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短小精炼,或托物抒怀,或景中寄情,或叙事寓理,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如何才能教好这一类课文呢?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抒情性散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的抒情散文。它们短小精炼,或托物抒怀,或景中寄情,或叙事寓理,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正因为如此,要让学生能理解、体会、欣赏,就更不容易;要教好这样的文章,教师必须多想办法。那么,如何才能教好这一类课文呢?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究,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
一、整体阅读,理清文路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因为散文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所以理清文路有助于领会作者的立意。应教给学生整体阅读法,让他们抓住文章线索,并顺着线索层层领会。
(一)从题眼入手,概括文章内容,展示全文脉络
如在《可爱的草塘》一文的教学中,一开始就抓住题眼“可爱”设问:草塘的“可爱”在哪里?接着引导学生迅速而有序地捕捉到草塘的“可爱”表现在:景色之美丽,物产之丰富,风光之奇特。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三方面划分课文层次,让学生明白这是以作者所见所闻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二)以过渡句或中心句为契机,理清作者思路
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白杨》一文虽然只有900多字,但状物、写人、抒情、论理的内容很大,因此教此文时可直奔过渡句:“爸爸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这句话是全文的线索,贯穿了全篇。紧紧抓住这一线索,就将“形”穿起来了。因此,本文的阅读思路十分清晰:第一步懂得怎样介绍白杨,第二步懂得怎样表白爸爸的心。同时让学生懂得,全文先由外到内揭示白杨的品质,再由物及人展示边疆建设者的崇高思想境界。
这样,从整体着眼组织阅读,学生既理清了文章脉络,掌握了课文内容,又初步学会了此类课文分段的基本方法。
二、抓住重点,品析词句
抒情散文中有许多词句用得非常准确、贴切,教师应该“咬”住这些词句,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從而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
(一)抓重点词语的理解
词语是语言的基础,而语言是思想感情的表达。要很好地理解语言的含义,就得从理解词语入手。如教《再见了,亲人》的第一段时,为了使学生领悟大娘对志愿军慈母般的关怀,教师应抓住“雪中送炭”这个词设问:什么叫“雪中送炭”?战士们把什么称作“雪中送炭”?引导学生讨论清楚:大娘在战士们饿了三天三夜急需食物时,不顾自己生命安危,在猛烈的炮火中送打糕到阵地上,这种“雪中送炭”就是慈母般的关怀。
同时,还可以抓住“唯一”一词,设置问题:当敌机轰炸时,大娘为什么丢下自己的小孙孙呢?她不爱自己的小孙孙吗?在大娘心中,志愿军和小孙孙谁重要?让学生品析词义,分析课文,了解小孙孙是大娘仅有的亲人。但在面临敌机轰炸的危险时,在自己唯一的亲人和志愿军伤员之间,她毫不犹豫地先救下了志愿军伤员,为此,她心爱的小孙孙被敌机炸死了。在大娘的心中,志愿军伤员的生命安危比自己唯一的小孙孙还重要。通过分析重点词,学生深深体会到大娘对志愿军战士那如山高海深,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
感情。
(二)品味中心句的含义
散文中有些重点句子具有言外之意,含而不露,留给我们想象的余地。如《白杨》一文中“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这一句话,表面上看是说爸爸在表白自己的意愿、志向,实际上这里爸爸的“心”应指自己像白杨一样,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同时希望自己的孩子们长大后也像白杨一样,在边疆安居乐业,也就是希望边疆建设事业后继有人。对这样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时务必引导学生一步步品析、体会。
三、读出感情,品出情理,加深体会,融入文中
有感情地朗读,读的是作者的语言,同时包含了学生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调、语速、语气来抒发对作品中人物、景物等,热爱的或者是憎恨的,喜悦的或者是悲伤的,同情的或者是厌恶的,留恋的或者是憧憬的情感。而所有这些,必须依靠教师在朗读方面加强指导和训练。
(一)要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读出“神韵”
我国诵读课文,历来讲究领悟语言的神韵,“读悟其神”,这是由汉语言本身丰富的神采所结定的。教师要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本身的情感驱动下,全神贯注地注意那些深浸着作者情感的词句。因此,在精读时,要引导学生更深地了解语言的色彩,使他们已激起的情感深化。如教学《趵突泉》一文后,可指导学生用明快有力的语调朗读描写大泉的句段,读出大泉不可抗拒的伟大力量,感受语言的阳刚之美;指导学生用天真活泼的语调朗读描写小泉的内容,体会小泉的优美、动人姿态,感受语言的优柔之美。
(二)注意让学生在有感情朗读中抒发自己的真情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感情由内到外的变化、显现的过程。因为只有动了真情,才能读出真情。如《再见了,亲人》,魏巍笔下那一个个依依惜别的动人场面,那一件件令人难忘的往事,那一声声亲切的呼唤,无不深深地打动读者的心。由于课文是用志愿军向朝鲜人民话别的语气写的,故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一个志愿军战士。这样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对课文的朗读就会更加投入。
四、读写结合,加深体会,体现抒情散文的示范功能
