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发展的综合性要求与合作型模式对大学生自身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勤工俭学是全国各高校学生提升综合素质能力的活动之一,在各高校发展的空间十分广阔。文章主要是对高校勤工俭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相关管理对策,促进勤工俭学活动和谐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勤工俭学;现状;对策
随着就业压力呈逐渐上升趋势,仅依靠在校学习是无法满足大学生更好适应社会,通过勤工俭学活动可以使大学生更早的接触社会而获得宝贵的社会经验。勤工俭学是指在在籍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以改善生活和提高综合能力为目的一种有偿的社会实践活动[1]。勤工俭学是联系学校与社会的纽带,通过勤工俭学能使大学生早期接触社会,适应社会,提高他们实践和创新能力,加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参加勤工俭学活动获得一定劳动报酬,改善学生经济状况和生活条件,同时提高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增加就业机会、经验以及就业竞争力。
1勤工俭学现状
1.1大学生勤工俭学可供选择方式较少且需求大于供给
据调查数据表明,勤工俭学的途径主要集中于家教、餐馆服务生、公司兼职、打零工。
1.1.1家教。勤工俭学最受欢迎、最广泛的一种方式是家教。
1.1.2餐馆服务生、公司兼职。兼职是大学生愿意选择的勤工俭学活动之一。
1.1.3打零工。零工只是短时性、偶然性的勤工俭学活动,安全性差,形式单一。
1.2大学生勤工俭学目的认识不明确
据调查,勤工俭学目的有赚钱、增加社会经验以及丰富个人的生活。获取一定的社会经验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勤工俭学的主要目的。数据显示有47%同学均以赚钱为目的。部分同学是为了证明自己能够通过双手获取一定的经济报酬,有些是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而有些同学是为了生活过得更滋润。大学的生活空余时间较多,少数同学把勤工俭学活动作为调节大学枯燥生活的一种方式。但是,大多数同学对勤工俭学目的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
1.3勤工俭学体制不健全和不规范
高校由于客观条件限制以及对勤工俭学工作重视的程度不够等因素,使得不少高校没有配以专职老师指导,大多由团委或学生处老师代管,代管老师对勤工俭学的管理认识不健全,导致在勤工俭学管理方面不能充分到位,致使勤工俭学在高校发展缓慢,使得收到的社会效益不明显。
1.4勤工俭学的信息市场秩序混乱
大学生获取勤工俭学岗位信息的途径有以下几种:1、由学校勤工俭学部门与商家洽谈,通过飞信,QQ群、海报等形式公布岗位信息。2、通过招聘广告或熟人介绍、直接与用人联系而取得岗位。3、通过勤工俭学中介公司购买兼职卡而获取一些岗位,但是岗位大多偏远且待遇明显低于规定的最低工资。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许多中介发布虚假消息,使大学生的利益受到侵害。4、网络招聘。网络的发达,网上的招聘信息也琳琅满目,但是网上信息难辨真假,致使许多同学误入虎穴,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1.5大学生勤工俭学权益得不到保障
大学生的维权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弱,使得大学生的利益容易受到侵害。社会上许多人利用这一点,明目张胆的进行欺诈,以服务费、押金等形式向学生索取一定的费用。某些单位存在克扣工资、延长劳动时间、工伤得不到应有的赔偿、无劳动合同保障等问题。据调查,同学们遇到此类问题多数自认倒霉,导致问题的恶性循环。
2勤工俭学对策
2.1立足于校园,解决供需矛盾
高校是大学生最信任的勤工俭学供给主体,因此高校应该积极通过各种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勤工俭学的机会,更需要扩大勤工俭学选择空间和丰富勤工俭学内容上采取措施。对此,学校可针对大学生进行一定的职业培训,培养良好的技能,增强社会应变能力,从总体上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工作渠道。同时学校也可组织与本校专业衔接的企业来校招聘勤工俭学人才,将勤工俭学活动和就业形成可持续发展。
2.2加强勤工俭学目的性认识,纠正认识偏差。
勤工俭学是高校大学生提前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和对社会经验的补充以及对未来就业趋势的展望。大学生在对勤工俭学与自身作用的认识和理解上存在误区。许多同学以打工赚钱为目的,这使得勤工俭学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因此我们在勤工俭学教育过程中普及相关的社会经验和知识,开展勤工俭学经验交流会。针对部分同学出现的“勤工逃学”现象,我们应该提高关注度,制定个性化的勤工俭学方案,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勤工俭学目的,纠正他们对勤工俭学的认识。
2.3健全和规范勤工俭学的管理机制
大学生勤工俭学是高等学校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之一,应纳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范围。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制度,加强规范管理,以便于勤工俭学的发展。高校勤工俭学管理中心可成立领导小组,配备具有丰富的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全权负责管理勤工俭学岗位分配、岗前培训、报酬发放、信息反馈等专职工作。勤工俭学主管部门需根据勤工俭学岗位的派发程序,人员的技能以及职业道德等各方面制定合理、切实可行、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促使勤工俭学工作有序开展。
现代社会处处充满机遇和挑战,大学生不仅需要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也要善于把握锻炼自己的机会,更重要的是需要家长、学校、社会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何小勇,黄劲松.大学生勤工助学与实习、兼职的性质及规制[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防学报,2012,25[4];51-54.
