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大学生专业就业质量研究初探

来源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在不同专业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本文以H大学2014-2018年就业质量分析报告为对象进行内容分析,结合民族院校的办学宗旨和学生的发展需求,通过梳理近5年不同专业的就业状况,尝试对专业设置与就业质量互动关系提出优化路径,进一步提升民族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质量;专业建设
  前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面临着与市场的双向选择的现实问题也不断加剧,这对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来讲是机遇也是挑战。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与结构是民族院校在新时期不断发展、提升办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同样也是民族院校专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研究现状
  1.基本概念
  专业设置在《教育学词典》中定义为“是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按照学科分类或者是职业分工所设置的各种专业” [1],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专业的设立和撤销。专业的设立和撤销必须统筹规划,避免重复和空白,以高校办学条件为支撑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专业设置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专业设置的合理与否决定了高校能否向社会输送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高校专业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形成高度匹配,才能保障少数民族学生教育获得感。
  本文所指的专业结构是指不同专业结构下大学生就业的质量状况,具体包含不同专业的协议就业率、考研率等。专业结构优化的目的是调整专业种数、专业布点及专业招生数量,达到专业建设在整体上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现有研究概述
  曹洪军(2008)认为专业设置与大学生就业之间存在着统一、对立以及互动的复杂关系,强调必须建立专业设置预测系统,以主动超前的专业设置为大学生就业赢得主动[2]。赵婷婷(2005)站在学生需求的角度,通过分析不同学科专业毕业生所学专业与所从事工作的相关性、所学专业知识技能在工作中的适用程度以及他们对学科专业设置的改进建议等,总结我国大学本科学科专业设置中存在的问题[3]。赵晓芳(2009)通过对若干院校的多个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现状进行调研后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中存在一次就业率低、就业成本高、待业时间长、就业层次低、收入少、工作与所学专业脱节、应聘时有被歧视的现象等[4]。周浩(2013)对全国12所民族高校2012届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抽样调查发现目前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的四大困境,一是就业结构性矛盾较突出,二是部分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三是就业期望与现实差距大,四是弱势毕业生群体求职难度大。提出三大改善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的路径,一是民族院校要不断优化专业设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切实转变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三是不断加大就业帮扶力度,促进相关就业政策的进一步落实[5]。王志军(2014)通过对34所院校设置的“红黄绿牌”专业多个维度的研究,指出高校存在专业设置存在错位、发展意识有待加强、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应度不足等现实问题[6]。
  二、H大学2014-2018年就业状况分析
  1.毕业生人数及就业率情况
  五年来,虽然全国的本科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H大学的整体就业率稳步从2014年的88.96%增长至2018年的94.58%,升学率从12.62%增长至15.18%。其中,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率从2014年的87.2%增长至2017年的92.43%,稍低于整体就业率1个百分点左右,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升学率稍低于整体升学率2个百分点左右。岗位专业匹配度的调查显示从2014年75.49分提升至2018年82.19分,职业期望度的调查结果显示为从2014年的88.13分提升至92.43分。
  2.不同专业就业率情况分析
  五年来,就业率前20名专业和后10名专业呈现出一定的专业差距,总体而言理工科专业就业相对排位靠前性较为稳定,表征着专业设置的市场选择性。就业率前20名的专业累计共涉及58个专业,就业率后10名的专业累计涉及46个专业,均具有较强的离散性。
