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心肺复苏(Cardio pulmonry resuscitation,CPR)是心肺复苏技术的简称,是对心脏骤停所致的全身血液循环中断、呼吸停止、意识丧失等所采取的旨在恢复生命活动的一系列及时、规范、有效急救措施的总称。心肺复苏成功率越来越高,复苏成功后护理愈加重要,早期积极有效的护理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护理。
关键词:心肺复苏;术后;患者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一项挽救生命的急救技术,是发生心脏呼吸骤停时最有效的救治措施,据报道 80%的心脏骤停在医院外发生,而心搏骤停急救成功率尚不到 1%,其原因之一是 CPR 操作质量不达标。美国心脏协会(AHA)《2015 国际心肺复苏(CPR)与心血管急救(ECC)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强调高品质 CPR 的重要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集中选择并接受急诊心肺复苏且抢救成功的46例外病患,全部病患都得与心搏骤停的有关诊断标准基本一致。其中主要涵盖男性女病患有32、14例,运用随机性的方式来将其分组,分成23例观察组与23例对照组,两组病患在一把资料在对比之下具备一定的可比性,其中各项数据之间处在差异性逼格具备一定的统计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针对23例对照组病患实施常规化处理,将病患运送到重症病患实施严密性的监护,针对生命提升实施全天候的检测,另外还得要实施氧辽,并配备一些必要的急救药品与器材,一旦出现紧急事件就得要立即进行抢救。23例观察组则是在此基础之上来进行急诊护理干预,其具体为:
(1)呼吸系统护理
一些病患要实施必要的插管治疗,并时刻关注病患的表明与神态是不是处在异常,并确认导管是不是有漏气和脱落的情况;确保病患口腔、鼻腔清洁,定期清理分泌物,在最大限度之上来进一步的保障病患呼吸顺畅。
(2)循环系统护理
在心搏骤停患者得以抢救成功之后,依旧会可能会发生再次发病和心律失常的情况,因此得要全方位严格化的检测病患的血压、心律与呼吸等生命体征,更为关键的就是要确保静脉通路顺畅无阻,假使发生心律失常的情况,及得要及时的施以胸外心脏来予以按压,在必要的情况之下还可以启动除颤仪。
(3)中枢神经系统护理
时刻观察病患的意识和通孔的变化情况,来将呼吸机的P(CO2)值调到25-35mmHg之间,从而来更好的环节病患出现脑水肿的程度;针对血压恢复常态的病患,要将偷渡抬高10-30°适宜,从而以此来推动颅腔内外的静脉回流。
(4) 恢复神智后的护理
在病患的神志恢复之后,要教会病患正确化咳痰、咳嗽与呼吸的方法,针对双肺呼吸音实施检测并一一记录在案。相应的医护人员要积极鼓励病患实施疾病治疗,并告知治疗步骤的方式与目的,从而来更好的配合治疗。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 SPSS11.0 作数据分析 , 计量数据以± 标准差表示,采取 t 检验,以 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2.1、应积极探索心肺复苏后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
研究数据显示,人体的大脑细胞对于发炎、缺氧状态十分复杂,一般而言,发炎、缺氧达4分钟,就会对于患者机体造成不可逆损伤,若是时间达10分钟,患者把会转入脑死亡状态。除此之外,因为大脑缺氧、发炎引发的心搏骤停,即便历经心肺衰退回复神志,亦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这把大幅加大该病疗法以及康复的时间以及难度,因而急诊护理贯穿患者住院依旧,医疗介入正逢当与否间接决定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预后狀况,所以,探险大力精确的急诊护理方法对于心搏骤停患者具备关键意义。
2.2、急诊护理干预对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有重大意义
在急诊室抢救心脏、脉搏骤停患者措施中,心肺复苏较为重要,其是否成功对患者生命有严重影响。近几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肺复苏治疗效果得到提升,但是在急诊护理方面仍需提高,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十分必要。采取急诊护理,加强心电监护、脑补复苏管理,护理人员在患者结束心肺复苏后开展毛巾湿敷,对室内温湿度开展严格控制,时刻监测患者体征,加强病房巡视,如发现患者出现意外情况及时告知医师或自行处理。护理人员需确保病房干净整洁安静,加强病房消毒管理,与患者开展交流,给予心理支持,依据患者文化水平开展疾病知识讲座,告知患者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消除患者负性情绪。患者气道插管遵循无菌操作,提高插管管理质量,避免插管发生移动情况,定时更换胶带。低压气囊应用中,对其放气次数行合理控制,清理患者咽喉分泌物,开展吸痰。
