的大型活动、庆典办好,尽管过程也很苦、很难,但这是我的人生中一份最可宝贵的财富,带给我的是一种真实而难忘的快乐。
听赵部长谈国庆庆典很有现场感、切实感,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一个个辉煌时刻背后的酸甜苦辣。除了60周年国庆大典,作为新世纪之初我国的一大盛事——北京奥运会到底又有哪些突出、难忘的故事呢?赵部长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我的奥运经历
北京奥运会筹备期间,正赶上广电局进行体制变革,工作很忙,广播电视任务很重,感觉时间很紧张,分不出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其他事情,就不想承接新的任务了。但是几位奥组委的领导分别找我,市里也指定要去,再难推脱,所以在筹备期我进入了奥委会。
奥运会自身有比较完整、完善的国际化体系,这一点是和国际接轨的。我因为办过了大运会,奥运会感觉起来还是很有信心的,只是因为我们与奥组委在工作方法和工作规律方面存在很多不同,这都不是太大的问题,可以克服。还有一些困难,克服起来很有难度:
◆国际化水准:很明确,北京奥运会要达到国际水准。
◆专业化水准:我们没有专业的人才。
◆前置条件:受我们自身条件的限制,怎么解决,怎么创造这样的条件?
◆组织协调能力:奥运会涉及广泛的文化范畴,需要充沛的精力、开阔的眼光和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这四个困难,前三个困难需要把奥运层面的工作办好,第四个需要把社会层面的工作做好,要发挥文化体制优势。我主管文化活动部,这个部门因为业务涵盖范围广、涉及的内容庞杂,所以非常的繁忙。
我们文化活动部在北京奥运会组织工作中主要承担以下一些责任:
◆形象景观:从奥运的标识、环境设计、场馆景观的设计到最后的施工,从 奥运会到残奥会的转换,不同的体育项目标识、导示系统等都在我们的工作范畴之内。一个场馆就有四套导示系统,官员怎么入场,运动员怎么入场,记者怎么入场,观众怎么入场,这些都要安排周到。还有基础、应用设计和指导城市提出标准化的东西等等这些工作都是由我们部门负责。奥运的形象景观是奥运的脸面。奥运期间北京将由普通的城市形态变成奥运举办城市的形态,所有的转变依托的介质就是奥运景观,所有这些工作都是由文化活动部下面的两个处室来完成。这两个处室是花了很大的精力招募优秀设计人员专门筹建起来的。奥运会标志物的设计和完成,商标等设计都是由我们指导并负责和完成的;
◆奥运文化活动:社会文化活动包括海内外所有与奥运相关的文化活动,奥运会的文化活动,如倒计时、发布会、吉祥物,具体文化活动还包括奥运村、中国故事、奥运节拍等奥运会自己的活动。这是我们部门承担的第二部分工作任务;
◆负责奥运会的礼仪颁奖的全过程,包括服装、奖牌设计制作及音乐、仪式、颁奖台、礼仪小姐选拔、培训等全方面的工作。礼仪小姐共负责372次颁奖,包括颁奖音乐的创作也要由我们来完成,这是我们承接的第三部分内容,
◆体育展示:所有竞赛场馆的音乐、播音员、显示屏展示,利用广播电视、记分牌的显示,这些方面的技术服务,此外还有现场调动观众情绪、场馆表演、16支表演队伍的管理、体育展示表演同样都是由文化活动部负责;
◆奥林匹克青年营:奥运会期间共有204个国家代表队参会,每个国家选派2名营员参加我们举行的各种文化活动。奥运会文化节期间,国内外的文化团队举行表演和展览都是由我们负责管理和协调。
2007年初,我刚进入这个奥运会部门的时候,这个部门还很不成规模,有国际规则但需要有人专门研究,我们该怎么做呢?前期部门的人员很少,仅有几十人,因工作量大而时间又紧,部门整体的工作压力很大,所以部门自身建设首先提到眼前。至奥运会结束时,部门已经发展到核心人员400多人,总人数到4000多人的规模。整个部门每天忙于研究、建设、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完成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工作,日日夜夜、5+2、白加黑,大家工作都很辛劳。我的母亲是在那时去世的,我也顾不上去料理母亲的后事,没有办法,家里的什么事情都顾不上。奥委会有一个协调委员会,设立了各项工作亮红牌和黄牌的评估机制,对总体工作进行跟踪检查,达不到要求的部门工作就会被亮红黄牌。工作考核的重点在于工作完成的结果,而不在工作推进的过程,不管过程中如何的辛劳,如果没有结果是要被亮牌的,这是正确的做法。在我的日常工作中,我常和我的职员们说:广播电视从来不看过程,只看结果,观众看到的电视剧不好看,就是不好看,不管你的过程有多么辛苦。现在的这个工作也是一样的。
