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就业是大学生关注的头等大事。在当前较为复杂的就业形势及高校生命教育内涵缺失情况下,学生原有的心理平衡被打破,因就业困境引发的大学生自虐、自杀、杀他等漠视生命尊严与生命价值的事件时有发生。本文主要从就业困境引发血案的哲学分析入手,探析高校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及其途径。
关键词:就业困境;生命观;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005-02
一、就业困境引发血案的哲学分析
就业难是当前社会的不争事实,就业已成为大学生关注的头等大事。2012年2月24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在河南召开。教育部学生司司长王建国在会上深入分析了201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并突出强调做好201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意义。
笔者曾对在校大学生作过心理压力来源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经济因素占总数21%,感情因素占42%,学习因素占57%,就业前景因素占63%。可见就业已成为大學生心理压力的普遍来源。因就业压力引发的自虐、自杀、杀他等漠视生命尊严与生命价值的事件也不足为奇。
案例1:2009年2月3日威县固献乡刘河北寨村的刘尚云家,凌乱而冷清。全家每个人的脸上都布满愁容,而刘尚云的爱人因为哀伤过度已病倒在床上,不时发出撕心裂肺的呻吟。“在别人看来,你们大学生都可以找到一份舒适的工作,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而真正做了大学生才知道远非如此,工作是何其的难找,未来又是何等的渺茫。一切都是个未知数!”,“早知如此,我宁愿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女孩,过一辈子平平淡淡的农村日子,也就知足了!为什么非要走这上学路,注定要吃更多的苦,受更多罪。”……轻生女大学生刘伟在其日记中写到。
案例2:2006年08月12日,家住南沙路44号一宿舍楼内的温某夫妇痛不欲生,大学毕业的儿子从深圳回来1个多小时后从楼顶跳楼自杀身亡,结束了自己年仅23岁的生命。据死者母亲介绍,儿子很要强,他给自己的压力太大了,上大学时经常告诉父母自己学的专业不愁找不到工作,但是近几个月来温某找了几个月都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母亲称儿子的死是因为就业压力太大。
有人说这是懦弱,有人说这是解脱。笔者曾针对大学生自杀和自残现象的看法作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很勇敢,可以对自己下手”的占总数的1%,“无法承受生活压力以求解脱”的占98%,“无所谓,谁都有”的占1%。可见不堪生活压力是大学生面临就业困境时选择轻生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研究大学生自杀原因的专家、学者有很多。但大都是从客观环境和个人心理和精神上去分析,鲜有从哲学的高度去把握其中原因,容易割裂“生命教育”与这种现象发生的联系。笔者试从“生命神圣性消解”及“生命和生活的二难选择”的哲学视野作出分析。
(一)生命神圣性的消解
人人皆有生命,但真正能理解并把握好生命的人并不多。这不仅因为生命本身极为复杂而难认识,更源于人们对自我生命的熟视无睹,难以对生命神圣性进行自我体悟。
由于远古科技水平的落后,想从理性的角度对诸如人间男女为何有如此奇妙的性(爱情)与生育(繁殖)的功能?为何只有人类才从亿万种生物中脱颖而出,而成为天下最“贵”?等有关生命的问题作出思考和判断是很困难的,就算是科技非常发达的今天也难给予完整和精确的回答。远古人类一般都认为人之生命源于某种神秘的过程,或者是伟大的造物主赐予的,内心对生命充满了敬畏和崇拜,人的生命便先验性地具备了神圣性。
回观人类历史,时代越久远,人类周遭神圣之物就越多。不仅神秘的生命现象是神圣的,而且石头、树、虎、太阳、月亮等自然之物在人们眼中也具有了神性,而成为人们顶礼膜拜的对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依靠自我理性获取了越来越大的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于是各种各样的神圣之物逐渐地被人们用科学手段进行了理性的解构,生命的神圣性似乎也在这种解构过程中逐渐消减。人们发现,石头不过是一种矿物质,植物是一种纤维体,动物是一种有机体,曾经那么神圣的太阳和月亮也不过是一颗恒星和一颗卫星而已。至于生命,虽然比较复杂,在现代人眼里看来不过也是一堆碳水化合物,DNA罢了。宇宙间一切,社会生活里的一切似乎都是可以分析的、理解的、把握的,改造的,甚至连生命都可以“克隆”。于是,现代人内心对生命的敬畏和崇拜再也不如先人那样充盈实在,在学业与就业、金钱、感情等引发的精神压力面前,也容易陷入自杀或杀他以求解脱的精神怪圈。
(二)生命和生活的二难选择
人生应包括生活和生命两大部分。人们在生活中要吃穿住行,要享受,要舒适,要出人头地,所以必须努力奋斗,去作各种生活之需的选择,以达到自我期盼的目标。出于生活之需的人生选择一般基于自我的兴趣、爱好、有利与否,追求更多的是诸如享受、成功、快慰、舒适等感性价值,过程复杂、变动性很大,成功的多,失败的也多。所以在生活之需的选择中,有些人有时就容易不顾某些社会准则、道德、规范乃至内在良心的呼唤,而走上个人至上主义和快乐主义。“过把瘾就死”、“我拿青春赌明天”、“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泣,也不需要坐在自行车后面的浪漫”等人生观便蔓延开来。
人的生命存在则不一样,它表现为在时间流逝中生物体的不断成长、成熟和死亡,更表现为伴随生物体成长的意识、观念、思维的不断发达。所以人们的生活尽可以求变,而生命存在则求稳;人们生活中的选择往往求的是当下、直接,立马就收获,而生命中的选择则因为是出于生存的需求,往往求的是长远、未来和绵延不绝;生活中选择因为急功近利,常常会不顾及他人与社会,而生命中的选择则比较愿意遵循外在社会和内在良知的种种准则。
