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追求目标,也就是学校的发展定位。七中自2000年成立之初,就确定了“科研兴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努力向着“名师名校”的方向发展。为了落实“科研兴校”,学校领导带头,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制定并修改了各种方案、规划;为了落实“教研兴校”,广泛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全面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了落实“科研兴校”,学校组织了不同层面的交流会、研讨会、报告会、反思会;为了落实“科研兴校”,我们提出“精致化管理”,“以学论教”,加强教研组建设,抓实每一个环节和过程……这每一项举措,就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可持续化发展”的思想在七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追求“名师名校”的一个“法宝”。我们的实践,可以说是打造教育品牌,创建特色学校的一个案例。
1 广泛开展教研教改、课题研究工作,全面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是我校教学工作的主旋律
1.1 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学改革,以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以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教研教改工作的开展以它独有的魅力吸引了众多的参与者,也为我校带来了发展的春天,逐步形成了以中语整改为龙头,其他学科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2001年5月的“乌海之行”使我们感受到语文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2001年6月我们启动了中语整改实验,在借鉴乌海二中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因校制宜,制订了“牙七中中语整改实施方案”,成立了“中语整改领导小组”,拟定了“学生评价细则”和“教师考核细则”,自2001年9月起付之实践,历时三年到2004年7月,在更新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强化语文活动、优化语文环境、改革评估办法五大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尝试:
1.1.1 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观:课堂不只是传输知识的渠道;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材不是学生的全部生活,生活才是学生的全部教材;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不是盛装知识的容器,而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创新不等于发明创造;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教师不是讲师,而是教练。树立起这五个观念,对语文整改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1.1.2 改革课堂教学:重新分配语文课时,优化设计教读课、自读课、作文课、活动课等不同课型的基本思路。
1.1.3 强化语文活动: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1.9~2002.5)以积累语文知识(名言警句、精美片断、美词佳句、优秀古诗词等)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为主,如“赛诗会”、“辩论会”、“编排课本剧”、“成语接力赛”、“读书汇报会”、“语文百科知识”、“配乐散文诗朗诵”、“自编自演三句半”等。第二阶段(2002.6~2004.7)此阶段我们在听取评估组意见的基础上,认真研读新课标,使语文活动课逐渐成为一项综合性实践活动,我们注重加强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联系,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将教科书“这本小书”和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将语文教育的生活意义和语文生活的教育意义融为一体,如“模拟面试”、“调查社会用字情况”、“讲述老照片的故事”、“时事要闻回放”、“采撷雪文化”等。
1.1.4 优化语文环境:结合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如主题班会,社会实践,参观访问等;结合各科教学,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如指导学生阅读各门学科的教材,这是读的训练;指导学生回答问题,进行讨论,这是说的训练;指导学生书面回答问题,写实验报告,各科小论文,这是写的训练。
1.1.5 改革评估办法:对教师的评估,兼顾教学过程和效果两个方面,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估依据;对学生的评估,减少考试次数,加强平时考查,简化考试内容,着重考查能力,淡化考试的区别功能,强化考试的激励作用。
该项实验中:“教师子课题的确立”、“学生作文集的汇编”、“评价制度改革”已成为语文教学的特色。
中语整改仅仅是一个开始,其他学科也在成熟教学的积淀中同时步入了教研教改的行列。继语文学科“中语整改”中的子课题“阅读教学创新设计”立项后,地理、体育、音乐、化学、生物等学科也先后确立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并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老师们不断接受多种挑战和考验,设计教学案例,出研讨课、观摩课、公开课,写阶段性总结,在各种交流会上发言,不断在工作中磨练,在学习中感悟,在实践中反思,在科研中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仅在于教师角色的转换,更重要的是学生受益,学生知识的丰富、能力的提高、视野的开拓、素质的提升正是我校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的最终目的所在。
