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教融合这一教学理念对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已有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理论教学和校内实践教学为主,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市场完全脱轨,“产”与“教”完全脱轨。本文在已有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提出了全新的“项目驱动+工作室”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尝试从高校内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出发提升产教融合效果,为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产教融合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2015年8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高等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应推进专业教学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践,培养符合地区经济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工匠精神”,体现了人才培养应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基本知识、高超的专业技能为标准,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新型“工匠”。结合产教融合的背景,如何设计新的高等学校教学方法,设计新的教书育人模式成为核心问题。围绕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本文拟对当前本科教育中的热门专业財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专门研究。
一、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的重要价值:
(一)能有效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是高校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项目驱动+工作室”模式中的项目既可以是教师主导的科研和实务项目,也可以是学生主导的创新型项目,让学生的创新从构想变成实际,同时以工作室的方式提供专业团队,让学生在项目中积累实务经验,提高创新能力,在工作室中获得专业指导和帮助,“项目驱动+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了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缺乏专业指导,缺少专业团队,项目启动困难等问题,将产教融合体现在日常教学中,是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方式。
(二)是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益尝试。
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将来应是面向市场帮助企业解决财务和金融问题的专业人士,应具备较强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强调实际应用能力,从51job招聘网站2014年到2018年财务管理类职位招聘的描述中,76%以上的企业明确提出了工作经验的要求,体现了企业对财务管理人才实践经验和综合能力的重视。传统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偏重专业理论教育,无法为学生在学习期间提供实践经验,“项目驱动+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理论教育基础上,以实际项目为基础,以工作室为任务单元,让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积累实践经验,在工作室中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这一人才培养模式较好的模拟了真实市场环境,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尝试,极具现实意义。
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201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以来,高校教育改革全面展开。教育工作者们围绕中外高校教育异同、我国高校教育现状、我国高校教学改革实践等内容进行大量的研究,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国外高校先进人才培养模式经验总结,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分析几个方面。
对于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培养模式,世界各国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比较著名的有英国的“学徒制”,德国的“双元制”,新加坡的“教学工厂”等校企结合模式,美国高等教育发达,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多样化,对于美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人才培养发展史(伍红林,2003,2004),美国研究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分界点(祝怀新等,2009),美国部分高校著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朱士中,2010),美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课程体系的发展(蔡敏等,2011)等几个方面。美国等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时间长,高等教育系比较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研究比较充分,而我国在这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
2010年教育体制改革通知发布以来,国内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开始备受关注,杨红霞(2014)对试点地区和单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总结了试点的经验和教训。候蕾蕾(2014)对于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阶段进行研究,认为我国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陈小虎(2014)、顾永安(2012)、刘焕然(2012)等对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动因进行研究,表明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源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高等教育体系内部科学发展的需要。更具体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校企合作的方式(袁银枝,2007;柴彦辉、周志刚,2008;葛锦林,2009;胡茂波、吴思,2012;郭苏华,2013;潘海生、王世斌、龙德毅,2013)、合作框架(黄祥、丁建石,2013;张勇,王其红,2014;2015;欧阳河,2015;汪建云、胡珍芬、杨国军,2015;龙德毅,2015)和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刘春生,2006;柴彦辉,2008,肖称萍,2012,;冉云芳,2013;李俊,2015)等几个方面。
综上所述,以产教融合为目的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关注内容,但是我国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在:一是研究内容抽象,以研究国际和国内理论为主,忽略了具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二是研究观点片面,强调改革的重要性,强调政府和企业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作用,忽略高校本身不可替代的作用,忽略从内而外改变人才培养的观念和模式。基于此,本文以财务管理专业基本教学为基础,从高校内部改变人才培养的观念,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以期为高校教学改革,尤其是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基于“项目驱动+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索
(一)财务管理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不足
现有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型,以课程教学为主要内容,实践教学作为课程教学的有效补充;二是平台+模块型,在基本课程教学的基础上结合专业课程教学模块,体现教学的“宽口径”。两种模式都强调理论教学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已有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课程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是与实际财务工作仍然有很大区别。现有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经过长期教学总结的,具有一定的实践教学效果,但是不能满足新形式下,“产教融合”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实践工作能力上的更高要求。 (二)“项目驱动+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针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趋同,课程体系重叠,产教融合不连贯的现状,构建面向应用型高校本科教育全过程,以项目驱动为核心,以工作室为基本任务单元,包含基本素质模块、专业素质模块和职业能力模块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财务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市场需求与实践教学不相适应的矛盾,一方面,财务管理人才需求状况表现为个体企业需求数量小,市场整体需求数量大,因此财务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中难以找到集中性实习基地,难以安排全体学生的集中校外实习;另一方面,企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中,实践经验是首要要求,学生缺少集中性校外实习难以获得实践经验。如何实现财务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财务管理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项目驱动+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项目,可以是教师的科研项目、实务项目,也可以是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根据自愿原则组建或加入工作室,以工作室为团队完成项目任务,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进了教师的“双师型”技能发展,实现了在教中学,教中实践,将产教融合中的产以项目的方式体现在教学中。这一人才培养模式较好的解决了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集中实习难的困难,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有益尝试。