“学以致用”是我国自古以来对做学问的看法,也是做学问的最终目的。对于抒情散文,不光教会学生有感情朗读,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更要训练学生会写抒情散文。当然,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达到名家的程度,那是不可能的。对于小学生的作文,尤其是记叙文,最好能够做到散文化、抒情化。即使学生一下子达不到要求,教师起码也要告诉他们这是个发展方向。这样,学生的作文就能做到,或者是基本做到“我笔写我心”,从而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小学语文;抒情性散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的抒情散文。它们短小精炼,或托物抒怀,或景中寄情,或叙事寓理,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正因为如此,要让学生能理解、体会、欣赏,就更不容易;要教好这样的文章,教师必须多想办法。那么,如何才能教好这一类课文呢?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究,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
一、整体阅读,理清文路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因为散文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所以理清文路有助于领会作者的立意。应教给学生整体阅读法,让他们抓住文章线索,并顺着线索层层领会。
(一)从题眼入手,概括文章内容,展示全文脉络
如在《可爱的草塘》一文的教学中,一开始就抓住题眼“可爱”设问:草塘的“可爱”在哪里?接着引导学生迅速而有序地捕捉到草塘的“可爱”表现在:景色之美丽,物产之丰富,风光之奇特。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三方面划分课文层次,让学生明白这是以作者所见所闻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二)以过渡句或中心句为契机,理清作者思路
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白杨》一文虽然只有900多字,但状物、写人、抒情、论理的内容很大,因此教此文时可直奔过渡句:“爸爸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这句话是全文的线索,贯穿了全篇。紧紧抓住这一线索,就将“形”穿起来了。因此,本文的阅读思路十分清晰:第一步懂得怎样介绍白杨,第二步懂得怎样表白爸爸的心。同时让学生懂得,全文先由外到内揭示白杨的品质,再由物及人展示边疆建设者的崇高思想境界。
这样,从整体着眼组织阅读,学生既理清了文章脉络,掌握了课文内容,又初步学会了此类课文分段的基本方法。
二、抓住重点,品析词句
抒情散文中有许多词句用得非常准确、贴切,教师应该“咬”住这些词句,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從而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
(一)抓重点词语的理解
词语是语言的基础,而语言是思想感情的表达。要很好地理解语言的含义,就得从理解词语入手。如教《再见了,亲人》的第一段时,为了使学生领悟大娘对志愿军慈母般的关怀,教师应抓住“雪中送炭”这个词设问:什么叫“雪中送炭”?战士们把什么称作“雪中送炭”?引导学生讨论清楚:大娘在战士们饿了三天三夜急需食物时,不顾自己生命安危,在猛烈的炮火中送打糕到阵地上,这种“雪中送炭”就是慈母般的关怀。
同时,还可以抓住“唯一”一词,设置问题:当敌机轰炸时,大娘为什么丢下自己的小孙孙呢?她不爱自己的小孙孙吗?在大娘心中,志愿军和小孙孙谁重要?让学生品析词义,分析课文,了解小孙孙是大娘仅有的亲人。但在面临敌机轰炸的危险时,在自己唯一的亲人和志愿军伤员之间,她毫不犹豫地先救下了志愿军伤员,为此,她心爱的小孙孙被敌机炸死了。在大娘的心中,志愿军伤员的生命安危比自己唯一的小孙孙还重要。通过分析重点词,学生深深体会到大娘对志愿军战士那如山高海深,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
感情。
(二)品味中心句的含义
散文中有些重点句子具有言外之意,含而不露,留给我们想象的余地。如《白杨》一文中“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这一句话,表面上看是说爸爸在表白自己的意愿、志向,实际上这里爸爸的“心”应指自己像白杨一样,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同时希望自己的孩子们长大后也像白杨一样,在边疆安居乐业,也就是希望边疆建设事业后继有人。对这样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时务必引导学生一步步品析、体会。
三、读出感情,品出情理,加深体会,融入文中
有感情地朗读,读的是作者的语言,同时包含了学生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调、语速、语气来抒发对作品中人物、景物等,热爱的或者是憎恨的,喜悦的或者是悲伤的,同情的或者是厌恶的,留恋的或者是憧憬的情感。而所有这些,必须依靠教师在朗读方面加强指导和训练。
(一)要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读出“神韵”
我国诵读课文,历来讲究领悟语言的神韵,“读悟其神”,这是由汉语言本身丰富的神采所结定的。教师要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本身的情感驱动下,全神贯注地注意那些深浸着作者情感的词句。因此,在精读时,要引导学生更深地了解语言的色彩,使他们已激起的情感深化。如教学《趵突泉》一文后,可指导学生用明快有力的语调朗读描写大泉的句段,读出大泉不可抗拒的伟大力量,感受语言的阳刚之美;指导学生用天真活泼的语调朗读描写小泉的内容,体会小泉的优美、动人姿态,感受语言的优柔之美。
(二)注意让学生在有感情朗读中抒发自己的真情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感情由内到外的变化、显现的过程。因为只有动了真情,才能读出真情。如《再见了,亲人》,魏巍笔下那一个个依依惜别的动人场面,那一件件令人难忘的往事,那一声声亲切的呼唤,无不深深地打动读者的心。由于课文是用志愿军向朝鲜人民话别的语气写的,故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一个志愿军战士。这样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对课文的朗读就会更加投入。
四、读写结合,加深体会,体现抒情散文的示范功能
“学以致用”是我国自古以来对做学问的看法,也是做学问的最终目的。对于抒情散文,不光教会学生有感情朗读,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更要训练学生会写抒情散文。当然,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达到名家的程度,那是不可能的。对于小学生的作文,尤其是记叙文,最好能够做到散文化、抒情化。即使学生一下子达不到要求,教师起码也要告诉他们这是个发展方向。这样,学生的作文就能做到,或者是基本做到“我笔写我心”,从而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