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企业亏损程度为何逐月加重?
9月14日,国家工信部发布信息指出:中国中小企业整体利润率不足3%,只及规模以上企业利润率的一半。
中小企业利润微薄并非今日才有,而是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所决定的,只是我们的注意力应该集中在亏损程度上,如果过大,那就非常危险。事实是,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幅由1月至2月的22.2%,上升至1月至6月的41.6%,1月至7月又进一步升至46.9%。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小企业亏损程度逐月加重?
高利贷是罪魁祸首!
普遍意见认为,造成中小企业利润下降是因为产业链上下游挤压、货币升值、税收过重、劳动力价格上涨等因素,但这都不是主要因素,真正的因素应该是中国的信贷问题。
我们一直奉行“大河流水小河满”的原则,信贷最先照顾的是大型企业,在货币紧缩情况下,中小企业无疑成了最大受损者。中小企业无法获得信贷,只能走民间借贷。当下,民间借贷不论是规模还是利率都几近“疯狂”。自然人、企业法人、上市公司、商业银行、公益基金都参与到民间借贷中。以往是经济发达的地方民间借贷规模较大,但现在经济落后的地方也开始疯狂放贷。
有观点认为,民间借贷是社会融资的有益补充。但是要有前提,那就是不能演变成高利贷,不能一哄而起变成全民放贷,否则就不是有益补充,而是一剂毒药。目前的民间借贷大多是高利贷性质,年息高达12%至24%。高利贷正在抬高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使得经济效率越来越低、回报越来越少,正在酿造巨大金融风险,不排除引发中国式次贷危机的可能。
正视融资难问题
中国的货币政策,已经到了需要从紧缩走向供给的时候了。
在现实中,因货币紧缩造成供给紧张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钢铁行业,由于从银行贷不到钱,使用“承兑汇票”结算的企业越来越多,不仅贸易商开始向钢铁产业支付“承兑汇票”,就连一些钢铁企业也开始向上游煤炭和矿石企业使用这种支付工具。而钢厂在制定钢材出厂价格时,也将“承兑汇票”的贴现利息计入其中。目前在全国的钢材销售额中,约有30%是通过承兑汇票结算的,导致每吨钢成本上升20元左右。行业内大部分投资项目都已停了下来。如果市场供给不足导致经济停滞的情况持续下去,“滞胀”一定是必然。钢铁行业都是如此,那些小型企业就更加堪忧了。
我们现在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改变观念。而靠加大贷款,提高供给来治理“通胀”,并非没有先例。我国价格改革初期的通胀是由于供给不足引起的,后来通过加大对企业的贷款提高供给而解决。里根时期的美国,最初也采用货币学派的紧缩政策治“滞胀”,结果造成了经济的严重衰退,后来改用货币供给政策,才力挽狂澜。这些都是从供给角度来治理 “通胀”的成功案例,足可供我们借鉴。
*作者系中国金融智库研究员、《中国大形势》作者
9月14日,国家工信部发布信息指出:中国中小企业整体利润率不足3%,只及规模以上企业利润率的一半。
中小企业利润微薄并非今日才有,而是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所决定的,只是我们的注意力应该集中在亏损程度上,如果过大,那就非常危险。事实是,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幅由1月至2月的22.2%,上升至1月至6月的41.6%,1月至7月又进一步升至46.9%。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小企业亏损程度逐月加重?
高利贷是罪魁祸首!
普遍意见认为,造成中小企业利润下降是因为产业链上下游挤压、货币升值、税收过重、劳动力价格上涨等因素,但这都不是主要因素,真正的因素应该是中国的信贷问题。
我们一直奉行“大河流水小河满”的原则,信贷最先照顾的是大型企业,在货币紧缩情况下,中小企业无疑成了最大受损者。中小企业无法获得信贷,只能走民间借贷。当下,民间借贷不论是规模还是利率都几近“疯狂”。自然人、企业法人、上市公司、商业银行、公益基金都参与到民间借贷中。以往是经济发达的地方民间借贷规模较大,但现在经济落后的地方也开始疯狂放贷。
有观点认为,民间借贷是社会融资的有益补充。但是要有前提,那就是不能演变成高利贷,不能一哄而起变成全民放贷,否则就不是有益补充,而是一剂毒药。目前的民间借贷大多是高利贷性质,年息高达12%至24%。高利贷正在抬高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使得经济效率越来越低、回报越来越少,正在酿造巨大金融风险,不排除引发中国式次贷危机的可能。
正视融资难问题
中国的货币政策,已经到了需要从紧缩走向供给的时候了。
在现实中,因货币紧缩造成供给紧张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钢铁行业,由于从银行贷不到钱,使用“承兑汇票”结算的企业越来越多,不仅贸易商开始向钢铁产业支付“承兑汇票”,就连一些钢铁企业也开始向上游煤炭和矿石企业使用这种支付工具。而钢厂在制定钢材出厂价格时,也将“承兑汇票”的贴现利息计入其中。目前在全国的钢材销售额中,约有30%是通过承兑汇票结算的,导致每吨钢成本上升20元左右。行业内大部分投资项目都已停了下来。如果市场供给不足导致经济停滞的情况持续下去,“滞胀”一定是必然。钢铁行业都是如此,那些小型企业就更加堪忧了。
我们现在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改变观念。而靠加大贷款,提高供给来治理“通胀”,并非没有先例。我国价格改革初期的通胀是由于供给不足引起的,后来通过加大对企业的贷款提高供给而解决。里根时期的美国,最初也采用货币学派的紧缩政策治“滞胀”,结果造成了经济的严重衰退,后来改用货币供给政策,才力挽狂澜。这些都是从供给角度来治理 “通胀”的成功案例,足可供我们借鉴。
*作者系中国金融智库研究员、《中国大形势》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