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社会全球经济发展迅速,行业竞争力日益壮大,现代化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面对人类越来越多的超前观念和现代化的精神需求,施工企业只能不断地推陈出新,靠着新产品、新花样、新手段来紧跟大趋势,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和大环境,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现阶段施工企业都把“利润”作为企业最重要的存在核心,而经济效益的提高很大程度上靠着降低生产成本,这是现代企业通用的经营手段,以此来保证企业的运行、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那么作为企业如何来平衡企业收益和造价成本两者的平衡,如何搞好工程的成本管理,本文对控制建筑造价成本预算风险提出以下几点体会,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建造成本 风险
中图分类号:TU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45-0089-01
一、建筑造价成本预算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施工设计付诸实践之前,需要将工程中涉及到的各项费用都归纳到预算中,将每一个项目分支的预算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并留出一定的预算空间以防止预算超支。这样的工作有利于控制工程中的具体成本和抽象成本,如材料费、能源支出人工费用等等,在此基础上科学的节省工程成本,并保证整体工程质量不受影响,从而提高企业利润和效益。如今的建筑工程施工方均由企业竞标产生,一个企业能否对自己的施工预算进行合理、恰当、节约的预算是企业管理实力的重要指标,而工程方需要凭借这些指标判定竞标企业是否有能力完成竞标项目。因此需要施工单位根据具体的建设情况,判断支出项目并提前进行预算,才能在竞标中拔得头筹。另外在施工前就完成有效的预算控制能方便施工后期的交接和结算工作,并为日后账目的整理提供依据。建筑工程竣工后需要进行工程的结算工作,清晰明确的建筑预算将整合工程中所有的资金信息,包括施工中产生的各种费用。最后统计施工前后预算和实际费用的差额。因此只有在建筑工程开始之前进行预算控制工作,才能科学的进行最终的结算工作。
二、建筑造价成本预算的概述
從总体上来看建筑造价成本预算主要是业务预算、筹资预算、财务预算和资产预算的资源配置,将人力物力和财力合理的利用好,实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而建筑造价成本的预算具体指的是编制工程投资、制定项目计划、开展招投标、贷款办理以及合同签署的重要依据与基础。成本预算管理能够高效合理的制定与控制建筑工程造价,提高建筑企业的综合经济收益。施工企业想要在竞争力日趋激烈的现代化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那么就要致力于建筑造价成本的预算控制工作,从而本施工企业在保证建筑质量水平的前提下,获得一定的企业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对建筑造价成本的预算工作是尤为重要的。
三、造价成本的有效作用
1.项目立项阶段造价的控制作用
立项阶段,确定施工立项定额。在建筑施工时的消耗与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发展条件密切相关。建筑工程的劳动力水平受社会生产力的影响,与社会生产力成正比,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大大降低工程在生产性中的消耗;另外,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对生产力的适应程度,也影响着劳动消耗。这就需要施工预算管理部门在立项阶段对预算定额的把关,利用自身专业性知识,提高预算定额的精准度。在建筑工程开展阶段,无法避免工程预算中出现大面积的误差,需要施工预算管理部门采取合理、有效措施,提高工程预算监督、校审,将误差率控制到最低。在工程预算中的每一个环节,避免出现人为失误,预算校审也要及时跟进,对建筑工程管理实行有效控制,保证造价合理,提高投资效益。现代化建筑成本管理,在施工中需要参考相关造价文件、建材价格信息以及工程造价方面研究性文献资料。缺乏信息参考,有可能对工程造价造成浪费和无法估计的损失。
2.施工中造价的控制作用
施工预算控制着材料成本。在购入施工材料时,实行买价控制,保证施工材料质量符合施工标准的同时将材料价格成本控制到最低。在材料的用量上也需要严格控制。为了避免施工材料出现过多的浪费情况,在允许合理消耗的前提下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同时,为了降低施工材料的用量,对于技术成熟度高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应大胆引进,投入使用,降低成本消耗。施工预算控制着人员费用支出。在施工企业的职工要实行顶岗顶变制度,根据工程工期长短、工程技术要求对费用实时严格控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如果需要雇佣零时工等工种,需要预算管理部门的灵活控制,根据实际工作量进程有效控制费用支出。施工预算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对于机械设备的合理选择,充分发挥机械市场灵活的时间和优越的地理环境。机械日常的维修养护也是着重点,合理的维护延长机械使用寿命,降低机械损耗,提高机械利用率和使用率,从而加快施工进度,有效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机械使用费用。
3.竣工阶段的控制作用
工程竣工验收之前,准备好资料,如果验收结果与工程预算出现差异,根据合同内容进行调节。最后将验收结果收入预算档案中,对验收结果的进行分析。根据结果报告,结合工程预算,逐项分析项目节约或超支情况,充分理解施工过程中预算差异,总结经验,为下次相关情况应对提供措施。