我刚进到这个部门的时候,很多方面工作还没有完全适应,结果被组委会亮了好几次红、黄牌,压力特别大。在时间特别紧、任务特别重的情况下,有些干部难以承受这样的氛围和压力,想要调离,怎么办?我经过奥组委批准后任命了8、9个干部,调整机构,干部分工,我们就是一个团队,我就是这个团队的第一责任人,这个团队注重的是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奥运会是很重大的事情,部门内员工都很有热情并主动配合,我的感受是只要把大家组织好,大家的工作状态就会达到最好。奥运会筹办期间,我们的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和配合。虽然工作过程很辛苦很累,但是我们最后问心无愧,也体会到了成就感带来的欣慰和满足。
随着事情不断推进,随着部门逐渐进入良性运转,我们也为奥运会开创了一些新的工作标准。有一家电视台做节目采访时问到:奥运会期间您会在哪里?我说我会看比赛,气定神闲,我相信我们部门的工作一定会圆满顺利的完成。中国故事、祥云剧场以及奥运村里面的文化活动,都有国际评价,都是一流的;此外在体育展示方面我们也给奥委会创造了新标准。
2008年11月,北京奥组委在伦敦做总结陈述,别人做一个,我做了四个陈述,因为我负责四块的工作。后来我写文章,引用了国际奥委会的评价,因为它们的评价是客观公正的。当奥运会结束、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人们的热情消减了,英国也受到影响的时候,我特别注意这个时候国际上对奥运会的评价,这时候的评价仍然是很高的,其中对景观、文化活动、展示方面的工作始终保持在高水平上。我们出色的组织水平和东方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文化结合,和新时代精神相结合,再与民族热情、精神风貌结合起来,北京奥运会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无论是北京奥运会还是国庆60周年大型庆典,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是大家耳闻目睹的,而这些成功的取得绝非易事、绝非偶然。是什么样的思想和管理体系牢固地支撑了这些成功呢?有哪些方法?
探寻成功秘笈
赵部长侃侃而谈,“从我的经历和经验上来讲,我都重视管理,我是一个比较擅长做科学管理工作的人,曾有13年的工业企业管理经验,熟悉TQC(全面质量管理)的管理思想及管理应用。我很重视科学管理、系统管理,重视综合组织,注重统筹和逻辑,这些也是我要求下属人员也要学会的东西。”
我最宝贵的经验是:再大的活动注重“总体、全局、系统、环节、个体”这十个字。再复杂的事情要有总体的概念和思想,处理问题要有全局的观念,全局下面注意系统,要条分缕析;系统下面有环节、节点,注重环节和节点。我就是按照这十个字来做,抓全局的时候把握系统,在环节和节点上注重综合性的工作,此外还不能只抓细节和环节,还要抓个体。
要做全盘操手,全盘有大有小,关键要把握重点环节。在下属不能很好完成工作的时候,帮他抓重点,但是绝不能替代他,做背后的推手,但不能替代。
在组织方面,我的思路是明确重点,比如《中国故事》,我只提了两点要求:第一点,所有的展览不要以图片为主,一律不上领导人的照片,要的是真实的展览;第二点,所有展览绝对不能小而全、大而全,就抓几个最有代表性的,且日后仍有生命力的。《中国故事》的展览很成功,广获好评,观众和媒体的评价都很高。
赵部长体会最深的是,作为一个领导者、管理者,面对每件事情都要有特点,有自己独到的处理方式,所以一定要有思路、有见地,懂得统筹学和逻辑学。这些珍贵的管理经验让我们很受启发,无奈时间有限,赵部长的时间安排很紧张,我们只好再约时间深谈。
采访告一段落,关于国庆等大型活动还有很多话题没有展开,赵部长还有很多的“真经”没能够发掘出来,单是他的亲身经历,就可以写一本回顾集了。但是一个问题引发了我们更深的思考,赵部长已经获得的经验千金难买,他这样的人才是稀缺、珍贵的,如何把他的隐形经验显性化,甚至于系统化、模块化?如何让他的经验发扬光大,进而带动、打造一个强有力的核心团队?