可见,人生是人之生活与生命的和合体。但处于生活考量的人生选择与出于生命考量的人生选择之间却存在着一种紧张的关系,甚至产生激烈的矛盾,它使人们在选择过程中常常会左右摇摆,出于二难、三难、多难的选择困境之中。对于一个缺乏生命尊严和生命价值深层次理解的大学生来说,追求生活质量往往就成为他人生的全部,甚至可以不惜生命来换取它。这从前面问卷调查中“无法承受生活压力以求解脱”所占98%的比例中可见一斑。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们在生命尊严和生命价值理解上的偏差呢?对与一个社会实践和人生阅历都较为短缺的大学生来说,要完全依靠个体自悟能力来认识这个问题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这不得不使我们反思当下家庭与学校的教育,尤其是高校的生命教育问题。 二、高校生命教育现状及其重要性
大学校园是社会的缩影,当代大学生在面对着更多选择与诱惑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与挑战。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生命教育的缺失,学生对“生、死”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思考,以至于一桩桩令人深省的惨剧发生。中国青年报社的调查显示,45.7%的大学生认为目前高校生命教育缺失;44.7%的大学生认为团学组织的活动不能满足学生心理需求;55.1%的大学生认为高校应该加强生命教育。该次调查以广州市番禺区的11所高校学生为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76份,有效率为95.2%。这足以说明开展生命教育是符合高校教育发展需要的。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教育目的内在要求
高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政治人”、“经济人”和“技能人”,是由于一直以来,我们都在片面地强调教育在为政治、经济和生产服务。其实这样的培养模式给社会带来的只能是消极的影响。那么教育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呢?意大利著名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曾指出:“帮助和助长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教育是以人的生命为基础的一种培养人的教育活动。开展教育活动的前提,是人生命的存在,教育离开了学生的生命就脱离了实际的抽象的东西,失去了教育的本真所在,生命对于教育而言才真正具有本體论价值。生命教育首先是指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自身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其次,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生命教育是一种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从而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开展生命教育是教育目的内在要求。作为大学生的生命个体,处于走向社会的重要阶段,需要生命教育赋予其新的内涵。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科技的发展就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片面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肆意地掠夺着自然资源,大量生物濒临灭绝,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与此同时,人们的心理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以暴力威胁社会安全的行为越来越多,且犯罪的年龄趋向于青少年化,个别人的生命安全遭受到一定的威胁。正因为此,在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人与人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生命的价值,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也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使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感受生命的社会意义,提升生命价值,丰富生命内涵。
三、高校生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途径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总体上看,当前我国高校大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生命意识,生命观是积极向上的,但也有部分学生生命观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对个人、集体和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甚至严重后果。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仍存在薄弱环节。分析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对生命教育的理性认识。在对大学学生认识上,学生所知甚少且存在不少误区,如将生命教育等同于德育教育或者是单纯的心理健康教育。