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洪义,“情思历史”开创者。中学历史特级教师,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名教师培养优秀学员。在湛江市从事中学历史教学与教研过程中积极开展情思历史研究与实践活动,现为广州市增城区历史教研员。2018年初,在全省名教师工作室考核中被评为省优秀工作室并纳入省新一轮(2018—2020年)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名单,新的工作室挂牌在国家级示范高中广州市增城中学。
记 者:2017年底,您的“中学‘情思历史’教学的建构与实践”研究成果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普通教育类)特等奖。对此,您有何感想?
陈洪义:特等奖,对我来说,既是荣誉,也是激励。我主持的“情思历史”项目历经10年的实践与研究,能得到教育同行的普遍认可和专家的高度评价,我非常高兴。在教育教学路上,一个人走,也许会走得很快,但一群人牵手前行,才能走得更远,“情思历史”就是一群历史教育人共同演绎的精彩。
记 者:请您简单阐述一下“情思历史”的内涵。
陈洪义:情,即情境,情感;思,即思维,思想。情思历史旨在有意识地把“情”与“思”二者有机统一于历史教学活动之中,以此实现历史课堂的“拨动学生情感的弦,放飞学生思维的线”。在“情思历史”基本理论的支撑下,基于“情思历史”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我们设计出“情思历史”教学的基本流程:“主题确立——情境创设——情思交融——情智共生。”“情思历史”教学流程的意义在于改变了传统教学课堂结构要素,引起传统课堂教学结构的变形、换位、重构,实现课堂活动中 “情”与“思”的统一,使历史学习成为“一种引导下的创造”。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情思交融的“情思型”课堂。
记 者:“情思历史”在您的教师工作室中是如何定位的?
陈洪义:“情思历史”是我从2009年以来一直研究的历史教改项目,项目从课堂模式到课堂专型研究,再到后来的教学思想研究,已历经了三个阶段。在课题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我参加了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名教师的培养,借助于省百千万名师培养的教学思想凝练平台,我的“情思历史”教学研究实现从教学模式到教学思想的深刻转型,现正在深入进行中学情思历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16年4月,以我的名字命名的陈洪义省教师工作室正式启动后,我把“情思历史”研究项目与工作室的引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以点促线带面的效果。由于聚焦“情思历史”的建构与引领,我的工作室还被同行称为“情思历史工作室”,“情思历史”成为工作室成员共同实践和研讨的话题。
我的工作室定位是“師生对话的平台、教学科研的基地、资源辐射的中心、名师成长的摇篮”,而“情思历史”则是工作室教学思想与理念的集中体现。有了工作室的宽广平台,“情思历史”研究与实践不断深入,辐射影响也不断扩大,逐渐达成了“以‘情思历史’引领历史教育的情与思”的教育愿景。
记 者:在“情思历史”教育理念引领下,工作室取得了哪些成绩?
陈洪义:工作室现以广东省教育科学重点研究项目 “中学历史情思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为研究载体,引领工作室成员和入室学员共同对“情思历史”教学进行实践与探索,努力实现“提升理念、启迪思维、开阔视野”的专业目标。如今,工作室确立了“情思历史专项课题”26项,分布在全省20所学校,建立了7个主题实践基地学校,项目直接带动100多名中学历史教师对“情思历史”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围绕“情思历史”实践积累了上千个情思课例,发表了一百多篇研究论文,出版了多部专著,如《情思历史教学概论》《梦想与坚持:做一名有信仰的教师》《基于课堂的情景探究式历史教学研究》《师范生眼中的情思历史》《历史情思与当代意识》《情思历史教学艺术例谈》等,这些成果将工作室的品牌理念“情思历史”从实践到理论架构起了一个坚实的体系。我们工作室成员多次在全国各地进行课堂示范教学活动,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还策划与组织了3次乡村送教送研活动。
记 者:在“中学历史情思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过程中,工作室成员又实现了怎样的成长呢?
