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以新课标为标准,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纷纷进行了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几年的实践,我认为当前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突出难点是:如何在国家设置的各个学科中真正实现有效的或者高效的德育功能,把“立德树人”放在第一位做好。
“立德树人”,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有机结合,它向我们阐明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成才,先成人;要成人,先立德。育人之道,立德为先。古人重视“立德、立功、立言”,称其为“三不朽”,并将“立德”摆在第一位。有德有才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立德树人”是古往今来历代教育家共同遵循的理念。在我们的学校里,“德育”也始终放在重要的位置,但其实效尚不尽人意。原因有很多,但我认为有三个重要原因不可忽视。
第一个原因:应试教育的观念还根深蒂固。
现在的课程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主要表现在老师的教育理念开始转变,由单纯的以讲授知识为主、灌输式教育向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主、启发式教学为主转变。从只重视少数优生向面向全体学生转变,从以教师讲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但是转变不够彻底,这种转变不彻底的根源在于国家依然靠应试过渡人才、选拔人才,这就导致了应试教育不可能根除。学校、社会对老师的评价还是以应试教育成绩的高低为标准,这就导致了大部分的教师只重视升学成绩而不重视“立德树人”。要破解这一难题,就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改变课程评价标准,改革单凭成绩评价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教师的成长,一切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发展,不以一张考卷和一时成败论英雄。要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更新老师的教育理念,对于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继续贯彻执行。学校可利用结对子、讲公开课、专题研讨、听专家报告等形式,带动教师理念的转变,让青年教师成为教学改革的主力军。
第二个原因:现行整套教材内容德育功效不强。
教材内容感性德育差,很难使学生品德培养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没有起到应有的“立德树人”的作用。学生在学校里接触最多的是教材,因此,教材的内容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是学生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回顾我国教育历史,从我国大教育家孔子的言行教材《论语》到清朝康熙年间李毓秀的《弟子规》,无一处不辐射出如何做人,做人要求言简意明,言行集中,德育功效大为彰显。再看六七十年代的小人书、小说、报刊等无一不辐射和折射出德育的核心——爱国主义教育。这也使那个年代的人形成了那代人特有的思想品德,这些教材内容所显示的德育功能很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当然啦,学校的德育不仅仅取决于教材,但是教材这一块不可忽视,应力求做好。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是在整套教材中选择优质的德育内容和学习知识紧密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破解的方法是:重编各科教材,精选德育内容,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立德树人。其中小学初中德育以人性教育为主,初中、高中、大学在人性教育的同时要注重信仰教育,各科同时辐射和折射德育功效,整套教材实现育人为本的理念和作用。
第三个原因:教师的德育功效不强。
1.教师的错误认识。
(1)德育是专门教师和辅导员的任务。
(2)德育仅仅看成是几门课程的认识。
(3)德育是政治理论专门知识的讲授。
破解方法:
(1)加强师德培训,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深刻理解学校德育关系着国家的生死存亡、民族的复兴。
(2)加强对教育的时政、纲要、精神学习,时刻拓展视野,掌握教育发展的时代性、重要性,真正将立德树人作为自己从事教育职业的根本任务。
(3)加大对整套教材的培训力度,使授课教师系统掌握教材主导思想,吃透教材,以便更好地运用教材进行“立德树人”。按照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要从做合格公民的基础要求做起,将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贯穿到全部的教育环节之中。
2.教师的言教重于身教。
部分学科任课教师只注重教材教学,忽视了身范教育。我亲眼目睹了这样一件事:一天下早自习后,几十名学生、教师发现在学校走廊地上不知谁丢了20元人民币,这时一位物理老师刚好经过,顺手捡起放进兜里,以后无声无响据为己有。我想此事无声的教育胜过有声教育N倍。
3.教师对自身职业的非认同感。
由于部分教师受自身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对教育行业缺乏正确的认同,再加上教师地位不高、待遇偏低导致了部分教师不热爱教育行业,不钻研业务知识,兼职、得过且过甚至“身在曹营心在汉”。平时不认真备课,不研究教材的知识点、德育点,德育目标模糊,知识面狭窄、贫乏,只能照本宣科地传授教材知识,而忽略了德育的发挥。
破解方法:
(1)听专家报告。专家解读整套教材的德育体系、实施意义、操作要求、具体运用方法等。进修培训、网络学习、学校业务学习要作为教师专业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2)国家应加大对教育地位的提高力度,使教育真正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们最羡慕的事业。
