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片段一】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是谁吗?
生(齐):知道!
师:知道我叫什么吗?(生笑)不敢说是吧,看我来写。
(师在黑板右侧认真板书:于永正)
师:那你们想怎么称呼我?
生(齐):于老师。
师:有别的吗?
生:我想叫您于爷爷,因为您很慈祥又白发苍苍。
生:我把您当作我的亲人一样,也想称呼您于爷爷。
师:还有别的吗?
生:我觉得您很温和,我想把您当作我们的朋友,相信我们会互相合作上好这一节课。(掌声)
师:那你叫我的名字。(生小声)叫!大声叫!(生大声)你们一起大声叫!(生齐叫)
生:我想您是鹤发,我们是童颜,我们就是朋友。
师:那我们就是黄金搭档!(生笑答:是)
师:我们握个手。(与一男生握手)有什么感觉?
生:感觉您的手苍劲有力,能跟您握手,我十分高兴。
师:那你们怎么欢迎我?
生:早就听老师介绍过您,今天见到您我非常高兴,欢迎您。
师:你是用语言来欢迎我。还有吗?
生:于老师,欢迎您来我们仙桃做客!
师:还有吗?你或者学过日语、英语等别的语言,都可以。谁来?
生:Nice to meet you!
生:Good afternoon!
【赏析】口语交际,师生平等对话是关键,名师的课堂之所以富有魅力,绝大多数原因来自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因为只有相互理解,才能相互沟通,相互倾听,相互合作。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抓住了这一规则,用独到的方式创设了一个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在上述师生对话过程中,学生从不敢说老师的名字到大声直呼,从与老师握手到用各种语言表达对老师的欢迎等,充分体现了于老师还未开课就让课堂充满了无穷魅力,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在这里,没有年龄的悬殊,没有关系的亲疏,没有身份的隔阂,师生建立了一种平等的关系。同时,于老师借此了解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为后面的口语交际做好了铺垫。
【片段二】
师:正在这时,森林里发生了一个故事,想知道吗?那就请趴在课桌上,闭上眼睛。(师扮成猎人,手里提着猎枪,蹑手蹑脚地走出来;生睁开眼睛一看,哈哈大笑起来)
师:哈哈!这树林里的鸟真多啊!这只大山雀多肥啊,我看你往哪儿飞。(“啪”的一声枪响)唉,真可惜,没打着。(见生无动于衷)你们不都是少先队员吗?你们应该干什么?怎么坐着不动呀,能让猎人随便打鸟吗?
( 生纷纷跑上台去制止:爷爷,不能打鸟)
师:我能打,我的枪法好得很!不要吵,别把鸟吓飞了。
生(齐):不行!因为鸟可以捉虫子。
师:我知道,可是它的肉好吃。俗话说:“宁吃飞禽一两,不吃走兽半斤。”不信我给你们一人打一只,拿回家烤一烤,尝一尝鲜。
生(齐):不行!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生(齐):因为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师:胡说,我才不相信呢。
生:爷爷,鸟也是有生命的,您怎么能用鸟的生命来换取您的一顿饱餐呢?
生:没有鸟生态就失去平衡了。
师:是真的吗?刚才这几个同学对猎人说的话,大家满意吗?
生:不满意。
师:你们感觉缺的是什么?(生各抒己见,主要是说对鸟儿的作用了解得太少)
师:你们缺的是为什么说“鸟是人类的朋友”的知识。是啊,书到用时方恨少。这里有一篇文章,能具体告诉你们为什么鸟是人类的好朋友,看过后就会对猎人做说服工作了。你们想不想读呀?
生(齐):想。
师:谁来把文章读读?(出示短文:《鸟是人类的朋友》。生读,师随机评点)
师:这几个同学读得很棒。文章读好了,等会儿劝猎人时心里就有底了。再请大家默读一下,记住每一段的要点。(生默读)
师:我想请三名同学用阅读的内容劝阻猎人。谁愿意?(选好三人)
(音乐又一次响起,师又装扮成猎人打鸟)
师:哇!这里的鸟真多啊!(端起猎枪,对准一只大山雀)
生:不准打鸟!(“啪”的一声枪响)
师:都是你们嚷嚷的,多好的一只大山雀,让你们给吓飞了。
生:您怎么可以打鸟呢?山雀一年可以吃5万多只松毛虫呢!
师:啊?就是我刚才瞄准的大山雀,它能吃5万多只松毛虫,我怎么不知道?
生:您读了书就知道了。鸟是森林的卫士,如果没有鸟,森林、草原就会消失,人类就无法生存了。
生:鸟还是环境保护的监测员呢!
师:它怎么是环境保护的监测员呢?