陈洪义:工作室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开拓性地创造成员成长的关键事件,滋养他们的成长。在这一过程中,一批有教育情怀的优秀教师在工作室的引领下脱颖而出,成为骨干教师和名师:工作室成员刘永红2018年被评为正高级教师,刘剑成长为湛江市历史教研员,刘剑和叶志文还成为省历史学科带头人,杨汉坤、行心明、欧远强等成为省优秀教师,陈婷获国家级赛课特等奖,魏嘉嘉获国家级赛课一等奖,刘剑、何语盈获国家级赛课二等奖,杨汉坤、蔡文娟、王晓焕等获省赛课一等奖,罗琳获省赛课二等奖。
记 者:最后,请谈谈您对以“情思历史”为核心主题的工作室的未来期望。
陈洪义: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研究员何成刚博士评价说,“情思历史”,一种为感动而教,为体验而教,为理解而教,为思考而教的教学主张,其本质内涵在于人文关怀。历史教学主张的可为,最重要的是将理念落到实践,让理念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湛江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张勉说:“陈洪义工作室以“情思历史”为载体,有效的将工作室的品牌建设和工作室成员的学习与成长融为一体,在工作室特色建设中,围绕情思实践,聚焦课堂,将工作室成员学习意识、研究意识、服务意识、实践意识与成果意识统一起来,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和教研成果。”专家的肯定,让我更加明确和坚定了工作室“融入”式的工作方向,努力把“情思历史”的实践探索与工作室的品牌建设融合为一个整体。
广州市增城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徐海元说:“在当下的中学历史教育中,陈老师的‘情思历史’是颇有原创性、颇具影响力、颇为凝练响亮的教育主张,以这种合乎教育逻辑的主张,引领学科向前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无疑是工作室建设的可行路径。”作为增城区的历史教研员,不仅要关注到工作室室内成员的成长,更要以室内教师的成长有效引领全区历史教师的成长,根据“关注教育前沿,重视典型引领,服务教师成长”的宗旨,按照“融入”式和“品牌引领品牌”的理念,我将以挂牌学校增城中学为基础,围绕增城区历史学科建设学术型教研团队的方向,以‘情思历史’的实践为切入点,积极开展历史学术型课堂建设和学术型教师成长的探索,帮助教师提升学科素养,以点带面培育更多的名师成长,最终实现“以‘情思历史’引领历史教育的情与思”的教育追求。
记 者:2017年底,您的“中学‘情思历史’教学的建构与实践”研究成果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普通教育类)特等奖。对此,您有何感想?
陈洪义:特等奖,对我来说,既是荣誉,也是激励。我主持的“情思历史”项目历经10年的实践与研究,能得到教育同行的普遍认可和专家的高度评价,我非常高兴。在教育教学路上,一个人走,也许会走得很快,但一群人牵手前行,才能走得更远,“情思历史”就是一群历史教育人共同演绎的精彩。
记 者:请您简单阐述一下“情思历史”的内涵。
陈洪义:情,即情境,情感;思,即思维,思想。情思历史旨在有意识地把“情”与“思”二者有机统一于历史教学活动之中,以此实现历史课堂的“拨动学生情感的弦,放飞学生思维的线”。在“情思历史”基本理论的支撑下,基于“情思历史”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我们设计出“情思历史”教学的基本流程:“主题确立——情境创设——情思交融——情智共生。”“情思历史”教学流程的意义在于改变了传统教学课堂结构要素,引起传统课堂教学结构的变形、换位、重构,实现课堂活动中 “情”与“思”的统一,使历史学习成为“一种引导下的创造”。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情思交融的“情思型”课堂。
记 者:“情思历史”在您的教师工作室中是如何定位的?