又一个十·一国庆节将至,天安门广场上雍容的“国花”再度为这个重要的日子而盛开。谈及国庆,话题总绕不开祖国60华诞盛典的辉煌,如同灿烂的烟花在昨夜的星空刚刚绽放,在人们的记忆中还是那么鲜明、闪亮。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有幸采访了国庆60周年联欢晚会的副总指挥——赵东鸣,得以近距离了解那个盛大的时刻后面的故事。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晚会的光鲜想必凝结了无数人的辛苦和智慧。一次盛典的成功或许是短暂的,但是促成盛典成功的要素却是长久的;一次的成功或许还带有些偶然,但如果次次成功就一定有必然的成分了。带着这些思考,我们走进了赵部长作为祖国60周年华诞联欢晚会组织者、指挥者所亲历的那个辉煌时刻,以及他特有的深刻感受。
2009年的10月1日国庆联欢晚会,9000平方米的“光立方”闪耀天安门广场,璀璨绚烂的烟花点亮北京城的夜空,近6万人载歌载舞汇成欢乐的海洋,丰富多彩的多民族艺术表演更是将晚会推向一个个高潮。联欢晚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国内外媒体给予了高度评价,那么晚会的组织者是如何看待它的呢?在晚会的筹备和进行过程中他们曾遇到过哪些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专访之前,在研究资料、意见交流过程中这些问题一直在我们几个人脑海中萦绕,这些也是希望赵东鸣部长——神秘的国庆联欢晚会的副总指挥能够给出答案的问题。
作为副总指挥,赵部长可谓资历深厚:他曾参加国庆天安门35周年、50周年庆典组织工作,并担任50周年国庆庆典执行副总指挥负责联欢晚会的工作;2001年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任常务副秘书长、大型活动部部长负责开闭幕式、文化节、全国火炬传递的策划、组织、实施工作,北京奥运会期间他又担任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部长、第13届世界奥林匹克收藏博览会委员会副主席,北京奥运会后担任国庆60周年联欢晚会副总指挥、执行指挥。
应该说,赵部长的前半生都与国庆及国家级的大型活动结下了不解之缘,尤其对于国庆,他更有着挥之不去的情结,自然有着非比寻常的感受,而他的种种感受、思考让我们听得入迷。
难忘60周年国庆庆典晚会的辅彩瞬间
晚会筹备面对的四大挑战
赵部长首先谈到了60周年国庆庆典联欢晚会的一些筹办背景,“参加完奥运会之后,我随即进入国庆。这次国庆非常不容易,因为60周年国庆处在特殊的情况下,包括国内和国际环境都比较复杂,我之前经历的多次活动情况都没有此次复杂,因而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第一个挑战来自晚会的整体策划。一方面,压力来自奥运会,因为奥运会把重大的活动做到这样的程度上,准确的说,前有奥运会的巨大成功,后面国庆该如何做?我们的工作是要接受领导、群众和媒体的共同监督和评价的!另一方面,这次庆典的难度很大,既要保持传统,又要有新意,该怎么实现“有新意”?在经历了奥运会精彩无与伦比的视觉冲击之后,我们一方面不能重复过去的形式,另一方面还要植根于群众传统审美基础,同时还要让大家觉得有新意,这是国庆联欢晚会遇到的第一个大挑战。
第二个挑战是在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广场是开放式的公共区域,是国家的象征之一,人民生活一天也不能远离的地方。和奥运会不同,奥运会的鸟巢主会场可专门提供使用,但是天安门的政治特殊性和广场开放性的特点决定在此地举行庆典所开展的艺术活动及采取的艺术表现形式要尽量减少对城市生活、交通、外事活动以及领导人活动的影响。而大家都清楚一点,任何形式的表演都是需要彩排预演的,何况是这种万人联欢?尤其是天安门广场,周边中央机关众多,要使用这个地区,需要方方面面的部门协调;再如人民大会堂,日常的国事活动一点都不能受干扰,我们要充分保障它的正常使用;此外还要考虑扰民等等诸多因素。本想多搞一次彩排,但中央的决定是能减少一次就减少一次,能晚一次就晚一次。任何重大演出不彩排、不走台,直接就演,敢吗?但是由于这个地方的特殊性,我们必须这样做,所以庆典晚会的规划和设计环节就要进行更为周密的部署和精细的安排。这是我们面临的第二个挑战——特殊的环境、地点和要求的挑战。
