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76000河南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CT室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多平面重组图像(MPR)、表面遮盖三维重组图像(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在上颈椎外伤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上颈椎外伤的病例17例,采用6层螺旋CT进行扫描,1mm准直,50%间隔重叠重建,获得MPR、SSD、MIP图像,对其骨折、脱位及韧带损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利用MPR得到的冠、矢状位图像,观察上颈椎细小骨折情况,并对关节脱位及齿状突偏移做出评估。SSD、MIP可以从任意角度通过立体图像进一步显示骨折及关节脱位的情况,结合MPR软组织窗图像还可以提示寰枢关节外伤中韧带损伤。结论:MSCT扫描图像后处理技术(MPR、SSD、MIP)在诊断上颈椎外伤中提供了更多可靠信息,其与原始轴位CT图像相结合是目前诊断上颈椎外伤的最佳方法。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MPRSSDMIP 上颈椎 脊柱外伤
上颈椎外伤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影像诊断中的难点,常规X线检查往往容易漏诊。常规CT也只能靠轴位图像观察病变部位,难以做到准确诊断。
在上颈椎外伤中,多层螺旋CT(MSCT)的三维重建技术可以从多角度立体重现骨折及关节脱位情况,并且可以对韧带损伤做初步评估,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信息。笔者着重就MSCT常用的MPR、SSD、MIP重建技术在上颈椎外伤中的应用作详细探讨。
资料与方法
病例资料:搜集本院2005年11月~2007年2月上颈椎外伤患者17例,男13例,女4例,年龄17~71岁;急诊外伤后马上行CT检查者11例,1个月以上者6例。16例在我院住院治疗术后证实,1例随访证实。
扫描及重建方法:采用Siemens Somatom Emotion6型6排螺旋CT扫描仪,准直1mm,有效层厚1.25mm,螺距0.6,重建间隔50%。电压130kV,电流186mA,Fov150~160。
结果
环椎前后弓骨折5例,单纯前弓或后弓骨折8例,伴有环枕关节、环枢关节半脱位5例,枢椎双侧椎板骨折6例,椎体骨折3例,其中椎体横行骨折合并齿状突根部骨折2例,1例略偏移。横突骨折7例,2例累及相邻横突孔。12例患者通过观察其MPR软组织窗疑似韧带损伤,后经MRI证实10例阳性。
讨论
(1)在CT广泛应用于临床以前,X线一直作为急性上颈椎外伤的常规检查,通过其观察寰枢关节和椎体的整体性改变,如移位程度及角度等。但是由于X线球管固定,只有靠不断改变病人体位来追求最佳拍摄角度,这对于上颈椎外伤的病人来说是一大禁忌。另外,其密度分辨率低,软组织影像模糊,特别是椎管内、神经管受累情况等不能很好显示,而以上这些方面的信息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均十分重要。常规CT可以从横断面观察上颈椎外伤的情况,避免了图像的重叠,对上颈椎急慢性外伤中骨折检出、分类,椎管狭窄的诊断价值勿庸置疑。与普通X线比较,轴位CT图像明显提高了骨折的检出率,甚至可以明确显示脊髓损伤情况。CT检查简化了X线中复杂的体位摆放,减少了病人不必要移动。但是常规CT在对一些类型上颈椎外伤的诊断价值也有限度,如齿状突根部的横行骨折,关节脱位的情况等一些细小骨折,轴位CT诊断困难,缺乏功能评价。
