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响应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号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的。目前,体育课和大课间往往达不到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放学后没有老师正规指引下自觉散乱地开展体育活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应采取怎样的活动形式开展好体育锻炼是目前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对我校体育社团的组织开展进行探讨,阐述了现阶段我校开展体育社团教学模式的现状,并通过《学校教师和学生对建立中学生体育社团的认可率》调查问卷,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完善我校体育社团教学模式提供借鉴。力争在城区全面剖开教学新模式,为促进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而奋斗。
关键词:课改的理念;初级中学;体育社团;探讨
1.研究目的
下午放学以后走进我校的校园,一幅生龙活虎、充满生机的青春画面就会展现在您面前。篮球场上小勇士们充满激情挥汗如雨;风雨场上羽毽飞舞、络绎不绝;跑道上不约而同地出现锻炼身体的学生身影,这就是学生们对体育的热情与参与。如何让些学生提高体育兴趣,掌握运动技能和体育文化知识,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在广东省××市城区某公初级中学中随机选取八年级的学生,男同学276人,女同学219人,学校领导或负责人4人,八年级班主任10人,八年级各科任课教师16人,构成本课题研究的样本。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途径查阅近多篇相关研究体育社团开展情况的文献资料和文件。
2.2.2实验法
2.2.2.1实验时间: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為期一个学期的跟踪实验。
2.2.2.2本次对我校师生调查研究得出结果,为中学开展体育社团提供参考的依据,为成立中学体育社团创造有利条件。
2.2.3调查问卷法
通过《学校教师和学生对建立中学生体育社团的认可率》等调查问卷,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完善我校体育社团教学模式提供借鉴。
2.2.4信度和效度检验
根据研究目的、内容设计等方面的效度进行检验,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出30份效度检验表和495份学生问卷调查表,教师回收30份、学生回收495份。效度检验表具体内容为:结果表明30位教师均没提出“不太合适”的意见。据此认定,问卷调查设计符合要求。(见下表1)
2.2.5信度和效度检验
制定问卷前经过专家效度检验,达到研究要求;问卷信度采用重测法,信度系数R=0.93,P<0.01,具有可信性。
3.结果与分析
3.1开设体育社团必要性
问卷统计结果表明,大部分的教师和学生认为在中学建立体育社团是可行和必要的,说明他们在心理已经认可和接受了学校体育社团,这为学校体育社团的开展和实施奠定了最为有利的基础。
3.2建立中学生体育社团功能的认识
研究表明:体育社团将有利于娱乐健身以及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与我们建立学校体育社团的宗旨为一致,同时又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自己的运动特长,培养组织和管理能力,缓解学习压力等各方面的需求。
3.3项目的设定
我校也是一所社会关注度极高的初级中学,设施基本完善。具有一个200米塑胶跑道、3个篮球场、5个毽球场、一个排球场,学生的喜欢项目比较丰富。
3.4学校体育社团的重要职责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组织起来在活动、竞赛中担当了组织、服务、裁判等不同的角色,开展的形式和内容由学生团体自己确定,有效将“要我锻炼”转向“我要锻炼”。行为角色的不断变化,在角色中增加了自我学习和自我锻炼的机会,这对提高学生的才干有很大的作用。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在课改的理念下,在我校中学体育活动课中建立体育社团的模式是可行的。针对这种情况学校教导处可以将每周课程表上规定的体锻时间定为学校体育社团的锻炼时间,使体育社团在活动时间上有稳固的保障。例如我们可以采用每周星期三和星期四下午自习课,利用这些时间来开展。
4.1.2体育社团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参加的,在满足其兴趣爱好的条件下,无论是知识技能还是技术战术,他们都能主动参加学习和创新的创编,因此为发展学生的个性提供了舞台,终身体育观念的养成。
4.1.3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的活动,提高了组织活动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也保障了学生在毕业以后可以继续坚持锻炼,并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地形成和加深从事体育锻炼的念。
4.2建议
4.2.1在初级中学建立体育社团“不可行”的理由是担心学生的学习负担重,学校教导处可以将每周课程表上规定的体锻时间定为学校体育社团的锻炼时间,使体育社团在活动时间上有稳固的保障。
4.2.1学校体育社团培养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养成终身育锻炼的需要和习惯。更重要的是提高运动技、技能水平,为我校训练队输送体育优秀后备人才有力的保障。
4.2.3教师和学生同意采用教师和学生共同管理,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可先采用教师和学生共同管理,然后再由学生独立管理。让学生担当社团的会长、副会长、裁判长等。
参考文献
[1] 马建州.中国学校体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徐奕宏.校园定向运动教学之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4(1).