第三个挑战是时间的挑战。这次的国庆联欢晚会水准要求极高,同时涉及一些特殊的表演方式。但是在时间条件上,却存在一个巨大的难题——国庆晚会是在国庆游行结束之后才举行,几十吨的大型装置,特效装置和几万人要在短短的时间内有序进场,并完成一些技术含量很高的安装和调试工作,以配合演出效果,这些都需要时间保障,问题恰恰在于没有充分的时间。前有游行结束的时间限制,后有固定的演出时间要求,同时共4028棵发光树需要推进场,而电脑连线和编程正常情况下就需要2个多小时;大型焰火网幕带着火药从首钢运过来,必须要用6台250吨的吊车,吊到9-25米高度,还要用到3台轴线车,每辆轴线车43米长;要在56个柱子上把焰火装置安装好;要把物资、特效设备、几万人员运到现场需要1300辆车,更需要短时间内的高效集结。在这方面,国庆庆典实现了巨大的突破,并创下了多项记录,这个环节本身就是巨大的行为艺术。
第四个挑战,技术含量和安全方面的挑战。这次国庆的一大重点和难点是烟火——历史上首次采用五种烟火行为,比如组合盆花的烟火,由4028名战士操作,每个人要放5次立杆烟火,还有特效装置的烟火、瀑布烟火等,烟火的特技效果和燃放要求都很高。此外还有4028棵发光树,需要同时点火,形成特定的图案,其中包含了诸多操作难点。这些项目不仅要准确无误地完成技术操作,还要实现既定效果,而用烟花去绘画,这样的创举已经远超出以往我们对烟花的概念,要完成它更需要电子连线控制每一发炮弹来实现,因而不仅技术操作上不能出现一点闪失,同时风险性也很大。这种挑战的难度更大。
“从2009年3月份定下来创意到10月1日隆重举行,在100多天内我们完成了这项高难度的任务,从晚会最终的总体效果来看,基本实现了我们预期的设想。”赵部长笑谈,如果当时预先申请,恐怕多项技术突破已进入吉尼斯世界记录,比如几千颗树同时入场,这本身就是精彩的行为艺术。总体而言,虽然大家很辛苦,但庆典晚会应该说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同时因为晚会采用了广场艺术中全新的方式,用新的艺术编排及组织形式,用更高水平的组织管理协调、保障,应该说开创了世界广场文化的先河,这样的广场文化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艺术表演新记录。
执着创新的创意方式和科技手段
晚会的另一方面特点在于采用了一些最新的创意方式和科技手段。赵部长讲,当时也有人提议采用奥运会的方式,但主创张艺谋提出:不炒冷饭,这 也是核心团队的一个共同理念,用过的就不用了,要做就留下几个精彩的、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别人没有用过的东西。现在,在文化范畴,国家大力支持创新;在这种大的国家庆典里面,我们更要创新,比如,晚会前有人提议用LED屏幕,但是奥运会我们把大屏幕运用到了极致,而且现在LED屏幕到处都在用,天安门已经做了两个大屏幕,那所以我们决定,这次晚会就绝对不能再用了,于是大家最后讨论并推出了一个创新点——烟火绘画,结果证明我们没有用大屏幕是对的,焰火绘画非常成功。
再如,我们设计了光立方,800多幅图案怎么用光的立体表现形式来完成?光的节点怎么把握?最后,我们想出来以国旗杆为中心设计一个90-100米的有视觉差效果的光立方,非常具有意义,效果也非常明显。最后的结果表明,这种创新还是非常成功的。
谈及每一个创意、创新点曾经面对的“折磨”以及其中的奥妙,赵部长都是那样“沉醉”。他深有感触地说,“这种追求、创新、不重复过去已有的东西,只有依靠坚决、艰苦的努力,才能最后达到预想的结果,其间稍微把标准降低了,达成的效果都会不一样。这一点在我们的脑子里面是根深蒂固的。新的创造一定包含了新的东西,其本质中具有创造性,在条件可行的情况下,只有突破,才能取得制高点上的成功,晚会如此,其他方面亦然。”
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晚会筹备过程中我们曾遇到了巨大的困难,但我们都找到了具体的解决方法,因为我们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这次晚会使用了4028颗巨大发光树,怎样进行排演,如何设置排练基地?为此,我专门建立了两个大型排练基地,规模完全可以容纳一个整建制师,其中一个可容纳4500多人同时吃住。这样大的排练基地,里面有3个排练厅大厅可以适用于4000多人同时排练;另外在奥玛、超达两个健身中心设了两个排练基地,可以适用于2000人的同时排练;包括外省市的5支队伍都设立了排练基地,“烟火网幕”在首钢设立专门的演练基地。由此,共形成了一室六部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包括北京市筹委会的调度中心,我们建立了一套整体的运营机制。这种高效的组织和机制设置,有效保证了晚会的成功。
此外,还有一点不能不提,就是北京市委刘淇书记给予我们巨大支持。很多事情在很难落实的情况下,刘淇书记亲自和我们一起去落实。同时,市里面的几位主要领导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由此才保障我们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这项重要任务。
