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4月12日,美国媒体突然宣称,中国在今年阿布扎比防务展上推出的M20导弹抄袭了俄罗斯的“伊斯坎德尔”(Is-kander)导弹系统。此言一出很快引起世界军事专家对M20导弹的关注。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曾经一再指责中国“山寨”俄式武器系统的俄罗斯军工界却对此缄默不语。那么,M20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导弹?美国为什么在当事人没有任何表示的情况下,要“仗义执言”呢?
M20初体验
2011年阿布扎比国际防务展上,我国相关企业首次展出了被称为M20的弹道导弹系统(题图),并利用展台多媒体播放了该弹发射操作和靶场试验的情况。从相关报道来看,展出的M20导弹引起了国际军贸市场的较大兴趣,但由于我国企业未公布相关性能和参数,也引起了多方猜测和质疑。美国环球战略网站就以M20导弹与俄罗斯曾经推向国际军火市场的“伊斯坎德尔”战役战术弹道导弹外形非常相似为由,认为M20是“山寨”俄罗斯“伊斯坎德尔”的产品。
说到这里,也许大家都对这种引起纷扰的神秘导弹充满了好奇心。由于国际和我国军贸制度的原因,我们无法很快知道这种导弹的详细性能参数,但从阿布扎比防务展上公开的M20相关资料,对其系统构成还是可以看个大概。
从防务展上公布的M20导弹系统模型可以看出,发射系统采用了4轴商用卡车底盘,发射架采用了液压起竖支架,支架上设计了双联装发射箱,发射箱为矩形设计。展示中的双联装发射架呈水平右侧约30°角方向和俯仰60°角姿态。底盘车为平头双排座驾驶舱设计。
在展台上发射车后部布展的是M20弹道导弹模型,按照惯例应该是缩比模型。虽然无法直接量算出其外观尺寸,但可以看出弹体设计方案。从模型看,M20弹头采用两级圆锥设计,最上面一级圆锥角大致为30°,第二级圆锥角大致为20°,弹头长度约占导弹总长的2/5。在公布的靶场试验录像中,其成功击中了模拟的三层大楼目标。从爆炸波形态和位置看,它采用了整体爆破弹,不是子母弹或深层侵彻弹弹头。从爆炸波方向看,其入射方向几乎是垂直的。
M20猜猜看
底盘从模型和录像可以看出M20的发射车使用了4轴系统。国内生产8×8底盘的厂家并不多,模型车上没有厂家标识,但录像中发射车车头上的车标似乎是北方奔驰的。这是一家生产商业和专用卡车的厂家,其公开的8x8越野型卡车底盘为ND1310系列,载重达到16吨,实际越野载重可能要小一些。通常的4轴车载重大致在10-12吨,这对于战役战术导弹已经绰绰有余了。这种整体式底盘比以往的拖车式的越野能力有了明显进步。虽然没有正面照片来量算这种底盘,但这种底盘的典型尺寸为长12米、宽2.5米、高3.5米,总质量应该在30吨以上。目前无法肯定是否是北方奔驰的底盘,但商用底盘的使用大大降低了零配件的成本,便于在海外市场推广和改进。
底盘驾驶室后方的梯形箱内应该是电源箱,大多采用燃气涡轮发电机,可以在瞬间提供足够的电力,但耗油量和使用寿命均有限。底盘上两轴之间是一个有侧门的方舱,应该是配电及液压控制盘。操作员可以在地面直接打开侧门,使用液压控制系统对导弹发射架进行控制和调整。
发射箱从外观看,M20采用矩形发射箱,这种发射箱大多应用于防空导弹或巡航导弹,例如美国的“爱国者”以及我国在大阅兵中公开的陆基巡航导弹。但目前所知采用这种发射箱的大多数导弹都采用倾斜发射方式。它灵活性不佳,例如必须将导弹发射车调整到发射方向,但省却了导弹程序转弯过程,使设计和使用都更加简单。从其展示的约60°仰角大致可以看出,M20发射箱的发射俯仰角估计最大可达75°,可以根据需要的射程远近调节。这种发射箱并不像俄罗斯“白杨”或我国在2009年大阅兵中展示的中程导弹那样,这种倾斜发射方式更适于热发射。
