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商务刺激下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日趋繁荣,不断挑战着传统银行业的发展,如何应对挑战,抓住机遇来积极发展自身,成为了现今传统银行业转型工作面对的重点。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服务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俗称光棍节)活动又拉开了互联网购物大潮的帷幕,在过去的2015年的“双十一”活动中,淘宝销售额达到了52亿元,今年又能达到多少不得而知,但刚进11月,线上线下的促销预购活动就紧锣密鼓的开展起来,消费者较强的消费意愿和较高的消费能力拉动内需,也带来了的巨大销售额,这背后显示出传统零售业态与新零售业态的剧烈交锋,电商企业刺激下的互联网金融在我国也进入了鼎盛时期。互联网金融的潮流兴起与快速发展,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越来越不容忽视,特别是对传统金融机构的银行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在中国金融业改革的大背景下,银行如何面对挑战与竞争,转型推动新发展,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成就于它一定的优势性:资本要求低、监管少、渠道广、交易直接,因而收到了广大网民和中小企业的青睐。但不可否认,在另一方面,这些便捷的背后也存在着一定的合规与风险管理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将来是会进一步扩大还是得到有效解决,我们不得而知,但对银行业来说,可以抓住这个契机,加快自身的创新与转型,力争而上,站到时代潮流的前端。如何做到转型,笔者认为可以借用两句话来概括:“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也就是说:积极采纳与拓展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优势之处,巩固与发扬传统金融机构的实体优势。具体而言可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产品创新与合作
互联网金融近几年来发展速度很快,自淘宝网的“余额宝”项目兴起,以它为代表的互联网理财迅速延展至互联网支付、互联网理财、P2P、众筹等多种新业态,短时间之内就积聚起大量资金,这些资金全部来自各家银行的客户账户。大量资金被快速挖掘,对银行业的正常运营产生了很多影响。如何将这些资金抢夺回来是各家银行迫在眉睫的问题,当然我们也看到,各家银行都对这一问题有所反击:
一方面强化传统电子银行业务行业务,电子银行仍然是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重要措施。商业银行推出的电子银行业务是起步比较早的“互联网金融”,电子银行在处理业务方面具有灵活、便捷的特点,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是,传统电子银行是作为银行柜面服务和产品销售的线上延伸,服务于商业银行原有客户,不具备获新客户的功能。因此,各家商业银行纷纷对电子银行进行升级改造,借鉴互联网思维,简化电子银行的操作流程,创造新应用,开放新产品,丰富产品内容,提高客户满意度。
另一方面积极进行产品创新,接连推出了类似于余额宝的各项微信银行、直销银行等新服务,摆脱网点数量不足的限制,扩大服务的地域覆盖范围,如江苏银行推出的直销银行,工商银行推出的薪金宝,中国银行推出的活期宝,中信银行推出的薪金煲、信诚薪金宝,民生、兴业推出的直销银行等等,从效果来看,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余额宝快速蔓延的趋势。但不可否认,这些应对措施是滞后的,被动的,并不能体现“新”这一字。在未来的发展当中,银行要具备超前的思维,对于潮流要有敏锐的嗅觉,时时走在发展的前端,变被动为主动,才有可能屹立于银行业不倒。
有竞争才有发展,但恶性竞争只会两败俱伤,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业携手合作,才能实现双赢。商业银行应寻求机会与各类机构、电商、第三方支付开展合作,融合其优势之处,改变其传统经营方式,拓宽固有渠道,开发金融产品,减少依赖节点型的专用资本,学会运用网络化的社会资本,借助其平台宣传推广自身品牌,将自身金融产品和服务与互联网进行捆绑,达到与客户的深度连结。积极探索与合作,这正是未来银行结构转型的重要抓手,也是共同打造互联网金融生态圈的需要。
服务加倍,形成自我特色
纵观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的发展之路,速度虽快,问题也多,且依据了传统银行业这一个基础平台才能得已存在。目前来说,互联网金融并不能从根本上撼动商业银行的地位,传统银行业有着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有助于互联网金融市场保持稳定,有着丰富的产品和服务业的经验,是互联网不能取代的。
服務是银行立足之本,也是银行优势所在。作为实体网点的存在,银行可以零距离的接近客户,面对面交流,沟通上更具温情,可以更加了解客户的想法和需求,这种服务是冰冷的网络所不具备的。如今银行业网点转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服务更加专业,营销更加有效率,电子银行业务所占据的市场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中,这些基础服务支撑着银行的不断延续,是互联网金融所无法取代的,是银行业的特色所在。
