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博物馆进行的展览陈列设计与设计师创造性思维以及对当前陈列现象的实质性思考有很大关系,无论是规划手段还是设计评估管理都需要在充分认识到博物馆陈列思想与实践方面不足的基础上进行优化,继而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陈列改进路径。
博物馆展览陈列不仅需要陈列设计师们对于观众的艺术品位与心理需求进行深入研究,也要结合博物馆藏品特点与空间布局等方面的因素有计划地整合从而进行更具有创新性的艺术创造,将原本晦涩难懂的藏品表现出来的艺术思想转变为更易被大众所接受的实质内容。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为满足人们对于博物馆更高的欣赏要求针对于博物馆的设计经费比例也在逐渐提高,随之而来的不仅有设计成功提高博物馆艺术欣赏价值的实质表现,由于缺乏陈列思想的深层次的认知导致的失败案例也较多,从失败案例中得出的教训值得相关从业者进行深思。
一、展览陈列形式与内容之间的统一关系
陈列内容与形式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所陈列的内容决定了整体表现的形式,因此也可以说形式是内容的具体表现,二者之间的统一关系与作品的思想、风格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博物馆展览陈列形式之间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形式不能单独存在,即使本身具有完整属性但仍需要注意与内容之间的科学组合从而达到持续优化表现形式的根本目标。
在重点强调内容决定形式的思想的基础上,也应注意对其本身的特质进行深入分析。相较于艺术形式,展览陈列形式的最终展现并不是抽象表述,而是能够切实感知到的具体形象,在博物馆的文物与标本的结合下表现出和谐统一的关系。此时这种关系所对应的艺术脱胎于社会生活,强调真实性与空间性。具体来说就是展览陈列需要根据观众的兴趣与实际的平均参观时长设计展览陈列形式,包括结构、装饰以及组合的运用都要以观众为基础的设计条件。
二、展览陈列设计理论与实践仍然有较多的不足之处
博物馆陈列具有艺术与技术融合的交叉学科特征,观众们通过对陈列形式与内容的感知能够获得设计师们想要传达的信息,既与时间、空间紧密结合,又贴近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交织,它复杂的特征使得其研究与实践过程较为困难。当前我国的博物馆展览陈列艺术思想相较于其他国家仍有些许落后,这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首先是在陈列设计观念方面与国际博物馆之间的差距较大。在博物馆初建立的时候,注重的仅仅是艺术装饰,能够表现出来的只有展品辅助陈设设施的美化,无论是形式还是艺术均不是博物馆展览陈列负责人员关注的内容,使得其整体缺乏必须的艺术创新性。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博物馆吸取国际博物馆经验对展览陈列形式以及其艺术性进行了持续的改进与优化,消除了以往单调、模式化的特征表现,重点关注视觉感知、设备设计与陈列思想三方面的统一。但由于传统工作理念仍然存在,在展览陈列方面为了节省成本习惯于将国际博物馆的一些做法照抄,设计思想方面仍然不具备创新性。再加上与工作相关的美术工作人员实际工作过于繁杂,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展览陈列方面的知识进行深入探究。
其次是展览陈列社会化程度仍然过低。当前的国际博物馆陈列早已走向了社会化的基本道路,在陈列制作方面公司化的规模已经形成,多数博物馆将自身的展览陈列设计委托到这些设计公司,激烈的市场竞争从根本上提高了这些公司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与设计水平。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博物馆依旧以具有美术专业知识的少部分工作人员作为陈列设计的主力,各自为阵的设计情况使得最终的设计成品整体性不强,甚至出现了形式之间冲突的情况。
第三是经费投入不足。从我国的博物馆实际运行情况来看,投入到展览陈列设计中的经费比例过小。上海博物馆曾经将8幅画作以拍卖的形式筹措资金,全部投入到改建中,但这个数字比例相较于国际博物馆投入的展览费用来说同样是杯水车薪。
三、博物馆展览陈列的改进建议
(一)提高博物馆展览陈列设计师的文博素养
陈列师的具体工作内容包括确定展览陈列的整体风格、确定各部分展览的环境条件与布局、观众参观路线、展品造型与色彩设计、突出展品重点与打光亮度以及与博物馆之间的后续协调等。因此,陈列师在具有想象力与理性思维的同时,还应具备足够的艺术修养与拼搏进取精神,从而达到精益求精的展览陈列优化目标。