我国这类重型卡车的宽幅大致为2.5米,以此为参考可以大致量算出发射箱宽度为1米,也就是说,导弹直径不应该超过这一数值。前面提到此类车的典型长为12米。从照片上可以量出,发射箱装载部分长度与总长的比为17:30,以此推断发射箱应该为7米长。
从照片可以看出,该发射系统为双联装箱式发射系统,每个发射箱应该可以单独吊装或发射。导弹发射后,装填/运弹车可以直接将已完成装填的发射箱吊装并锁定在车载发射架上。这使导弹在发射和装载中更加灵活,也降低了载弹对车辆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发射箱内的导弹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更好地适应雨雾干湿的环境,甚至可以不同程度地避免反轻装甲弹片的破坏。这种设计也可以缩短导弹的发射和再装填时间,提高火力反应性。总体来看,这种设计在全球战役战术弹道导弹上并不多见,因此较有创意。
导弹由于没有M20导弹较为完整的照片,因此对其参数只能大致推算。前面提到导弹发射箱长约7米,且采用热发射,因此发射箱内没有燃气发生器等多余的设备。弹箱长度减去前后盖及可能冗余部分即为弹长,估计弹长约为6.7米。从模型弹照片可以量出M20导弹弹体长径比为9.4:1,则导弹最大直径应该为0.7米。从弹头与发射箱匹配的录像截图中可以看出,两者相对尺寸基本与此吻合。
M20导弹模型弹弹头采用了两级圆锥设计,弹头第二级圆锥柱较长。通过照片量算可以看出,第一级圆锥长1米,第二级圆锥柱长约2.3米,整个弹头长3.3米,几乎占导弹总长的一半。如果仔细观察第二级圆锥柱可以发现,在其下1/4处有一明显的接缝,因此也许实际是从这向前为弹头部分。如果果真如此,第二级圆锥柱长就缩短为1.7米,弹头长度就可能是2.7米。也就是说,弹体部分有意配合弹头形状在上端头设计了约0.5米的圆锥柱。可见,加大导弹整体的圆锥部分长度是有意而为之的设计,因为这可以有效降低雷达反射截面积,并提高下落速度。而且“伊斯坎德尔”的第一级为圆弧锥形,M20的两级均为较规则的圆锥设计,从而降低了加工工艺难度,便于大规模生产。
与“伊斯坎德尔”不得已的PK
“伊斯坎德尔”导弹是俄罗斯在冷战临近结束时研发的新一代战役战术导弹,1996年首次成功发射,其后曾多次试图进入国际军火市场,但由于各方面原因未能如愿。虽然我国和俄罗斯企业都没有全面公开M20和“伊斯坎德尔”的性能参数,但从国际防务展上的有限资料还是可以进行一定的对比分析。
栽车相似,技术完全通用M20发射系统采用了类似北方奔驰的某型国产商用越野车,“伊斯坎德尔”三用车(TEL)采用了俄罗斯BAZ-6909卡车底盘。两者虽然都为4轴越野卡车,但“伊斯坎德尔”系统将商用车底盘加长,车头向前伸出,这使车辆可能装备更强劲的发动机,越障能力也更高。虽然M20底盘的载重和越野能力可能均略逊色于“伊斯坎德尔”,但应该认识到这并非我国企业不能制造更好的底盘,而是M20导弹总体上比“伊斯坎德尔”要轻,因此没有必要采用如此庞大的底盘, 这更有利于其商业推广。虽然在使用性能上“伊斯坎德尔”发射车略胜一筹,但两者实际上都源于商业卡车,技术上完全通用,只是在使用可靠性和经济性方面会有一定差异,而更加商业化和轻型的M20发射车在这方面会略占上风。
