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改的终极目标是:通过高效的课堂,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怎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我认为,只有最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课堂,才可能成为一堂高效的课堂。怎样才能调动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的提问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此教学法的具体做法是:
在备课时,首先依照课文,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分析,看该句,该段编者希望学生了解什么,掌握什么,然后一个一个地设计成问题,再根据本节内容的重难点,有针对性地增减一些问题。
在上课时,首先是作一些课引,然后让学生通读全文(在阅读时,学生如果自己遇到有什么问题可以与其他同学讨论或直接问老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走到学生中去,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水平,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一些符合他们水平的问题,为将来大家一起回答问题打好基础。当学生都通读完之后,按课文的顺序,一一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老师则点评指正。
最后再用提问的方式,全面系统地归纳总结或延伸拓展,进一步明确本节的教学目标,同时加深记忆。
为更好地让大家明确具体的操作,我以粤教版3—2《自感现象及其应用》为例进行说明。
一、引课
(用提问方式) 提问:我们教室内用来照明的都是什么灯?为什么不用白炽灯(让学生集体回答)
独白:日光灯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不用回答)今天我们就电磁感应的知识来探究这个问题。请大家先阅读课文,阅读过程中有问题可以与同学之间讨论或问老师。
二、让学生阅读课文
在期间走到学生中去,解答一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到疑难的问题,并向一些基础比较差和基础特别好的学生分别提出来一些问题,如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提:1.自感现象属于电磁感应吗?2.自感电动势是阻碍还是阻止导体中电流的变化?3.当电流减小时自感线圈中会有逆向电流吗?4.日光灯中的自感线圈能产生高于220V的电压吗?等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为他们将来一起回答问题打好基础。而对优秀的学生可以提:1.实验2中当开关由闭合状态断开时,自感线圈中的电流有可能比原来更大吗?2.它是以多大的电流开始减小的?3.在实验2中如果没有L2,其位置仅是一根导线,当开关由闭合状态断开时,L1一定比原来更亮一瞬间吗?4.实践与拓展问题的1.2.题等。为他们更深刻理解自感而作引导。
三、学生回答问题
提问:
1.怎样才能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集体回答)2.这个磁通量的变化能产生电动势,对它本身会有影响吗?(集体回答)3.这个现象属于电磁感应吗?它叫什么现象?(集体回答)
按课本的要求演示,实验过程中提问:
1.为什么L1会逐渐亮起来,而不是立即亮(个别回答)2.自感电动势产生的效果是怎样的?(集体回答)
做演示实验2,实验装置如图1-6-2所示:
演示实验过程中提问:
1.在开关断开的瞬间,灯泡L1为什么闪亮一下再逐渐熄灭?请用自感电动势产生的效果来回答(个别回答) 2.L1能维持一小段时间是谁充当电源?(集体回答) 3.L1在开关断开后闪亮时电流方向是怎样的?(小组讨论后回答) 4.自感电动势所阻碍的电流,是它本身原来的电流,还是别的用电器的电流?(个别回答) 5.假如实验2中没有L2,其位置只是一根导线,且在接通开关S后流过L1的电流是A1,流过L的电流是A2,则当断开S的瞬间,L的电流怎样变化?由多大值的电流开始变化?(小组讨论后回答) 6.L1与L在S断开后是什么联接方式?(集体回答) 7.L1的电流方向在断开前后如何改变?(集体回答) 8.当L1的电流改为向右时,其值从多大开始变化?(小组讨论后回答) 9.在此瞬间,加在L1的两端电压比断开前大还是小?(个别回答)(为日光灯镇流器产生高压作准备。) 10.自感产生的电动势可能比原来的电动势更高吗?(集体回答)
四、用提问的方式小结(都用集体回答)
提问:1.什么叫自感现象?2.自感电动势有什么特点?3.其阻碍的是电压还是电流?是其本身的还是别的用电器的电流。4.自感电动势与哪些因素有关?
