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义马上石河春秋墓地考古发掘

来源 :大众考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gu8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语典故“唇亡齿寒”和“假虞灭虢”出自两周之际的虢国,这个位于今天河南三门峡市境内、被周王室倚重的封国盛极一时。上村岭虢国墓地出土过大量青铜礼器和玉器,印证了当时虢国国君的地位和国家的强盛。20世纪90年代发掘的虢季墓(M2001)和虢仲墓(M2009),分别入选1990和199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公元前655年,虢国被晋国用计灭亡之后,虢人被灭族抑或逃亡?史书上没有记载,这成了一个难解之谜。2018年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义马境内的一次大规模考古发掘,为解开这个谜团提供了一丝线索……
  初识上石河
  2017年7月,为配合义马开祥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厂区东扩工程,义马市文物钻探队对拟建区域进行勘探。勘探区域位于义马市区南部石河西岸约100米处的原上石河村,北临310国道,南接新安故城遗址,勘探面积内仅发现小型方坑竖穴墓9座。第一次正式的抢救性考古发掘自7月10日开始,8月2日结束,共清理方坑竖穴墓7座、马坑2座,出土陶罐、铜削刀、骨管等随葬器物。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的陶器判断,这批墓葬年代为春秋时期。
  遗址再探
  同年12月至次年2月,义马市文物钻探队在第一次发掘区域的东部和中部再次进行了勘探,又发现了110余座墓葬,绝大多数为方坑竖穴墓,第二次发掘工作于2018年3月12日开始。
  此次发掘我们拟定了周密的考古发掘计划,结合科技考古,实行多学科分工合作:为保障安全,安置多角度监控摄像头与考古队员全天候值守护卫墓地;运用RTK对墓葬进行精准测量,便于整个墓区的类型分析;使用无人机进行航空拍照,获得精确的正摄影像资料;对重要墓葬进行3D建模,还原埋葬现场;邀请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体质人类学实验室周亚威副教授团队对人骨进行科学采集和体质人类学研究,研究墓主族群性别年龄比例、病理情况;进行动物考古,分析当时的畜牧狩猎情况和利用方式。


  发掘区域处于开祥化工厂旁边,刺鼻的化学酸味弥漫在空气中,工作环境较为恶劣,考古发掘工作争分夺秒地进行着。一件件文物的出土,牵动着考古队员的心,特别是青铜器的出现,让大家更为振奋且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M93的发掘清理。
  M93是本次发掘面积最大的墓葬,面积17平方米,于6月12日开始发掘,经过十余天的清理,6月24日棺椁终于显现。由于时间久远,木质的棺椁已朽为灰黑色,考古队员们用手铲与毛刷仔细清理,从灰痕可辨出木板轮廓。外棺位于椁室中部,外棺四角各发现用于遮障棺柩的铜翣一件,薄如纸张,刻有复杂的纹饰,另有铜鱼、陶珠、石贝等棺饰若干。小铜鱼有眼,有嘴,有鱼鳞,惟妙惟肖,成对成组出土。内棺位于外棺中间,墓主安睡其中。周代的棺椁制度有着明确的规定:“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M93单椁重棺与史料记载周代高等级贵族可享用的配置相符,其墓主身份应是大夫级高级贵族。
  随着清理的进展,铜鼎、铜簋、铜盘在棺椁之间陆续出土,这些重要发现不仅极大激励了考古队员的工作热情,也吸引了媒体的目光。6月30日,新华社、《光明日报》、《河南日报》、《大河报》等省内外媒体接踵而至,相继报道了该墓的发现。为了确保工地安全,义马市公安局要求白天由派出所民警不间断巡逻,配合考古发掘;晚上派两名特巡警、一辆警车驻扎工地,荷枪实弹护卫安全。寂静的夜晚,警灯闪烁,考古工作队的守夜人员格外安心。
  7月8日M93发掘结束,共出土青铜、玉、石、骨、蚌等质地随葬品1300余件(颗),分礼器、车马器、兵器、棺饰四大类。青铜礼器包括铜鼎4件、簋4件、方壶2件,盉与盘各1件,依据铜礼器组合和出土铜翣推断,墓主身份应为大夫级贵族。室外考古完毕之后,考古工作人员立即着手对出土文物进行室内清洗、修复、整理,将各类文字及影像资料进行分类、归档、研究。经修复人员仔细去锈清理,在一件銅鼎内壁发现“虢季氏子虎父作鼎子子孙孙永宝用”15字铭文。这件鼎方唇,口微敛,窄折沿,直附耳,附耳与口沿间有两个连接的小横梁,深鼓腹,圜底,三兽蹄足中空,内侧有一道竖向凹槽,上有凸出的扉棱及兽面装饰。口沿下饰S形平目窃曲纹,其下为三层垂鳞纹,附耳内外侧饰重环纹。