设置相同,发射系统各有千秋单车携带两枚导弹的设计是外媒认为M20抄袭“伊斯坎德尔”的一个原因。实际上这种设计与其说是抄袭“伊斯坎德尔”,还不如干脆说是抄袭美国“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因为两者不但都是单车携带两枚导弹,而且都采用了双联装发射箱设计。实际上参考导弹的整体重量和发射车的载重情况,两枚导弹设计是折中结果。前面已经提到4轴卡车的越野载重通常为10吨,而射程200-300千米的导弹重量通常为3-4吨,再加上燃气轮机发电机及配电、控制等设备的重量,基本上两枚导弹已经是其装载的上限。因此两枚弹设计并不能说明“山寨”,而只是现代技术水平下共有的选择。
导弹外观近似,但性能各异外界最大猜测就是M20导弹的外观设计与“伊斯坎德尔”相似。此猜疑的始作俑者美国环球战略网宣称,从M20导弹的外形来看,它是“伊斯坎德尔”的“山寨”版。从外观上看,两者头部的确都采用了两级圆锥设计,而且两级圆锥部分长度均占到总长度的一半左右。但如果认真观察就会发现,M20导弹略显“苗条”,“伊斯坎德尔”略显粗壮。从“伊斯坎德尔”导弹的数据可以知道,“伊斯坎德尔”长7.3米,直径0.92米,长径比为7.9:1。M20导弹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长6.7米,直径0.7米,长径比约为9.5:1。也就是说,N20导弹不但比“伊斯坎德尔”纤细,而且长度短0.6米,直径小0.22米。
外形尺寸的差异直接决定M20导弹整体性能要比“伊斯坎德尔”低一些。如果假设两者采用的技术和推进剂类似,那么在“伊斯坎德尔”射程300千米的情况下,M20导弹的最大射程应在200千米左右。M20的倾斜发射有可能使其最大射程略有提高,也可以使其最小射程最佳,估计在50千米左右。
弹头类似,但并非技术独有需要指出的是,较长的圆锥弹头设计通常是装备子母弹头的较佳方案。我国2009年大阅兵中展示的近程弹道导弹与1999年展示的同类型导弹的弹头相比,明显采用了加长的圆锥弹头,外界就猜测这主要是因为其配备了子弹横向排列的子母弹头的缘故。无独有偶,“伊斯坎德尔”也采用了横向排列的子母弹头。可以说两级圆锥设计主要是为了发挥弹头的战术性能,而非某种导弹所独有。需要注意的是,“伊斯坎德尔”的一级圆锥弹头为弧形设计,这在加工上更加复杂。
缘何被“山寨”化?
首先,中俄两国良好的军贸关系让西方某些战略家们很久以来就如鲠在喉。西方一方面通过军品贸易禁运对我国实施军工技术封锁,另一方面又不希望我国开展正常的军贸活动获取和对外交流军工技术,于是总是在当事人没有发表意见的情况下,“替”当事人指责中国,并对我国和俄罗斯军工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纷争大肆炒作,横加指责,以此挑拨中俄关系。中俄是全面性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不仅在地缘政治上进行战略合作,同时在经济能源上也是战略合作关系,这是西方所不愿看到的。
其次,按照国际惯例开展正常的军贸活动是我国为维护世界稳定和安全所尽的一份义务和责任。但西方一些国家在自己不负责任地大肆对外销售武器,甚至对我国台湾出售先进武器的同时,一再限制和指责我国的正常军贸活动,希望败坏我国军工企业的声誉,为我国军贸设置软障碍。此前美国曾多次将我国军工企业和世界导弹和核武器扩散联系起来,并多次造谣称,阿富汗恐怖主义分子和苏丹反动势力使用的都是中国军火,对我国军工企业的声誉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第三,近年来,我国国防科技水平在西方的封锁和遏制下有了大幅度提升,J-10、J-20以及反舰导弹等先进武器的出现无不引起西方极不情愿的震惊。震惊之余,他们又绞尽脑汁希望为我国新一代武器找到技术来源。于是每次我国新型武器出现后,总有西方专家貌似权威地声称,其源于某某西方或俄罗斯武器,而不愿意正视我国国防科技的进步。
