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的大众化、通俗化是播音员、主持人传达信息、阐明理念、进行交流、感染受众以实现传播目的和达到传播效果的手段,但大众化和通俗化并不等于低俗化,广播电视媒体语言呼唤精确语言的运用。而语言的逻辑性和形象性的强弱,是语言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语言基本功是否深厚的体现。由于内容和要求的不同,不同栏目的主持人,其语言的形式风格具有不同的特色,对逻辑性和形象性的运用各有侧重,但都要在不断增强逻辑性和形象性上下功夫。逻辑性强的语言,引导人们清晰地思维、理性地分析,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形象性强的语言,则能引起人们的想象联想,含蓄、幽默,耐人寻味。象著名主持人崔永元、白岩松、王志、水均益、敬一丹、杨澜、张越,他们主持节目时,语言的逻辑性或形象性就表现得非常充分,既有个性又有感染力,获得了受众的喜爱。
增强语言的逻辑性,首先要了解和学习逻辑的基本规律。逻辑的基本规律适用于各种思维形式,是人们运用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和论证时必须遵循的。逻辑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它要求我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概念必须保持其自身的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不能用互相矛盾的概念指称同一个对象。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都肯定,也不能都否定,以免犯自相矛盾或摸棱两可的错误。一篇好文章,一次有说服力的谈话,其中提出的论题或作出的判断,必须用充足的理由进行论证。对于上述要求,我们应当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在播音和主持的长期实践中,不断地、反复地加以运用,逐步达到语句结构严谨,语词运用恰当,以表现清晰的思维,阐明科学的概念和进行正确的判断。
要增强逻辑性,提高思辩能力,一是要学一点哲学,懂得事物矛盾运动的发展规律,善于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历史地、全面地看问题。二是要读一些思辩性强的经典论著,学习前人科学的思想方法,以及善于遣词造句用以阐明自己的论点的良好技巧。
毛泽东的《矛盾论》是一篇简明扼要的经典哲学论著,值得认真阅读,深入体会,然后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一段逻辑性强的讲话,不仅具有理性的力量,说服的力量,同时也体现着科学理论之美,引人入胜,因而也具有感人的力量。邓小平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邓小平文选》第2卷)这段话运用了逻辑性很强的语言结构,深刻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人们很容易理解和接受。中外思辩性强的经典语句和论著,自古至今,浩如烟海,试举数则以明之。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两者的关系和后果。孟子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则是一条警世格言。战国李斯说:“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也是逻辑性很强的一段的深刻论述。
理论来源于实践,逻辑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全面地观察,历史地分析各类事物,准确地加以判断,处理好各种关系,做到有条不紊,那么,语言的逻辑性也必然会随之不断增强。
语言的逻辑性对新闻、访谈、经济、法制等节目的主持人至关重要,而语言的形象性则是文化娱乐类主持人更需要着重掌握的基本功。
形象性是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中十分突出的一个特点。在先秦诸子的著述中,我们可以读到不少寓哲理于形象之中的名句。庄子的《庖丁解牛》形象生动,使梁惠王从中悟到了养生之道。文中“游刃有余”“踌躇满志”,至今仍然是我们日常谈论和写作中常用的成语。荀子在《劝学》篇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通过生动的形象,深刻揭示了自然之理和人生之理。唐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是逻辑性和形象性的极佳结合,所阐述的道理,至今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还可读到整篇描写自然形象,而实际讽喻或暗喻社会现象的篇章。清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就是一例。鲁迅的作品通过逻辑性和形象性结合的句子,充分展现了他尖锐鲜明的观点和风格。毛泽东的谈话和文章中,逻辑性和形象性兼具的语言更为常见。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他反对“语言无味”,并把这种状况形容为“象个瘪三”,并以“甲乙丙丁,开中药铺”比喻那种罗列现象,不接触事物本质的弊病,生动有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中国的古典诗词,是以精炼的语言状物抒情的一种文体,可以启发我们的形象思维,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精炼、生动、形象,具有艺术趣味。“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陟高寒处,安知天地宽”,都崇尚高远之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具有何等的胸襟气度!“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具有何等的壮烈情怀!学习优秀的古典诗词,不仅是学习其中的语言技巧,我们的胸襟、情怀、境界也必然会受到熏陶和影响,从而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提升我们语言和行为的格调。
成语和歇后语也是逻辑性和形象性语言相结合的产物。一句成语的后面往往就是一个历史故事,一个典故。恰当地运用成语,可以省去许多费时的口舌,达到心知肚明的效果。“人定胜天”“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满招损,谦受益”,或给人以自信,或给人以勇气和力量,或给人以警醒和启示,言简意赅,发人深省。歇后语大都产生于民间,来源于生活,生动有趣。适当地运用成语或歇后语,也是增强语言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有效手段。
提倡加强语言的逻辑性、形象性,列举世代先贤的名句并不是为了复古,而是汲取营养。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有一句批判八股文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名句 “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既形象又生动。现在不少广播电视主持人的语言内涵太少,调侃的话,车轱辘话来回倒,这不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是什么,实在是贻害不浅。文化娱乐是提高受众的审美情趣,带给受众精神欢愉的,决不是语言垃圾,更不能愚民。赵忠祥年轻时便熟读唐诗宋词、博览古今书籍,因而他的主持语言便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上海著名节目主持人叶惠贤时时与《百科全书》《成语词典》《名人名言录》《中国古代名句辞典》等书籍为伴,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这使得他的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得到受众的欢迎。
