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灵宝唐李沟墓葬

来源 :大众考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rorw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李溝墓葬区位于灵宝市涧口村南部高岗上,为配合灵宝市绕城高速的建设,2020年8月起,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战国晚期到西汉早期的秦人墓21座、东汉墓4座、明清近代墓2座。
  M16、M3、M5为战国晚期墓。M16椁室底部整齐均匀地铺有一层鹅卵石,鹅卵石体积较大,推测有防潮防虫的作用,可能来源于该墓东部约100米处的古河沟。该墓未被盗扰,出土有陶器、铜器、铁器共17件。其中有一件刻有“王腾”二字的铜印章,一件精美的铜带钩,钩首似回望螭首,造型简洁、流畅。M3出土有煤精发簪、铜器、陶器共8件。发簪质地坚硬,通体亮黑。M5的椁室位于墓室最东侧,这种墓葬形制在三门峡地区秦人墓中比较少见。
  M01为东汉墓葬,共出土器物24件。其中一面铜镜和一件铜鐓保存较好,铜镜主区饰博局纹、四神纹、栉齿纹。铜鐓銎内部还残留有木头,应为矛、戟、戈等兵器木柲腐朽后残留下的。
  M16椁室底部铺有鹅卵石的墓葬形制、M3中出土的煤精发簪、M5椁室位置在墓室最东侧的墓葬形制,这些在三门峡地区的秦人墓中都十分少见,为豫西地区秦人墓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M01出土的铜镦在三门峡地区的东汉墓中也比较少见,丰富了对三门峡地区东汉文化的认识。(高鸣)
其他文献
一提到“印度”,中国人最难以割舍的情结可能就是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了。可对大部分不熟悉古代“印度”文明史的人来说,这一故事里却暗藏着诸多“玄机”。首先,此“印度”并不是现在的印度;其次,此“印度”与中国的接触和交往也不是从唐代才开始;再次,此“印度”与中国的交往也不仅有“西去”一条路线;最后,此“印度”的文明史更为久远和丰富多彩,佛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而已。  借着参加印度河流域古代遗址考古发掘
期刊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发掘了四五百座东晋南北朝至唐代的墓葬,出土物中有几件难得的纸画,这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绘画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其中有一件珍贵的习作纸画,是中原和西域文化交流的见证。  纸画内容  该纸画可分为5个部分:图一为休憩图,位于图像上半部分,展现的是带冠贵族在室内行乐休憩的场面,上部为悬挂起的帷帐,有绶带自然下垂,一带髭男子跽坐在四足榻上,当为主
期刊
在古晋阳地区(今山西太原),考古工作者发掘整理了大批北齐时期的墓葬,诸如徐显秀墓、娄睿墓、张海翼墓、贺拔昌墓以及厍狄回洛墓等都是其中较为知名的。在这些墓葬随葬品中所占比例极大的陶俑为我们窥探北齐时期人们的衣冠服饰、风俗习惯提供了可能。仅仅存在二十余年的北齐政权虽然如昙花一现,但其上承北魏,下接隋唐,是华夷杂糅、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  北齐作为北魏的文化承接者,不仅继承了鲜卑民族豪放洒脱、兼容并蓄的
期刊
2019年3月,江苏连云港灌南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当地教育工作者武红兵老师的介绍下,从新安镇陈庄村陈玉能老先生处征集到一块《仪制令》石碑(下称陈庄《仪制令》碑)。据陈老先生回忆,此碑是在20世纪80年代当地组织挑河时被他们一帮人从河边的淤泥里挖上来的,后来被他弄回家当普通石板用。博物馆工作人员第一次到陈老家时,此碑还砌在他家猪圈上。该碑无背文,正面碑文字迹模糊,犹可分辨,上半部竖刻“仪制令”3个大字
期刊
过去的人们在遗址上不只是生活、抛弃物品、建筑房舍,他们还与周边的景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景观考古学就要研究遗址周围的情况。若只把遗址看作地图上有限的圆点,信息量有限,而结合景观考古学来思考则要有意义得多。考古学家以多种多样的方式理解景观:第一,景观是一系列经济资源,或是遗址资源域/利用区域分析;第二,景观是社会的反映,这与复杂社会及国家的形成理论相关联;第三,景观是文化意义系统的表达,“景观”有两
期刊
古代埃及留下的大量金字塔、庙宇、方尖碑,至今令世人神往。每年,世界各地前往埃及旅游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在埃及旅游,有两座雕像是必须要看的,这就是著名的门农巨像(Clossi of Memnon)。  门农巨像的由来  所谓门农巨像,原本是古埃及第18王朝(约公元前1567—前1320年)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Amenhotep III,公元前1417—前1377年)葬祭庙前的两座雕像。由于自然和人为
期刊
香炉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焚香器具,其用途或为熏香、熏衣、把玩、陈设的一般生活用具,或为祭祖、敬神、礼佛的宗教祭祀法器。邢台市文物管理处库藏文物中,有一件高浮雕双龙纹并镌刻铭文的石柱,从铭文内容分析,这是一件北宋时期石香炉的构件。虽非完整的香炉,但它却集精美的雕刻工艺和可资进一步解读的铭文于一体,此类文物并不多见。  香炉石为青石质,圆柱形,高53.5厘米。上端面大致圆形,平顶,最宽处达28厘米。下端面
期刊
釉是附着于陶瓷胎体表面的一种连续的玻璃质层,用矿物原料按一定配比制作釉料施于陶瓷坯体之上,经一定温度煅烧而成。釉的主要原料熔点都很高,如石英熔点高达1710℃,高岭土熔点约为1785℃,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添加助熔剂来降低釉的烧成温度。古代陶瓷釉料按照助熔剂种类和烧制温度的不同,一般分为高温釉和低温釉,我国传统高温釉主要有钙釉和钙碱釉,钙釉的熔融温度在1150—1250℃之间,钙碱釉为1200—13
期刊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考古工作者在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及发展过程、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中华文明的世界贡献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王巍语)。回溯70年前,1950年10月开始的辉县发掘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正式的、大规模的考古发掘,有学者评价说“新中国的考古工作从辉县走出”,辉县发掘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11月6—8日,由河南省文物局、新乡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
期刊
唐代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除了绘于绢帛上的绘画,另一个重要载体就是墓室壁画。  唐墓壁画题材  人物画  唐代墓室壁画中的人物主题除少数飞天、仙人外,主要属于现实性的府邸内外生活场景图像,在配置上有严格的内外秩序,是画师们最用心设计和绘制的部分。所以人物画是唐墓壁画中内容最丰富、绘制水平最高、实物系列最完整、年代序列最完备的题材类型,较全面地反映了唐代人物的审美情趣、风格特征和服饰风尚在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