另外,不少高校领导者对于生命教育的认识也尚不充分,常常认为生命教育仅仅是学校某一职能部门的事情(如学生处、保卫处或心理健康中心等);2、缺乏相应的教育内容。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及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偶有涉及,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无法受到系统的生命教育;3、缺乏生命感悟的实践机会。我国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有研究型实践活动、服务型实践活动、养成型实践活动、拓展型实践活动等。在这些实践活动中,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活动项目仍较少,学生缺乏生命感悟与生命体验的实践机会。
(二)发展途径
1、转变教育观念,深化对生命教育内涵的认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势下,大学生被投入了高等教育的生产流程。部分高校以书本知识为中心,以考试分数为目的的教育价值取向容易导致学生与经验世界的分离,导致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忽视。因此,高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找回生命成就感,帮助他们在追求科学知识的同时,找到合理的生存生活方式;教育大学生彰显个体生命的多样性、独特性,在教育过程中肯定自我,掌握命运;培养大学生的生命和谐意识,摒弃生命“异化”现象,努力促进个人身心的和谐发展、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发展、个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2、开设专门课程,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生命教育设置专门的科目和课时,让生命教育走进大学课堂并成为生命教育的主渠道,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生命知识教育。同时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让大学生对生命教育进行全方面的认识。内容应包括:(1)生命意识教育。树立大学生尊重和热爱生命的意识,让大学生更加珍惜生命的存在,学会欣赏生命的美好;(2)生命价值教育,让学生明白“人”的生命价值意义,同时也能领悟到“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3)生存技能教育。使学生掌握处理危机的方法,逃生的本领,掌握突发事件应急自救的技能;(4)人际交往教育。教育学生不仅要珍爱和维护自己的生命,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社会关怀精神,学会欣赏他人,接纳他人,尊重和爱护他人的生命,减少伤害他人生命事件的发生。
3、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生命情感。学生应该多参加社会实践,开阔视野,丰富社会阅历,而不能仅仅依靠书本和课堂。为了实现大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我们要开展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大学生丰富多彩的生命情感。在我国,有关生命教育的研究起步还比较晚,高校应该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这些活动能够更直接更有力地对学生生命的感悟和情感进行培养。比如开展“汶川地震”、“日本地震”等这样关乎生命教育的座谈会。让学生畅所欲言,抒发自己对生命价值观的感受,目的是让学生体验生命的可贵;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到“敬老院”和“孤儿院”。进行一次实际中的关爱生命和珍惜生命的宣传活动,让大学生深刻体会生命的价值所在;组织学生到监狱、看守所去参观学习。从对比中让大学生领悟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通过现实说教,使大学生体会应该珍惜生命,乃至是全人类的生命;组织学生开展野外生存活动,增加学生对困难和挫折的体验。让学生回归自然的怀抱,感受生活的美好,珍惜自己的生命,清楚活着的意义。
4、建立健全生命教育管理体制和约束奖励机制。按照生命教育工作的要求,高校中从事生命教育的工作人员必须重视日常工作,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职责。要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岗位责任体系,在生命教育开展过程中实现责、权、利的统一。通过这套岗位责任体系,要能够对大学生生命教育工作开展的结果进行综合考核与评价,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工作评价体系。具体说来,这套制度应该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推行学生评教制度;第二,实行与学生的谈话制度;第三,完善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孟令权,郑晓敏.影响大学生就业心理因素分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107-109.
[2]于情,王礼贵.大学生自杀问题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册,2004,21(4):159.
[3]郑晓江.生命教育讲演录[G].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95.