银行业既要保持这些特色,又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只有不断的与时俱进,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提高银行的用户黏性,研究如何用互联网的理念和技术对接银行,形成银行所具有的独特的模式,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才能不会被时间与顾客所淘汰。机遇与挑战是一面双刃剑,把握好这把剑,将会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开辟出更明亮的道路,创造出更繁荣的前景。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服务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俗称光棍节)活动又拉开了互联网购物大潮的帷幕,在过去的2015年的“双十一”活动中,淘宝销售额达到了52亿元,今年又能达到多少不得而知,但刚进11月,线上线下的促销预购活动就紧锣密鼓的开展起来,消费者较强的消费意愿和较高的消费能力拉动内需,也带来了的巨大销售额,这背后显示出传统零售业态与新零售业态的剧烈交锋,电商企业刺激下的互联网金融在我国也进入了鼎盛时期。互联网金融的潮流兴起与快速发展,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越来越不容忽视,特别是对传统金融机构的银行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在中国金融业改革的大背景下,银行如何面对挑战与竞争,转型推动新发展,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成就于它一定的优势性:资本要求低、监管少、渠道广、交易直接,因而收到了广大网民和中小企业的青睐。但不可否认,在另一方面,这些便捷的背后也存在着一定的合规与风险管理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将来是会进一步扩大还是得到有效解决,我们不得而知,但对银行业来说,可以抓住这个契机,加快自身的创新与转型,力争而上,站到时代潮流的前端。如何做到转型,笔者认为可以借用两句话来概括:“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也就是说:积极采纳与拓展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优势之处,巩固与发扬传统金融机构的实体优势。具体而言可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产品创新与合作
互联网金融近几年来发展速度很快,自淘宝网的“余额宝”项目兴起,以它为代表的互联网理财迅速延展至互联网支付、互联网理财、P2P、众筹等多种新业态,短时间之内就积聚起大量资金,这些资金全部来自各家银行的客户账户。大量资金被快速挖掘,对银行业的正常运营产生了很多影响。如何将这些资金抢夺回来是各家银行迫在眉睫的问题,当然我们也看到,各家银行都对这一问题有所反击:
一方面强化传统电子银行业务行业务,电子银行仍然是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重要措施。商业银行推出的电子银行业务是起步比较早的“互联网金融”,电子银行在处理业务方面具有灵活、便捷的特点,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是,传统电子银行是作为银行柜面服务和产品销售的线上延伸,服务于商业银行原有客户,不具备获新客户的功能。因此,各家商业银行纷纷对电子银行进行升级改造,借鉴互联网思维,简化电子银行的操作流程,创造新应用,开放新产品,丰富产品内容,提高客户满意度。
另一方面积极进行产品创新,接连推出了类似于余额宝的各项微信银行、直销银行等新服务,摆脱网点数量不足的限制,扩大服务的地域覆盖范围,如江苏银行推出的直销银行,工商银行推出的薪金宝,中国银行推出的活期宝,中信银行推出的薪金煲、信诚薪金宝,民生、兴业推出的直销银行等等,从效果来看,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余额宝快速蔓延的趋势。但不可否认,这些应对措施是滞后的,被动的,并不能体现“新”这一字。在未来的发展当中,银行要具备超前的思维,对于潮流要有敏锐的嗅觉,时时走在发展的前端,变被动为主动,才有可能屹立于银行业不倒。
有竞争才有发展,但恶性竞争只会两败俱伤,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业携手合作,才能实现双赢。商业银行应寻求机会与各类机构、电商、第三方支付开展合作,融合其优势之处,改变其传统经营方式,拓宽固有渠道,开发金融产品,减少依赖节点型的专用资本,学会运用网络化的社会资本,借助其平台宣传推广自身品牌,将自身金融产品和服务与互联网进行捆绑,达到与客户的深度连结。积极探索与合作,这正是未来银行结构转型的重要抓手,也是共同打造互联网金融生态圈的需要。
服务加倍,形成自我特色
纵观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的发展之路,速度虽快,问题也多,且依据了传统银行业这一个基础平台才能得已存在。目前来说,互联网金融并不能从根本上撼动商业银行的地位,传统银行业有着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有助于互联网金融市场保持稳定,有着丰富的产品和服务业的经验,是互联网不能取代的。
服務是银行立足之本,也是银行优势所在。作为实体网点的存在,银行可以零距离的接近客户,面对面交流,沟通上更具温情,可以更加了解客户的想法和需求,这种服务是冰冷的网络所不具备的。如今银行业网点转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服务更加专业,营销更加有效率,电子银行业务所占据的市场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中,这些基础服务支撑着银行的不断延续,是互联网金融所无法取代的,是银行业的特色所在。
银行业既要保持这些特色,又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只有不断的与时俱进,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提高银行的用户黏性,研究如何用互联网的理念和技术对接银行,形成银行所具有的独特的模式,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才能不会被时间与顾客所淘汰。机遇与挑战是一面双刃剑,把握好这把剑,将会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开辟出更明亮的道路,创造出更繁荣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