作为陈列师,为拓展自身知识面与思维模式,每日读书必不可少,一般为介绍展览陈列的书籍;在构思陈列方案前,应对计划、内容以及结构体系等进行深入分析,整合其中的必要因素后才能制定出最终的设计方案;时常以草图形式将书籍中展现的一些典型的展览陈列案例表现出来,从而明确各结构的主次关系;将展览中的具体展品与辅助陈列品以表格的形式统计区分,提取适用于所在博物馆的优质内容,例如空间布局或是不同风格区域的展品密度等;灵活掌握展品所在的环境条件,例如温湿度、照明度以及文物的防火防盗要求等;具有根据展品大小设计配套辅助设施或美化装饰的能力。作为陈列师,不仅仅应具有基本的美术功底,还应不断提高自身新媒体设计、产品设计以及视觉传达的素养,融合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语言从而达到科学设计博物馆陈列形式的目标。
除了各种能力的把握,感性思维能力与理性思维能力同样十分重要。陈列师应该以博物馆的展览品为基础,融入合适的造型艺术法则确定陈列的整体艺术风格,有效把控艺术潮流有助于提高观众们的感官体验;而理性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陈列师对计算机、人体工学以及空间精算等能力,相较于传统的艺术创作过程,展览设计需要陈列师具有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的精神,在创新基础上将之与实际的設计工作内容相结合。以首都博物馆为例,其中体现的设计效果不仅仅是美感的表现,更融入了中国的历史事件背景,并结合诸多相关联的事件让观众有代入感,突出藏品在事件中的典型特征,让观众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对于已经基本成形的展览设计理念来说,尤其是需要对当前博物馆的展览陈列路径进行优化时,更要打破逻辑与理性的制约,在创新性陈列形式的基础上思考审美与经济之间的问题,从这一点来看,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结合应用能够让设计方案在具有成熟性设计特征,同时突出设计方案的创新性。 针对我国博物馆展览陈列状况,对于陈列设计师来说他们承担的压力非常大,在具有出色能力的同时还应定期接受培训以进一步强化文博素养与设计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最终陈列设计工作的出色。当前我国从事于博物馆展览陈列设计工作的人员并不少,但多数来源于艺术院校,由于刚刚毕业再加上与专业有一定偏差的工作性質,必然会出现学科视野局限,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文博知识的欠缺方面。多数的艺术院校没有专门针对文博开设相关课程,工作人员只有经过长期的岗位磨练才能最终完善工作体系。另外很多陈列师重点关注以往工作经验的积累分析,而忽略了对于文物的系统研究,尤其是部分上层领导不注重展览陈列方面的人才储备,导致真正具有工作能力的陈列师们的文博水平长久处于偏低状态。对于陈列师来说,最终的设计一定是围绕不同展览的主体内容的,一旦对于展览的主体理解有偏差或是对于其中的布置细节内容理解不充分,很容易影响整体展览风格。因此,陈列设计师应充分理解已经确定的展览主题,与专门负责展览形式的工作人员充分沟通,使最终的设计成果具有鲜明生动的特征。
(二)博物馆陈列设计环节的优化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博物馆陈列行业对于陈列设计环节仍然不够重视,在委托设计公司进行展览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公司的水平,在概念设计与深化设计方面一体化意识并不强。博物馆展览设计涵盖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建筑空间、展示规划以及多媒体设计等,相互之间的联系紧密。若是严格依照工作环节设计,最终形成的设计方案肯定能够得到保证。但往往现实情况较为复杂,甚至存在不同设计公司分别承包某个设计点的现象,再加上博物馆展览设计方面的负责人不明确设计要求,影响了最终设计风格的统一性。因此,需要陈列师就具体的文物类型、展示空间等细节进行思考,包括对信息传播的掌控程度、新技术的融合应用以及造价成本节约等。
1.展示陈列设计平面图
作为决定整个展览空间的区位划分、空间构成以及设计规模的关键内容,平面图是最终整体展览施工的基础依据。平面图的绘制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索引图编号、展墙编号等,需要用文字在平面图中明确标注各个位置,例如景观配置、多媒体陈列设备、墙面、顶棚、上下水、电路以及安保人员等,并需要在展厅风格有关的重点部位特殊标注。设计平面图应避免直接用软件贴入,以免导致轴线与墙线重合影响施工。