1.2 走进新课程,践行新理念。2004年9月,我们走进了新课程,它的到来,让每一位老师的心里都有了一种灵动,因为“新课堂是生命生长的苗圃,新课堂是生命享受的乐园”,我们开始尝试用新的教育理念去指导教学,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去捕捉每一个精彩的教学瞬间,努力建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正是这样,我校的教学工作才如一朵奇葩,吐露出浓郁而持久的芬芳。
1.2.1 开齐开足所有课程。将综合实践课、校本课、写字课、阅读课、心理健康课正式纳入课表,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不具有天赋、潜能的学生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以便他们在将来社会生活中能够找到应处的位置。综合实践课:纳入课表的同时根据学科特点灵活设立“综合实践活动周”便于学生的选题、准备、实践、展示及教师指导参与,进而保证学生活动的实效性。经过两年多的探索,我校的综合实践课基本形成了“选题——准备——探究——实践——总结”的五环节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及其他学科有机融合到了一起。比如“开发家乡的旅游资源”、“寻找身边的浪费情况”、“去福利院送温暖”、“到校田地挖土、种植、除草、浇水、间苗、收获”、“到烈士陵园讲抗战故事”、“设计校园平面图”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一种体验,明白一个道理,增强责任感,培养爱心,学会技能。下面是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后写在汇报材料中的一段话:“我们走进饭店,了解消费,倡导节约;我们走上街头,寻找错别字,向有关部门提出修改建议;我们徜徉在凤凰山庄,欣赏美景,关注环境,构想环保方案。大自然中,有了我们的身影,街头巷尾,有了我们的笑声,旅游景点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我们懂得了节约,学会了与人沟通,明白了环保的意义,……回想那一幕幕,我们真的难以忘怀。”
实践之后,学生们的心中碰撞出了激动的火花,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体悟到了一个个道理,把自己的活动内容记录在了自己的日记里,那些真诚的感触也给老师带来了感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往往对他们的影响更为直接、具体,也许,别人说上千遍万遍也抵不上自己亲自做一遍,从体验中获得的情感是最朴素、最真挚也是最难忘的,也只有把学生们带到实践中去,才能有效地培养其实践能力和个性发展。
1.2.2 探索评价制度改革,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
1.2.2.1 各学科均实行发展性评价,并在总成绩中占10%。各学科教师根据学科特点,依据课标的要求,制定本学科的发展性评价表,分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三项,评价时要调阅学生的成长记录袋,结合平时表现,公正客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老师们付出了许多辛苦,尽管在显性的表现上作用不很明显,但隐含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促进和激励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实践证明,有了发展性评价,学生们更在意自己平时过程中的点滴表现。
1.2.2.2 语文、英语学科口语测试占20%,每学期对学生的朗读、演讲进行二次抽测,每班至少抽10名同学,并以20%的权重计入总分。这小小的20%,颇让我们费了一番心思。施行之初,因为我们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是规范而严格的,所以测试的时候,也可谓是“高标准、严要求”,致使大部分学生加上口语测试之后不如原有的卷面成绩高,老师们发现了学生对口语测试产生了畏惧心理,抽到的学生愁容满面,没抽到的欢呼雀跃,以往在口语训练时那种积极而高涨的情绪没有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一旦丧失,这项工作就会变得被动而无意义,所以大家又开始坐在一起讨论对策,训练没有问题,那么何不在测试中分高一筹呢,教师的“笔”抬高一点,哪怕只是一分,却给学生信心和热情,我们就这样试着做了,结果证明我们是对的,学生不但找回了原来口语训练中的投入状态,更重要的是许多学生找语文老师“走后门”,想参与学校的口语测试。“一分效应”就是我们在实践中的收获,因为学生真正受益了,这项改革才有真正意义。
1.2.2.3 政治学科,2003年就已开始尝试开卷考试,听到开卷一词,别说学生,就是我们的老师在最初时也难以接受。所以学校首先对政治学科的老师进行观念转变的引导与培训,强化教学方式的转变,并注重在试题的编写上改进,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不同的教学,有了与往常不一样的训练,学生也逐渐进入了状态。如今面对今年中考政史学科的开卷考试,有了这一段尝试的历程,我们显得从容自如。
2 不断反思总结,在稳步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是我校教学工作的努力方向
回顾近十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有收获,也有缺憾,在困惑和误区面前,我们没有气馁,更没有放弃,而是不断地反思、不断总结。我校每年都召开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教师们在交流中学习,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借鉴成功的经验和方法,使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活力,也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不少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校组织了“新课程反思会”、“践行新课程研讨会”、“讲述教学故事,交流读书心得”在这些会议上,老师们各抒己见,道出了问题和担忧,也说明了自己的教学见解。
