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让学生的视野得到了开阔,科学知识能够解读生活中的一些日常现象,让学生形成生活实践能力,科学教学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出发,都可以与生活紧密关联,从学生熟知的、熟悉的生活视角出发,简化科学的知识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形成更加深刻的记忆。生活化教学应丰富科学的教学内容,并充分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可回顾自己的生活,形成科学思辨能力,获得科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引言
小学时期的科学知识与生活有很大的关联性,几乎很少有科学内容是脱离了小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展开的议论,教师可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下,促使学生将抽象的科学问题转化为生活中常见的直观情境,进而更加充分的理解和吸收科学的信息,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将科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形成学以致用的思维,以科学的眼光看到自己的生活经历,从而产生感性思维下的理性思考。
1.利用生活化的情境进行课程导入
课堂上,教师将课堂的空间打破,反而营造出生活的场景,让学生快速的进入一个日常的生活状态,融于情境中展开自己日常生活的联想,从而与科学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充分的构思,在联合生活知识进行科学互动时,教师应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不能从教师本人的生活习惯出发进行科学教育,要知道学生的视角与成人的视角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为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科学问题的讨论,教师所构建的生活情境应该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是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展开议论的,若是情境之下,学生想象力不丰富,又有一定的陌生感,那么科学的教学推进就会很困难,教师应尽可能简化情境,让学生立即就懂得教师的意思,摸索清楚科学的题意,而进入讨论的状态。在与生活信息关联时,教师也不妨倾听学生的想法,询问学生有哪些类似的生活经历,从而更为贴近学生生活习惯展开科学教育1。例如,在进行《点亮小灯泡》这一课的知识讲解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情境来进行课程导入,在消除学生对科学的陌生感的同时,提升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在教學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学生比较常见的电池、小灯泡、电线等相关物品。然后教师再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试图用教师所给出的实验教具将小灯泡给点亮,在学生尝试几次之后再带学生进行相应实验,询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进行新课的导入,使学生感受电现象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充分体会科学的魅力。
2.指导学生把科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
小学科学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在对科学知识进行理解的基础上,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进行运用。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将科学理论知识和实践完美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实现从真正意义上将科学教学生活化。例如,现在的大多数小学生都喜欢网络游戏,对生活中的动、植物很少观察,教师在讲授完《新的生命》这一单元的知识之后,就要引导学生注重观察身边的动物和植物的成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每人都养一个小植物,要求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和特点并进行记录。在此过程中,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科学知识的印象,更培养了学生注意观察身边习惯事物的习惯,使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和健康2。
3.布置生活化的课堂作业
新课改后,小学教育中提倡进行生活化的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获知能力,让学生不但在课堂中学习科学知识,还应从生活化学习探究中积累更多生活技能。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运用生活中常见的生活实例来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不但可以学习知识,还可以将知识灵活的运用于生活实践当中。其中,在小学科学学科的课堂学习之后,布置生活化的课堂作业就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之一。例如,在学习完《营养要均衡》的相关知识之后,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时,就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课堂当中所学的内容自己制定一个营养搭配均衡的简单食谱。然后让学生将自己所制定好的食谱带到课堂中,与老师和同学一起分享。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巩固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之后的分享与讨论的过程中,还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
4.积极开展生活化科学探究活动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应用,引导学生将科学和生活进行联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学生在生活化科学教学学习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通过思维碰撞激发出自身的想象力。同时,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具有重要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际教学活动中,在知识铺垫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这样有助于学生加强生活和科学知识的联系,充分了解学习方法,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4。
5.加入常识性内容
科学是小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学科,其具有综合性、实践性以及操作性强等特点。为了实现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应用,教师应该合理地调整教学内容,并将常识性的内容融入实际教学中,帮助学生加强对科学知识的理解。通常情况下,大家对这些常识性内容不够重视,但将常识性内容和科学知识进行融合,有助于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小学科学教师在应用常识性内容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教学的创新性和常识性,并加强对其研究,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育过程中实施生活化教学,不仅有利于科学教学效率的全面提高,还有利于传统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获得扎实的科学素养,还能提升对生活的热爱程度,进而为以后的科学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素质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志波.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施[J].成才之路,2017,(18):14-14,15.