2.展厅透视图与环境效果图
想要在施工完毕前真切感受到施工效果,就需要结合展厅空间与平面图提前做出效果图,从而更为直观地看到展览陈列的具体效果。作为表达展览陈列主题思想与最终视觉风格的重要内容,效果图所展示的内容仍应以陈列内容以及各种服务为中心,所对应的透视图与效果图应色彩清晰,达到将之与最终的实物照片做对比几乎看不到差别的效果,让人能够全面了解展厅具体展示的内容。展厅所对应的环境氛围效果图通常具有突出局部效果的特性,例如在观众进入到展览区域内第一时间看到的场景、具有主体代表特征的展品等。效果图与透视图应附有设计说明,就展厅结构、照明分布、光源组合以及展厅各区域材料类型等进行描述,让施工人员能够根据这一份施工图纸了解到期望得到的展览陈列效果,以便后续有针对性的进行细节处理。图1、图2为湿地博物馆部分设计图与展示效果图。
3.陈列家具与展墙排版
陈列家具主要包括与展览主题风格相契合的展架、桌椅、标牌、屏风以及各种陈列道具等,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陈列柜。作为存放文物的载体,陈列柜应具有隐蔽安全、密封防尘以及良好散热特征,并能够满足文物的承重需要。
通过展墙版面设计图纸能够具体表达出展览主题,因此围绕展览中心进行的平面设计与空间设计工作就极为重要,二者的共同设计能够从根本上提高版面效果。对于版面的设计要求主要为内容排布的和谐统一性,要求图文的创新性并突出展览主题,无论是图片处理、装饰、版式还是文字处理方面,都要对其进行深度优化。
4.多媒体与互动展示装置设计
想要保证展览陈列的设计效果,应融入多种多媒体技术以将文物或是主题等突显出来,包括资料收集、硬件购买、数字内容制作、设计样板、设计修改、安装测试以及对负责展览的员工进行多媒体管理培训等。
互动展示装置是近些年推出的新型文物陈列模式,能够让观众对这些装置进行操作以了解文物或是文物的背景信息等,获得极强的代入感与体验感,一般是通过模型、图表、机械以及多媒体装置的自由组合实现。
在博物馆展览陈列思路与实践环节的发展优化过程中,整体呈现对于外部资源以及环境条件的依赖性较强,整体呈现内部设计驱动力薄弱的特征。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新技术的融入,例如将展览设计图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制作平面效果图或是VR全景展示等,必将会走进一个大胆创新变革的新时代,为优化博物馆展览陈列设计新路径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供职于乌兰察布市博物馆)
博物馆展览陈列不仅需要陈列设计师们对于观众的艺术品位与心理需求进行深入研究,也要结合博物馆藏品特点与空间布局等方面的因素有计划地整合从而进行更具有创新性的艺术创造,将原本晦涩难懂的藏品表现出来的艺术思想转变为更易被大众所接受的实质内容。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为满足人们对于博物馆更高的欣赏要求针对于博物馆的设计经费比例也在逐渐提高,随之而来的不仅有设计成功提高博物馆艺术欣赏价值的实质表现,由于缺乏陈列思想的深层次的认知导致的失败案例也较多,从失败案例中得出的教训值得相关从业者进行深思。
一、展览陈列形式与内容之间的统一关系
陈列内容与形式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所陈列的内容决定了整体表现的形式,因此也可以说形式是内容的具体表现,二者之间的统一关系与作品的思想、风格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博物馆展览陈列形式之间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形式不能单独存在,即使本身具有完整属性但仍需要注意与内容之间的科学组合从而达到持续优化表现形式的根本目标。
在重点强调内容决定形式的思想的基础上,也应注意对其本身的特质进行深入分析。相较于艺术形式,展览陈列形式的最终展现并不是抽象表述,而是能够切实感知到的具体形象,在博物馆的文物与标本的结合下表现出和谐统一的关系。此时这种关系所对应的艺术脱胎于社会生活,强调真实性与空间性。具体来说就是展览陈列需要根据观众的兴趣与实际的平均参观时长设计展览陈列形式,包括结构、装饰以及组合的运用都要以观众为基础的设计条件。
二、展览陈列设计理论与实践仍然有较多的不足之处