[4]阳林.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现状与创新的思考[J].科技教育,2010,33(11):193.
[5]陈伟平.加强生命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文教资料,2006,(9):24.
[6]冯建军.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2006,(11):26.
关键词:就业困境;生命观;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005-02
一、就业困境引发血案的哲学分析
就业难是当前社会的不争事实,就业已成为大学生关注的头等大事。2012年2月24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在河南召开。教育部学生司司长王建国在会上深入分析了201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并突出强调做好201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意义。
笔者曾对在校大学生作过心理压力来源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经济因素占总数21%,感情因素占42%,学习因素占57%,就业前景因素占63%。可见就业已成为大學生心理压力的普遍来源。因就业压力引发的自虐、自杀、杀他等漠视生命尊严与生命价值的事件也不足为奇。
案例1:2009年2月3日威县固献乡刘河北寨村的刘尚云家,凌乱而冷清。全家每个人的脸上都布满愁容,而刘尚云的爱人因为哀伤过度已病倒在床上,不时发出撕心裂肺的呻吟。“在别人看来,你们大学生都可以找到一份舒适的工作,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而真正做了大学生才知道远非如此,工作是何其的难找,未来又是何等的渺茫。一切都是个未知数!”,“早知如此,我宁愿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女孩,过一辈子平平淡淡的农村日子,也就知足了!为什么非要走这上学路,注定要吃更多的苦,受更多罪。”……轻生女大学生刘伟在其日记中写到。
案例2:2006年08月12日,家住南沙路44号一宿舍楼内的温某夫妇痛不欲生,大学毕业的儿子从深圳回来1个多小时后从楼顶跳楼自杀身亡,结束了自己年仅23岁的生命。据死者母亲介绍,儿子很要强,他给自己的压力太大了,上大学时经常告诉父母自己学的专业不愁找不到工作,但是近几个月来温某找了几个月都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母亲称儿子的死是因为就业压力太大。
有人说这是懦弱,有人说这是解脱。笔者曾针对大学生自杀和自残现象的看法作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很勇敢,可以对自己下手”的占总数的1%,“无法承受生活压力以求解脱”的占98%,“无所谓,谁都有”的占1%。可见不堪生活压力是大学生面临就业困境时选择轻生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研究大学生自杀原因的专家、学者有很多。但大都是从客观环境和个人心理和精神上去分析,鲜有从哲学的高度去把握其中原因,容易割裂“生命教育”与这种现象发生的联系。笔者试从“生命神圣性消解”及“生命和生活的二难选择”的哲学视野作出分析。
(一)生命神圣性的消解
人人皆有生命,但真正能理解并把握好生命的人并不多。这不仅因为生命本身极为复杂而难认识,更源于人们对自我生命的熟视无睹,难以对生命神圣性进行自我体悟。
由于远古科技水平的落后,想从理性的角度对诸如人间男女为何有如此奇妙的性(爱情)与生育(繁殖)的功能?为何只有人类才从亿万种生物中脱颖而出,而成为天下最“贵”?等有关生命的问题作出思考和判断是很困难的,就算是科技非常发达的今天也难给予完整和精确的回答。远古人类一般都认为人之生命源于某种神秘的过程,或者是伟大的造物主赐予的,内心对生命充满了敬畏和崇拜,人的生命便先验性地具备了神圣性。
回观人类历史,时代越久远,人类周遭神圣之物就越多。不仅神秘的生命现象是神圣的,而且石头、树、虎、太阳、月亮等自然之物在人们眼中也具有了神性,而成为人们顶礼膜拜的对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依靠自我理性获取了越来越大的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于是各种各样的神圣之物逐渐地被人们用科学手段进行了理性的解构,生命的神圣性似乎也在这种解构过程中逐渐消减。人们发现,石头不过是一种矿物质,植物是一种纤维体,动物是一种有机体,曾经那么神圣的太阳和月亮也不过是一颗恒星和一颗卫星而已。至于生命,虽然比较复杂,在现代人眼里看来不过也是一堆碳水化合物,DNA罢了。宇宙间一切,社会生活里的一切似乎都是可以分析的、理解的、把握的,改造的,甚至连生命都可以“克隆”。于是,现代人内心对生命的敬畏和崇拜再也不如先人那样充盈实在,在学业与就业、金钱、感情等引发的精神压力面前,也容易陷入自杀或杀他以求解脱的精神怪圈。
(二)生命和生活的二难选择
人生应包括生活和生命两大部分。人们在生活中要吃穿住行,要享受,要舒适,要出人头地,所以必须努力奋斗,去作各种生活之需的选择,以达到自我期盼的目标。出于生活之需的人生选择一般基于自我的兴趣、爱好、有利与否,追求更多的是诸如享受、成功、快慰、舒适等感性价值,过程复杂、变动性很大,成功的多,失败的也多。所以在生活之需的选择中,有些人有时就容易不顾某些社会准则、道德、规范乃至内在良心的呼唤,而走上个人至上主义和快乐主义。“过把瘾就死”、“我拿青春赌明天”、“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泣,也不需要坐在自行车后面的浪漫”等人生观便蔓延开来。
人的生命存在则不一样,它表现为在时间流逝中生物体的不断成长、成熟和死亡,更表现为伴随生物体成长的意识、观念、思维的不断发达。所以人们的生活尽可以求变,而生命存在则求稳;人们生活中的选择往往求的是当下、直接,立马就收获,而生命中的选择则因为是出于生存的需求,往往求的是长远、未来和绵延不绝;生活中选择因为急功近利,常常会不顾及他人与社会,而生命中的选择则比较愿意遵循外在社会和内在良知的种种准则。