M20初体验
2011年阿布扎比国际防务展上,我国相关企业首次展出了被称为M20的弹道导弹系统(题图),并利用展台多媒体播放了该弹发射操作和靶场试验的情况。从相关报道来看,展出的M20导弹引起了国际军贸市场的较大兴趣,但由于我国企业未公布相关性能和参数,也引起了多方猜测和质疑。美国环球战略网站就以M20导弹与俄罗斯曾经推向国际军火市场的“伊斯坎德尔”战役战术弹道导弹外形非常相似为由,认为M20是“山寨”俄罗斯“伊斯坎德尔”的产品。
说到这里,也许大家都对这种引起纷扰的神秘导弹充满了好奇心。由于国际和我国军贸制度的原因,我们无法很快知道这种导弹的详细性能参数,但从阿布扎比防务展上公开的M20相关资料,对其系统构成还是可以看个大概。
从防务展上公布的M20导弹系统模型可以看出,发射系统采用了4轴商用卡车底盘,发射架采用了液压起竖支架,支架上设计了双联装发射箱,发射箱为矩形设计。展示中的双联装发射架呈水平右侧约30°角方向和俯仰60°角姿态。底盘车为平头双排座驾驶舱设计。
在展台上发射车后部布展的是M20弹道导弹模型,按照惯例应该是缩比模型。虽然无法直接量算出其外观尺寸,但可以看出弹体设计方案。从模型看,M20弹头采用两级圆锥设计,最上面一级圆锥角大致为30°,第二级圆锥角大致为20°,弹头长度约占导弹总长的2/5。在公布的靶场试验录像中,其成功击中了模拟的三层大楼目标。从爆炸波形态和位置看,它采用了整体爆破弹,不是子母弹或深层侵彻弹弹头。从爆炸波方向看,其入射方向几乎是垂直的。
M20猜猜看
底盘从模型和录像可以看出M20的发射车使用了4轴系统。国内生产8×8底盘的厂家并不多,模型车上没有厂家标识,但录像中发射车车头上的车标似乎是北方奔驰的。这是一家生产商业和专用卡车的厂家,其公开的8x8越野型卡车底盘为ND1310系列,载重达到16吨,实际越野载重可能要小一些。通常的4轴车载重大致在10-12吨,这对于战役战术导弹已经绰绰有余了。这种整体式底盘比以往的拖车式的越野能力有了明显进步。虽然没有正面照片来量算这种底盘,但这种底盘的典型尺寸为长12米、宽2.5米、高3.5米,总质量应该在30吨以上。目前无法肯定是否是北方奔驰的底盘,但商用底盘的使用大大降低了零配件的成本,便于在海外市场推广和改进。
底盘驾驶室后方的梯形箱内应该是电源箱,大多采用燃气涡轮发电机,可以在瞬间提供足够的电力,但耗油量和使用寿命均有限。底盘上两轴之间是一个有侧门的方舱,应该是配电及液压控制盘。操作员可以在地面直接打开侧门,使用液压控制系统对导弹发射架进行控制和调整。
发射箱从外观看,M20采用矩形发射箱,这种发射箱大多应用于防空导弹或巡航导弹,例如美国的“爱国者”以及我国在大阅兵中公开的陆基巡航导弹。但目前所知采用这种发射箱的大多数导弹都采用倾斜发射方式。它灵活性不佳,例如必须将导弹发射车调整到发射方向,但省却了导弹程序转弯过程,使设计和使用都更加简单。从其展示的约60°仰角大致可以看出,M20发射箱的发射俯仰角估计最大可达75°,可以根据需要的射程远近调节。这种发射箱并不像俄罗斯“白杨”或我国在2009年大阅兵中展示的中程导弹那样,这种倾斜发射方式更适于热发射。
