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师德建设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尤其是在教师职业操守与整体素质的提升下,从多角度探讨提升教师道德素质等多方面的职业操守,将更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的实现。本文将围绕当前职业学校师德建设的整体需求与专业素质、职业操守之间的有效联系,并全面探讨多方面提升职业学校师德建设的有效措施,更好的推动职业学校教师素质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
关键词:职业学校;师德建设;职业操守
师德建设古而有之,是古老而常新的课题,新的历史时期更赋予深刻的内涵。古今中外的优秀教育家,都把敬业爱岗看作教师毕生最基本的道德和永恒的职业操守。俄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虽然读过许多书,但却不热爱事业,也不热爱学生,也就算不上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云梯,尊师重教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之一。国家也非常重视并从1985年起每年九月十日是教师节。“他人尊,必自尊”,自尊作为教育工作者尤为重要,为人师表,作人表率。教师的行为艺术、举手投足,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一个学校的校风形成直接由一支精湛授课艺术,完美人格,崇高品德的师资队伍营造。
首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石。“师者授业传道解惑也”。爱岗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没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美德,一切都无从谈起。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社会进步的桥梁和纽带,人类的文明发展源远流长,但如果没有教师,它就会断线,就会枯竭,人类文明生活代代相传,但如果没有教师,它就会陷入愚昧,陷入野蛮。教师的工作特点同时也注定这一职业崇高而平凡,学生一代接一代,“孩子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教师还在这一岗位上默默耕耘,蜡烛成灰泪始干是对教师崇高品德的真实写照。教师工作的平平凡凡、琐琐碎碎,教师没有令人仰慕的财富和权力,没有显赫的声名和荣誉,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正因如此,教师在当今社会务必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职业学校教师与普通教育教师更有区别,没有育出一代接一代大学生的成就感,遭社会冷遇,怕社会人白眼,似乎职业学校教师培养不出人才,针对社会这些偏见更需要我们辛勤耕作,不图名不图利,将无私奉献视作一切美德的首位。
爱生是师德建设的核心。爱是教育的基础,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师爱也是师德。热爱本职工作具体体现在热爱自己的学生上,技校生生源基础差,基本素质参次不齐,教师不要小视自己的学生,要发自内心认识技校生同样是人才,同样是国家建设的主力军,有些方面特别面对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如今技术工人显得尤为突出重要。作为一职业教师要启发学生自尊、自重、自爱,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诺特博士说过:在学校当了若干年的教师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是中国自古以来对教师的至尊美誉。而对如此美誉,我们无理由不爱生,提高师德水平,关键是每一位教师从内心深处培养对学生的“爱”,像陶行知先生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才能让更多的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师道威严源自于日常教学生活的点滴爱,教师要给学生以真爱,给学生以真情,一切为了学生,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帮助学生走好社会生涯的每一步。当今社会,师德不仅要体现在教学活动中,还要结合社会发展与时俱进地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财富观。现代学生不能单纯认之物质上的满足,社会承受力,环境适应力,不能是物质上巨人,精神上的穷人,要塑造完美的人格才能立足社会。从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关系,讲台上教师、讲台下朋友,获得学生的信任,赢得学生的支持,提升师德建设教育教学的效果。
教书育人是师德的灵魂,校园建设涵盖校园环境建设、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周边环境建设,所有这些是相辅相承不可割裂的。为人师表,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为人师表反映师者人格魅力,教书育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的人格对于学生来说,是任何东西不可替代,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时刻呈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像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自己应该就是这种人。”教师美德是心灵美和仪表美的和谐统一,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修养,可以这么说:“世界上没有比教师受到更严格的监督”,因为“做教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毁灭”,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良好榜样,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大方得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和严谨治学的态度,形成一种强大的感染力,感召学生、启迪学生。当今时代,教师不能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应树立出“终身学习”永远探索的理念,要有“师不必终生贤于生,生不必终生不如师”的宽阔胸襟,不断创新教书育人的新理念。
师德建设是永不枯竭的古井,也是常青树,从事教师职业意味着我们人生航程始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始终明确肩负的历史使命,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工作中认真践行才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称。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2]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3]黄正平.新课程理念下的师德建设[J].班主任,2014.