2.1 倡导“常规管理精致化”,做实做细教学常规工作,求真务实提高教学质量。“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针对不同角度获取的信息,我校教学班子成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讨论,并提出了下一步的改进措施,比如针对2004年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包括七个子方案),由于制订时只有理论层面的认识,缺少实践经验,2006年末——2007年初(主要利用寒假休息时间)我校领导重新制定了切合实际、符合校情的“课改实施方案(包括八个子方案)又如针对常规教学检查不够细致,只重数量,忽视质量,以及课改中出现的一些细节问题,我们明确了注重过程管理和环节管理的工作思路,重新设计了作业检查、教案检查的汇总表,教导处提出了“做实做细教学管理,求真务实提高质;扎实推进校本教研,探索新路求新求活;课程改革挖掘潜力,多现特色力创亮点”的工作思路,并写入了本学期教导工作计划之中,同时明确了本学期教学工作的目标:抓重点——抓常规、抓课堂教学、抓校本教研、抓课程改革、抓教师队伍建设;抓落实——各项工作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反馈;抓质量——全面提高七中教育教学质量。再如针对我校德育工作的现状,本学期我们又提出了以教学校本教研为龙头,启动德育校本教研的工作思路。总之,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我们将强化细节抓落实,“细节决定过程,过程决定质量,质量决定生存”,“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结果。
2.2 加强教研组建设,抓实校本教研,让每位教师提升。教研工作重心转移到教研组是我校今后教学工作的思路,因为教研组是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其核心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我们明确了教研组的工作目标:组织组内教师学习,建立学习型教研组;组织组内的教学研究,建立研究型教研组;监督检查教研组内的各项工作,建立管理型的教研组。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让教师在团队工作中尽快成长,在平时工作中,关注常态下的课堂教学,提倡即时教研,按照“问题即课题”、“解决问题”就是教研成果的校本科研理念,从问题到课题,提升教师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经验到实验,提升教师的积累和能力;从结果到成果提升教师的提炼意识和能力。教研组可通过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为每位教师成为校本教研的成功者提供切实的、有效的帮助。我们还要进一步统一全体教师的思想,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希望寄托在通过校本研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践上来。通过半年多的校本教研工作,我们凝聚集体智慧,自下而上,在听取教师、教研组意见设计问卷调查,建立问题资源库之后,形成了促进我校校本教研的制度(如领导参与制度、专家引领制度、课题研究制度、合作教研制度、读书提高制度、对话交流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制订了一系列校本教研工作计划、实施方案,三年行动规划等;设计了具有个性特点的校本教研工作手册和教研组工作手册。通过专家引领,促进了观念更新;通过集体备课,促进了教学反思;通过同伴互助,促进了交流沟通。如我们以把“小课题研究”和课例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的校本教研工作收到了一定的实效,平行年级,几位老师为一个小课题组,一人出研讨课时,本组其他几人参与听课,听后及时评课,在听取他人意见的基础上,出课教师重新修改、完善,再次出同一节公开课,公开课的效果明显好于研讨课,这种由“研讨课——公开课”的形式,普遍受到好评,并得到了认可。在得到了教研室认可的同时,我们也针对出现的问题进入了深入的思考,制定了“学科教研组建设规划”、“教研组考核方案”、“校本教研奖励方案”,重新设计了校本教研工作手册。我校教研室明确了本学期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方向:以课堂教学为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校本教研为重点,不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以培养骨干教师为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研究活动;以教育科研为抓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校本课程为着眼点,形成学校特色。尤其要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以教研组、集体备课组为单位,每月利用四个校本教研日必须坚持两次集体备课,一次课题研究,一次业务学习,全员参与,人人都有“亮出自己最精彩”的机会,学校层面的负责人每人保证深入一个教研组,全程跟踪;提倡关注常态下的课堂教学,使即时教研变成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通过交流,让思维得以碰撞,情感得以交流,智慧得以结晶,使教研组成为教师人生智慧的精神家园。
在探索前进的历程中,我们经历着风雨,积蕴着经验,深化着思考。今后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还会将汗水挥洒,因为我们坚信:有一种精神叫向上,有一种情感叫追求!