综上所述,心跳呼吸骤停是急诊科中最严重的直接威胁患者生命的疾病,对此,只有医护人员及时做出正确诊断并在5min之内采取有效措施才不会错过最佳抢救时机,这就需要医护人员职责明确,提前准备好相应器材和所需药物,彼此之间配合默契。在进行心脏按压的过程中,要保持按压深度为5cm,按压频率为100次/min同时保持按压的连续性,每次按压之后要等待胸部轮廓复原之后再进行第二次的按压,同时为了保证按压的有效性,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每位按压人员只能进行两分钟的心脏按压。此外,护理人员还应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为其架起人工气道,在短时间内将氧气饱和度提升到90%以上。在后期的护理阶段,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心率和血压进行严密监测,一旦发现患者心率失常或血压波动要及时汇报给主治医师,注意后续的用药;因为心跳骤停期间导致患者缺氧严重,引发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最终会影响呼吸功能的恢复,所以需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通畅。在后期恢复阶段,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心理压力,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我们的体会是,心肺复苏后及时的心里护理、脑部保护和严密生命体征观察一系列护理措施有助于心肺复苏后患者生命质量的提高,对病人尽早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冯田田,高鸿翼,孙建平.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0):311.
[2]乔力,陶金.心肺复苏术后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的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8):111.
[3]刘欢,孙慧珍.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7):93-94.
[4]熊彬.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6):172.
[5]魏欣,赵先美.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03):79-80.
关键词:心肺复苏;术后;患者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一项挽救生命的急救技术,是发生心脏呼吸骤停时最有效的救治措施,据报道 80%的心脏骤停在医院外发生,而心搏骤停急救成功率尚不到 1%,其原因之一是 CPR 操作质量不达标。美国心脏协会(AHA)《2015 国际心肺复苏(CPR)与心血管急救(ECC)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强调高品质 CPR 的重要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集中选择并接受急诊心肺复苏且抢救成功的46例外病患,全部病患都得与心搏骤停的有关诊断标准基本一致。其中主要涵盖男性女病患有32、14例,运用随机性的方式来将其分组,分成23例观察组与23例对照组,两组病患在一把资料在对比之下具备一定的可比性,其中各项数据之间处在差异性逼格具备一定的统计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针对23例对照组病患实施常规化处理,将病患运送到重症病患实施严密性的监护,针对生命提升实施全天候的检测,另外还得要实施氧辽,并配备一些必要的急救药品与器材,一旦出现紧急事件就得要立即进行抢救。23例观察组则是在此基础之上来进行急诊护理干预,其具体为:
(1)呼吸系统护理
一些病患要实施必要的插管治疗,并时刻关注病患的表明与神态是不是处在异常,并确认导管是不是有漏气和脱落的情况;确保病患口腔、鼻腔清洁,定期清理分泌物,在最大限度之上来进一步的保障病患呼吸顺畅。
(2)循环系统护理
在心搏骤停患者得以抢救成功之后,依旧会可能会发生再次发病和心律失常的情况,因此得要全方位严格化的检测病患的血压、心律与呼吸等生命体征,更为关键的就是要确保静脉通路顺畅无阻,假使发生心律失常的情况,及得要及时的施以胸外心脏来予以按压,在必要的情况之下还可以启动除颤仪。
(3)中枢神经系统护理
时刻观察病患的意识和通孔的变化情况,来将呼吸机的P(CO2)值调到25-35mmHg之间,从而来更好的环节病患出现脑水肿的程度;针对血压恢复常态的病患,要将偷渡抬高10-30°适宜,从而以此来推动颅腔内外的静脉回流。
(4) 恢复神智后的护理
