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设生活情景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它能巧妙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社会生活实际的重要性,把课堂数学和社会生活实际联系结合起来,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具有吸引力,吸引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分析生活情景的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希望可以培育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关键词:生活情景;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并不只是看教师传授多少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看学生能够掌握多少。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在结合生活实际的情景下,以学生发展作为教学重点,促进学生数学能力提高。
一、创设生活背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的数学来说,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若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就会让学生认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聚甚远,这也是学生对数学知识不感兴趣的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就可以适当的创设相关的生活情景,从而起到吸引学生的目的,更好的增强课堂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入一些生活元素来创设相关教学情景,以此来聚焦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像教师可以通过形象的例子来建立学生不等式的思维,如:“牛爷爷家门前有一块草坪,正好是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草坪,现在需要求面积,然后购买相应面积的除虫剂。现在已知长宽高,那么怎样求得平行四边形草坪面积?”这就是一道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题目,也是一种生活化情景创设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这种情景的创设,能够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学习相关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知识,并通过设置有趣的生活情景的形式来进行分析和解答,最终得出准确的答案。
二、采用生活例题,引发学生思考
数学例题对于学生学好数学知识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对数学例题具有全面而透彻的理解和分析,教師才能够了解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有些小学数学课本例题比较抽象,学生难以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具体的知识解答框架,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只能停留在表面,不利于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例题的解答中。因此,教师在设置解答题的过程中,需要从教学内容出发,结合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情况,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与生活相关的数学例题,用于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深化理解。
例如,以“分数的意义”为例,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以“分数”的主题进行知识展开。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3份就是(),这里的单位“1”表示的是()。这道例题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通过生活化可以加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数学知识的应用,提升解题能力。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生活化中,教师可以采用生活例题进行知识点的考察,引发学生的学习思考,从而增强学生的知识理解力,提升学生的探究学习意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三、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数学探究
数学探究的过程就是需要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用于生活实践,为了能够达到相关的数学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行体验,通过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有关数学知识的探究,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积主动性。
在植树问题中涉及到三个要素:总路线长、间距长、还有棵数,一般来说题目中会间接或直接给出其中任意两个要素,然后期求第三要素。一般分为:①两端都栽;②只栽一端;③两端都不栽,及棵树与间隔数的关系,这三种情况经常出现在例题中。那么,在不同情况下得到的解题方法与思路是不一样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三种类型的解题公式与规律,可以让学生结合现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数学探究。让学生回忆学校操场环形的封闭式植树,间距、长度和棵数有什么关系,然后让学生在联想马路一旁(两端都栽、两端都不栽、只栽一端树)的植树问题,通过生活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探究出这植树问题的公式。在“植树问题”通过生活经验可以得知:
两端都栽:距离÷间隔长+1=棵数
两端都不栽:距离÷间隔长-1=棵数
只栽一端:路长间÷间隔长=棵数
通过结合相关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数学探究,最终获取正确答案。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需要鼓励学生在解答过程中能够充分结合生活经验,提高数学探究能力。
四、结语
总之,生活教育理念对于学习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创设生活情景应用于小学数学中,可以降低学生的解题难度,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所以,教师在准备进行数学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加入现实生活当中的一些事例,充盈教学资源和素材,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黄伙娣.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小学数学创设生活情景策略[J].教师,2018(08):44-45.
[2]祁君,韩浩洋.浅谈小学数学创设生活情景[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8(12):94-96.
[3]秦云燕.探寻小学数学创设生活情景的途径和策略[J].成长,2019(12):109-109.
[4]杨森涛.激发兴趣创设生活情景式数学课堂[J].知识窗(8-14日刊),2020(02):10-11.
◆关键词:生活情景;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并不只是看教师传授多少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看学生能够掌握多少。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在结合生活实际的情景下,以学生发展作为教学重点,促进学生数学能力提高。
一、创设生活背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的数学来说,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若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就会让学生认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聚甚远,这也是学生对数学知识不感兴趣的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就可以适当的创设相关的生活情景,从而起到吸引学生的目的,更好的增强课堂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入一些生活元素来创设相关教学情景,以此来聚焦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像教师可以通过形象的例子来建立学生不等式的思维,如:“牛爷爷家门前有一块草坪,正好是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草坪,现在需要求面积,然后购买相应面积的除虫剂。现在已知长宽高,那么怎样求得平行四边形草坪面积?”这就是一道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题目,也是一种生活化情景创设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这种情景的创设,能够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学习相关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知识,并通过设置有趣的生活情景的形式来进行分析和解答,最终得出准确的答案。
二、采用生活例题,引发学生思考
数学例题对于学生学好数学知识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对数学例题具有全面而透彻的理解和分析,教師才能够了解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有些小学数学课本例题比较抽象,学生难以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具体的知识解答框架,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只能停留在表面,不利于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例题的解答中。因此,教师在设置解答题的过程中,需要从教学内容出发,结合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情况,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与生活相关的数学例题,用于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深化理解。
例如,以“分数的意义”为例,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以“分数”的主题进行知识展开。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3份就是(),这里的单位“1”表示的是()。这道例题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通过生活化可以加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数学知识的应用,提升解题能力。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生活化中,教师可以采用生活例题进行知识点的考察,引发学生的学习思考,从而增强学生的知识理解力,提升学生的探究学习意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三、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数学探究
数学探究的过程就是需要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用于生活实践,为了能够达到相关的数学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行体验,通过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有关数学知识的探究,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积主动性。
在植树问题中涉及到三个要素:总路线长、间距长、还有棵数,一般来说题目中会间接或直接给出其中任意两个要素,然后期求第三要素。一般分为:①两端都栽;②只栽一端;③两端都不栽,及棵树与间隔数的关系,这三种情况经常出现在例题中。那么,在不同情况下得到的解题方法与思路是不一样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三种类型的解题公式与规律,可以让学生结合现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数学探究。让学生回忆学校操场环形的封闭式植树,间距、长度和棵数有什么关系,然后让学生在联想马路一旁(两端都栽、两端都不栽、只栽一端树)的植树问题,通过生活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探究出这植树问题的公式。在“植树问题”通过生活经验可以得知:
两端都栽:距离÷间隔长+1=棵数
两端都不栽:距离÷间隔长-1=棵数
只栽一端:路长间÷间隔长=棵数
通过结合相关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数学探究,最终获取正确答案。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需要鼓励学生在解答过程中能够充分结合生活经验,提高数学探究能力。
四、结语
总之,生活教育理念对于学习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创设生活情景应用于小学数学中,可以降低学生的解题难度,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所以,教师在准备进行数学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加入现实生活当中的一些事例,充盈教学资源和素材,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黄伙娣.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小学数学创设生活情景策略[J].教师,2018(08):44-45.
[2]祁君,韩浩洋.浅谈小学数学创设生活情景[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8(12):94-96.
[3]秦云燕.探寻小学数学创设生活情景的途径和策略[J].成长,2019(12):109-109.
[4]杨森涛.激发兴趣创设生活情景式数学课堂[J].知识窗(8-14日刊),2020(0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