(2)MSCT具有扫描速度快、时间分辨率高、放射剂量小等优点,可以在1次扫描时间内完成对该扫描范围的数据收集,并可根据需要对图像进行后期二、三维重建。多层螺旋CT的后处理软件有很多,上颈椎外伤中以MPR和SSD为常用,其图像能立体显示寰枢外侧关节、正中关节的骨结构,对寰枢关节周围韧带亦有一定显示能力。MPR在显示枢椎及齿状突骨折时优势明显,尤其是枢椎横行骨折,在横断位图象中其骨折线很难清晰显示,而依靠MPR矢状位及冠状位重建图像可观察到明显骨折线。SSD成像细腻,通过旋转及调整光影投照角度,可直观显示骨折范围的立体空间状况,可对观察骨折、脱位做重要补充。MIP可呈现类似X线透明化图像,通过对图像的立体旋转,调整最佳角度显示骨折断端情况,但是由于上颈椎结构复杂,图像易重叠,单独依靠MIP很容易漏诊误诊,必须参照横断位及MPR图像。寰枢关节韧带的损伤,在上颈椎外伤中并不少见,齿状突周围的韧带对维持寰枢椎稳定有重要的作用,一旦发生撕裂就会引起寰枢关节的脱位或半脱位,严重者可压迫颈髓,危及患者生命。MSCT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通过薄层MPR重建图像及测量齿状突与寰椎的距离亦可对寰枢关节韧带的损伤做出初步评估。有学者研究认为,若环椎前弓与齿状突间距在3~5 mm,则提示横韧带断裂。若环椎前弓与齿状突间距>5 mm,则提示环椎横韧带和翼状韧带部分断裂。环椎两侧块移位总和>6.9 mm,则提示横韧带完全断裂。磁共振成像(MRI)是观察韧带损伤的常用检查,具有无骨骼伪影干扰等优势,但是由于检查时间较长,病情严重的患者难以耐受,且可能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
综上所述,MSCT二、三维重建图像可以快速、多角度显示上颈椎骨折脱位情况,结合薄层轴位CT图像对微小骨折及横行骨折的检出率大大提高,并且可以对上颈椎外伤中韧带的损伤做出初步评估,这两种方法的结合仍是目前上颈椎外伤影像检查的最佳方法,为临床术前准备及术后疗效评估提供最好依据。
参考文献
1李惠民,贾宁阳,陈雄生,等.上颈椎外伤的多层CT评价.临床放射学杂志.2004,23:976.
2徐玉琴 ,陈大朝, 陈晓武,等.MSCT扫描MPR、SSD技术在寰枢椎外伤中的诊断价值 .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2:5.
3彭裕文.局部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4.
4李德龙,郁开朗.急性寰枢关节损伤CT征象研究与临床应用价值探讨.中国民康医学,2007,19:57.
5路明,巫北海,张绍祥,等.枕大孔区韧带结构的断面解剖和CT、MRI对照研究.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10):1047-1050.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多平面重组图像(MPR)、表面遮盖三维重组图像(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在上颈椎外伤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上颈椎外伤的病例17例,采用6层螺旋CT进行扫描,1mm准直,50%间隔重叠重建,获得MPR、SSD、MIP图像,对其骨折、脱位及韧带损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利用MPR得到的冠、矢状位图像,观察上颈椎细小骨折情况,并对关节脱位及齿状突偏移做出评估。SSD、MIP可以从任意角度通过立体图像进一步显示骨折及关节脱位的情况,结合MPR软组织窗图像还可以提示寰枢关节外伤中韧带损伤。结论:MSCT扫描图像后处理技术(MPR、SSD、MIP)在诊断上颈椎外伤中提供了更多可靠信息,其与原始轴位CT图像相结合是目前诊断上颈椎外伤的最佳方法。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MPRSSDMIP 上颈椎 脊柱外伤
上颈椎外伤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影像诊断中的难点,常规X线检查往往容易漏诊。常规CT也只能靠轴位图像观察病变部位,难以做到准确诊断。
在上颈椎外伤中,多层螺旋CT(MSCT)的三维重建技术可以从多角度立体重现骨折及关节脱位情况,并且可以对韧带损伤做初步评估,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信息。笔者着重就MSCT常用的MPR、SSD、MIP重建技术在上颈椎外伤中的应用作详细探讨。
资料与方法
病例资料:搜集本院2005年11月~2007年2月上颈椎外伤患者17例,男13例,女4例,年龄17~71岁;急诊外伤后马上行CT检查者11例,1个月以上者6例。16例在我院住院治疗术后证实,1例随访证实。
