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久以来,语文习作一直以来都是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公认的难题,因此,如何有效地为学生习作打开思路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文章尝试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小学生习作课上,为改善小学生习作学习现状提供新的方法。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生;语文习作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04-0149-01
一、思维导图在习作课上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提高学习效果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由于小学生对枯燥的文字和平铺直叙的语言缺乏耐心,所以图形和文字相结合的表现形式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一边思考一边把自己的想法“畫”出来,不仅有助于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路,也能通过一种新颖的方式对思路进行精炼概括。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抓住行文的本质和关键,以一个关键词为中心进行联想,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的思维过程,丰富写作素材,最后确定写作内容,完成习作。
2.增加词汇和阅读量,充实写作素材
除了单纯的拓展课外阅读之外,在课堂上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整理和归纳素材。比如教师在讲授重点词语时,学生可以以重点词语作为中心词进行思维发散,列出这个中心词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它的不同含义,用这样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词语。在讲授教材的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将文章内容进行梳理,将作者的思路内化,在巩固课文知识的同时积累写作素材。
3.有助于确定行文结构
小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但是思维能力不足,所以写作过程中容易条理不清晰。教师可以教学生进行素材积累然后将素材内容整合在一起,合理安排习作顺序,让文章结构清晰,详略得当。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布置了《我的朋友》这一习作题目,通过之前的发散想象,学生想到的相关内容特别丰富,教师及时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对自己所罗列的内容进行分类,之后小组讨论每个人的分类情况,进一步根据小组成员的分类状况讨论如何将这些内容写成一篇文章,并确定哪些内容需要详写,哪些需要略写,把握写作的重点。
二、思维导图在习作课上应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引导,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将思维导图运用到习作课上,主要目的就是借用工具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思维导图的分支越多,说明学生的思维广度越大,在行文过程中可选择的内容就相对较多。但是要帮助学生快速行文,单纯追求学生思维的广度是不够的。在实际的思维导图的运用中,要注意寻求思维导图广度和深度的平衡,在把握思维广度的同时引导学生选择重点分支并深挖其内容,这样的话学生在行文过程中不仅重点明确,而且描写更生动、更形象。
2.在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中不能只重视形式而忽视内容
小学生思维活跃,对于思维导图的绘制非常感兴趣,这样一来特别容易将注意力从思维的拓展转移到绘画制作上。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不仅浪费了有限的时间,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思维图谱的构建有比较大的影响。如果学生过分重视形式,将精力都运用到思维导图的外观设计上,对习作水平的提高有害无益。
三、结语
思维导图是促进大脑思维的,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生习作课上可以挖掘学生的无限潜能,激发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写作的效率和效果。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由于学生过分重视思维导图的绘制,或者绘制时间过长,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引导和提醒。研究者将继续关注并致力于此方向的研究和实践,希望通过思维导图在习作课上的合理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打开写作的思路,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柯珂.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14):243.
[2]段维清.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知识可视化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105-109.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生;语文习作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04-0149-01
一、思维导图在习作课上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提高学习效果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由于小学生对枯燥的文字和平铺直叙的语言缺乏耐心,所以图形和文字相结合的表现形式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一边思考一边把自己的想法“畫”出来,不仅有助于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路,也能通过一种新颖的方式对思路进行精炼概括。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抓住行文的本质和关键,以一个关键词为中心进行联想,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的思维过程,丰富写作素材,最后确定写作内容,完成习作。
2.增加词汇和阅读量,充实写作素材
除了单纯的拓展课外阅读之外,在课堂上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整理和归纳素材。比如教师在讲授重点词语时,学生可以以重点词语作为中心词进行思维发散,列出这个中心词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它的不同含义,用这样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词语。在讲授教材的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将文章内容进行梳理,将作者的思路内化,在巩固课文知识的同时积累写作素材。
3.有助于确定行文结构
小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但是思维能力不足,所以写作过程中容易条理不清晰。教师可以教学生进行素材积累然后将素材内容整合在一起,合理安排习作顺序,让文章结构清晰,详略得当。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布置了《我的朋友》这一习作题目,通过之前的发散想象,学生想到的相关内容特别丰富,教师及时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对自己所罗列的内容进行分类,之后小组讨论每个人的分类情况,进一步根据小组成员的分类状况讨论如何将这些内容写成一篇文章,并确定哪些内容需要详写,哪些需要略写,把握写作的重点。
二、思维导图在习作课上应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引导,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将思维导图运用到习作课上,主要目的就是借用工具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思维导图的分支越多,说明学生的思维广度越大,在行文过程中可选择的内容就相对较多。但是要帮助学生快速行文,单纯追求学生思维的广度是不够的。在实际的思维导图的运用中,要注意寻求思维导图广度和深度的平衡,在把握思维广度的同时引导学生选择重点分支并深挖其内容,这样的话学生在行文过程中不仅重点明确,而且描写更生动、更形象。
2.在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中不能只重视形式而忽视内容
小学生思维活跃,对于思维导图的绘制非常感兴趣,这样一来特别容易将注意力从思维的拓展转移到绘画制作上。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不仅浪费了有限的时间,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思维图谱的构建有比较大的影响。如果学生过分重视形式,将精力都运用到思维导图的外观设计上,对习作水平的提高有害无益。
三、结语
思维导图是促进大脑思维的,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生习作课上可以挖掘学生的无限潜能,激发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写作的效率和效果。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由于学生过分重视思维导图的绘制,或者绘制时间过长,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引导和提醒。研究者将继续关注并致力于此方向的研究和实践,希望通过思维导图在习作课上的合理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打开写作的思路,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柯珂.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14):243.
[2]段维清.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知识可视化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10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