(3)国家实行严格的教师管理和考核制度,对部分不热爱教育工作和不适应教育岗位的教师及时进行转岗。
“立德树人”,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有机结合,它向我们阐明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成才,先成人;要成人,先立德。育人之道,立德为先。古人重视“立德、立功、立言”,称其为“三不朽”,并将“立德”摆在第一位。有德有才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立德树人”是古往今来历代教育家共同遵循的理念。在我们的学校里,“德育”也始终放在重要的位置,但其实效尚不尽人意。原因有很多,但我认为有三个重要原因不可忽视。
第一个原因:应试教育的观念还根深蒂固。
现在的课程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主要表现在老师的教育理念开始转变,由单纯的以讲授知识为主、灌输式教育向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主、启发式教学为主转变。从只重视少数优生向面向全体学生转变,从以教师讲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但是转变不够彻底,这种转变不彻底的根源在于国家依然靠应试过渡人才、选拔人才,这就导致了应试教育不可能根除。学校、社会对老师的评价还是以应试教育成绩的高低为标准,这就导致了大部分的教师只重视升学成绩而不重视“立德树人”。要破解这一难题,就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改变课程评价标准,改革单凭成绩评价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教师的成长,一切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发展,不以一张考卷和一时成败论英雄。要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更新老师的教育理念,对于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继续贯彻执行。学校可利用结对子、讲公开课、专题研讨、听专家报告等形式,带动教师理念的转变,让青年教师成为教学改革的主力军。
第二个原因:现行整套教材内容德育功效不强。
教材内容感性德育差,很难使学生品德培养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没有起到应有的“立德树人”的作用。学生在学校里接触最多的是教材,因此,教材的内容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是学生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回顾我国教育历史,从我国大教育家孔子的言行教材《论语》到清朝康熙年间李毓秀的《弟子规》,无一处不辐射出如何做人,做人要求言简意明,言行集中,德育功效大为彰显。再看六七十年代的小人书、小说、报刊等无一不辐射和折射出德育的核心——爱国主义教育。这也使那个年代的人形成了那代人特有的思想品德,这些教材内容所显示的德育功能很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当然啦,学校的德育不仅仅取决于教材,但是教材这一块不可忽视,应力求做好。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是在整套教材中选择优质的德育内容和学习知识紧密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破解的方法是:重编各科教材,精选德育内容,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立德树人。其中小学初中德育以人性教育为主,初中、高中、大学在人性教育的同时要注重信仰教育,各科同时辐射和折射德育功效,整套教材实现育人为本的理念和作用。
第三个原因:教师的德育功效不强。
1.教师的错误认识。
(1)德育是专门教师和辅导员的任务。
(2)德育仅仅看成是几门课程的认识。
(3)德育是政治理论专门知识的讲授。
破解方法:
(1)加强师德培训,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深刻理解学校德育关系着国家的生死存亡、民族的复兴。
(2)加强对教育的时政、纲要、精神学习,时刻拓展视野,掌握教育发展的时代性、重要性,真正将立德树人作为自己从事教育职业的根本任务。
(3)加大对整套教材的培训力度,使授课教师系统掌握教材主导思想,吃透教材,以便更好地运用教材进行“立德树人”。按照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要从做合格公民的基础要求做起,将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贯穿到全部的教育环节之中。
2.教师的言教重于身教。
部分学科任课教师只注重教材教学,忽视了身范教育。我亲眼目睹了这样一件事:一天下早自习后,几十名学生、教师发现在学校走廊地上不知谁丢了20元人民币,这时一位物理老师刚好经过,顺手捡起放进兜里,以后无声无响据为己有。我想此事无声的教育胜过有声教育N倍。
3.教师对自身职业的非认同感。
由于部分教师受自身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对教育行业缺乏正确的认同,再加上教师地位不高、待遇偏低导致了部分教师不热爱教育行业,不钻研业务知识,兼职、得过且过甚至“身在曹营心在汉”。平时不认真备课,不研究教材的知识点、德育点,德育目标模糊,知识面狭窄、贫乏,只能照本宣科地传授教材知识,而忽略了德育的发挥。
破解方法:
(1)听专家报告。专家解读整套教材的德育体系、实施意义、操作要求、具体运用方法等。进修培训、网络学习、学校业务学习要作为教师专业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2)国家应加大对教育地位的提高力度,使教育真正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们最羡慕的事业。
(3)国家实行严格的教师管理和考核制度,对部分不热爱教育工作和不适应教育岗位的教师及时进行转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