  就业率前20名专业的5年统计中,出现频度最高的为社会体育、生物医学工程和药物制剂,累计均为4次;累计出现3次的专业共有6个,分别是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动画、环境工程、药学、医疗器械工程;累计出现2次的专业共有21个,累计出现1次的专业共有28个,占比总涉及专业的48%,具有较强的离散性。
  就业率后10名专业的5年统计中,政治学与行政学、法学、民族学出现频度为4次,出现频度为第一高;频度为3次的为工商管理、社会学、应用化学3个专业;频度为2次的涉及13个专业;频度为1次的包含17个专业。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出现在就业率前20名的累计58个专业中有27个专业出现在就业率后10名的专业统计中,特别是只出现在就业率前20名累计频度为1次的专业出现在就业率后10名专业的频度大于等于一次,呈现出就业率整体较低。较强离散性的高低就业率所对应的专业恰恰说明了H大学专业设置整体的合理性,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法学、社会学、民族学等文科专业以及材料/应用化学等基础性理科专业在近5年的排名中均比较靠后。
  在梳理专业设置与就业状况互动关系中,本文選择有代表性的学院进行分析。近五年的协议签约率中,电信学院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一直稳居前4名,两个学院所设置的专业紧跟社会对职业专业化要求的步伐,以社会劳动力市场的人才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设置赋予着毕业生的职业胜任力,体现着专业人才培养质与量的统一性。然而这两个学院专业的面向市场性,毕业生升学的比例基本上处于后10名。
  近五年的协议签约率中,民社学院和法学院排名较为靠后,两个老牌的文科学院专业的设置与市场的稍有脱节,培养学生职业的社会胜任力表现出滞后市场。然而,民社学院的升学率在近五年中稳居前4名,体现着学院专业建设的宽口径、市场对本专业需求的疲软性和对本专业较高层次人才的强烈需求。法学院近五年的升学率呈现出在中间位置不断下滑的趋势,整体就业率中签约率和升学率均呈现出较弱的竞争力。同时,药学院和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在签约率和升学率均保持着较好的态势,对于基础学科的专业而言,不仅保持着较高的升学率,同时也保持着较好的签约率,实现着签约-考研的有机统一。   3.就业去向区域情况分析
  2014年来自沿海三省的毕业生回生源所在地就业的比例为68.94%;中部四省所占比例为 60.96%,西部地区比例为 22.54%。2015年毕业生集中在中部四省(36.63%);在沿海三省和西部地区比例分别为 25.59%和19.45%。2017 毕业生目前已落实的工作地域主要集中在中部四省(41.52%),西部地区和沿海三省,所占比例分别为 21.29%和 21.12%。2018已就业毕业生的工作地域主要集中在中部四省(47.13%),沿海三省和西部地区所占比例分别为20.56%和17.11%。毕业生中前往西部就业的比例逐年下滑。
  三、就业质量提升路径初探
  1.坚持民族院校的办学宗旨,加强民族院校学科建设。民族院校担负着“为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服务”的重要使命,克服高考扩招以来追求“大而全”,只求“广度”,不求“深度”的专业和学科建设;民族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当使得其培养对象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在全国性劳动力市场范围内能和汉族学生具有同等的竞争力[7]。
  2.不断加强民族院校的专业建设,基本出发点是要满足民族地区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专业结构需因地制宜和因校制宜,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专业面向,突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设置综合化多学科的交叉立体课程体系,面向民族地区发展和未来社会需求设置新的专业体系,整合专业群促进复合人才培养。面向新兴行业中就业较好的专业,积极鼓励毕业生继续深造。
  3.加强少数民族毕业生返乡就业的政策保障,实现“凤还巢”,同时,提升少数民族毕业生到大中城市就业的能力支撑,人才培养方案中采用“分类-精准”培养。民族院校坚持为民族地区服务的重要使命,并鼓励有能力的毕业生在全国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其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念宏.教育学辞典[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7:93.
  [2]曹洪军.专业设置与大学生就业关系[J].辽宁教育研究,2008(09):119-121.
  [3]赵婷婷,吴蕾蕾,樊文强.大学本科学科专业设置与就业的相关性分析——对本科毕业生的网上调查[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01):97-103.
  [4]赵晓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特殊性及对策建议[J].西北民族研究,2009(3):216-219.
  [5]周浩,李晓华,尤永红.民族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基于对12所民族高校毕业生的抽样调查[J].民族教育研究,2013(6):17-21.
  [6]王志军.就业前景视阈下高校专业设置现状分析——基于34所“应用技术大学联盟”院校[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4,30(06):92-100+104.
  [7]陳达云.大力发展民族高等教育提高少数民族就业能力[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30(12):61-64.