传统文化要继承,社会文化要发展,媒体作为文化发展的促进者应该有正确的导向。在语言表述大众化、通俗化的过程中,播音员、主持人应该抛弃生活语言中的杂质,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用富于逻辑性和形象性的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地传达社会中的真善美。不具备逻辑性的语言必然是松散的甚至是混乱的。不具备形象性的语言更不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注意力。因此,播音员、主持人在工作中要多运用逻辑性强寓哲理于形象的优美语言。
(林鸿,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系)
增强语言的逻辑性,首先要了解和学习逻辑的基本规律。逻辑的基本规律适用于各种思维形式,是人们运用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和论证时必须遵循的。逻辑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它要求我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概念必须保持其自身的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不能用互相矛盾的概念指称同一个对象。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都肯定,也不能都否定,以免犯自相矛盾或摸棱两可的错误。一篇好文章,一次有说服力的谈话,其中提出的论题或作出的判断,必须用充足的理由进行论证。对于上述要求,我们应当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在播音和主持的长期实践中,不断地、反复地加以运用,逐步达到语句结构严谨,语词运用恰当,以表现清晰的思维,阐明科学的概念和进行正确的判断。
要增强逻辑性,提高思辩能力,一是要学一点哲学,懂得事物矛盾运动的发展规律,善于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历史地、全面地看问题。二是要读一些思辩性强的经典论著,学习前人科学的思想方法,以及善于遣词造句用以阐明自己的论点的良好技巧。
毛泽东的《矛盾论》是一篇简明扼要的经典哲学论著,值得认真阅读,深入体会,然后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一段逻辑性强的讲话,不仅具有理性的力量,说服的力量,同时也体现着科学理论之美,引人入胜,因而也具有感人的力量。邓小平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邓小平文选》第2卷)这段话运用了逻辑性很强的语言结构,深刻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人们很容易理解和接受。中外思辩性强的经典语句和论著,自古至今,浩如烟海,试举数则以明之。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两者的关系和后果。孟子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则是一条警世格言。战国李斯说:“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也是逻辑性很强的一段的深刻论述。
理论来源于实践,逻辑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全面地观察,历史地分析各类事物,准确地加以判断,处理好各种关系,做到有条不紊,那么,语言的逻辑性也必然会随之不断增强。
语言的逻辑性对新闻、访谈、经济、法制等节目的主持人至关重要,而语言的形象性则是文化娱乐类主持人更需要着重掌握的基本功。
形象性是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中十分突出的一个特点。在先秦诸子的著述中,我们可以读到不少寓哲理于形象之中的名句。庄子的《庖丁解牛》形象生动,使梁惠王从中悟到了养生之道。文中“游刃有余”“踌躇满志”,至今仍然是我们日常谈论和写作中常用的成语。荀子在《劝学》篇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通过生动的形象,深刻揭示了自然之理和人生之理。唐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是逻辑性和形象性的极佳结合,所阐述的道理,至今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还可读到整篇描写自然形象,而实际讽喻或暗喻社会现象的篇章。清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就是一例。鲁迅的作品通过逻辑性和形象性结合的句子,充分展现了他尖锐鲜明的观点和风格。毛泽东的谈话和文章中,逻辑性和形象性兼具的语言更为常见。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他反对“语言无味”,并把这种状况形容为“象个瘪三”,并以“甲乙丙丁,开中药铺”比喻那种罗列现象,不接触事物本质的弊病,生动有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中国的古典诗词,是以精炼的语言状物抒情的一种文体,可以启发我们的形象思维,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精炼、生动、形象,具有艺术趣味。“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陟高寒处,安知天地宽”,都崇尚高远之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具有何等的胸襟气度!“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具有何等的壮烈情怀!学习优秀的古典诗词,不仅是学习其中的语言技巧,我们的胸襟、情怀、境界也必然会受到熏陶和影响,从而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提升我们语言和行为的格调。
成语和歇后语也是逻辑性和形象性语言相结合的产物。一句成语的后面往往就是一个历史故事,一个典故。恰当地运用成语,可以省去许多费时的口舌,达到心知肚明的效果。“人定胜天”“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满招损,谦受益”,或给人以自信,或给人以勇气和力量,或给人以警醒和启示,言简意赅,发人深省。歇后语大都产生于民间,来源于生活,生动有趣。适当地运用成语或歇后语,也是增强语言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有效手段。
提倡加强语言的逻辑性、形象性,列举世代先贤的名句并不是为了复古,而是汲取营养。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有一句批判八股文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名句 “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既形象又生动。现在不少广播电视主持人的语言内涵太少,调侃的话,车轱辘话来回倒,这不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是什么,实在是贻害不浅。文化娱乐是提高受众的审美情趣,带给受众精神欢愉的,决不是语言垃圾,更不能愚民。赵忠祥年轻时便熟读唐诗宋词、博览古今书籍,因而他的主持语言便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上海著名节目主持人叶惠贤时时与《百科全书》《成语词典》《名人名言录》《中国古代名句辞典》等书籍为伴,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这使得他的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得到受众的欢迎。
传统文化要继承,社会文化要发展,媒体作为文化发展的促进者应该有正确的导向。在语言表述大众化、通俗化的过程中,播音员、主持人应该抛弃生活语言中的杂质,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用富于逻辑性和形象性的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地传达社会中的真善美。不具备逻辑性的语言必然是松散的甚至是混乱的。不具备形象性的语言更不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注意力。因此,播音员、主持人在工作中要多运用逻辑性强寓哲理于形象的优美语言。
(林鸿,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