我国这类重型卡车的宽幅大致为2.5米,以此为参考可以大致量算出发射箱宽度为1米,也就是说,导弹直径不应该超过这一数值。前面提到此类车的典型长为12米。从照片上可以量出,发射箱装载部分长度与总长的比为17:30,以此推断发射箱应该为7米长。
从照片可以看出,该发射系统为双联装箱式发射系统,每个发射箱应该可以单独吊装或发射。导弹发射后,装填/运弹车可以直接将已完成装填的发射箱吊装并锁定在车载发射架上。这使导弹在发射和装载中更加灵活,也降低了载弹对车辆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发射箱内的导弹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更好地适应雨雾干湿的环境,甚至可以不同程度地避免反轻装甲弹片的破坏。这种设计也可以缩短导弹的发射和再装填时间,提高火力反应性。总体来看,这种设计在全球战役战术弹道导弹上并不多见,因此较有创意。
导弹由于没有M20导弹较为完整的照片,因此对其参数只能大致推算。前面提到导弹发射箱长约7米,且采用热发射,因此发射箱内没有燃气发生器等多余的设备。弹箱长度减去前后盖及可能冗余部分即为弹长,估计弹长约为6.7米。从模型弹照片可以量出M20导弹弹体长径比为9.4:1,则导弹最大直径应该为0.7米。从弹头与发射箱匹配的录像截图中可以看出,两者相对尺寸基本与此吻合。
M20导弹模型弹弹头采用了两级圆锥设计,弹头第二级圆锥柱较长。通过照片量算可以看出,第一级圆锥长1米,第二级圆锥柱长约2.3米,整个弹头长3.3米,几乎占导弹总长的一半。如果仔细观察第二级圆锥柱可以发现,在其下1/4处有一明显的接缝,因此也许实际是从这向前为弹头部分。如果果真如此,第二级圆锥柱长就缩短为1.7米,弹头长度就可能是2.7米。也就是说,弹体部分有意配合弹头形状在上端头设计了约0.5米的圆锥柱。可见,加大导弹整体的圆锥部分长度是有意而为之的设计,因为这可以有效降低雷达反射截面积,并提高下落速度。而且“伊斯坎德尔”的第一级为圆弧锥形,M20的两级均为较规则的圆锥设计,从而降低了加工工艺难度,便于大规模生产。
与“伊斯坎德尔”不得已的PK
“伊斯坎德尔”导弹是俄罗斯在冷战临近结束时研发的新一代战役战术导弹,1996年首次成功发射,其后曾多次试图进入国际军火市场,但由于各方面原因未能如愿。虽然我国和俄罗斯企业都没有全面公开M20和“伊斯坎德尔”的性能参数,但从国际防务展上的有限资料还是可以进行一定的对比分析。
栽车相似,技术完全通用M20发射系统采用了类似北方奔驰的某型国产商用越野车,“伊斯坎德尔”三用车(TEL)采用了俄罗斯BAZ-6909卡车底盘。两者虽然都为4轴越野卡车,但“伊斯坎德尔”系统将商用车底盘加长,车头向前伸出,这使车辆可能装备更强劲的发动机,越障能力也更高。虽然M20底盘的载重和越野能力可能均略逊色于“伊斯坎德尔”,但应该认识到这并非我国企业不能制造更好的底盘,而是M20导弹总体上比“伊斯坎德尔”要轻,因此没有必要采用如此庞大的底盘, 这更有利于其商业推广。虽然在使用性能上“伊斯坎德尔”发射车略胜一筹,但两者实际上都源于商业卡车,技术上完全通用,只是在使用可靠性和经济性方面会有一定差异,而更加商业化和轻型的M20发射车在这方面会略占上风。
设置相同,发射系统各有千秋单车携带两枚导弹的设计是外媒认为M20抄袭“伊斯坎德尔”的一个原因。实际上这种设计与其说是抄袭“伊斯坎德尔”,还不如干脆说是抄袭美国“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因为两者不但都是单车携带两枚导弹,而且都采用了双联装发射箱设计。实际上参考导弹的整体重量和发射车的载重情况,两枚导弹设计是折中结果。前面已经提到4轴卡车的越野载重通常为10吨,而射程200-300千米的导弹重量通常为3-4吨,再加上燃气轮机发电机及配电、控制等设备的重量,基本上两枚导弹已经是其装载的上限。因此两枚弹设计并不能说明“山寨”,而只是现代技术水平下共有的选择。