四、发挥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中施工预算作用的有效策略
发挥施工预算管理作用,要多方面的合理控制,促进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注重交流与沟通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先由专业的设计师设计施工方案。施工企业应该与工程师或设计师相互沟通,将企业的承受能力予以告知,使之设计出最实用的施工图纸,在减少材料浪费的前提下保证预算的合理化。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预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加强造价控制
在计算核算与实施核算的基础上,施工企业才能长期而有效地控制施工项目的工程造价,在熟悉各方面基础事项之后懂得去概括、思考,寻找更多新的方法。以此来实现对工程每一个进度进项有效的价格控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更好的降低每一个环节的成本,一次来降低整体的工程造价。
3.实行统一管理
要对整体工程造价进行统一的管理。对造价预算中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消耗量等进行统一的管理,这些数据在全国都有统一的法定的定额。这是国家给我们的定数。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市场中的人工和材料等都是在不断的随着市场价格不断的波动和变化当中,市场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单一的数字定额不能够全面的概括真实的造价,造成工程风险的增加,尤其是城乡市场的波动频繁,定额中的价格与实际价格偏差过大,非常容易造成在预算和现实之间放大风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这些就需要统一的管理,工程预算人员和工程监理乙级工程后勤人员之间必须统一协调的工作,有了问题和困难及时的发现并解决,能够让动态的数据在合理的范围内波动,做好当地市场的调查,查看好规律的变化,及时做好实践工作的统一管理。对于工程预算环节要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校审,防止出现大面积的误差。只有制定严格的校审规定,才能在有效的执行中,确保整体工作的准确并有效进行。
现在的监视施工企业已经进入到了微利的时代,所以对于工程造价预算来说,越来越显得重要,只有加强工程预算的准确造价,才能够避免将来出现的溢价风险,只有对于整个预算的工程,必须做到全方位、全过程科学合理并且结合实际的情况做出评估和发挥,才能够有效的避免在以后的工程建造过程中出现不受控制的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 朱丁洁,卢俊文论工程预算在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中的重要性,《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 沈兴东.浅谈施工预算在工程各阶段的风险控制及规避方法,《水利建设及管理》
[3] 王春霞.工程预算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潜在价值和应用,《科技创新与应用》
作者简介
胡英华(1990.6-),男,汉族,重庆潼南人,主要从事工程造价及工程管理工作。
[关键词]建造成本 风险
中图分类号:TU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45-0089-01
一、建筑造价成本预算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施工设计付诸实践之前,需要将工程中涉及到的各项费用都归纳到预算中,将每一个项目分支的预算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并留出一定的预算空间以防止预算超支。这样的工作有利于控制工程中的具体成本和抽象成本,如材料费、能源支出人工费用等等,在此基础上科学的节省工程成本,并保证整体工程质量不受影响,从而提高企业利润和效益。如今的建筑工程施工方均由企业竞标产生,一个企业能否对自己的施工预算进行合理、恰当、节约的预算是企业管理实力的重要指标,而工程方需要凭借这些指标判定竞标企业是否有能力完成竞标项目。因此需要施工单位根据具体的建设情况,判断支出项目并提前进行预算,才能在竞标中拔得头筹。另外在施工前就完成有效的预算控制能方便施工后期的交接和结算工作,并为日后账目的整理提供依据。建筑工程竣工后需要进行工程的结算工作,清晰明确的建筑预算将整合工程中所有的资金信息,包括施工中产生的各种费用。最后统计施工前后预算和实际费用的差额。因此只有在建筑工程开始之前进行预算控制工作,才能科学的进行最终的结算工作。
二、建筑造价成本预算的概述
從总体上来看建筑造价成本预算主要是业务预算、筹资预算、财务预算和资产预算的资源配置,将人力物力和财力合理的利用好,实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而建筑造价成本的预算具体指的是编制工程投资、制定项目计划、开展招投标、贷款办理以及合同签署的重要依据与基础。成本预算管理能够高效合理的制定与控制建筑工程造价,提高建筑企业的综合经济收益。施工企业想要在竞争力日趋激烈的现代化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那么就要致力于建筑造价成本的预算控制工作,从而本施工企业在保证建筑质量水平的前提下,获得一定的企业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对建筑造价成本的预算工作是尤为重要的。
三、造价成本的有效作用
1.项目立项阶段造价的控制作用