生:要是哪里空气污染了,不适宜它们生活,鸟就会离开,同时提醒人们这里也不适宜人居住了,这就告诉人们要治理环境污染。
师:谁说的?有什么根据?我不相信。
生:这是科学家说的。您每天早上都能听到鸟的叫声吧,像《百鸟朝凤》《云雀》,都是作曲家根据鸟的叫声创作出来的,动听的鸟叫声可以激发人的灵感。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您想一想,如果把鸟都打死了,那么大自然不就失去了生机与灵性了吗?(师生鼓掌)
师:哎呀,谢谢你,小同学。我白活了这么大,连一个小孩子都不如哇!那鸟还有什么作用呢?
生:鸟是捉虫能手。猫头鹰每年都可以吃掉1000多只老鼠。鸟还能消灭大量害虫,避免各种损失。您现在贪图蝇头小利打鸟,到时候,人类就会缺少各种资源。可不能因小失大啊!
师:哎哟!谢谢你,“红领巾”!我的确是贪图蝇头小利,昨天打了一只山雀,回家烧着吃了。我幸亏没有把猫头鹰打死,要不然我就犯罪了。我现在就把枪给砸了!(师做砸枪状)哎,怎么砸不坏呀,怎么办?
生:不要砸。您可以把枪留下来,挂在自己家里,它可以时刻警示您——不要再打鸟了。(师生热烈鼓掌)
师:好,你的办法好,就按你说的办。你们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课,现在我就改,一定不再打鸟了。我还要劝阻我的伙计们也不要再打鸟了。
【赏析】要使学生口语交际跳出封闭的课堂,有赖于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开发。于老师运用表演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了口语交际的内容和机会,同时大大激发了学生交际的兴趣。交际的双方要有必要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展开交际。于老师深谙此道,策划有方,根据交际的主题预先收集了相关的、所需求的知识,当学生交际表述比较单调,即不能运用丰富的知识劝说“猎人”时,于老师提供了他改编的短文《鸟是人类的朋友》,让学生多次朗读,做好知识的储备,并运用所学知识再次进入情境展开交际,使“劝说”更有说服力,在课堂中再现了活生生的生活场景。于老师上课风趣幽默,是大家公认的、善于运用幽默打造魅力课堂的高手。在上述教学片段中,于老师惟妙惟肖地扮演猎人,既形象又生动。他的幽默不是取悦学生,是为教学服务精心设计的,如做砸枪状,说:“哎,怎么砸不坏呀,怎么办?”引出学生把枪“挂在自己家里,它可以时刻警示您——不要再打鸟了”的精彩劝勉,至此,本堂课育人目标的实现也就水到渠成了。(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城县盱江小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email protected]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是谁吗?
生(齐):知道!
师:知道我叫什么吗?(生笑)不敢说是吧,看我来写。
(师在黑板右侧认真板书:于永正)
师:那你们想怎么称呼我?
生(齐):于老师。
师:有别的吗?
生:我想叫您于爷爷,因为您很慈祥又白发苍苍。
生:我把您当作我的亲人一样,也想称呼您于爷爷。
师:还有别的吗?
生:我觉得您很温和,我想把您当作我们的朋友,相信我们会互相合作上好这一节课。(掌声)
师:那你叫我的名字。(生小声)叫!大声叫!(生大声)你们一起大声叫!(生齐叫)
生:我想您是鹤发,我们是童颜,我们就是朋友。
师:那我们就是黄金搭档!(生笑答:是)
师:我们握个手。(与一男生握手)有什么感觉?
生:感觉您的手苍劲有力,能跟您握手,我十分高兴。
师:那你们怎么欢迎我?
生:早就听老师介绍过您,今天见到您我非常高兴,欢迎您。
师:你是用语言来欢迎我。还有吗?
生:于老师,欢迎您来我们仙桃做客!
师:还有吗?你或者学过日语、英语等别的语言,都可以。谁来?
生:Nice to meet you!
生:Good afternoon!
【赏析】口语交际,师生平等对话是关键,名师的课堂之所以富有魅力,绝大多数原因来自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因为只有相互理解,才能相互沟通,相互倾听,相互合作。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抓住了这一规则,用独到的方式创设了一个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在上述师生对话过程中,学生从不敢说老师的名字到大声直呼,从与老师握手到用各种语言表达对老师的欢迎等,充分体现了于老师还未开课就让课堂充满了无穷魅力,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在这里,没有年龄的悬殊,没有关系的亲疏,没有身份的隔阂,师生建立了一种平等的关系。同时,于老师借此了解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为后面的口语交际做好了铺垫。
【片段二】
师:正在这时,森林里发生了一个故事,想知道吗?那就请趴在课桌上,闭上眼睛。(师扮成猎人,手里提着猎枪,蹑手蹑脚地走出来;生睁开眼睛一看,哈哈大笑起来)
师:哈哈!这树林里的鸟真多啊!这只大山雀多肥啊,我看你往哪儿飞。(“啪”的一声枪响)唉,真可惜,没打着。(见生无动于衷)你们不都是少先队员吗?你们应该干什么?怎么坐着不动呀,能让猎人随便打鸟吗?