陈洪义:“情思历史”是我从2009年以来一直研究的历史教改项目,项目从课堂模式到课堂专型研究,再到后来的教学思想研究,已历经了三个阶段。在课题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我参加了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名教师的培养,借助于省百千万名师培养的教学思想凝练平台,我的“情思历史”教学研究实现从教学模式到教学思想的深刻转型,现正在深入进行中学情思历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16年4月,以我的名字命名的陈洪义省教师工作室正式启动后,我把“情思历史”研究项目与工作室的引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以点促线带面的效果。由于聚焦“情思历史”的建构与引领,我的工作室还被同行称为“情思历史工作室”,“情思历史”成为工作室成员共同实践和研讨的话题。
我的工作室定位是“師生对话的平台、教学科研的基地、资源辐射的中心、名师成长的摇篮”,而“情思历史”则是工作室教学思想与理念的集中体现。有了工作室的宽广平台,“情思历史”研究与实践不断深入,辐射影响也不断扩大,逐渐达成了“以‘情思历史’引领历史教育的情与思”的教育愿景。
记 者:在“情思历史”教育理念引领下,工作室取得了哪些成绩?
陈洪义:工作室现以广东省教育科学重点研究项目 “中学历史情思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为研究载体,引领工作室成员和入室学员共同对“情思历史”教学进行实践与探索,努力实现“提升理念、启迪思维、开阔视野”的专业目标。如今,工作室确立了“情思历史专项课题”26项,分布在全省20所学校,建立了7个主题实践基地学校,项目直接带动100多名中学历史教师对“情思历史”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围绕“情思历史”实践积累了上千个情思课例,发表了一百多篇研究论文,出版了多部专著,如《情思历史教学概论》《梦想与坚持:做一名有信仰的教师》《基于课堂的情景探究式历史教学研究》《师范生眼中的情思历史》《历史情思与当代意识》《情思历史教学艺术例谈》等,这些成果将工作室的品牌理念“情思历史”从实践到理论架构起了一个坚实的体系。我们工作室成员多次在全国各地进行课堂示范教学活动,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还策划与组织了3次乡村送教送研活动。
记 者:在“中学历史情思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过程中,工作室成员又实现了怎样的成长呢?
陈洪义:工作室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开拓性地创造成员成长的关键事件,滋养他们的成长。在这一过程中,一批有教育情怀的优秀教师在工作室的引领下脱颖而出,成为骨干教师和名师:工作室成员刘永红2018年被评为正高级教师,刘剑成长为湛江市历史教研员,刘剑和叶志文还成为省历史学科带头人,杨汉坤、行心明、欧远强等成为省优秀教师,陈婷获国家级赛课特等奖,魏嘉嘉获国家级赛课一等奖,刘剑、何语盈获国家级赛课二等奖,杨汉坤、蔡文娟、王晓焕等获省赛课一等奖,罗琳获省赛课二等奖。
记 者:最后,请谈谈您对以“情思历史”为核心主题的工作室的未来期望。
陈洪义: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研究员何成刚博士评价说,“情思历史”,一种为感动而教,为体验而教,为理解而教,为思考而教的教学主张,其本质内涵在于人文关怀。历史教学主张的可为,最重要的是将理念落到实践,让理念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湛江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张勉说:“陈洪义工作室以“情思历史”为载体,有效的将工作室的品牌建设和工作室成员的学习与成长融为一体,在工作室特色建设中,围绕情思实践,聚焦课堂,将工作室成员学习意识、研究意识、服务意识、实践意识与成果意识统一起来,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和教研成果。”专家的肯定,让我更加明确和坚定了工作室“融入”式的工作方向,努力把“情思历史”的实践探索与工作室的品牌建设融合为一个整体。
广州市增城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徐海元说:“在当下的中学历史教育中,陈老师的‘情思历史’是颇有原创性、颇具影响力、颇为凝练响亮的教育主张,以这种合乎教育逻辑的主张,引领学科向前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无疑是工作室建设的可行路径。”作为增城区的历史教研员,不仅要关注到工作室室内成员的成长,更要以室内教师的成长有效引领全区历史教师的成长,根据“关注教育前沿,重视典型引领,服务教师成长”的宗旨,按照“融入”式和“品牌引领品牌”的理念,我将以挂牌学校增城中学为基础,围绕增城区历史学科建设学术型教研团队的方向,以‘情思历史’的实践为切入点,积极开展历史学术型课堂建设和学术型教师成长的探索,帮助教师提升学科素养,以点带面培育更多的名师成长,最终实现“以‘情思历史’引领历史教育的情与思”的教育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