  通过与上村岭虢国墓地的比较可知,M93墓葬形制、器物组合、出土器物特征及纹饰均与上村岭虢国墓地基本一致。根据M93铜鼎铭文“虢季氏子”可以断定,上石河春秋墓地应与虢国有关,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组在上石河墓地进行了长达20天的跟踪拍摄。
  M93东南部,我们找到了它的祔葬马坑。马坑平面近长方形,长6.86米,东西宽2.8—3米,北部稍宽,上部被当地村民建房破坏,余深0.48—0.72米。马6匹,分三组,两两对称,自北向南排列。狗1只位于坑中南部,头朝南,四爪朝东北。狗后爪有少量木质朽痕,推测马坑内可能埋藏有车,同时狗可能埋藏在车下。
  特别的器物
  上石河墓地除了M93出土器物为我们研究整个墓地提供了较为明确的族属、年代、墓主人等级等信息外,另外有两件器物也吸引了考古队员的极大注意。
  墓地M35出土一件铜鍑,圆唇敞口,环形立耳,耳上端有一乳钉饰,深弧腹,圜底,喇叭形圈足,腹上部斜饰一周凸弦纹。据考证,铜鍑是商周时期至春秋早中期草原游牧文化中常见的一种炊煮器和祭祀用具,主要流行于陕西北部、内蒙古和河北北部等广阔地区,即戎狄生活居住区域。这种器物在中原地区同时期墓葬中极为罕见。从M35出土铜鼎、铜戈、铜盾鍚、铜马衔等器物判断,墓主为士一级男性贵族,生前应为军人或武士。虢国在西周至春秋早期军事力量强盛,虢国国君率兵或跟随周天子多次对犬戎作战。所以我们认为这件铜鍑应该是墓主生前获得的战利品。


  墓地M34出土的一件铜鼎,内壁铸有“昜?作宝鼎子子孙孙永宝用享”铭文13字。这件鼎口微敛,斜方唇,窄折沿,附耳微外侈,附耳与口沿间有两个连接的小横梁,深鼓腹,圜底,三兽蹄足中空,内侧有一道竖向凹槽。口沿下饰“C”形无目窃曲纹和“C”形平目窃曲纹,其下为两层垂鳞纹。附耳内外侧饰重环纹。“昜?”应为墓主姓名,“昜”为通假字,通“唐”,为国名,在今湖北随州、枣阳一带;“?”为女性名字。此鼎应是唐国女子昜?出嫁到虢国时所带的陪嫁之物,即媵器。上村岭虢国墓地曾发现梁姬墓,梁姬是从梁国远嫁而来,这些发现对研究西周时期国家的外交和婚姻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
  墓地性质
  历经半年多的考古发掘,2018年共发掘墓葬125座,其中春秋时期墓葬103座,另有春秋时期马坑7座,共出土銅、陶、玉、石、骨、蚌各类质地随葬品2700余件(颗),特别是铭文的发现,确定了该墓地的族属。
  从排列方式看,2018年发掘的100多座墓葬相互间均无打破现象,是一处排列有序、保存完整、规划严谨的春秋早中期虢人邦族墓地。
  从随葬器物看,出土铜、玉礼器数量及质量与上村岭虢国墓地相比有较大差距,多数铜器为明器,且器物组合不全。目前规格最高的M93为四鼎四簋,M82为两鼎两簋,与礼制记载的五鼎四簋、三鼎两簋相比均缺一鼎且不成列鼎。可能与虢国灭国后逃亡有关,在此处没有能力继续铸造新的青铜器,只能用逃亡时所带配鼎或者明器随葬。