(三)项目驱动+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应用构想
以本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为样本,以自愿为基础,在一定范围应用“项目驱动+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建设与此模式相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等配套教学条件,应用过程中实时搜集应用数据,对比两种人才培养模式下人才培养的效果,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进一步完善和微调。(如图2所示)
四、“项目驱动+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建议
“项目驱动+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是对于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尝试,在该模式应用过程中,应充分梳理国内外关于财务管理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和观点,探究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学习认知的发展过程和规律,研究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学习中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和缺陷,基于以上理论和经验,探索以“项目驱动+工作室”的财务管理專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实践中,该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应尤其关注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应以已有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经验为基础。已有的人才培养经验是在长期教学工作中总结的现有最优的人才培养模式,“项目驱动+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虽然是全新的培养模式,并不是要全盘否定已有经验,而是在已有人才培养经验上,进一步提升专业教学与市场的结合度,让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适应产教融合这一大背景对于应用型高校教学的全新要求。
(二)注重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结合财务管理专业已有的教师结构,在财务管理专业日常教学基础上,形成“项目驱动+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一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是实施效果的关键因素,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学术能力决定了其能否成功运行工作室,教师的师风师德觉悟决定了“项目驱动+工作室”是以教为主还是以寻找廉价劳动力为主,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在理论、实践水平和师德师风方面全面提升,才能真正发挥该模式的优点,做到教学相长,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三)寻找“项目驱动+工作室”与财务管理专业日常教学的最佳融合点。“项目驱动+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科研和实务工作室的方式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合的开放体系,但是过度依赖工作室将造成学生理论知识学习薄弱,进一步提升能力较差,过于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又可能使工作室形同虚设。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最佳效果的途径,必须在实际教学中反复尝试,寻找新模式与日常教学的最佳融合点,将学生培养成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实际工作能力出众的新型复合型人才。(作者单位:长沙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大数据背景下农产品价格波动特征研究”(16YBA015);湖南省社科基金基地项目“互联网+语境下智慧社区政企共建与协同治理模式研究”(15JD02 )
2015年8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高等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应推进专业教学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践,培养符合地区经济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工匠精神”,体现了人才培养应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基本知识、高超的专业技能为标准,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新型“工匠”。结合产教融合的背景,如何设计新的高等学校教学方法,设计新的教书育人模式成为核心问题。围绕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本文拟对当前本科教育中的热门专业財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专门研究。
一、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的重要价值:
(一)能有效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是高校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项目驱动+工作室”模式中的项目既可以是教师主导的科研和实务项目,也可以是学生主导的创新型项目,让学生的创新从构想变成实际,同时以工作室的方式提供专业团队,让学生在项目中积累实务经验,提高创新能力,在工作室中获得专业指导和帮助,“项目驱动+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了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缺乏专业指导,缺少专业团队,项目启动困难等问题,将产教融合体现在日常教学中,是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方式。
(二)是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益尝试。
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将来应是面向市场帮助企业解决财务和金融问题的专业人士,应具备较强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强调实际应用能力,从51job招聘网站2014年到2018年财务管理类职位招聘的描述中,76%以上的企业明确提出了工作经验的要求,体现了企业对财务管理人才实践经验和综合能力的重视。传统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偏重专业理论教育,无法为学生在学习期间提供实践经验,“项目驱动+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理论教育基础上,以实际项目为基础,以工作室为任务单元,让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积累实践经验,在工作室中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这一人才培养模式较好的模拟了真实市场环境,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尝试,极具现实意义。
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201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以来,高校教育改革全面展开。教育工作者们围绕中外高校教育异同、我国高校教育现状、我国高校教学改革实践等内容进行大量的研究,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国外高校先进人才培养模式经验总结,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分析几个方面。
对于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培养模式,世界各国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比较著名的有英国的“学徒制”,德国的“双元制”,新加坡的“教学工厂”等校企结合模式,美国高等教育发达,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多样化,对于美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人才培养发展史(伍红林,2003,2004),美国研究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分界点(祝怀新等,2009),美国部分高校著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朱士中,2010),美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课程体系的发展(蔡敏等,2011)等几个方面。美国等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时间长,高等教育系比较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研究比较充分,而我国在这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