国庆当晚,近6万群众参加了晚会,气氛是欢乐、祥和的,会场充溢着首都各界及全国各族同胞共同欢庆祖国60华诞的喜悦心情。可以说,晚会以流光溢彩的艺术形式充分表现欢庆之情的同时,也展现了中华儿女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人们感到振奋,从而提升了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几万群众在广场欢跳、高歌,国内几乎所有一线歌手都在登台献艺,这是一个欢乐、欢腾的晚会,是一个艺术形式多彩多姿的晚会,更是一个礼赞祖国、讴歌时代、振奋民心的晚会。60周年国庆晚会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次在创意上,在很多艺术形式、特技应用上都有推陈出新,可以说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为此,回想起来,我们的内心感到很欣慰,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国庆庆典面对诸多问题要解决,有接连不断的难题要克服,这种短时间内对组织者的经验、能力、智慧的考验是巨大的,没有深厚的积淀,恐怕难以应付。从赵部长了了分明的介绍中,我们感受到了他强大的思想系统,也让我们对他的经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与国庆的不解之缘
对此,赵部长深情地说,自己和国庆有不解之缘。“我从81年调到北京团市委在文体部作主管文化的副部长,这一时期做了大量开创共青团工作新局面的文化工作,也为北京共青团、青年文化和社会生活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思想开始解放,我傲了管理工作后,大力推进文化思想解放,也做了很多比较务实的、让青年团组织活跃起来的事情。
从1981至1986年,我首先在青年文化讲座和艺术知识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如办讲座学习班,让专家老师们给青年辅导,让青年了解艺术门类的知识,后又跟中央机构、媒体等单位联合办了很多讲座,从朗诵、文学、交响乐到摄影、美术、书法等,办了很多辅导班,且越办越红火,当时跟老一辈艺术家们都有合作,中央电视台开辟新阶段的艺术主持人形式就是在跟我们合作的过程中出现的,当时双方共同举办了第一届灯谜晚会,并连续三年在文化宫做晚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84年的五四青年节,为了纪念“五四运动”65周年,我们做了一期电视专题节目——《青春的火焰在燃烧》,由刘璐主持,当时我也参与主持工作。这期节目直接推动了北京青年跳集体舞活动的开展,并最终在1983年、1984年形成了集体舞的热潮。各单位先由团干部开始学,进而成立集体舞班,逢团日活动大家都跳集体舞。那时我们还在北海等地举办集体舞会,编集体舞,在文化宫办集体舞培训班等,集体舞一时成为青年们最热衷的文化活动。
适逢1984年筹备国庆35周年庆典晚会,当时我以团市委文体部长身份进入了晚会总指挥部。晚会怎么搞?当时北京市市长陈希同同志问到这个问题,大家都回答:跳集体舞。后来指挥部抽调了几位文化局的干部,找了几个教学干部教集体舞,一些名家都来参与组织编排。国庆35年的联欢晚会的主要形式最终确定的就是放烟火和跳集体舞,而且是跳16支集体舞。我跑到上海电影乐团录制音乐,朱蓬勃、周晓晨等都参加了录制工作。国庆35周年庆典就是以放烟火和群众联欢、跳集体舞的形式最终胜利完成的。
作为赵部长第一次参加阅兵的国庆庆典,35周年庆典给他留下的记忆经久难忘,赵部长激动地回忆,“当时我兴奋得不得了。10月1日那天一早,天安门广场一片宁静,我们从天安门出发,怀着兴奋的心情,开着挎斗摩托车,从天安门一直到郎家园最后看了一遍整装完毕的部队,那场面的确非常壮观、很振奋又让人心潮澎湃,内心洋溢着对国家、国威的崇敬及改革开放后国家逐步富强的那种自豪”。就是从这一刻起,赵部长便和国庆结下了深厚情缘。
“自此以后,凡是新闻出版局、版权局、文化局、北京市搞国庆活动,都会叫上我参与。”那时候大型活动的组织人员经验还是有限的,由于工作关系,当时北京市的重大文化活动赵部长几乎全部参与。
1994年,赵部长调任文化局,在出版局任职期间也做了大量创新推动型工作,比如1991年第一届书市的举办,其中我们现在司空见惯的“特价”一词,其始作俑者就是赵部长。当时的情况是,一些销售单位卖书打折,新华书店坚决不同意打折,而销售单位们愿意打折,共青团团市委为青年办书市,也希望给青年人更多的机会接触知识。要办书市但 是卖“折扣书”,容易让人感觉书市是在降价处理,一方面容易让人们对书市的认识和理解产生歧义,另一方面也让各大书店听起来不舒服,这个难题该怎么解决呢?赵部长想出了一个好名词——“特价书市”。这就是“第一届特价书市”名字的由来!