扫描及重建方法:采用Siemens Somatom Emotion6型6排螺旋CT扫描仪,准直1mm,有效层厚1.25mm,螺距0.6,重建间隔50%。电压130kV,电流186mA,Fov150~160。
结果
环椎前后弓骨折5例,单纯前弓或后弓骨折8例,伴有环枕关节、环枢关节半脱位5例,枢椎双侧椎板骨折6例,椎体骨折3例,其中椎体横行骨折合并齿状突根部骨折2例,1例略偏移。横突骨折7例,2例累及相邻横突孔。12例患者通过观察其MPR软组织窗疑似韧带损伤,后经MRI证实10例阳性。
讨论
(1)在CT广泛应用于临床以前,X线一直作为急性上颈椎外伤的常规检查,通过其观察寰枢关节和椎体的整体性改变,如移位程度及角度等。但是由于X线球管固定,只有靠不断改变病人体位来追求最佳拍摄角度,这对于上颈椎外伤的病人来说是一大禁忌。另外,其密度分辨率低,软组织影像模糊,特别是椎管内、神经管受累情况等不能很好显示,而以上这些方面的信息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均十分重要。常规CT可以从横断面观察上颈椎外伤的情况,避免了图像的重叠,对上颈椎急慢性外伤中骨折检出、分类,椎管狭窄的诊断价值勿庸置疑。与普通X线比较,轴位CT图像明显提高了骨折的检出率,甚至可以明确显示脊髓损伤情况。CT检查简化了X线中复杂的体位摆放,减少了病人不必要移动。但是常规CT在对一些类型上颈椎外伤的诊断价值也有限度,如齿状突根部的横行骨折,关节脱位的情况等一些细小骨折,轴位CT诊断困难,缺乏功能评价。
(2)MSCT具有扫描速度快、时间分辨率高、放射剂量小等优点,可以在1次扫描时间内完成对该扫描范围的数据收集,并可根据需要对图像进行后期二、三维重建。多层螺旋CT的后处理软件有很多,上颈椎外伤中以MPR和SSD为常用,其图像能立体显示寰枢外侧关节、正中关节的骨结构,对寰枢关节周围韧带亦有一定显示能力。MPR在显示枢椎及齿状突骨折时优势明显,尤其是枢椎横行骨折,在横断位图象中其骨折线很难清晰显示,而依靠MPR矢状位及冠状位重建图像可观察到明显骨折线。SSD成像细腻,通过旋转及调整光影投照角度,可直观显示骨折范围的立体空间状况,可对观察骨折、脱位做重要补充。MIP可呈现类似X线透明化图像,通过对图像的立体旋转,调整最佳角度显示骨折断端情况,但是由于上颈椎结构复杂,图像易重叠,单独依靠MIP很容易漏诊误诊,必须参照横断位及MPR图像。寰枢关节韧带的损伤,在上颈椎外伤中并不少见,齿状突周围的韧带对维持寰枢椎稳定有重要的作用,一旦发生撕裂就会引起寰枢关节的脱位或半脱位,严重者可压迫颈髓,危及患者生命。MSCT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通过薄层MPR重建图像及测量齿状突与寰椎的距离亦可对寰枢关节韧带的损伤做出初步评估。有学者研究认为,若环椎前弓与齿状突间距在3~5 mm,则提示横韧带断裂。若环椎前弓与齿状突间距>5 mm,则提示环椎横韧带和翼状韧带部分断裂。环椎两侧块移位总和>6.9 mm,则提示横韧带完全断裂。磁共振成像(MRI)是观察韧带损伤的常用检查,具有无骨骼伪影干扰等优势,但是由于检查时间较长,病情严重的患者难以耐受,且可能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
综上所述,MSCT二、三维重建图像可以快速、多角度显示上颈椎骨折脱位情况,结合薄层轴位CT图像对微小骨折及横行骨折的检出率大大提高,并且可以对上颈椎外伤中韧带的损伤做出初步评估,这两种方法的结合仍是目前上颈椎外伤影像检查的最佳方法,为临床术前准备及术后疗效评估提供最好依据。
参考文献
1李惠民,贾宁阳,陈雄生,等.上颈椎外伤的多层CT评价.临床放射学杂志.2004,23:976.
2徐玉琴 ,陈大朝, 陈晓武,等.MSCT扫描MPR、SSD技术在寰枢椎外伤中的诊断价值 .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2:5.
3彭裕文.局部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4.
4李德龙,郁开朗.急性寰枢关节损伤CT征象研究与临床应用价值探讨.中国民康医学,2007,19:57.
5路明,巫北海,张绍祥,等.枕大孔区韧带结构的断面解剖和CT、MRI对照研究.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10):1047-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