在病患的神志恢复之后,要教会病患正确化咳痰、咳嗽与呼吸的方法,针对双肺呼吸音实施检测并一一记录在案。相应的医护人员要积极鼓励病患实施疾病治疗,并告知治疗步骤的方式与目的,从而来更好的配合治疗。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 SPSS11.0 作数据分析 , 计量数据以± 标准差表示,采取 t 检验,以 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2.1、应积极探索心肺复苏后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
研究数据显示,人体的大脑细胞对于发炎、缺氧状态十分复杂,一般而言,发炎、缺氧达4分钟,就会对于患者机体造成不可逆损伤,若是时间达10分钟,患者把会转入脑死亡状态。除此之外,因为大脑缺氧、发炎引发的心搏骤停,即便历经心肺衰退回复神志,亦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这把大幅加大该病疗法以及康复的时间以及难度,因而急诊护理贯穿患者住院依旧,医疗介入正逢当与否间接决定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预后狀况,所以,探险大力精确的急诊护理方法对于心搏骤停患者具备关键意义。
2.2、急诊护理干预对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有重大意义
在急诊室抢救心脏、脉搏骤停患者措施中,心肺复苏较为重要,其是否成功对患者生命有严重影响。近几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肺复苏治疗效果得到提升,但是在急诊护理方面仍需提高,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十分必要。采取急诊护理,加强心电监护、脑补复苏管理,护理人员在患者结束心肺复苏后开展毛巾湿敷,对室内温湿度开展严格控制,时刻监测患者体征,加强病房巡视,如发现患者出现意外情况及时告知医师或自行处理。护理人员需确保病房干净整洁安静,加强病房消毒管理,与患者开展交流,给予心理支持,依据患者文化水平开展疾病知识讲座,告知患者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消除患者负性情绪。患者气道插管遵循无菌操作,提高插管管理质量,避免插管发生移动情况,定时更换胶带。低压气囊应用中,对其放气次数行合理控制,清理患者咽喉分泌物,开展吸痰。
综上所述,心跳呼吸骤停是急诊科中最严重的直接威胁患者生命的疾病,对此,只有医护人员及时做出正确诊断并在5min之内采取有效措施才不会错过最佳抢救时机,这就需要医护人员职责明确,提前准备好相应器材和所需药物,彼此之间配合默契。在进行心脏按压的过程中,要保持按压深度为5cm,按压频率为100次/min同时保持按压的连续性,每次按压之后要等待胸部轮廓复原之后再进行第二次的按压,同时为了保证按压的有效性,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每位按压人员只能进行两分钟的心脏按压。此外,护理人员还应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为其架起人工气道,在短时间内将氧气饱和度提升到90%以上。在后期的护理阶段,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心率和血压进行严密监测,一旦发现患者心率失常或血压波动要及时汇报给主治医师,注意后续的用药;因为心跳骤停期间导致患者缺氧严重,引发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最终会影响呼吸功能的恢复,所以需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通畅。在后期恢复阶段,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心理压力,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我们的体会是,心肺复苏后及时的心里护理、脑部保护和严密生命体征观察一系列护理措施有助于心肺复苏后患者生命质量的提高,对病人尽早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冯田田,高鸿翼,孙建平.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0):311.
[2]乔力,陶金.心肺复苏术后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的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8):111.
[3]刘欢,孙慧珍.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7):93-94.
[4]熊彬.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6):172.
[5]魏欣,赵先美.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03):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