1994年,国庆45周年庆典,赵部长在国庆指挥部。庆典结束后市里面又调任他担任文化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建国50周年国庆、香港回归等重大活动他都直接参与了组织工作。
“1999年建国50周年大庆庆典,我担任执行副总指挥。50周年国庆晚会也有很多创新,首先是主题式的表演,当时确定的主题是:祝福你祖国,在天安门广场有大型集体舞表演;在天安门前还有一个行进式的表演,13支表演队伍和背景表演形式结合起来;共装点了7辆彩车,每辆车上都有艺术家的精彩表演。晚会整体分为三大板块和几个乐章,之前有前奏,有两个演唱,演唱完之后,第一个方阵从天安门前经过,设计的是鼓阵、鼓舞,由河南的鼓王带领,威风凛凛的进行鼓阵表演。同时整场晚会有一套非常好的解说词相对应,对每一种表演、每一种演出方式都进行了介绍。其中,获得广泛好评的是行进式表演和民间表演等形式,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些形式很新颖,要超越也是很难的。”
几次国庆庆典都有幸经历,赵部长也曾专门撰文记述自己当时的感受,比如35周年国庆庆典,当时人民保持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淳朴,对国家、对未来、对改革开放充满了热情。那是非常质朴的真情、热情洋溢、热烈的感情,可以说晚会的每个环节都形成了高潮。当时艺术领域欣欣向荣,艺术家的创造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能够为祖国、为国庆登台献艺,艺术家们都表现出空前的参与热情,这种空前在国庆庆典之前到了一个高潮。所有的艺术家为了表达对国家的情感,无私地投入艺术创作,无私奉献地投入艺术演出,这种凝聚力和热忱在50周年国庆也达到了一个高潮,难能可贵。那年的歌曲新品创作收获很大,共有1000多首作品产生,其中优秀作品很多。所有的艺术家都争相无私地参与,在国庆彩车上的艺术家都是顶尖的艺术家,他们毫无怨言、无私而质朴地投入演出来配合组织工作,赵部长深受感动。因为能够参与到庆典表演的艺术家还是少数,艺术家们都用他们真诚的方式来争取参加,能够参与演出的艺术家都是积极的、完美的配合整体演出。50周年庆典的时候,艺术家们艺术的热情、创作的热情也给赵部长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群众的参与热情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60周年庆典也是非常精彩、难忘的,因为延续了北京奥运不断追求创新的理念,所以整场晚会也把艺术表演和创新发展到了一个极至。艺术家们依然通过精彩的演出表达了对祖国、国庆的情感,但在表达方式上因为时代的不同而发生了一些改变。
除国庆以外,文化活动中还比较成功的,首先是2000年迎接新千年的活动。当时距离新千年还有一个月时间的时候,上面领导几番电话要求我去组织这个活动,临危受命,面临很大的挑战:一是新千年到来之际,全世界每个重要国家有8分钟进行自我展示,中国要怎么展示;二是当时天寒地冻,环境条件很恶劣,况且12月31日,国家领导都来参加,准备工作难度很大;三是点亮世纪之光,当时工程还没有完成,存在很多安全风险,怎么点燃?虽然问题重重,但是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最终我们安全、顺利地完成了这项任务,在世纪之交的时刻让中国自信、自强地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
再有就是200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我担任总指挥。“大运会”被称为奥运大练兵,开幕式、闭幕式和全国火炬传递及大运会文化节各项俱全,170多个国家将来参会,这也是中国第一次举办世界级的体育盛会,其水准虽然没有达到奥运会的高度,但是组织要求非常高。“大运会”进行得很顺利,尤其是开幕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美联社曾有这样的评价:大运会开幕式就是奥运会的水平。现在我们自己回头看,大运会的开幕式也是非常成功的,韩国后来派专人过来观摩。当时设计了很多大场景,比如“黄河之水天上来”,那壮观的水瀑布现在看起来也很好;再比如主火炬是采用飞碟点燃的;全国火炬传递非常成功,所到之处反响热烈。大运会文化活动选择了一批时代新锐人物如杨澜、鲁豫、章子怡、赵薇等来担任文化使者。国庆35至50周年期间,一批老艺术家们都曾参与到当时的庆典文化活动中。到了2010年,这些新锐们都参加进来了,他们有时代气息。第21届大运会的成功举办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是为奥运进行的一次大练兵。