关键词:职业学校;师德建设;职业操守
师德建设古而有之,是古老而常新的课题,新的历史时期更赋予深刻的内涵。古今中外的优秀教育家,都把敬业爱岗看作教师毕生最基本的道德和永恒的职业操守。俄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虽然读过许多书,但却不热爱事业,也不热爱学生,也就算不上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云梯,尊师重教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之一。国家也非常重视并从1985年起每年九月十日是教师节。“他人尊,必自尊”,自尊作为教育工作者尤为重要,为人师表,作人表率。教师的行为艺术、举手投足,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一个学校的校风形成直接由一支精湛授课艺术,完美人格,崇高品德的师资队伍营造。
首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石。“师者授业传道解惑也”。爱岗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没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美德,一切都无从谈起。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社会进步的桥梁和纽带,人类的文明发展源远流长,但如果没有教师,它就会断线,就会枯竭,人类文明生活代代相传,但如果没有教师,它就会陷入愚昧,陷入野蛮。教师的工作特点同时也注定这一职业崇高而平凡,学生一代接一代,“孩子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教师还在这一岗位上默默耕耘,蜡烛成灰泪始干是对教师崇高品德的真实写照。教师工作的平平凡凡、琐琐碎碎,教师没有令人仰慕的财富和权力,没有显赫的声名和荣誉,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正因如此,教师在当今社会务必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职业学校教师与普通教育教师更有区别,没有育出一代接一代大学生的成就感,遭社会冷遇,怕社会人白眼,似乎职业学校教师培养不出人才,针对社会这些偏见更需要我们辛勤耕作,不图名不图利,将无私奉献视作一切美德的首位。
爱生是师德建设的核心。爱是教育的基础,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师爱也是师德。热爱本职工作具体体现在热爱自己的学生上,技校生生源基础差,基本素质参次不齐,教师不要小视自己的学生,要发自内心认识技校生同样是人才,同样是国家建设的主力军,有些方面特别面对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如今技术工人显得尤为突出重要。作为一职业教师要启发学生自尊、自重、自爱,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诺特博士说过:在学校当了若干年的教师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是中国自古以来对教师的至尊美誉。而对如此美誉,我们无理由不爱生,提高师德水平,关键是每一位教师从内心深处培养对学生的“爱”,像陶行知先生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才能让更多的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师道威严源自于日常教学生活的点滴爱,教师要给学生以真爱,给学生以真情,一切为了学生,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帮助学生走好社会生涯的每一步。当今社会,师德不仅要体现在教学活动中,还要结合社会发展与时俱进地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财富观。现代学生不能单纯认之物质上的满足,社会承受力,环境适应力,不能是物质上巨人,精神上的穷人,要塑造完美的人格才能立足社会。从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关系,讲台上教师、讲台下朋友,获得学生的信任,赢得学生的支持,提升师德建设教育教学的效果。
教书育人是师德的灵魂,校园建设涵盖校园环境建设、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周边环境建设,所有这些是相辅相承不可割裂的。为人师表,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为人师表反映师者人格魅力,教书育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的人格对于学生来说,是任何东西不可替代,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时刻呈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像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自己应该就是这种人。”教师美德是心灵美和仪表美的和谐统一,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修养,可以这么说:“世界上没有比教师受到更严格的监督”,因为“做教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毁灭”,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良好榜样,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大方得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和严谨治学的态度,形成一种强大的感染力,感召学生、启迪学生。当今时代,教师不能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应树立出“终身学习”永远探索的理念,要有“师不必终生贤于生,生不必终生不如师”的宽阔胸襟,不断创新教书育人的新理念。
师德建设是永不枯竭的古井,也是常青树,从事教师职业意味着我们人生航程始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始终明确肩负的历史使命,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工作中认真践行才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称。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2]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3]黄正平.新课程理念下的师德建设[J].班主任,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