( 生纷纷跑上台去制止:爷爷,不能打鸟)
师:我能打,我的枪法好得很!不要吵,别把鸟吓飞了。
生(齐):不行!因为鸟可以捉虫子。
师:我知道,可是它的肉好吃。俗话说:“宁吃飞禽一两,不吃走兽半斤。”不信我给你们一人打一只,拿回家烤一烤,尝一尝鲜。
生(齐):不行!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生(齐):因为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师:胡说,我才不相信呢。
生:爷爷,鸟也是有生命的,您怎么能用鸟的生命来换取您的一顿饱餐呢?
生:没有鸟生态就失去平衡了。
师:是真的吗?刚才这几个同学对猎人说的话,大家满意吗?
生:不满意。
师:你们感觉缺的是什么?(生各抒己见,主要是说对鸟儿的作用了解得太少)
师:你们缺的是为什么说“鸟是人类的朋友”的知识。是啊,书到用时方恨少。这里有一篇文章,能具体告诉你们为什么鸟是人类的好朋友,看过后就会对猎人做说服工作了。你们想不想读呀?
生(齐):想。
师:谁来把文章读读?(出示短文:《鸟是人类的朋友》。生读,师随机评点)
师:这几个同学读得很棒。文章读好了,等会儿劝猎人时心里就有底了。再请大家默读一下,记住每一段的要点。(生默读)
师:我想请三名同学用阅读的内容劝阻猎人。谁愿意?(选好三人)
(音乐又一次响起,师又装扮成猎人打鸟)
师:哇!这里的鸟真多啊!(端起猎枪,对准一只大山雀)
生:不准打鸟!(“啪”的一声枪响)
师:都是你们嚷嚷的,多好的一只大山雀,让你们给吓飞了。
生:您怎么可以打鸟呢?山雀一年可以吃5万多只松毛虫呢!
师:啊?就是我刚才瞄准的大山雀,它能吃5万多只松毛虫,我怎么不知道?
生:您读了书就知道了。鸟是森林的卫士,如果没有鸟,森林、草原就会消失,人类就无法生存了。
生:鸟还是环境保护的监测员呢!
师:它怎么是环境保护的监测员呢?
生:要是哪里空气污染了,不适宜它们生活,鸟就会离开,同时提醒人们这里也不适宜人居住了,这就告诉人们要治理环境污染。
师:谁说的?有什么根据?我不相信。
生:这是科学家说的。您每天早上都能听到鸟的叫声吧,像《百鸟朝凤》《云雀》,都是作曲家根据鸟的叫声创作出来的,动听的鸟叫声可以激发人的灵感。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您想一想,如果把鸟都打死了,那么大自然不就失去了生机与灵性了吗?(师生鼓掌)
师:哎呀,谢谢你,小同学。我白活了这么大,连一个小孩子都不如哇!那鸟还有什么作用呢?
生:鸟是捉虫能手。猫头鹰每年都可以吃掉1000多只老鼠。鸟还能消灭大量害虫,避免各种损失。您现在贪图蝇头小利打鸟,到时候,人类就会缺少各种资源。可不能因小失大啊!
师:哎哟!谢谢你,“红领巾”!我的确是贪图蝇头小利,昨天打了一只山雀,回家烧着吃了。我幸亏没有把猫头鹰打死,要不然我就犯罪了。我现在就把枪给砸了!(师做砸枪状)哎,怎么砸不坏呀,怎么办?
生:不要砸。您可以把枪留下来,挂在自己家里,它可以时刻警示您——不要再打鸟了。(师生热烈鼓掌)
师:好,你的办法好,就按你说的办。你们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课,现在我就改,一定不再打鸟了。我还要劝阻我的伙计们也不要再打鸟了。
【赏析】要使学生口语交际跳出封闭的课堂,有赖于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开发。于老师运用表演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了口语交际的内容和机会,同时大大激发了学生交际的兴趣。交际的双方要有必要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展开交际。于老师深谙此道,策划有方,根据交际的主题预先收集了相关的、所需求的知识,当学生交际表述比较单调,即不能运用丰富的知识劝说“猎人”时,于老师提供了他改编的短文《鸟是人类的朋友》,让学生多次朗读,做好知识的储备,并运用所学知识再次进入情境展开交际,使“劝说”更有说服力,在课堂中再现了活生生的生活场景。于老师上课风趣幽默,是大家公认的、善于运用幽默打造魅力课堂的高手。在上述教学片段中,于老师惟妙惟肖地扮演猎人,既形象又生动。他的幽默不是取悦学生,是为教学服务精心设计的,如做砸枪状,说:“哎,怎么砸不坏呀,怎么办?”引出学生把枪“挂在自己家里,它可以时刻警示您——不要再打鸟了”的精彩劝勉,至此,本堂课育人目标的实现也就水到渠成了。(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城县盱江小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