回顾以往,在我参与组织这么多重大活动的过程中,我感到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经受了很多严峻的考验,并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我深切地感受到,以往这些活动的成功很重要的一点是依靠一批批专家,依靠具有强大创造力的创意团队。
从35周年国庆庆典开始,我前半生的经历、情怀就跟这些国家盛典联系在一起,唯感通过不断追求创意、创新,始终不忘自身的责任,才能把国家的大型活动、庆典办好,尽管过程也很苦、很难,但这是我的人生中一份最可宝贵的财富,带给我的是一种真实而难忘的快乐。
听赵部长谈国庆庆典很有现场感、切实感,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一个个辉煌时刻背后的酸甜苦辣。除了60周年国庆大典,作为新世纪之初我国的一大盛事——北京奥运会到底又有哪些突出、难忘的故事呢?赵部长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我的奥运经历
北京奥运会筹备期间,正赶上广电局进行体制变革,工作很忙,广播电视任务很重,感觉时间很紧张,分不出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其他事情,就不想承接新的任务了。但是几位奥组委的领导分别找我,市里也指定要去,再难推脱,所以在筹备期我进入了奥委会。
奥运会自身有比较完整、完善的国际化体系,这一点是和国际接轨的。我因为办过了大运会,奥运会感觉起来还是很有信心的,只是因为我们与奥组委在工作方法和工作规律方面存在很多不同,这都不是太大的问题,可以克服。还有一些困难,克服起来很有难度:
◆国际化水准:很明确,北京奥运会要达到国际水准。
◆专业化水准:我们没有专业的人才。
◆前置条件:受我们自身条件的限制,怎么解决,怎么创造这样的条件?
◆组织协调能力:奥运会涉及广泛的文化范畴,需要充沛的精力、开阔的眼光和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这四个困难,前三个困难需要把奥运层面的工作办好,第四个需要把社会层面的工作做好,要发挥文化体制优势。我主管文化活动部,这个部门因为业务涵盖范围广、涉及的内容庞杂,所以非常的繁忙。
我们文化活动部在北京奥运会组织工作中主要承担以下一些责任:
◆形象景观:从奥运的标识、环境设计、场馆景观的设计到最后的施工,从 奥运会到残奥会的转换,不同的体育项目标识、导示系统等都在我们的工作范畴之内。一个场馆就有四套导示系统,官员怎么入场,运动员怎么入场,记者怎么入场,观众怎么入场,这些都要安排周到。还有基础、应用设计和指导城市提出标准化的东西等等这些工作都是由我们部门负责。奥运的形象景观是奥运的脸面。奥运期间北京将由普通的城市形态变成奥运举办城市的形态,所有的转变依托的介质就是奥运景观,所有这些工作都是由文化活动部下面的两个处室来完成。这两个处室是花了很大的精力招募优秀设计人员专门筹建起来的。奥运会标志物的设计和完成,商标等设计都是由我们指导并负责和完成的;
◆奥运文化活动:社会文化活动包括海内外所有与奥运相关的文化活动,奥运会的文化活动,如倒计时、发布会、吉祥物,具体文化活动还包括奥运村、中国故事、奥运节拍等奥运会自己的活动。这是我们部门承担的第二部分工作任务;
◆负责奥运会的礼仪颁奖的全过程,包括服装、奖牌设计制作及音乐、仪式、颁奖台、礼仪小姐选拔、培训等全方面的工作。礼仪小姐共负责372次颁奖,包括颁奖音乐的创作也要由我们来完成,这是我们承接的第三部分内容,
◆体育展示:所有竞赛场馆的音乐、播音员、显示屏展示,利用广播电视、记分牌的显示,这些方面的技术服务,此外还有现场调动观众情绪、场馆表演、16支表演队伍的管理、体育展示表演同样都是由文化活动部负责;
◆奥林匹克青年营:奥运会期间共有204个国家代表队参会,每个国家选派2名营员参加我们举行的各种文化活动。奥运会文化节期间,国内外的文化团队举行表演和展览都是由我们负责管理和协调。
2007年初,我刚进入这个奥运会部门的时候,这个部门还很不成规模,有国际规则但需要有人专门研究,我们该怎么做呢?前期部门的人员很少,仅有几十人,因工作量大而时间又紧,部门整体的工作压力很大,所以部门自身建设首先提到眼前。至奥运会结束时,部门已经发展到核心人员400多人,总人数到4000多人的规模。整个部门每天忙于研究、建设、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完成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工作,日日夜夜、5+2、白加黑,大家工作都很辛劳。我的母亲是在那时去世的,我也顾不上去料理母亲的后事,没有办法,家里的什么事情都顾不上。奥委会有一个协调委员会,设立了各项工作亮红牌和黄牌的评估机制,对总体工作进行跟踪检查,达不到要求的部门工作就会被亮红黄牌。工作考核的重点在于工作完成的结果,而不在工作推进的过程,不管过程中如何的辛劳,如果没有结果是要被亮牌的,这是正确的做法。在我的日常工作中,我常和我的职员们说:广播电视从来不看过程,只看结果,观众看到的电视剧不好看,就是不好看,不管你的过程有多么辛苦。现在的这个工作也是一样的。