[2] 潘菊莲.关于新时期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思考[J].大众科技,2005,(9);143-144.
关键词:大学生;勤工俭学;现状;对策
随着就业压力呈逐渐上升趋势,仅依靠在校学习是无法满足大学生更好适应社会,通过勤工俭学活动可以使大学生更早的接触社会而获得宝贵的社会经验。勤工俭学是指在在籍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以改善生活和提高综合能力为目的一种有偿的社会实践活动[1]。勤工俭学是联系学校与社会的纽带,通过勤工俭学能使大学生早期接触社会,适应社会,提高他们实践和创新能力,加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参加勤工俭学活动获得一定劳动报酬,改善学生经济状况和生活条件,同时提高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增加就业机会、经验以及就业竞争力。
1勤工俭学现状
1.1大学生勤工俭学可供选择方式较少且需求大于供给
据调查数据表明,勤工俭学的途径主要集中于家教、餐馆服务生、公司兼职、打零工。
1.1.1家教。勤工俭学最受欢迎、最广泛的一种方式是家教。
1.1.2餐馆服务生、公司兼职。兼职是大学生愿意选择的勤工俭学活动之一。
1.1.3打零工。零工只是短时性、偶然性的勤工俭学活动,安全性差,形式单一。
1.2大学生勤工俭学目的认识不明确
据调查,勤工俭学目的有赚钱、增加社会经验以及丰富个人的生活。获取一定的社会经验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勤工俭学的主要目的。数据显示有47%同学均以赚钱为目的。部分同学是为了证明自己能够通过双手获取一定的经济报酬,有些是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而有些同学是为了生活过得更滋润。大学的生活空余时间较多,少数同学把勤工俭学活动作为调节大学枯燥生活的一种方式。但是,大多数同学对勤工俭学目的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
1.3勤工俭学体制不健全和不规范
高校由于客观条件限制以及对勤工俭学工作重视的程度不够等因素,使得不少高校没有配以专职老师指导,大多由团委或学生处老师代管,代管老师对勤工俭学的管理认识不健全,导致在勤工俭学管理方面不能充分到位,致使勤工俭学在高校发展缓慢,使得收到的社会效益不明显。
1.4勤工俭学的信息市场秩序混乱
大学生获取勤工俭学岗位信息的途径有以下几种:1、由学校勤工俭学部门与商家洽谈,通过飞信,QQ群、海报等形式公布岗位信息。2、通过招聘广告或熟人介绍、直接与用人联系而取得岗位。3、通过勤工俭学中介公司购买兼职卡而获取一些岗位,但是岗位大多偏远且待遇明显低于规定的最低工资。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许多中介发布虚假消息,使大学生的利益受到侵害。4、网络招聘。网络的发达,网上的招聘信息也琳琅满目,但是网上信息难辨真假,致使许多同学误入虎穴,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1.5大学生勤工俭学权益得不到保障
大学生的维权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弱,使得大学生的利益容易受到侵害。社会上许多人利用这一点,明目张胆的进行欺诈,以服务费、押金等形式向学生索取一定的费用。某些单位存在克扣工资、延长劳动时间、工伤得不到应有的赔偿、无劳动合同保障等问题。据调查,同学们遇到此类问题多数自认倒霉,导致问题的恶性循环。
2勤工俭学对策
2.1立足于校园,解决供需矛盾
高校是大学生最信任的勤工俭学供给主体,因此高校应该积极通过各种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勤工俭学的机会,更需要扩大勤工俭学选择空间和丰富勤工俭学内容上采取措施。对此,学校可针对大学生进行一定的职业培训,培养良好的技能,增强社会应变能力,从总体上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工作渠道。同时学校也可组织与本校专业衔接的企业来校招聘勤工俭学人才,将勤工俭学活动和就业形成可持续发展。
2.2加强勤工俭学目的性认识,纠正认识偏差。
勤工俭学是高校大学生提前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和对社会经验的补充以及对未来就业趋势的展望。大学生在对勤工俭学与自身作用的认识和理解上存在误区。许多同学以打工赚钱为目的,这使得勤工俭学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因此我们在勤工俭学教育过程中普及相关的社会经验和知识,开展勤工俭学经验交流会。针对部分同学出现的“勤工逃学”现象,我们应该提高关注度,制定个性化的勤工俭学方案,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勤工俭学目的,纠正他们对勤工俭学的认识。
2.3健全和规范勤工俭学的管理机制
大学生勤工俭学是高等学校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之一,应纳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范围。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制度,加强规范管理,以便于勤工俭学的发展。高校勤工俭学管理中心可成立领导小组,配备具有丰富的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全权负责管理勤工俭学岗位分配、岗前培训、报酬发放、信息反馈等专职工作。勤工俭学主管部门需根据勤工俭学岗位的派发程序,人员的技能以及职业道德等各方面制定合理、切实可行、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促使勤工俭学工作有序开展。
现代社会处处充满机遇和挑战,大学生不仅需要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也要善于把握锻炼自己的机会,更重要的是需要家长、学校、社会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何小勇,黄劲松.大学生勤工助学与实习、兼职的性质及规制[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防学报,2012,25[4];51-54.
[2] 潘菊莲.关于新时期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思考[J].大众科技,2005,(9);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