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的人发展水平不同,其中智力因素所起的影响并不是最大的,研究表明,心理特征是影响一个人最关键的因素。成就较大的那部分人往往有理想和进取心,有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而成就较小的人作为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自信心不足。初中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素质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必要的也是收效最为明显的,教师要采取恰当的措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更好的学习、生活和适应社会。
(一)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内涵
自信心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意义,第一是个体对自我的接纳程度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认可程度;第二是个体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影响自信心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个体成长过程中掌握的能力、技巧以及获得的经验,另一个则是外界对个体的评价和认知。初中生的心理普遍较为脆弱,他们的自信心也有着特殊之处,第一是自主性,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学生认识自我的能力不断增强;第二是模仿性,教师和其他学生的行为对学生自身的影响极大;第三是不稳定性,由于初中生的心理素质并不强,对自己的认识也不够全面和清晰,导致自信心的建立也不够稳固。
(二)影响学生自信心培养的因素
树立自信心对初中学生的生活、学习都有很大影响,遗传因素对自信心的影响较小,自信心的培养主要是依靠环境影响和后天教育等,因此,学生能否树立自信心,取决于家庭、学校环境和家庭、学校教育等因素。
1.家庭教育对自信心培养的影响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成为众多家长的期盼,很多家長从初中开始就向孩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例如,让孩子参加课外辅导班或者其他兴趣班等,孩子承受着极大的学业压力和心理压力,导致学生精力不足,所有时间都花费在学习上,没有放松的机会和时间。另外,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溺爱,实际上是一种过度保护,缺乏生活经验导致孩子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习惯性求助,如果无法求助则会放弃面对困难和挫折,不知道主动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一些家长总是吵吵闹闹,导致家庭关系紧张,处于这种环境中,孩子们的心理压力很大,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长此以往,孩子的心理会逐渐产生偏差,出现自卑、不爱与人交流等问题,逐渐疏离教师和同学。
2.学校教育对学生自信心培养的影响
学校教育对于学生素质、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而教师是影响学生自信心的主要人物。如果教师不能结合学生特点和需求进行培养,例如,教师对学生的一些行为的评价过于激烈,将学生按照成绩不同分层,学生犯错后忽视错误而一味的批评学生,这些都会导致学生自信心缺失。部分学校管理不够完善,学生遇到困难后没有得到学校及时的帮助和支持,这对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也会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3.培养初中生自信心的策略
(1)利用特长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每个人都有着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经过不断的生活和学习也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具备创造力和富有思想的人,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成功者或者功成名就的人。因此,每个学生也都可能具备一技之长,教师要积极筹备和开展多种竞赛并评比,除了常见的知识类竞赛外,教师还可以与学校联合组织科技类、艺术类竞赛等,让每个年级或者每个班级,每个学期都能得到年级之星、班级之星等奖项,为建立学生自信心提供外部条件。除此之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喜好成立兴趣小组,在兴趣小组活动过程中挖掘学生的特长和潜能。每个学期教师都可以举办一些能够展现学生意志力、智力或者体力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也是有一技之长的,并不是处处都比别人差,他们的勇气和自信就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学习和生活也会更加快乐。
(2)教学要以鼓励为主
虽然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犯错,一定的批评和指正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教师仍然要以纠正和鼓励为主,一些教师甚至认为常犯错误的学生就是“坏孩子”,对这些学生不管不问,一味的批评导致学生自信心不足。有的学生则是逐渐无视教师的批评,产生抵触情绪,教师不让干什么他们就越是要干什么,这是学生抵触情绪的鲜明体现,直接后果就是学生成绩直线下滑,最终成为后进生,学习成绩差,不服管教,让各科教师对这些学生都感到头疼不已。实际上,如果教师教育学生以纠正错误和鼓励为主,通过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在活动或者学习中的进步,可能只是很小的进步,教师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自信心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通过一个个小的行为逐步建立自信心,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为学生创建实践机会
单纯的理论传授对于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作用并不大,教师需要在学生实践活动中进行恰当引导,帮助学生逐渐积累自信心。虽然学生年龄较小,但是教师也不能畏手畏脚,要为学生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能够自己体验和尝试,学生不断遭受挫折和失败,才能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水平并建立自信心。例如有一次上体育课时,班里没有体育课代表,教师就让一名身体素质较好的男生当体育课代表,但是这名男生性格比较内向,因此比较犹豫,教师鼓励这位男生一定能够当好体育课代表,经过几节课的实践和锻炼,这名男生的表现很好,有的时候还能够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这名男生的性格也越来越开朗。可见教师的引导加上学生的实践,能够让学生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自信心也逐渐增强了。
(4)层次化教学培养自信心
因材施教是教学的核心理念,学生的个体差异千差万别,如果教学方法、目标均相同,成绩较差的学生可能跟不上教学进度,对教学产生畏惧和厌烦感,形成恶性循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层次性,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难度要符合学生的能力,同时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拓展余地,尽量让学生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建立自信心。