1 广泛开展教研教改、课题研究工作,全面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是我校教学工作的主旋律
1.1 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学改革,以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以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教研教改工作的开展以它独有的魅力吸引了众多的参与者,也为我校带来了发展的春天,逐步形成了以中语整改为龙头,其他学科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2001年5月的“乌海之行”使我们感受到语文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2001年6月我们启动了中语整改实验,在借鉴乌海二中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因校制宜,制订了“牙七中中语整改实施方案”,成立了“中语整改领导小组”,拟定了“学生评价细则”和“教师考核细则”,自2001年9月起付之实践,历时三年到2004年7月,在更新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强化语文活动、优化语文环境、改革评估办法五大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尝试:
1.1.1 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观:课堂不只是传输知识的渠道;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材不是学生的全部生活,生活才是学生的全部教材;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不是盛装知识的容器,而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创新不等于发明创造;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教师不是讲师,而是教练。树立起这五个观念,对语文整改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1.1.2 改革课堂教学:重新分配语文课时,优化设计教读课、自读课、作文课、活动课等不同课型的基本思路。
1.1.3 强化语文活动: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1.9~2002.5)以积累语文知识(名言警句、精美片断、美词佳句、优秀古诗词等)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为主,如“赛诗会”、“辩论会”、“编排课本剧”、“成语接力赛”、“读书汇报会”、“语文百科知识”、“配乐散文诗朗诵”、“自编自演三句半”等。第二阶段(2002.6~2004.7)此阶段我们在听取评估组意见的基础上,认真研读新课标,使语文活动课逐渐成为一项综合性实践活动,我们注重加强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联系,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将教科书“这本小书”和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将语文教育的生活意义和语文生活的教育意义融为一体,如“模拟面试”、“调查社会用字情况”、“讲述老照片的故事”、“时事要闻回放”、“采撷雪文化”等。
1.1.4 优化语文环境:结合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如主题班会,社会实践,参观访问等;结合各科教学,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如指导学生阅读各门学科的教材,这是读的训练;指导学生回答问题,进行讨论,这是说的训练;指导学生书面回答问题,写实验报告,各科小论文,这是写的训练。
1.1.5 改革评估办法:对教师的评估,兼顾教学过程和效果两个方面,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估依据;对学生的评估,减少考试次数,加强平时考查,简化考试内容,着重考查能力,淡化考试的区别功能,强化考试的激励作用。
该项实验中:“教师子课题的确立”、“学生作文集的汇编”、“评价制度改革”已成为语文教学的特色。
中语整改仅仅是一个开始,其他学科也在成熟教学的积淀中同时步入了教研教改的行列。继语文学科“中语整改”中的子课题“阅读教学创新设计”立项后,地理、体育、音乐、化学、生物等学科也先后确立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并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老师们不断接受多种挑战和考验,设计教学案例,出研讨课、观摩课、公开课,写阶段性总结,在各种交流会上发言,不断在工作中磨练,在学习中感悟,在实践中反思,在科研中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仅在于教师角色的转换,更重要的是学生受益,学生知识的丰富、能力的提高、视野的开拓、素质的提升正是我校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的最终目的所在。
1.2 走进新课程,践行新理念。2004年9月,我们走进了新课程,它的到来,让每一位老师的心里都有了一种灵动,因为“新课堂是生命生长的苗圃,新课堂是生命享受的乐园”,我们开始尝试用新的教育理念去指导教学,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去捕捉每一个精彩的教学瞬间,努力建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正是这样,我校的教学工作才如一朵奇葩,吐露出浓郁而持久的芬芳。