可见,人生是人之生活与生命的和合体。但处于生活考量的人生选择与出于生命考量的人生选择之间却存在着一种紧张的关系,甚至产生激烈的矛盾,它使人们在选择过程中常常会左右摇摆,出于二难、三难、多难的选择困境之中。对于一个缺乏生命尊严和生命价值深层次理解的大学生来说,追求生活质量往往就成为他人生的全部,甚至可以不惜生命来换取它。这从前面问卷调查中“无法承受生活压力以求解脱”所占98%的比例中可见一斑。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们在生命尊严和生命价值理解上的偏差呢?对与一个社会实践和人生阅历都较为短缺的大学生来说,要完全依靠个体自悟能力来认识这个问题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这不得不使我们反思当下家庭与学校的教育,尤其是高校的生命教育问题。 二、高校生命教育现状及其重要性
大学校园是社会的缩影,当代大学生在面对着更多选择与诱惑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与挑战。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生命教育的缺失,学生对“生、死”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思考,以至于一桩桩令人深省的惨剧发生。中国青年报社的调查显示,45.7%的大学生认为目前高校生命教育缺失;44.7%的大学生认为团学组织的活动不能满足学生心理需求;55.1%的大学生认为高校应该加强生命教育。该次调查以广州市番禺区的11所高校学生为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76份,有效率为95.2%。这足以说明开展生命教育是符合高校教育发展需要的。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教育目的内在要求
高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政治人”、“经济人”和“技能人”,是由于一直以来,我们都在片面地强调教育在为政治、经济和生产服务。其实这样的培养模式给社会带来的只能是消极的影响。那么教育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呢?意大利著名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曾指出:“帮助和助长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教育是以人的生命为基础的一种培养人的教育活动。开展教育活动的前提,是人生命的存在,教育离开了学生的生命就脱离了实际的抽象的东西,失去了教育的本真所在,生命对于教育而言才真正具有本體论价值。生命教育首先是指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自身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其次,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生命教育是一种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从而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开展生命教育是教育目的内在要求。作为大学生的生命个体,处于走向社会的重要阶段,需要生命教育赋予其新的内涵。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科技的发展就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片面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肆意地掠夺着自然资源,大量生物濒临灭绝,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与此同时,人们的心理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以暴力威胁社会安全的行为越来越多,且犯罪的年龄趋向于青少年化,个别人的生命安全遭受到一定的威胁。正因为此,在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人与人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生命的价值,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也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使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感受生命的社会意义,提升生命价值,丰富生命内涵。
三、高校生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途径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总体上看,当前我国高校大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生命意识,生命观是积极向上的,但也有部分学生生命观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对个人、集体和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甚至严重后果。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仍存在薄弱环节。分析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对生命教育的理性认识。在对大学学生认识上,学生所知甚少且存在不少误区,如将生命教育等同于德育教育或者是单纯的心理健康教育。另外,不少高校领导者对于生命教育的认识也尚不充分,常常认为生命教育仅仅是学校某一职能部门的事情(如学生处、保卫处或心理健康中心等);2、缺乏相应的教育内容。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及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偶有涉及,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无法受到系统的生命教育;3、缺乏生命感悟的实践机会。我国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有研究型实践活动、服务型实践活动、养成型实践活动、拓展型实践活动等。在这些实践活动中,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活动项目仍较少,学生缺乏生命感悟与生命体验的实践机会。