[3] 李鑫.关于在高校开展体育社团的探索〔M〕.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4] 李振斌.健康教育与学校体育改革[J].体育文化导刊,2002,(1)
[5] 张润红.山西省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调查与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03)
关键词:课改的理念;初级中学;体育社团;探讨
1.研究目的
下午放学以后走进我校的校园,一幅生龙活虎、充满生机的青春画面就会展现在您面前。篮球场上小勇士们充满激情挥汗如雨;风雨场上羽毽飞舞、络绎不绝;跑道上不约而同地出现锻炼身体的学生身影,这就是学生们对体育的热情与参与。如何让些学生提高体育兴趣,掌握运动技能和体育文化知识,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在广东省××市城区某公初级中学中随机选取八年级的学生,男同学276人,女同学219人,学校领导或负责人4人,八年级班主任10人,八年级各科任课教师16人,构成本课题研究的样本。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途径查阅近多篇相关研究体育社团开展情况的文献资料和文件。
2.2.2实验法
2.2.2.1实验时间: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為期一个学期的跟踪实验。
2.2.2.2本次对我校师生调查研究得出结果,为中学开展体育社团提供参考的依据,为成立中学体育社团创造有利条件。
2.2.3调查问卷法
通过《学校教师和学生对建立中学生体育社团的认可率》等调查问卷,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完善我校体育社团教学模式提供借鉴。
2.2.4信度和效度检验
根据研究目的、内容设计等方面的效度进行检验,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出30份效度检验表和495份学生问卷调查表,教师回收30份、学生回收495份。效度检验表具体内容为:结果表明30位教师均没提出“不太合适”的意见。据此认定,问卷调查设计符合要求。(见下表1)
2.2.5信度和效度检验
制定问卷前经过专家效度检验,达到研究要求;问卷信度采用重测法,信度系数R=0.93,P<0.01,具有可信性。
3.结果与分析
3.1开设体育社团必要性
问卷统计结果表明,大部分的教师和学生认为在中学建立体育社团是可行和必要的,说明他们在心理已经认可和接受了学校体育社团,这为学校体育社团的开展和实施奠定了最为有利的基础。
3.2建立中学生体育社团功能的认识
研究表明:体育社团将有利于娱乐健身以及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与我们建立学校体育社团的宗旨为一致,同时又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自己的运动特长,培养组织和管理能力,缓解学习压力等各方面的需求。
3.3项目的设定
我校也是一所社会关注度极高的初级中学,设施基本完善。具有一个200米塑胶跑道、3个篮球场、5个毽球场、一个排球场,学生的喜欢项目比较丰富。
3.4学校体育社团的重要职责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组织起来在活动、竞赛中担当了组织、服务、裁判等不同的角色,开展的形式和内容由学生团体自己确定,有效将“要我锻炼”转向“我要锻炼”。行为角色的不断变化,在角色中增加了自我学习和自我锻炼的机会,这对提高学生的才干有很大的作用。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在课改的理念下,在我校中学体育活动课中建立体育社团的模式是可行的。针对这种情况学校教导处可以将每周课程表上规定的体锻时间定为学校体育社团的锻炼时间,使体育社团在活动时间上有稳固的保障。例如我们可以采用每周星期三和星期四下午自习课,利用这些时间来开展。
4.1.2体育社团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参加的,在满足其兴趣爱好的条件下,无论是知识技能还是技术战术,他们都能主动参加学习和创新的创编,因此为发展学生的个性提供了舞台,终身体育观念的养成。
4.1.3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的活动,提高了组织活动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也保障了学生在毕业以后可以继续坚持锻炼,并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地形成和加深从事体育锻炼的念。
4.2建议
4.2.1在初级中学建立体育社团“不可行”的理由是担心学生的学习负担重,学校教导处可以将每周课程表上规定的体锻时间定为学校体育社团的锻炼时间,使体育社团在活动时间上有稳固的保障。
4.2.1学校体育社团培养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养成终身育锻炼的需要和习惯。更重要的是提高运动技、技能水平,为我校训练队输送体育优秀后备人才有力的保障。
4.2.3教师和学生同意采用教师和学生共同管理,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可先采用教师和学生共同管理,然后再由学生独立管理。让学生担当社团的会长、副会长、裁判长等。
参考文献
[1] 马建州.中国学校体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徐奕宏.校园定向运动教学之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4(1).
[3] 李鑫.关于在高校开展体育社团的探索〔M〕.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4] 李振斌.健康教育与学校体育改革[J].体育文化导刊,2002,(1)
[5] 张润红.山西省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调查与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