  从墓葬规模及朝向看,大中型墓葬基本是南北向,与上村岭虢国墓地相同,分布较稀疏;小型墓基本为东西向,分布较集中。东北区东部的小型墓分布较规整,而西部的小型墓穿插分布于南北向墓葬之间,说明这些东西向的小型墓时间略晚于南北向墓葬,此处的埋藏习俗已改变,虢国的文化也在此地逐渐消亡。
  义马上石河墓地是三门峡地区继上村岭虢国墓地之后又一处较大规模的虢人墓地,该墓地的发掘填补了崤函古道上春秋时期中小型贵族墓地的发现和研究空白,也为寻找虢国被晋国灭掉后虢国遗民的最后去向提供了线索。关于虢国的灭亡,《左传》僖公五年曰:“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即公元前655年,晋国灭虢国后,虢国末代国君虢公丑向东逃亡,避难京师洛阳,而义马正地处虢国与洛阳京畿范围之间。
  附记:在上石河春秋墓地的发掘过程中,河南省文物局副处长何军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马俊才和胡永庆、副研究员梁法伟,三门峡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宁会振,义马市文广新局局长李纪从等专家领导曾多次亲临发掘现场指导工作,在此深表谢意。
  (作者杨海青为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燕飞为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助理馆员)
其他文献
唐李溝墓葬区位于灵宝市涧口村南部高岗上,为配合灵宝市绕城高速的建设,2020年8月起,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战国晚期到西汉早期的秦人墓21座、东汉墓4座、明清近代墓2座。  M16、M3、M5为战国晚期墓。M16椁室底部整齐均匀地铺有一层鹅卵石,鹅卵石体积较大,推测有防潮防虫的作用,可能来源于该墓东部约100米处的古河沟。该墓未被盗扰,出土有陶器、铜器、铁器共17件
期刊
两汉时期,汉帝国在北部边境修建了近百座规模不等的边城和要塞,以防御虎视眈眈的匈奴。其中,汉武帝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由公孙敖修建的受降城因其特殊的性质一直受学者关注。因为它是自西汉以来文献所载多座受降城中,唯一一座真正为接受敌人投降而建的,也是距离关中最远的一座。2009年,俄蒙学者认为蒙古国南戈壁省的巴彦布拉格遗址即为公孙敖所建受降城。2020年,我们对遗址附近发现的人骨遗存开展了稳定碳氮同
期刊
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藏有一份清同治元年(1862)署江南提督曾秉忠发军功陈希望功牌。内容誊录如下:  功牌  钦命提督福建陆路全省军务、署理江南提督全省军门、总统水陆诸军节制各镇、励勇巴图鲁曾  为给发功牌以昭激劝事:  照得本军门钦承简命,署理江南提督,仍统江浙战船水陆兵勇,督率文武员弁克期剿复郡邑,所有在事出力员弁兵勇人等,自应随时奖励,用昭激劝。  兹查有六品军功书识陈希望办事认真,尤为出
期刊
台湾海峡两岸闽台地区的考古出土、公私收藏中,有一类常见的器物,即被中国台湾、日本学者称为“安平壶”的白瓷或青白瓷小罐。由于台湾至今尚未发现其烧造窑址,因此多年来台湾学者曾多次到大陆考察、寻访。以往因海峡两岸文化学术交流较少,大陆文物界长期以来对“安平壶”的情况不甚了解故未能对其加以关注。但早在20世纪80年代,福建文物工作者在对邵武四都窑址进行考古调查时,就已经采集到少量与台湾发现的一部分被称为“
期刊
锚杆加固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岩土工程的加固措施,在粘接加固破裂或损坏的器物时则常用锔钉。锔钉式锚固技术结合了二者的技术优点,在馆藏石质文物的修复应用上,具有操作简便、粘接强度高、修复效果好的特点。从旧石器时代开始,人类就已经开始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的智人开始使用磨制石器,数量庞大、范围广泛的石质文物在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以宿迁市博物馆藏石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中的030号石轮为例
期刊
2015年7月—2016年9月,南京博物院、徐州博物馆、邳州博物馆对邳州新河煎药庙西晋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墓地规模较大,排列有序,未受盗扰,保存完好,单体墓葬规模大,出土有陶瓷器、金银器、铜器、铁器等各类文物,其中鹦鹉螺杯和玻璃碗尤为珍贵,体现出墓主人较高的身份与等级。煎药庙墓地是继洛阳西晋王陵、山东临沂洗砚池晋墓后西晋考古的又一重要发现,为研究该时期丝绸之路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线索。  墓地
期刊
岭南地区何时纳入中华文明的进程历来是考古学家关注的重点,广东因出土大量几何印纹陶和原始瓷遗存,显现出独特的考古学文化,而中原文明与岭南文明不断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与碰撞,使得岭南文明逐步成为华夏的一员。东源县大顶山墓地的发掘所见,或许正是中原文明商周变革时对岭南影响的缩影。  大顶山墓地位于广东河源东源县蓝口镇车头山村李屋小组,西距东江约2公里,属珠江三角洲与粤北山区交界处。为配合新建赣州至深圳铁路
期刊
奥斯伯特·盖伊·斯坦霍普·克劳福德(Osbert Guy Stanhope Crawford)是20世纪上半叶享誉世界的英国考古学家之一,他一生都致力于史前考古、航空考古以及苏丹考古等领域的研究,成绩斐然。特别是20世纪20—50年代,克劳福德在推进航空考古学发展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一生著作等身,光是专著就有20多部,他留下的大量航拍照片和其他类照片至今仍是考古学家和相关领域研究者的重要参考
期刊
鼠在人类生活中占有特殊的位置,早在旧石器时代,人与鼠就产生了交集。考古发现,周口店北京人洞穴遗址的灰烬层中有大量烤焦的鼠骨。到了新石器时代,农业兴起,人类在满足口粮之外节余了大量的粮食。粮食富余和定居生活给鼠的生息繁衍创造了条件,鼠在人类聚居地躲避天敌,盗取粮食,就此鼠与人类结成了隐秘的共栖关系,人鼠矛盾剧烈。  为了消除鼠害,先民采用了各种办法,留下大量与消除鼠害相关的文物遗存和历史文献。200
期刊
2013年10月的一个下午,重庆永川朱沱镇长江左岸的二级阶地上,来了一群考古人,打破了这个名叫汉东城的遗址千年来的宁静。他们到底是来干什么的?答案只有一个——寻城。这里没有半点城的模样,何来寻城?这一切还得从汉东城这个有些神奇的名字说起。  这里为什么叫有些高大上的“汉东城”,而非重庆境内习见的“大水田”“冬瓜包”“天平丘”等等土得掉渣的名字?是因为这里现在有汉东村、汉东小学的缘故吗?  文献中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