(二)发展途径
1、转变教育观念,深化对生命教育内涵的认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势下,大学生被投入了高等教育的生产流程。部分高校以书本知识为中心,以考试分数为目的的教育价值取向容易导致学生与经验世界的分离,导致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忽视。因此,高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找回生命成就感,帮助他们在追求科学知识的同时,找到合理的生存生活方式;教育大学生彰显个体生命的多样性、独特性,在教育过程中肯定自我,掌握命运;培养大学生的生命和谐意识,摒弃生命“异化”现象,努力促进个人身心的和谐发展、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发展、个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2、开设专门课程,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生命教育设置专门的科目和课时,让生命教育走进大学课堂并成为生命教育的主渠道,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生命知识教育。同时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让大学生对生命教育进行全方面的认识。内容应包括:(1)生命意识教育。树立大学生尊重和热爱生命的意识,让大学生更加珍惜生命的存在,学会欣赏生命的美好;(2)生命价值教育,让学生明白“人”的生命价值意义,同时也能领悟到“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3)生存技能教育。使学生掌握处理危机的方法,逃生的本领,掌握突发事件应急自救的技能;(4)人际交往教育。教育学生不仅要珍爱和维护自己的生命,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社会关怀精神,学会欣赏他人,接纳他人,尊重和爱护他人的生命,减少伤害他人生命事件的发生。
3、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生命情感。学生应该多参加社会实践,开阔视野,丰富社会阅历,而不能仅仅依靠书本和课堂。为了实现大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我们要开展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大学生丰富多彩的生命情感。在我国,有关生命教育的研究起步还比较晚,高校应该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这些活动能够更直接更有力地对学生生命的感悟和情感进行培养。比如开展“汶川地震”、“日本地震”等这样关乎生命教育的座谈会。让学生畅所欲言,抒发自己对生命价值观的感受,目的是让学生体验生命的可贵;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到“敬老院”和“孤儿院”。进行一次实际中的关爱生命和珍惜生命的宣传活动,让大学生深刻体会生命的价值所在;组织学生到监狱、看守所去参观学习。从对比中让大学生领悟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通过现实说教,使大学生体会应该珍惜生命,乃至是全人类的生命;组织学生开展野外生存活动,增加学生对困难和挫折的体验。让学生回归自然的怀抱,感受生活的美好,珍惜自己的生命,清楚活着的意义。
4、建立健全生命教育管理体制和约束奖励机制。按照生命教育工作的要求,高校中从事生命教育的工作人员必须重视日常工作,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职责。要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岗位责任体系,在生命教育开展过程中实现责、权、利的统一。通过这套岗位责任体系,要能够对大学生生命教育工作开展的结果进行综合考核与评价,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工作评价体系。具体说来,这套制度应该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推行学生评教制度;第二,实行与学生的谈话制度;第三,完善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孟令权,郑晓敏.影响大学生就业心理因素分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107-109.
[2]于情,王礼贵.大学生自杀问题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册,2004,21(4):159.
[3]郑晓江.生命教育讲演录[G].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95.
[4]阳林.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现状与创新的思考[J].科技教育,2010,33(11):193.
[5]陈伟平.加强生命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文教资料,2006,(9):24.
[6]冯建军.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2006,(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