[2]闫景坡.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4):50.
[3]厉伟.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1):107+180.
[4]范淡祥.关于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分析[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04):16.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引言
小学时期的科学知识与生活有很大的关联性,几乎很少有科学内容是脱离了小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展开的议论,教师可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下,促使学生将抽象的科学问题转化为生活中常见的直观情境,进而更加充分的理解和吸收科学的信息,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将科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形成学以致用的思维,以科学的眼光看到自己的生活经历,从而产生感性思维下的理性思考。
1.利用生活化的情境进行课程导入
课堂上,教师将课堂的空间打破,反而营造出生活的场景,让学生快速的进入一个日常的生活状态,融于情境中展开自己日常生活的联想,从而与科学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充分的构思,在联合生活知识进行科学互动时,教师应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不能从教师本人的生活习惯出发进行科学教育,要知道学生的视角与成人的视角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为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科学问题的讨论,教师所构建的生活情境应该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是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展开议论的,若是情境之下,学生想象力不丰富,又有一定的陌生感,那么科学的教学推进就会很困难,教师应尽可能简化情境,让学生立即就懂得教师的意思,摸索清楚科学的题意,而进入讨论的状态。在与生活信息关联时,教师也不妨倾听学生的想法,询问学生有哪些类似的生活经历,从而更为贴近学生生活习惯展开科学教育1。例如,在进行《点亮小灯泡》这一课的知识讲解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情境来进行课程导入,在消除学生对科学的陌生感的同时,提升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在教學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学生比较常见的电池、小灯泡、电线等相关物品。然后教师再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试图用教师所给出的实验教具将小灯泡给点亮,在学生尝试几次之后再带学生进行相应实验,询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进行新课的导入,使学生感受电现象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充分体会科学的魅力。
2.指导学生把科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
小学科学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在对科学知识进行理解的基础上,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进行运用。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将科学理论知识和实践完美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实现从真正意义上将科学教学生活化。例如,现在的大多数小学生都喜欢网络游戏,对生活中的动、植物很少观察,教师在讲授完《新的生命》这一单元的知识之后,就要引导学生注重观察身边的动物和植物的成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每人都养一个小植物,要求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和特点并进行记录。在此过程中,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科学知识的印象,更培养了学生注意观察身边习惯事物的习惯,使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和健康2。
3.布置生活化的课堂作业
新课改后,小学教育中提倡进行生活化的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获知能力,让学生不但在课堂中学习科学知识,还应从生活化学习探究中积累更多生活技能。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运用生活中常见的生活实例来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不但可以学习知识,还可以将知识灵活的运用于生活实践当中。其中,在小学科学学科的课堂学习之后,布置生活化的课堂作业就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之一。例如,在学习完《营养要均衡》的相关知识之后,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时,就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课堂当中所学的内容自己制定一个营养搭配均衡的简单食谱。然后让学生将自己所制定好的食谱带到课堂中,与老师和同学一起分享。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巩固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之后的分享与讨论的过程中,还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
4.积极开展生活化科学探究活动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应用,引导学生将科学和生活进行联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学生在生活化科学教学学习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通过思维碰撞激发出自身的想象力。同时,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具有重要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际教学活动中,在知识铺垫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这样有助于学生加强生活和科学知识的联系,充分了解学习方法,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4。
5.加入常识性内容
科学是小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学科,其具有综合性、实践性以及操作性强等特点。为了实现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应用,教师应该合理地调整教学内容,并将常识性的内容融入实际教学中,帮助学生加强对科学知识的理解。通常情况下,大家对这些常识性内容不够重视,但将常识性内容和科学知识进行融合,有助于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小学科学教师在应用常识性内容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教学的创新性和常识性,并加强对其研究,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育过程中实施生活化教学,不仅有利于科学教学效率的全面提高,还有利于传统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获得扎实的科学素养,还能提升对生活的热爱程度,进而为以后的科学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素质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志波.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施[J].成才之路,2017,(18):14-14,15.
[2]闫景坡.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4):50.
[3]厉伟.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1):107+180.
[4]范淡祥.关于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分析[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