五、最后布置作业和思考题(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
必做题;P28练习3,选做题:《新课程》第9.10题.思考题:自感电流与惯性有什么相似之处。
使用此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为提高容量,我们必须想尽办法节省时间。
2.设计问题要兼顾两头,特别是要照顾后进的学生。使他们也积极参与进来。
3.难点问题的突破必须舍得花时间,多设计几个有梯度,有逻辑性的铺垫性问题,让他们一步步地走向问题的核心。最终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4.为最有效地利用好时间,回答问题的方式要分4种,(1)简单,基础,但又是教学目标的内容选择集体回答。(2)较难,或是教学的重点选择个别回答。(3)难点突破选择小组讨论后再回答。(4)不是教学目标必须掌握,难度又较大,是为达到另一个教学目标而作铺垫的问题,选择老师引导之后再集体或个人回答。
用此教学法的优越性:
1.因为整堂课的教学内容都由老师主导,所以容易达到基础夯实,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节奏把握。
2.由于每个问题几乎都不给答案,(除非为过渡,涉及到学生不必要掌握,又较难回答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
3.充分利用了学生阅读的时间把基础夯实,又可用提问的方式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4.因为问题的设计具有灵活性,回答问题又可用不同的方式,所以可以使教学进度不比传统教学法慢,甚至可以更快。
用此教法,老师就象一个富有经验的导师,既可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又能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自然科学的美好过程。激发他们探求真理的欲望,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目的。
此教学法的具体做法是:
在备课时,首先依照课文,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分析,看该句,该段编者希望学生了解什么,掌握什么,然后一个一个地设计成问题,再根据本节内容的重难点,有针对性地增减一些问题。
在上课时,首先是作一些课引,然后让学生通读全文(在阅读时,学生如果自己遇到有什么问题可以与其他同学讨论或直接问老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走到学生中去,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水平,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一些符合他们水平的问题,为将来大家一起回答问题打好基础。当学生都通读完之后,按课文的顺序,一一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老师则点评指正。
最后再用提问的方式,全面系统地归纳总结或延伸拓展,进一步明确本节的教学目标,同时加深记忆。
为更好地让大家明确具体的操作,我以粤教版3—2《自感现象及其应用》为例进行说明。
一、引课
(用提问方式) 提问:我们教室内用来照明的都是什么灯?为什么不用白炽灯(让学生集体回答)
独白:日光灯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不用回答)今天我们就电磁感应的知识来探究这个问题。请大家先阅读课文,阅读过程中有问题可以与同学之间讨论或问老师。
二、让学生阅读课文
在期间走到学生中去,解答一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到疑难的问题,并向一些基础比较差和基础特别好的学生分别提出来一些问题,如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提:1.自感现象属于电磁感应吗?2.自感电动势是阻碍还是阻止导体中电流的变化?3.当电流减小时自感线圈中会有逆向电流吗?4.日光灯中的自感线圈能产生高于220V的电压吗?等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为他们将来一起回答问题打好基础。而对优秀的学生可以提:1.实验2中当开关由闭合状态断开时,自感线圈中的电流有可能比原来更大吗?2.它是以多大的电流开始减小的?3.在实验2中如果没有L2,其位置仅是一根导线,当开关由闭合状态断开时,L1一定比原来更亮一瞬间吗?4.实践与拓展问题的1.2.题等。为他们更深刻理解自感而作引导。
三、学生回答问题
提问:
1.怎样才能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集体回答)2.这个磁通量的变化能产生电动势,对它本身会有影响吗?(集体回答)3.这个现象属于电磁感应吗?它叫什么现象?(集体回答)
按课本的要求演示,实验过程中提问:
1.为什么L1会逐渐亮起来,而不是立即亮(个别回答)2.自感电动势产生的效果是怎样的?(集体回答)
做演示实验2,实验装置如图1-6-2所示:
演示实验过程中提问:
1.在开关断开的瞬间,灯泡L1为什么闪亮一下再逐渐熄灭?请用自感电动势产生的效果来回答(个别回答) 2.L1能维持一小段时间是谁充当电源?(集体回答) 3.L1在开关断开后闪亮时电流方向是怎样的?(小组讨论后回答) 4.自感电动势所阻碍的电流,是它本身原来的电流,还是别的用电器的电流?(个别回答) 5.假如实验2中没有L2,其位置只是一根导线,且在接通开关S后流过L1的电流是A1,流过L的电流是A2,则当断开S的瞬间,L的电流怎样变化?由多大值的电流开始变化?(小组讨论后回答) 6.L1与L在S断开后是什么联接方式?(集体回答) 7.L1的电流方向在断开前后如何改变?(集体回答) 8.当L1的电流改为向右时,其值从多大开始变化?(小组讨论后回答) 9.在此瞬间,加在L1的两端电压比断开前大还是小?(个别回答)(为日光灯镇流器产生高压作准备。) 10.自感产生的电动势可能比原来的电动势更高吗?(集体回答)
四、用提问的方式小结(都用集体回答)
提问:1.什么叫自感现象?2.自感电动势有什么特点?3.其阻碍的是电压还是电流?是其本身的还是别的用电器的电流。4.自感电动势与哪些因素有关?
五、最后布置作业和思考题(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
必做题;P28练习3,选做题:《新课程》第9.10题.思考题:自感电流与惯性有什么相似之处。
使用此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为提高容量,我们必须想尽办法节省时间。
2.设计问题要兼顾两头,特别是要照顾后进的学生。使他们也积极参与进来。
3.难点问题的突破必须舍得花时间,多设计几个有梯度,有逻辑性的铺垫性问题,让他们一步步地走向问题的核心。最终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4.为最有效地利用好时间,回答问题的方式要分4种,(1)简单,基础,但又是教学目标的内容选择集体回答。(2)较难,或是教学的重点选择个别回答。(3)难点突破选择小组讨论后再回答。(4)不是教学目标必须掌握,难度又较大,是为达到另一个教学目标而作铺垫的问题,选择老师引导之后再集体或个人回答。
用此教学法的优越性:
1.因为整堂课的教学内容都由老师主导,所以容易达到基础夯实,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节奏把握。
2.由于每个问题几乎都不给答案,(除非为过渡,涉及到学生不必要掌握,又较难回答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
3.充分利用了学生阅读的时间把基础夯实,又可用提问的方式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4.因为问题的设计具有灵活性,回答问题又可用不同的方式,所以可以使教学进度不比传统教学法慢,甚至可以更快。
用此教法,老师就象一个富有经验的导师,既可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又能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自然科学的美好过程。激发他们探求真理的欲望,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