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年轻人拜在一位名师门下,希望师父教他认识人的本领。然而师父只教他打扫、端茶和接待宾客,闲暇时让他静心观看世界。几天下来,这个年轻人耐不住了,反复的请师父教他真正的本领。师父被问烦了,便拿了一块石头交给他,对他说:“你拿这块石头到菜场去估价,只要了解它的价钱,不要真的卖掉它”。在菜场里,有两人想买这块石头,一个出价十元,想买回去做秤锤;另一个出价二十元,是要做砚台。年轻人回来把情况告诉了师父,师父又叫他把石头带到玉石市场,同样只了解了价钱。结果在玉石市场有人出价五十万,因为那石头看起来非常稀有,年轻人带着这个好消息,回来报告师父:“师父啊!这块石头在玉石市场有人出价五十万,想不到会有这么高的价钱。”师父听后笑了笑,又让他去钻石市场。没多久,年轻人欣喜若狂地跑了回来,连声对师父说:“师父,听钻石市场的人说,这是一块完美的钻石,还有人开价五千万呢!”师父说:“没错,这是一块最完美的钻石,可是,这只有用钻石的眼睛才能看到它的价值呀!同一块石头,在不同人的眼中,它的价值不是有了天壤之别吗?”
看到这儿,我不禁想起了我们的学生,他们不正是这块石头吗?在不同老师的眼里,他们就属于了不同的类型。一些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到一所学校随机抽取一个班的二组学生,单独对他们进行了问答,然后,告诉他们的老师说第一组的小朋友智商高,将来大有希望。一个月后,心理学家又来到了这所学校,仍旧对这个班的二组学生进行了抽测,结果第一组的小朋友有明显进步,而第二组的小朋友没有明显进步。为何会有这样的结果呢?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在于我们教师的眼睛,在于用怎样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在我们教学生活中,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况:一位学生在这个班主任门下,可能只是一位平平常常、不引人注意的普通学生。换了一位班主任,他就可能成为老师得力助手,班级中的活跃份子。也许在语文老师眼中,他是一个不完成回家作业的懒学生,而在数学老师眼中,他可能成了一位数学尖子生。一个班级中,总会被分成好、中、差三个等级,这不正是我们老师人为地把学生分成石头、宝石和钻石吗?这同一块“石头”在菜场式的眼睛中只是一块“顽石”,在玉石的眼睛里就成了“宝石”,而用钻石的眼睛看出来就成了完美的“钻石”。自然,在不同的眼中,学生也就有石头、玉石和钻石之分了,所以说庸师是误人子弟,良师是生有所学,优师是人尽其才。
心理学研究表明:百分之九十以上学生的能力差异只是表现在速度上的差异,而不是智能的差异。老师们,我们不妨换一双钻石的眼睛来看我们学生,你会发现,其实每位学生都是可塑之才。
最后,想问所有的老师:在普通石头、玉石和钻石之间,你会选择什么呢?掂量一下,再问问自己:你拥有钻石的眼睛吗?责任编辑王波
看到这儿,我不禁想起了我们的学生,他们不正是这块石头吗?在不同老师的眼里,他们就属于了不同的类型。一些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到一所学校随机抽取一个班的二组学生,单独对他们进行了问答,然后,告诉他们的老师说第一组的小朋友智商高,将来大有希望。一个月后,心理学家又来到了这所学校,仍旧对这个班的二组学生进行了抽测,结果第一组的小朋友有明显进步,而第二组的小朋友没有明显进步。为何会有这样的结果呢?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在于我们教师的眼睛,在于用怎样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在我们教学生活中,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况:一位学生在这个班主任门下,可能只是一位平平常常、不引人注意的普通学生。换了一位班主任,他就可能成为老师得力助手,班级中的活跃份子。也许在语文老师眼中,他是一个不完成回家作业的懒学生,而在数学老师眼中,他可能成了一位数学尖子生。一个班级中,总会被分成好、中、差三个等级,这不正是我们老师人为地把学生分成石头、宝石和钻石吗?这同一块“石头”在菜场式的眼睛中只是一块“顽石”,在玉石的眼睛里就成了“宝石”,而用钻石的眼睛看出来就成了完美的“钻石”。自然,在不同的眼中,学生也就有石头、玉石和钻石之分了,所以说庸师是误人子弟,良师是生有所学,优师是人尽其才。
心理学研究表明:百分之九十以上学生的能力差异只是表现在速度上的差异,而不是智能的差异。老师们,我们不妨换一双钻石的眼睛来看我们学生,你会发现,其实每位学生都是可塑之才。
最后,想问所有的老师:在普通石头、玉石和钻石之间,你会选择什么呢?掂量一下,再问问自己:你拥有钻石的眼睛吗?责任编辑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