1.2.1 开齐开足所有课程。将综合实践课、校本课、写字课、阅读课、心理健康课正式纳入课表,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不具有天赋、潜能的学生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以便他们在将来社会生活中能够找到应处的位置。综合实践课:纳入课表的同时根据学科特点灵活设立“综合实践活动周”便于学生的选题、准备、实践、展示及教师指导参与,进而保证学生活动的实效性。经过两年多的探索,我校的综合实践课基本形成了“选题——准备——探究——实践——总结”的五环节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及其他学科有机融合到了一起。比如“开发家乡的旅游资源”、“寻找身边的浪费情况”、“去福利院送温暖”、“到校田地挖土、种植、除草、浇水、间苗、收获”、“到烈士陵园讲抗战故事”、“设计校园平面图”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一种体验,明白一个道理,增强责任感,培养爱心,学会技能。下面是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后写在汇报材料中的一段话:“我们走进饭店,了解消费,倡导节约;我们走上街头,寻找错别字,向有关部门提出修改建议;我们徜徉在凤凰山庄,欣赏美景,关注环境,构想环保方案。大自然中,有了我们的身影,街头巷尾,有了我们的笑声,旅游景点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我们懂得了节约,学会了与人沟通,明白了环保的意义,……回想那一幕幕,我们真的难以忘怀。”
实践之后,学生们的心中碰撞出了激动的火花,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体悟到了一个个道理,把自己的活动内容记录在了自己的日记里,那些真诚的感触也给老师带来了感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往往对他们的影响更为直接、具体,也许,别人说上千遍万遍也抵不上自己亲自做一遍,从体验中获得的情感是最朴素、最真挚也是最难忘的,也只有把学生们带到实践中去,才能有效地培养其实践能力和个性发展。
1.2.2 探索评价制度改革,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
1.2.2.1 各学科均实行发展性评价,并在总成绩中占10%。各学科教师根据学科特点,依据课标的要求,制定本学科的发展性评价表,分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三项,评价时要调阅学生的成长记录袋,结合平时表现,公正客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老师们付出了许多辛苦,尽管在显性的表现上作用不很明显,但隐含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促进和激励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实践证明,有了发展性评价,学生们更在意自己平时过程中的点滴表现。
1.2.2.2 语文、英语学科口语测试占20%,每学期对学生的朗读、演讲进行二次抽测,每班至少抽10名同学,并以20%的权重计入总分。这小小的20%,颇让我们费了一番心思。施行之初,因为我们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是规范而严格的,所以测试的时候,也可谓是“高标准、严要求”,致使大部分学生加上口语测试之后不如原有的卷面成绩高,老师们发现了学生对口语测试产生了畏惧心理,抽到的学生愁容满面,没抽到的欢呼雀跃,以往在口语训练时那种积极而高涨的情绪没有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一旦丧失,这项工作就会变得被动而无意义,所以大家又开始坐在一起讨论对策,训练没有问题,那么何不在测试中分高一筹呢,教师的“笔”抬高一点,哪怕只是一分,却给学生信心和热情,我们就这样试着做了,结果证明我们是对的,学生不但找回了原来口语训练中的投入状态,更重要的是许多学生找语文老师“走后门”,想参与学校的口语测试。“一分效应”就是我们在实践中的收获,因为学生真正受益了,这项改革才有真正意义。
1.2.2.3 政治学科,2003年就已开始尝试开卷考试,听到开卷一词,别说学生,就是我们的老师在最初时也难以接受。所以学校首先对政治学科的老师进行观念转变的引导与培训,强化教学方式的转变,并注重在试题的编写上改进,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不同的教学,有了与往常不一样的训练,学生也逐渐进入了状态。如今面对今年中考政史学科的开卷考试,有了这一段尝试的历程,我们显得从容自如。
2 不断反思总结,在稳步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是我校教学工作的努力方向
回顾近十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有收获,也有缺憾,在困惑和误区面前,我们没有气馁,更没有放弃,而是不断地反思、不断总结。我校每年都召开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教师们在交流中学习,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借鉴成功的经验和方法,使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活力,也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不少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校组织了“新课程反思会”、“践行新课程研讨会”、“讲述教学故事,交流读书心得”在这些会议上,老师们各抒己见,道出了问题和担忧,也说明了自己的教学见解。