综上,不论是学习还是活动,自信心都像是一股推动力,调动着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和提高,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内涵
自信心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意义,第一是个体对自我的接纳程度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认可程度;第二是个体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影响自信心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个体成长过程中掌握的能力、技巧以及获得的经验,另一个则是外界对个体的评价和认知。初中生的心理普遍较为脆弱,他们的自信心也有着特殊之处,第一是自主性,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学生认识自我的能力不断增强;第二是模仿性,教师和其他学生的行为对学生自身的影响极大;第三是不稳定性,由于初中生的心理素质并不强,对自己的认识也不够全面和清晰,导致自信心的建立也不够稳固。
(二)影响学生自信心培养的因素
树立自信心对初中学生的生活、学习都有很大影响,遗传因素对自信心的影响较小,自信心的培养主要是依靠环境影响和后天教育等,因此,学生能否树立自信心,取决于家庭、学校环境和家庭、学校教育等因素。
1.家庭教育对自信心培养的影响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成为众多家长的期盼,很多家長从初中开始就向孩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例如,让孩子参加课外辅导班或者其他兴趣班等,孩子承受着极大的学业压力和心理压力,导致学生精力不足,所有时间都花费在学习上,没有放松的机会和时间。另外,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溺爱,实际上是一种过度保护,缺乏生活经验导致孩子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习惯性求助,如果无法求助则会放弃面对困难和挫折,不知道主动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一些家长总是吵吵闹闹,导致家庭关系紧张,处于这种环境中,孩子们的心理压力很大,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长此以往,孩子的心理会逐渐产生偏差,出现自卑、不爱与人交流等问题,逐渐疏离教师和同学。
2.学校教育对学生自信心培养的影响
学校教育对于学生素质、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而教师是影响学生自信心的主要人物。如果教师不能结合学生特点和需求进行培养,例如,教师对学生的一些行为的评价过于激烈,将学生按照成绩不同分层,学生犯错后忽视错误而一味的批评学生,这些都会导致学生自信心缺失。部分学校管理不够完善,学生遇到困难后没有得到学校及时的帮助和支持,这对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也会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3.培养初中生自信心的策略
(1)利用特长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每个人都有着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经过不断的生活和学习也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具备创造力和富有思想的人,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成功者或者功成名就的人。因此,每个学生也都可能具备一技之长,教师要积极筹备和开展多种竞赛并评比,除了常见的知识类竞赛外,教师还可以与学校联合组织科技类、艺术类竞赛等,让每个年级或者每个班级,每个学期都能得到年级之星、班级之星等奖项,为建立学生自信心提供外部条件。除此之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喜好成立兴趣小组,在兴趣小组活动过程中挖掘学生的特长和潜能。每个学期教师都可以举办一些能够展现学生意志力、智力或者体力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也是有一技之长的,并不是处处都比别人差,他们的勇气和自信就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学习和生活也会更加快乐。
(2)教学要以鼓励为主
虽然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犯错,一定的批评和指正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教师仍然要以纠正和鼓励为主,一些教师甚至认为常犯错误的学生就是“坏孩子”,对这些学生不管不问,一味的批评导致学生自信心不足。有的学生则是逐渐无视教师的批评,产生抵触情绪,教师不让干什么他们就越是要干什么,这是学生抵触情绪的鲜明体现,直接后果就是学生成绩直线下滑,最终成为后进生,学习成绩差,不服管教,让各科教师对这些学生都感到头疼不已。实际上,如果教师教育学生以纠正错误和鼓励为主,通过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在活动或者学习中的进步,可能只是很小的进步,教师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自信心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通过一个个小的行为逐步建立自信心,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为学生创建实践机会
单纯的理论传授对于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作用并不大,教师需要在学生实践活动中进行恰当引导,帮助学生逐渐积累自信心。虽然学生年龄较小,但是教师也不能畏手畏脚,要为学生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能够自己体验和尝试,学生不断遭受挫折和失败,才能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水平并建立自信心。例如有一次上体育课时,班里没有体育课代表,教师就让一名身体素质较好的男生当体育课代表,但是这名男生性格比较内向,因此比较犹豫,教师鼓励这位男生一定能够当好体育课代表,经过几节课的实践和锻炼,这名男生的表现很好,有的时候还能够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这名男生的性格也越来越开朗。可见教师的引导加上学生的实践,能够让学生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自信心也逐渐增强了。
(4)层次化教学培养自信心
因材施教是教学的核心理念,学生的个体差异千差万别,如果教学方法、目标均相同,成绩较差的学生可能跟不上教学进度,对教学产生畏惧和厌烦感,形成恶性循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层次性,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难度要符合学生的能力,同时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拓展余地,尽量让学生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建立自信心。
综上,不论是学习还是活动,自信心都像是一股推动力,调动着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和提高,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