我刚进到这个部门的时候,很多方面工作还没有完全适应,结果被组委会亮了好几次红、黄牌,压力特别大。在时间特别紧、任务特别重的情况下,有些干部难以承受这样的氛围和压力,想要调离,怎么办?我经过奥组委批准后任命了8、9个干部,调整机构,干部分工,我们就是一个团队,我就是这个团队的第一责任人,这个团队注重的是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奥运会是很重大的事情,部门内员工都很有热情并主动配合,我的感受是只要把大家组织好,大家的工作状态就会达到最好。奥运会筹办期间,我们的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和配合。虽然工作过程很辛苦很累,但是我们最后问心无愧,也体会到了成就感带来的欣慰和满足。
随着事情不断推进,随着部门逐渐进入良性运转,我们也为奥运会开创了一些新的工作标准。有一家电视台做节目采访时问到:奥运会期间您会在哪里?我说我会看比赛,气定神闲,我相信我们部门的工作一定会圆满顺利的完成。中国故事、祥云剧场以及奥运村里面的文化活动,都有国际评价,都是一流的;此外在体育展示方面我们也给奥委会创造了新标准。
2008年11月,北京奥组委在伦敦做总结陈述,别人做一个,我做了四个陈述,因为我负责四块的工作。后来我写文章,引用了国际奥委会的评价,因为它们的评价是客观公正的。当奥运会结束、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人们的热情消减了,英国也受到影响的时候,我特别注意这个时候国际上对奥运会的评价,这时候的评价仍然是很高的,其中对景观、文化活动、展示方面的工作始终保持在高水平上。我们出色的组织水平和东方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文化结合,和新时代精神相结合,再与民族热情、精神风貌结合起来,北京奥运会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无论是北京奥运会还是国庆60周年大型庆典,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是大家耳闻目睹的,而这些成功的取得绝非易事、绝非偶然。是什么样的思想和管理体系牢固地支撑了这些成功呢?有哪些方法?
探寻成功秘笈
赵部长侃侃而谈,“从我的经历和经验上来讲,我都重视管理,我是一个比较擅长做科学管理工作的人,曾有13年的工业企业管理经验,熟悉TQC(全面质量管理)的管理思想及管理应用。我很重视科学管理、系统管理,重视综合组织,注重统筹和逻辑,这些也是我要求下属人员也要学会的东西。”
我最宝贵的经验是:再大的活动注重“总体、全局、系统、环节、个体”这十个字。再复杂的事情要有总体的概念和思想,处理问题要有全局的观念,全局下面注意系统,要条分缕析;系统下面有环节、节点,注重环节和节点。我就是按照这十个字来做,抓全局的时候把握系统,在环节和节点上注重综合性的工作,此外还不能只抓细节和环节,还要抓个体。
要做全盘操手,全盘有大有小,关键要把握重点环节。在下属不能很好完成工作的时候,帮他抓重点,但是绝不能替代他,做背后的推手,但不能替代。
在组织方面,我的思路是明确重点,比如《中国故事》,我只提了两点要求:第一点,所有的展览不要以图片为主,一律不上领导人的照片,要的是真实的展览;第二点,所有展览绝对不能小而全、大而全,就抓几个最有代表性的,且日后仍有生命力的。《中国故事》的展览很成功,广获好评,观众和媒体的评价都很高。
赵部长体会最深的是,作为一个领导者、管理者,面对每件事情都要有特点,有自己独到的处理方式,所以一定要有思路、有见地,懂得统筹学和逻辑学。这些珍贵的管理经验让我们很受启发,无奈时间有限,赵部长的时间安排很紧张,我们只好再约时间深谈。
采访告一段落,关于国庆等大型活动还有很多话题没有展开,赵部长还有很多的“真经”没能够发掘出来,单是他的亲身经历,就可以写一本回顾集了。但是一个问题引发了我们更深的思考,赵部长已经获得的经验千金难买,他这样的人才是稀缺、珍贵的,如何把他的隐形经验显性化,甚至于系统化、模块化?如何让他的经验发扬光大,进而带动、打造一个强有力的核心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