2010年教育体制改革通知发布以来,国内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开始备受关注,杨红霞(2014)对试点地区和单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总结了试点的经验和教训。候蕾蕾(2014)对于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阶段进行研究,认为我国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陈小虎(2014)、顾永安(2012)、刘焕然(2012)等对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动因进行研究,表明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源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高等教育体系内部科学发展的需要。更具体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校企合作的方式(袁银枝,2007;柴彦辉、周志刚,2008;葛锦林,2009;胡茂波、吴思,2012;郭苏华,2013;潘海生、王世斌、龙德毅,2013)、合作框架(黄祥、丁建石,2013;张勇,王其红,2014;2015;欧阳河,2015;汪建云、胡珍芬、杨国军,2015;龙德毅,2015)和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刘春生,2006;柴彦辉,2008,肖称萍,2012,;冉云芳,2013;李俊,2015)等几个方面。
综上所述,以产教融合为目的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关注内容,但是我国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在:一是研究内容抽象,以研究国际和国内理论为主,忽略了具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二是研究观点片面,强调改革的重要性,强调政府和企业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作用,忽略高校本身不可替代的作用,忽略从内而外改变人才培养的观念和模式。基于此,本文以财务管理专业基本教学为基础,从高校内部改变人才培养的观念,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以期为高校教学改革,尤其是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基于“项目驱动+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索
(一)财务管理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不足
现有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型,以课程教学为主要内容,实践教学作为课程教学的有效补充;二是平台+模块型,在基本课程教学的基础上结合专业课程教学模块,体现教学的“宽口径”。两种模式都强调理论教学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已有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课程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是与实际财务工作仍然有很大区别。现有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经过长期教学总结的,具有一定的实践教学效果,但是不能满足新形式下,“产教融合”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实践工作能力上的更高要求。 (二)“项目驱动+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针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趋同,课程体系重叠,产教融合不连贯的现状,构建面向应用型高校本科教育全过程,以项目驱动为核心,以工作室为基本任务单元,包含基本素质模块、专业素质模块和职业能力模块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财务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市场需求与实践教学不相适应的矛盾,一方面,财务管理人才需求状况表现为个体企业需求数量小,市场整体需求数量大,因此财务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中难以找到集中性实习基地,难以安排全体学生的集中校外实习;另一方面,企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中,实践经验是首要要求,学生缺少集中性校外实习难以获得实践经验。如何实现财务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财务管理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项目驱动+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项目,可以是教师的科研项目、实务项目,也可以是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根据自愿原则组建或加入工作室,以工作室为团队完成项目任务,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进了教师的“双师型”技能发展,实现了在教中学,教中实践,将产教融合中的产以项目的方式体现在教学中。这一人才培养模式较好的解决了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集中实习难的困难,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有益尝试。
(三)项目驱动+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应用构想
以本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为样本,以自愿为基础,在一定范围应用“项目驱动+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建设与此模式相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等配套教学条件,应用过程中实时搜集应用数据,对比两种人才培养模式下人才培养的效果,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进一步完善和微调。(如图2所示)
四、“项目驱动+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建议
“项目驱动+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是对于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尝试,在该模式应用过程中,应充分梳理国内外关于财务管理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和观点,探究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学习认知的发展过程和规律,研究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学习中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和缺陷,基于以上理论和经验,探索以“项目驱动+工作室”的财务管理專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实践中,该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应尤其关注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应以已有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经验为基础。已有的人才培养经验是在长期教学工作中总结的现有最优的人才培养模式,“项目驱动+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虽然是全新的培养模式,并不是要全盘否定已有经验,而是在已有人才培养经验上,进一步提升专业教学与市场的结合度,让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适应产教融合这一大背景对于应用型高校教学的全新要求。
(二)注重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结合财务管理专业已有的教师结构,在财务管理专业日常教学基础上,形成“项目驱动+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一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是实施效果的关键因素,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学术能力决定了其能否成功运行工作室,教师的师风师德觉悟决定了“项目驱动+工作室”是以教为主还是以寻找廉价劳动力为主,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在理论、实践水平和师德师风方面全面提升,才能真正发挥该模式的优点,做到教学相长,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三)寻找“项目驱动+工作室”与财务管理专业日常教学的最佳融合点。“项目驱动+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科研和实务工作室的方式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合的开放体系,但是过度依赖工作室将造成学生理论知识学习薄弱,进一步提升能力较差,过于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又可能使工作室形同虚设。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最佳效果的途径,必须在实际教学中反复尝试,寻找新模式与日常教学的最佳融合点,将学生培养成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实际工作能力出众的新型复合型人才。(作者单位:长沙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大数据背景下农产品价格波动特征研究”(16YBA015);湖南省社科基金基地项目“互联网+语境下智慧社区政企共建与协同治理模式研究”(15JD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