导弹外观近似,但性能各异外界最大猜测就是M20导弹的外观设计与“伊斯坎德尔”相似。此猜疑的始作俑者美国环球战略网宣称,从M20导弹的外形来看,它是“伊斯坎德尔”的“山寨”版。从外观上看,两者头部的确都采用了两级圆锥设计,而且两级圆锥部分长度均占到总长度的一半左右。但如果认真观察就会发现,M20导弹略显“苗条”,“伊斯坎德尔”略显粗壮。从“伊斯坎德尔”导弹的数据可以知道,“伊斯坎德尔”长7.3米,直径0.92米,长径比为7.9:1。M20导弹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长6.7米,直径0.7米,长径比约为9.5:1。也就是说,N20导弹不但比“伊斯坎德尔”纤细,而且长度短0.6米,直径小0.22米。
外形尺寸的差异直接决定M20导弹整体性能要比“伊斯坎德尔”低一些。如果假设两者采用的技术和推进剂类似,那么在“伊斯坎德尔”射程300千米的情况下,M20导弹的最大射程应在200千米左右。M20的倾斜发射有可能使其最大射程略有提高,也可以使其最小射程最佳,估计在50千米左右。
弹头类似,但并非技术独有需要指出的是,较长的圆锥弹头设计通常是装备子母弹头的较佳方案。我国2009年大阅兵中展示的近程弹道导弹与1999年展示的同类型导弹的弹头相比,明显采用了加长的圆锥弹头,外界就猜测这主要是因为其配备了子弹横向排列的子母弹头的缘故。无独有偶,“伊斯坎德尔”也采用了横向排列的子母弹头。可以说两级圆锥设计主要是为了发挥弹头的战术性能,而非某种导弹所独有。需要注意的是,“伊斯坎德尔”的一级圆锥弹头为弧形设计,这在加工上更加复杂。
缘何被“山寨”化?
首先,中俄两国良好的军贸关系让西方某些战略家们很久以来就如鲠在喉。西方一方面通过军品贸易禁运对我国实施军工技术封锁,另一方面又不希望我国开展正常的军贸活动获取和对外交流军工技术,于是总是在当事人没有发表意见的情况下,“替”当事人指责中国,并对我国和俄罗斯军工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纷争大肆炒作,横加指责,以此挑拨中俄关系。中俄是全面性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不仅在地缘政治上进行战略合作,同时在经济能源上也是战略合作关系,这是西方所不愿看到的。
其次,按照国际惯例开展正常的军贸活动是我国为维护世界稳定和安全所尽的一份义务和责任。但西方一些国家在自己不负责任地大肆对外销售武器,甚至对我国台湾出售先进武器的同时,一再限制和指责我国的正常军贸活动,希望败坏我国军工企业的声誉,为我国军贸设置软障碍。此前美国曾多次将我国军工企业和世界导弹和核武器扩散联系起来,并多次造谣称,阿富汗恐怖主义分子和苏丹反动势力使用的都是中国军火,对我国军工企业的声誉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第三,近年来,我国国防科技水平在西方的封锁和遏制下有了大幅度提升,J-10、J-20以及反舰导弹等先进武器的出现无不引起西方极不情愿的震惊。震惊之余,他们又绞尽脑汁希望为我国新一代武器找到技术来源。于是每次我国新型武器出现后,总有西方专家貌似权威地声称,其源于某某西方或俄罗斯武器,而不愿意正视我国国防科技的进步。