博物馆陈列具有艺术与技术融合的交叉学科特征,观众们通过对陈列形式与内容的感知能够获得设计师们想要传达的信息,既与时间、空间紧密结合,又贴近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交织,它复杂的特征使得其研究与实践过程较为困难。当前我国的博物馆展览陈列艺术思想相较于其他国家仍有些许落后,这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首先是在陈列设计观念方面与国际博物馆之间的差距较大。在博物馆初建立的时候,注重的仅仅是艺术装饰,能够表现出来的只有展品辅助陈设设施的美化,无论是形式还是艺术均不是博物馆展览陈列负责人员关注的内容,使得其整体缺乏必须的艺术创新性。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博物馆吸取国际博物馆经验对展览陈列形式以及其艺术性进行了持续的改进与优化,消除了以往单调、模式化的特征表现,重点关注视觉感知、设备设计与陈列思想三方面的统一。但由于传统工作理念仍然存在,在展览陈列方面为了节省成本习惯于将国际博物馆的一些做法照抄,设计思想方面仍然不具备创新性。再加上与工作相关的美术工作人员实际工作过于繁杂,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展览陈列方面的知识进行深入探究。
其次是展览陈列社会化程度仍然过低。当前的国际博物馆陈列早已走向了社会化的基本道路,在陈列制作方面公司化的规模已经形成,多数博物馆将自身的展览陈列设计委托到这些设计公司,激烈的市场竞争从根本上提高了这些公司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与设计水平。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博物馆依旧以具有美术专业知识的少部分工作人员作为陈列设计的主力,各自为阵的设计情况使得最终的设计成品整体性不强,甚至出现了形式之间冲突的情况。
第三是经费投入不足。从我国的博物馆实际运行情况来看,投入到展览陈列设计中的经费比例过小。上海博物馆曾经将8幅画作以拍卖的形式筹措资金,全部投入到改建中,但这个数字比例相较于国际博物馆投入的展览费用来说同样是杯水车薪。
三、博物馆展览陈列的改进建议
(一)提高博物馆展览陈列设计师的文博素养
陈列师的具体工作内容包括确定展览陈列的整体风格、确定各部分展览的环境条件与布局、观众参观路线、展品造型与色彩设计、突出展品重点与打光亮度以及与博物馆之间的后续协调等。因此,陈列师在具有想象力与理性思维的同时,还应具备足够的艺术修养与拼搏进取精神,从而达到精益求精的展览陈列优化目标。
作为陈列师,为拓展自身知识面与思维模式,每日读书必不可少,一般为介绍展览陈列的书籍;在构思陈列方案前,应对计划、内容以及结构体系等进行深入分析,整合其中的必要因素后才能制定出最终的设计方案;时常以草图形式将书籍中展现的一些典型的展览陈列案例表现出来,从而明确各结构的主次关系;将展览中的具体展品与辅助陈列品以表格的形式统计区分,提取适用于所在博物馆的优质内容,例如空间布局或是不同风格区域的展品密度等;灵活掌握展品所在的环境条件,例如温湿度、照明度以及文物的防火防盗要求等;具有根据展品大小设计配套辅助设施或美化装饰的能力。作为陈列师,不仅仅应具有基本的美术功底,还应不断提高自身新媒体设计、产品设计以及视觉传达的素养,融合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语言从而达到科学设计博物馆陈列形式的目标。
除了各种能力的把握,感性思维能力与理性思维能力同样十分重要。陈列师应该以博物馆的展览品为基础,融入合适的造型艺术法则确定陈列的整体艺术风格,有效把控艺术潮流有助于提高观众们的感官体验;而理性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陈列师对计算机、人体工学以及空间精算等能力,相较于传统的艺术创作过程,展览设计需要陈列师具有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的精神,在创新基础上将之与实际的設计工作内容相结合。以首都博物馆为例,其中体现的设计效果不仅仅是美感的表现,更融入了中国的历史事件背景,并结合诸多相关联的事件让观众有代入感,突出藏品在事件中的典型特征,让观众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对于已经基本成形的展览设计理念来说,尤其是需要对当前博物馆的展览陈列路径进行优化时,更要打破逻辑与理性的制约,在创新性陈列形式的基础上思考审美与经济之间的问题,从这一点来看,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结合应用能够让设计方案在具有成熟性设计特征,同时突出设计方案的创新性。 针对我国博物馆展览陈列状况,对于陈列设计师来说他们承担的压力非常大,在具有出色能力的同时还应定期接受培训以进一步强化文博素养与设计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最终陈列设计工作的出色。当前我国从事于博物馆展览陈列设计工作的人员并不少,但多数来源于艺术院校,由于刚刚毕业再加上与专业有一定偏差的工作性質,必然会出现学科视野局限,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文博知识的欠缺方面。多数的艺术院校没有专门针对文博开设相关课程,工作人员只有经过长期的岗位磨练才能最终完善工作体系。另外很多陈列师重点关注以往工作经验的积累分析,而忽略了对于文物的系统研究,尤其是部分上层领导不注重展览陈列方面的人才储备,导致真正具有工作能力的陈列师们的文博水平长久处于偏低状态。对于陈列师来说,最终的设计一定是围绕不同展览的主体内容的,一旦对于展览的主体理解有偏差或是对于其中的布置细节内容理解不充分,很容易影响整体展览风格。因此,陈列设计师应充分理解已经确定的展览主题,与专门负责展览形式的工作人员充分沟通,使最终的设计成果具有鲜明生动的特征。