  作者简介:
  王重阳(1986-),蒙古族,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民族高等教育政策。
  基金项目: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实践取向课程观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改革”(JYX1804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信息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核心素养建构研究”。(CSQ19031)。
其他文献
摘要:以一贯对文字的敏感度,运用中国文人书画传统的“临”、“仿”,以手工缝制填充的软雕塑的方式再现书法,结合现代社交流行符号,笔者从而创造了一个庞大的有关字与表情的装置藝术。本文从当代特殊的文化氛围、环境,乃至于历史出发,来分析具备脉络意义和对话关系的新作,给书法界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角度。对语言与符号、思考与交流、美学与空间、艺术和文化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重新梳理,分析可识别系统符号,阐述新文化和新
期刊
摘要:泉州城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便是泉州,其在文化底蕴上比较丰厚,人们常常将海上丝绸之路称之为海丝。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对精神文明越发重视,因此泉州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对海丝历史文化的挖掘,让更多人感受到泉州在历史文化方面的魅力,促进泉州资源的转化以及文化魅力的释放,并且需做好海丝保护工作。  关键词:泉州"海丝";历史文化;文化底蕴  海丝属于西方与东方
期刊
摘要:新印象派“点彩派”,为什么会与中国传统工艺“仿真绣”产生联系呢?笔者通过刺绣创作实践以及在点彩派诞生地留学深入研究修拉原作,通过研究比较和层层分析笔者发现两者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里很难说点彩派对沈寿产生直接影响,沈寿和修拉在同一时代不同地域,她本人游学中西,兼收并蓄,借鉴点彩派也不无可能?本文首先从两种风格特点进行概述,得以论证可行性,再用比较研究的方式从历史脉络,分色方法,创作技法,著作理论
期刊
摘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包含单位历史发展的相关内容,同时也涵盖不少重要理论与实践教育的信息资料,能够为事业单位制定决策和优化单位管理提供重要保障。由此可见,事业单位档案有着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做好档案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现代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保证。所以事业单位在管理创新工作的实施当中,要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并把提高档案管理服务效率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变革传统的档案管理理论与方法,改变过去消极被动的服
期刊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关系日趋紧密,也为跨境电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跨境电商与传统商业模式虽然经营模式不同,但同样需要面对跨境交易之间的一些问题。为此本文将试析“互联网+”时代下进口电商与出口电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促进我国国电商的发展,提升国家经济实力。  关键词:“互联网+”;跨境电商;出口;进口  跨境电商是基于互联网基础上,通过电子交易平台发展起来的国际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新科技的出现,财务会计需向管理会计转型,但是管理会计人才的缺口较大,如何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指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的方法,以期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路径优化起到一定作用。  一、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自2014年以来,不管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非常重视管理会计
期刊
摘要:基层党支部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党的各项工作在基层深入开展的战斗堡垒。全面打造过硬党支部,既是深刻把握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新任务和新要求,也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坚强的组织保证。作为基层党支部,亟需找准过硬支部建设的切入点与着力点,构建务实管用的制度机制,压紧压实管党治党责任,教育引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每一个阵地都做到党旗飘扬、堡垒坚强,实现基层支部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农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石,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亦是呈现大好的发展形势。但是在农村的集体经济环境中,存在缺乏科学地财务管理这一问题,因此,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财务管理也逐渐成为农村实现经济可储蓄发展的热点与关键。科学合理地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可以促进农村迅速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发展建议  引言  在农
期刊
摘要:我國在近年来提出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乡村旅游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话题,与传统村落更新相关的互动和发展备受重视,而许多乡村民宿作为传统文化载体形式,可以传统村落起到更新的重要作用。乡村民宿营建属于传统村落经济融入时代经济的象征,同时也对传统村落的人文、自然环境等带来一定的威胁,地方政府需要辩证的看待这一问题。本文从浙江金华的乡村民宿营建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关于乡村民宿营建与传统村落更新之间的互
期刊
摘要: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加快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高效权威的监督体系,提升基层央行治理效能迫在眉睫。本文针对当前基层央行政治监督工作机制构建中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常态化;基层央行;监督机制  近期人民银行邵阳市中心支行纪委组织辖内7名支行纪检组长就如何准确把握政治监督的内涵及本质要求、精准实施同体政治监督、进一步构建常态化的基层央行政治监督机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强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