立项阶段,确定施工立项定额。在建筑施工时的消耗与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发展条件密切相关。建筑工程的劳动力水平受社会生产力的影响,与社会生产力成正比,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大大降低工程在生产性中的消耗;另外,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对生产力的适应程度,也影响着劳动消耗。这就需要施工预算管理部门在立项阶段对预算定额的把关,利用自身专业性知识,提高预算定额的精准度。在建筑工程开展阶段,无法避免工程预算中出现大面积的误差,需要施工预算管理部门采取合理、有效措施,提高工程预算监督、校审,将误差率控制到最低。在工程预算中的每一个环节,避免出现人为失误,预算校审也要及时跟进,对建筑工程管理实行有效控制,保证造价合理,提高投资效益。现代化建筑成本管理,在施工中需要参考相关造价文件、建材价格信息以及工程造价方面研究性文献资料。缺乏信息参考,有可能对工程造价造成浪费和无法估计的损失。
2.施工中造价的控制作用
施工预算控制着材料成本。在购入施工材料时,实行买价控制,保证施工材料质量符合施工标准的同时将材料价格成本控制到最低。在材料的用量上也需要严格控制。为了避免施工材料出现过多的浪费情况,在允许合理消耗的前提下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同时,为了降低施工材料的用量,对于技术成熟度高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应大胆引进,投入使用,降低成本消耗。施工预算控制着人员费用支出。在施工企业的职工要实行顶岗顶变制度,根据工程工期长短、工程技术要求对费用实时严格控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如果需要雇佣零时工等工种,需要预算管理部门的灵活控制,根据实际工作量进程有效控制费用支出。施工预算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对于机械设备的合理选择,充分发挥机械市场灵活的时间和优越的地理环境。机械日常的维修养护也是着重点,合理的维护延长机械使用寿命,降低机械损耗,提高机械利用率和使用率,从而加快施工进度,有效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机械使用费用。
3.竣工阶段的控制作用
工程竣工验收之前,准备好资料,如果验收结果与工程预算出现差异,根据合同内容进行调节。最后将验收结果收入预算档案中,对验收结果的进行分析。根据结果报告,结合工程预算,逐项分析项目节约或超支情况,充分理解施工过程中预算差异,总结经验,为下次相关情况应对提供措施。
四、发挥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中施工预算作用的有效策略
发挥施工预算管理作用,要多方面的合理控制,促进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注重交流与沟通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先由专业的设计师设计施工方案。施工企业应该与工程师或设计师相互沟通,将企业的承受能力予以告知,使之设计出最实用的施工图纸,在减少材料浪费的前提下保证预算的合理化。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预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加强造价控制
在计算核算与实施核算的基础上,施工企业才能长期而有效地控制施工项目的工程造价,在熟悉各方面基础事项之后懂得去概括、思考,寻找更多新的方法。以此来实现对工程每一个进度进项有效的价格控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更好的降低每一个环节的成本,一次来降低整体的工程造价。
3.实行统一管理
要对整体工程造价进行统一的管理。对造价预算中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消耗量等进行统一的管理,这些数据在全国都有统一的法定的定额。这是国家给我们的定数。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市场中的人工和材料等都是在不断的随着市场价格不断的波动和变化当中,市场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单一的数字定额不能够全面的概括真实的造价,造成工程风险的增加,尤其是城乡市场的波动频繁,定额中的价格与实际价格偏差过大,非常容易造成在预算和现实之间放大风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这些就需要统一的管理,工程预算人员和工程监理乙级工程后勤人员之间必须统一协调的工作,有了问题和困难及时的发现并解决,能够让动态的数据在合理的范围内波动,做好当地市场的调查,查看好规律的变化,及时做好实践工作的统一管理。对于工程预算环节要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校审,防止出现大面积的误差。只有制定严格的校审规定,才能在有效的执行中,确保整体工作的准确并有效进行。
现在的监视施工企业已经进入到了微利的时代,所以对于工程造价预算来说,越来越显得重要,只有加强工程预算的准确造价,才能够避免将来出现的溢价风险,只有对于整个预算的工程,必须做到全方位、全过程科学合理并且结合实际的情况做出评估和发挥,才能够有效的避免在以后的工程建造过程中出现不受控制的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 朱丁洁,卢俊文论工程预算在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中的重要性,《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 沈兴东.浅谈施工预算在工程各阶段的风险控制及规避方法,《水利建设及管理》
[3] 王春霞.工程预算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潜在价值和应用,《科技创新与应用》
作者简介
胡英华(1990.6-),男,汉族,重庆潼南人,主要从事工程造价及工程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