(二)博物馆陈列设计环节的优化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博物馆陈列行业对于陈列设计环节仍然不够重视,在委托设计公司进行展览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公司的水平,在概念设计与深化设计方面一体化意识并不强。博物馆展览设计涵盖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建筑空间、展示规划以及多媒体设计等,相互之间的联系紧密。若是严格依照工作环节设计,最终形成的设计方案肯定能够得到保证。但往往现实情况较为复杂,甚至存在不同设计公司分别承包某个设计点的现象,再加上博物馆展览设计方面的负责人不明确设计要求,影响了最终设计风格的统一性。因此,需要陈列师就具体的文物类型、展示空间等细节进行思考,包括对信息传播的掌控程度、新技术的融合应用以及造价成本节约等。
1.展示陈列设计平面图
作为决定整个展览空间的区位划分、空间构成以及设计规模的关键内容,平面图是最终整体展览施工的基础依据。平面图的绘制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索引图编号、展墙编号等,需要用文字在平面图中明确标注各个位置,例如景观配置、多媒体陈列设备、墙面、顶棚、上下水、电路以及安保人员等,并需要在展厅风格有关的重点部位特殊标注。设计平面图应避免直接用软件贴入,以免导致轴线与墙线重合影响施工。
2.展厅透视图与环境效果图
想要在施工完毕前真切感受到施工效果,就需要结合展厅空间与平面图提前做出效果图,从而更为直观地看到展览陈列的具体效果。作为表达展览陈列主题思想与最终视觉风格的重要内容,效果图所展示的内容仍应以陈列内容以及各种服务为中心,所对应的透视图与效果图应色彩清晰,达到将之与最终的实物照片做对比几乎看不到差别的效果,让人能够全面了解展厅具体展示的内容。展厅所对应的环境氛围效果图通常具有突出局部效果的特性,例如在观众进入到展览区域内第一时间看到的场景、具有主体代表特征的展品等。效果图与透视图应附有设计说明,就展厅结构、照明分布、光源组合以及展厅各区域材料类型等进行描述,让施工人员能够根据这一份施工图纸了解到期望得到的展览陈列效果,以便后续有针对性的进行细节处理。图1、图2为湿地博物馆部分设计图与展示效果图。
3.陈列家具与展墙排版
陈列家具主要包括与展览主题风格相契合的展架、桌椅、标牌、屏风以及各种陈列道具等,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陈列柜。作为存放文物的载体,陈列柜应具有隐蔽安全、密封防尘以及良好散热特征,并能够满足文物的承重需要。
通过展墙版面设计图纸能够具体表达出展览主题,因此围绕展览中心进行的平面设计与空间设计工作就极为重要,二者的共同设计能够从根本上提高版面效果。对于版面的设计要求主要为内容排布的和谐统一性,要求图文的创新性并突出展览主题,无论是图片处理、装饰、版式还是文字处理方面,都要对其进行深度优化。
4.多媒体与互动展示装置设计
想要保证展览陈列的设计效果,应融入多种多媒体技术以将文物或是主题等突显出来,包括资料收集、硬件购买、数字内容制作、设计样板、设计修改、安装测试以及对负责展览的员工进行多媒体管理培训等。
互动展示装置是近些年推出的新型文物陈列模式,能够让观众对这些装置进行操作以了解文物或是文物的背景信息等,获得极强的代入感与体验感,一般是通过模型、图表、机械以及多媒体装置的自由组合实现。
在博物馆展览陈列思路与实践环节的发展优化过程中,整体呈现对于外部资源以及环境条件的依赖性较强,整体呈现内部设计驱动力薄弱的特征。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新技术的融入,例如将展览设计图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制作平面效果图或是VR全景展示等,必将会走进一个大胆创新变革的新时代,为优化博物馆展览陈列设计新路径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供职于乌兰察布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