2.1 倡导“常规管理精致化”,做实做细教学常规工作,求真务实提高教学质量。“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针对不同角度获取的信息,我校教学班子成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讨论,并提出了下一步的改进措施,比如针对2004年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包括七个子方案),由于制订时只有理论层面的认识,缺少实践经验,2006年末——2007年初(主要利用寒假休息时间)我校领导重新制定了切合实际、符合校情的“课改实施方案(包括八个子方案)又如针对常规教学检查不够细致,只重数量,忽视质量,以及课改中出现的一些细节问题,我们明确了注重过程管理和环节管理的工作思路,重新设计了作业检查、教案检查的汇总表,教导处提出了“做实做细教学管理,求真务实提高质;扎实推进校本教研,探索新路求新求活;课程改革挖掘潜力,多现特色力创亮点”的工作思路,并写入了本学期教导工作计划之中,同时明确了本学期教学工作的目标:抓重点——抓常规、抓课堂教学、抓校本教研、抓课程改革、抓教师队伍建设;抓落实——各项工作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反馈;抓质量——全面提高七中教育教学质量。再如针对我校德育工作的现状,本学期我们又提出了以教学校本教研为龙头,启动德育校本教研的工作思路。总之,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我们将强化细节抓落实,“细节决定过程,过程决定质量,质量决定生存”,“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结果。
2.2 加强教研组建设,抓实校本教研,让每位教师提升。教研工作重心转移到教研组是我校今后教学工作的思路,因为教研组是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其核心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我们明确了教研组的工作目标:组织组内教师学习,建立学习型教研组;组织组内的教学研究,建立研究型教研组;监督检查教研组内的各项工作,建立管理型的教研组。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让教师在团队工作中尽快成长,在平时工作中,关注常态下的课堂教学,提倡即时教研,按照“问题即课题”、“解决问题”就是教研成果的校本科研理念,从问题到课题,提升教师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经验到实验,提升教师的积累和能力;从结果到成果提升教师的提炼意识和能力。教研组可通过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为每位教师成为校本教研的成功者提供切实的、有效的帮助。我们还要进一步统一全体教师的思想,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希望寄托在通过校本研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践上来。通过半年多的校本教研工作,我们凝聚集体智慧,自下而上,在听取教师、教研组意见设计问卷调查,建立问题资源库之后,形成了促进我校校本教研的制度(如领导参与制度、专家引领制度、课题研究制度、合作教研制度、读书提高制度、对话交流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制订了一系列校本教研工作计划、实施方案,三年行动规划等;设计了具有个性特点的校本教研工作手册和教研组工作手册。通过专家引领,促进了观念更新;通过集体备课,促进了教学反思;通过同伴互助,促进了交流沟通。如我们以把“小课题研究”和课例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的校本教研工作收到了一定的实效,平行年级,几位老师为一个小课题组,一人出研讨课时,本组其他几人参与听课,听后及时评课,在听取他人意见的基础上,出课教师重新修改、完善,再次出同一节公开课,公开课的效果明显好于研讨课,这种由“研讨课——公开课”的形式,普遍受到好评,并得到了认可。在得到了教研室认可的同时,我们也针对出现的问题进入了深入的思考,制定了“学科教研组建设规划”、“教研组考核方案”、“校本教研奖励方案”,重新设计了校本教研工作手册。我校教研室明确了本学期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方向:以课堂教学为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校本教研为重点,不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以培养骨干教师为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研究活动;以教育科研为抓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校本课程为着眼点,形成学校特色。尤其要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以教研组、集体备课组为单位,每月利用四个校本教研日必须坚持两次集体备课,一次课题研究,一次业务学习,全员参与,人人都有“亮出自己最精彩”的机会,学校层面的负责人每人保证深入一个教研组,全程跟踪;提倡关注常态下的课堂教学,使即时教研变成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通过交流,让思维得以碰撞,情感得以交流,智慧得以结晶,使教研组成为教师人生智慧的精神家园。
在探索前进的历程中,我们经历着风雨,积蕴着经验,深化着思考。今后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还会将汗水挥洒,因为我们坚信:有一种精神叫向上,有一种情感叫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